個人資料
正文

瓦良格舷號83可能將由9名軍官輪流指揮

(2011-08-04 21:40:49) 下一個
  改造完成的“瓦良格”號將成為大連艦艇學院第三艘訓練艦(83艦),已擔任大連艦艇學院副院長的柏耀平將主抓83艦的日常訓練工作

  《國際先驅導報》特約撰稿海韜發自北京 過去的一周,以及未來的一周,全世界的目光估計都會聚集到大連港。因為中國首艘航母即將在這裏駛出,進行首次處女航。

  互聯網上不斷更新的照片和視頻顯示,這艘航母的改裝工作已經結束。有網友發現,航母的煙囪冒出滾滾黑煙顯示發動機在調試,雷達板在轉動,甚至艦載機阻攔裝置都有了“動靜”。這一切都預示著,中國首艘航母出港試航已經萬事俱備,隻等北京一聲令下。

  盡管停泊港口的航母任由軍迷和媒體記者遠遠地拍攝,但圍繞航母的不少關注點仍然不明了,比如航母的艦長、航母的命名等等,中國官方依然三緘其口,任憑外界猜測。《國際先驅導報》從不同渠道得到的消息顯示,眼前的這艘航母越來越清晰。

  列為大連艦艇學院83訓練艦

  “瓦良格”號剛剛啟動改裝工程之時,關於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的命名問題,就已經引起了國內外媒體的熱議。從“施琅”、“毛澤東”、“泰山”到“天津”等不同角度、不同寓意的航母名稱“建議”不絕於耳。

  實際上,中國海軍艦艇命名有著嚴格的標準和切實的條例條令依據。根據《海軍艦艇命名條例》,艦艇命名需遵循以下原則:區別於國際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艦艇命名;區別於國內地方船名;條理性強,便於記憶;字音清楚,不易相互混淆;名稱響亮,有意義,能夠體現祖國的尊嚴,表現出中國的悠久曆史和文化;能夠經得起曆史的考驗,使用長久,在相當長時間內,能夠滿足裝備發展的需要。

  在艦艇命名的權限方麵,一級艦艇(航空母艦、戰列艦、巡洋艦、核潛艇)由總參謀部命名;二級(驅逐艦、護衛艦、潛艇、大型登陸艦)與二級以下級別艦艇由海軍司令部命名。水麵艦艇具體命名規則為:航空母艦、巡洋艦以行政省(區)命名;驅逐艦、護衛艦以大、中城市命名;船塢登陸艦、坦克登陸艦均以“山”命名;訓練艦以人名命名;輔助船艇均以表明所在海區和性質的名稱(如東拖、北油、南標)再加序號命名。

  在《海軍艦艇命名條例》不進行重大調整的情況下,中國海軍航母的命名規則其實非常清晰,即將以行政省(區)、直轄市名稱來命名航空母艦。

  對於正在進行改裝的“瓦良格”號,國防部新聞發言耿雁生明確表示該艦將“用於科研試驗和訓練”,即將其定位為訓練艦。目前,中國海軍的兩條大型遠洋訓練艦“鄭和”號(81艦)、“世昌”號(82艦)均隸屬海軍大連艦艇學院。按照慣例,改造完成的“瓦良格”號將成為大連艦艇學院第三艘訓練艦(83艦),已擔任大連艦艇學院副院長的柏耀平將主抓83艦的日常訓練工作。

  對於83艦究竟以何人命名,目前仍在研究階段。無論是中國古代或是近現代,均不乏海軍名將、名人。如“艦亡與亡,誌節凜然,無愧舍生取義”的清末愛國將領劉步蟾,民族英雄林則徐的侄孫、曾率艦接收南沙群島,先後擔任國共海軍少將的愛國將領林遵等等。

  按照《條例》,新造或新接艦艇入列或更名時,由批準授名的領導機關正式授予艦名舷號,頒發《艦艇命名證書》,艦艇將按照《艦艇條令》的規定舉行命名典禮。因此,尚未完成改造工程的“瓦良格”號距正式命名還有一段時間。

  載員約2000,艦長將有9人輪崗

  美國智庫“詹姆斯敦基金會”曾感歎:“當我們回顧中國培養航母艦長的培訓計劃後,發現這是一個誌向遠大且十分仔細的長期戰略”。的確,中國航母艦長的培養從20多年前就已經開始布局。1987年,時任海軍司令員的劉華清向總參謀部和國防科工委匯報了關於海軍核心力量——航母和核潛艇的裝備規劃:“對航母的發展,‘七五’開始論證,‘八五’搞研究,對平台和飛機的關鍵課題進行預研,2000年視情況上型號”。

  為先期培養航空母艦及其編隊指揮人才,1987年5月,經中央軍委批準,海軍決定在廣州艦艇學院開辦首屆也是至今唯一一屆“飛行員艦長班”。從海軍航空兵飛行員中經過嚴格考核,挑選出李曉岩、柏耀平、楊宏、王大忠、王仲才、王玉成、馬業隆、何虎、彭建林等10人,因開學後有一名學員退出,實際“飛行員艦長班”人數為9人。曆時3年半的學習後,9名學員順利取得艦艇指揮專業本科學曆,成為中國海軍第一代“既能駕機上天,又能率艦闖海”的高素質的複合型軍事指揮人才。

  20年後,普遍經曆了副艦長、艦長等職位曆練的9名學員已經成長為海軍部隊的中高級軍官,目前分別擔任著驅逐艦支隊主官、艦隊航空業務長、保障基地司令、大連艦院副院長、國防大學教官等職務。無論從年齡、經曆、軍銜、職務等角度分析,中國首任航空母艦的艦長都將從這9人中選出。

  近日,曾赴俄羅斯庫茲涅佐夫海軍學院深造,以《海軍聯合戰役打擊航母編隊》論文獲得俄“海軍軍事學副博士”學位,被稱為“海陸空三棲明星艦長”的李曉岩,成為國內外媒體熱捧的航母艦長人選。

  實際上,對於正在進行改造的“瓦良格”號來講,由誰擔任它的艦長並不重要。它的定位是中國首艘航母訓練艦,並不是一條真正意義上的作戰航母。“瓦良格”號的任務將是訓練未來“航母目標艦”的艦長、艦員;試驗與磨合相關武器裝備;探索中國航母編隊的組成與作戰體係構建。因此,“瓦良格”號航母在實際運行過程中,更有可能采用的是“一崗多人,輪訓輪換”的訓練思路,不固定艦員、甚至不固定艦長。

  據透露,這艘改裝後的航母訓練艦的人員編製約2000人,航母軍官與艦員的大範圍選拔與培養工作幾年前就已經全麵展開。武漢航母工程模擬平台、葫蘆島艦載機訓練平台,以及航母艦員訓練綜合保障艦(88艦)相繼建成使用。即將開始的海軍院校體製調整,也將充分體現出中國特色航母艦長、艦員的人才培養路徑。

  搭載約30架國產艦載機,滑躍式起飛

  自“瓦良格”開始大規模改裝以來,關於中國海軍將選擇何種航母艦載機,一直也是各方關注和討論的焦點話題。2011年2月9日,俄羅斯軍事工業綜合體網站報道,中國目前已製造出了首架艦載戰鬥機J-15的原型機。該機仿製自俄海軍航空兵現役蘇-33戰鬥機的原型機T-10K。2011年4月,美國多個戰略問題網站刊文認為,中國海軍可能裝備了配有著艦鉤的殲教-9“山鷹”教練機,用於訓練航母艦載機飛行員。

  世界海軍強國航母力量建設和運用的經驗表明,作為航母戰鬥核心的艦載機,其選擇必須更加科學、謹慎,掌握這一複雜海上作戰能力需要很長的時間和大量的投資,甚至可能使珍貴的戰鬥機和飛行員麵臨極大風險。

  對中國海軍而言,航母艦載機的選擇無外乎要考慮以下基本要求:1、艦載機戰術性能指標能否符合中國海軍未來假想敵和航母作戰需求的定位;2、艦載機的引進或製造是否符合中國軍工“獨立自足、消化吸收”的一貫傳統;3、艦載機配套進度能否與航母建造時間節點相協調;4、艦載機飛行員的訓練難度要求適中,風險較低。

  目前,全掛載起飛重量30噸、擁有12個外部掛架,最大載彈量6500公斤、最大作戰半徑1500公裏的蘇-33型戰機,是各型艦載機中唯一能與美海軍F-18E/F“超級大黃蜂”艦載戰鬥機相媲美的機型。且蘇-33型戰機的原型機蘇-27生產線中國引進多年,並已經實現國產化,中國飛行員已經熟悉和掌握其訓練規律。通過先期引進一批蘇-33型戰機——完成配套訓練——逐步消化吸收——實現艦載機國產化,似乎更為契合中國海軍的需求。

  據透露,我國目前已具備自主研製航母艦載機的能力,改裝的航母訓練艦可搭載約30架艦載殲擊機和直升機,均為我國自主研製艦載殲擊機,采用滑躍起飛,甲板跑道可滿足飛機300米起降動作的要求。

  試航海域主要在中國近海

  據介紹,各國航母的大致編成,一般以航母為核心,配以本國比較先進的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如有可能,還配有1至2艘攻擊型核潛艇,或者先進的常規動力潛艇。此外,還要編設綜合補給艦,或快速戰鬥支援艦,以及各種艦載機等。

  軍事專家認為,能容納下航母編隊如此龐大規模,且具有一定防禦縱深的,在當前中國海軍基地中主要有北海艦隊膠南地區、東海艦隊舟山群島,以及南海艦隊三亞——亞龍灣基地群。隨著未來中國航母數量的增多,這三大基地都將成為中國航母的備選母港。

  針對媒體中國首艘航母是否會部署在南海,是否為應對南海緊張局勢的提問,國防部發言人表示,“航母信息披露的時間,與當前南海局勢無關”。

  軍內人士介紹,作為一座尚未完工的大型試驗和科研平台,現階段“瓦良格” 號的主要活動範圍將是大連造船廠及其附近海域。改造完成的“瓦良格” 號將主要在中國近海海域進行試航,並與其他作戰及保障艦艇開展驗證性編隊科目訓練。

  周邊緊急評估中國航母出海

  可以大膽想象一下,如果在南中國海、西太平洋等海海域,有多艘中國航母遊弋,那肯定會呈現跟目前完全不同的景象。或許,南海安靜了很多,日本對中國艦隊通過宮古水道也不再大驚小怪了

  《國際先驅導報》特約撰稿羅山愛發自上海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航母就一直是境外渲染“中國軍事威脅論”的口實之一。境外媒體、機構時不時就會發表一些言論或所謂的學術報告,稱“中國正在建造航母”,或評估中國擁有航母後給國際社會帶來的軍事威脅。

  那麽,當今年7月27日中國國防部發言人正式表示“中國正在改造一艘廢舊航母,將用於科研和訓練目的”後,周邊輿論又是怎樣的一種反應和心態呢?細心的觀察人士發現,喊了十幾年“狼來了”的境外媒體和機構,等到“狼真的來了”這一天,反而變得相對安靜起來。

  這似乎印證了一位軍方人士的話:“當它們渲染‘中國威脅論’時,說明中國還並未構成威脅,一旦中國真正具有實力,它們的嘴巴就會消停下來,而是轉往心裏去了。”中國首艘改裝航母,盡管是以訓練艦的麵貌低調視人,但是其強大的近防火力配置,以及先進的相控陣雷達,說明它並不隻是“沒有長牙的老虎”。周邊國家和地區不管其如何反應和表態,可以肯定的是:它們看在眼裏,記在心裏。

  日本:最關心也最擔心

  周邊國家和地區中,最關注中國航母進展的,要數日本。可以這麽說,中國海軍每增加一艘新艦艇,日本都是最先想得到具體情報的那個國家。在目前的大連港外,有不少日本記者正在爭相拍攝改裝中的“瓦良格”號,打聽和研判“瓦良格”號試航的時間,甚至有日本記者在大連港外訂下視角好的賓館房間,長時間跟蹤拍攝“瓦良格”號的點滴進展。

  7月28日,也就是中國國防部首度表態航母工程後的第二天,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枝野幸男表態稱,“(中國航母)不僅僅令日本產生擔憂,也將成為整個地區和國際社會麵臨的問題”,“期待中國公開包括擁有航母的具體目的、今後的建造和部署計劃在內的信息。”

  一貫敵視中國的日本《產經新聞》也刊文聲稱,即將海試的“瓦良格”號航母標誌著中國軍事力量站到一個新的裏程碑上,種種跡象表明同時配備航母及號稱“航母殺手”的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ASBM)的解放軍正成為亞太地區不可忽視的安全力量,正引起美國和日本的高度關注。

  一些日本保守派媒體擔心,解放軍配備航母是希望影響西太平洋、南海、東海乃至印度洋等地區的現有力量格局,尤其是在東亞具備“強大的戰略製衡力”,對長期在西太平洋享有海洋霸權的美國構成挑戰。《產經新聞》宣稱,中國一旦運用航母戰鬥群,美國將采取何種應對舉措?美國是在包括“尖閣列島”(中國釣魚島)附近的東海進行演習,抑或是與一些同中國存在領土糾紛的東南亞國家在南海進行示威航行?這些前景都將徹底顛覆現有東亞地緣政治格局。

  菲越:假裝淡定不在意

  有意思的是,當日本擔心東亞海權可能旁落擁有航母的中國大陸之際,業已同大陸開放“三通”的台灣倒是對“瓦良格”號航母服役流露出釋然的態度。台灣“番薯藤新聞網”近期刊登一篇長文,認為解放軍航母“在近期的台海舞台上不會扮演重要角色,因為中共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的陸基飛機完全可以應對橫跨狹窄的台灣海峽所進行的任何行動”。實際上,當現代化精確製導武器列裝解放軍後,航母用在台海的可能性被進一步消除。

  當然,這也並不意味著台灣完全以“堂·吉柯德式的態度”無視“瓦良格”號的存在。在不久前結束的台軍“漢光-23號”演習兵棋推演中,台灣海軍就設計了以“雄風-3”超音速反艦導彈和“雄風-2”高亞音速反艦導彈實施“飽和攻擊”的場景,試圖用“彈海戰術”嚇阻大陸航母靠近台灣。

  而連日來聲稱在南海問題不惜一戰的菲律賓,也表現出了驚人的冷靜。當有記者提及“中國正在建造航母”時,菲武裝部隊發言人米格爾·羅德裏格斯海軍準將說,中國的有關舉動不會影響西菲律賓海(即南中國海)的穩定。他說:“我認為那影響不大。那是世界各國海軍建立信心的舉措的一個組成部分,他們在建造航母,但沒有理由感到擔憂。”

  越南也表現得十分“淡定”。當7月27日中國國防部正式發布航母消息後,越南的主流媒體都隻是轉載了中國官方的報道,並未渲染和炒作。越南官方的表態也很低調,似乎要刻意淡化。一位消息人士說,越南可能考慮到當前微妙的中越關係,不便於過多地發表言論,但是毫無疑問,隨著中國航母的列裝,越南在南海問題上的緊迫感會越來越強。

  美國:大驚小怪有失身份

  麵對中國首艘航母試航在即,作為“太平洋憲兵”的美國倒顯得更為坦然。美國國防部甚至對中國公開公布航母信息表示歡迎。按照美國思想庫的解釋是,“中國航母能力有限,美國如果大驚小怪,那才叫失身份”。

  美國反而給中國航母“挑刺”。美國詹姆斯敦基金會《中國簡報》在7月29日發表一篇名為“北京麵臨長期反潛戰缺陷”的文章,直指中國軍方即將列裝的首艘航母“瓦良格”號得不到有效的水下保護,很可能無法進入深海大洋活動。這也是美國媒體首次就中國航母具體某一方麵的性能做出評價,按照作者萊勒·戈登斯坦的說法,雖然北京將很快獲得第一艘航空母艦,並不斷升級其令人敬畏的反艦導彈武庫,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水麵艦隊仍難以擺脫潛艇的攻擊。

  戈登斯坦指出,與中國存在海洋爭議的東南亞鄰國(如越南和馬來西亞)都投入巨資引進安靜型潛艇,其他地區競爭對手(如澳大利亞和日本)也紛紛推出潛艇更新技術,目的是克製“瓦良格”號服役所帶來的“海權不平衡”。

  除了反潛,美國媒體還對中國海軍保護首艘航母的其他能力表示質疑。美國《連線》雜誌曾撰文稱,航母的威力歸根結底取決於其艦載機,現在美國海軍一艘尼米茲級航母能攜帶70多架H-60直升機。F/A-18E/F戰鬥機、EA-18G電子戰飛機、E-2C預警機等機型,這些飛機配合行動,可以進行長時間巡邏追蹤,可以攻擊水下、水麵和水上目標,反觀“瓦良格”號在相當長時間內無法具備相似的戰鬥力。美國《外交政策》認為,中國改裝“瓦良格”號的最終目的,可能不是像美國尼米茲級航母那樣注重對地對海攻擊作戰,而隻是用來延伸艦隊的防空保護傘。

  周邊不同反應各有原因

  觀察人士認為,盡管“瓦良格”號的性能無法和美國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相提並論,但對於除美國之外的其他亞太地區海軍,“瓦良格”號絕對算得上巨無霸。

  退役澳大利亞海軍準將約翰·弗裏溫認為,在未來10年內,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無力擁有能與“瓦良格”號相抗衡的航母。一位印度高級海軍軍官就曾對本國“Zee TV”記者表示,中國第一艘航母的性能“將超過任何印度已經獲得或計劃獲得的航母”。這番話並非危言聳聽,因為無論是印度海軍現役的“維拉特”號航母、正在由俄羅斯改裝的“戈爾什科夫”號航母,還是印度自己建造的“維克蘭特”號航母,噸位都與“瓦良格”號差一大截,且印度所有航母都沒有裝備與“瓦良格”號上類似的相控陣雷達,也都無法搭載能與“瓦良格”號上的重型艦載機媲美的同類飛機。

  總體來說,中國首艘航母出海盡管是周邊國家和地區意料之中的事,但對它們的衝擊還是顯而易見的,隻是它們出於不同考慮,做出的反應也不盡相同。可以大膽想象一下,如果在南中國海、西太平洋等海海域,有多艘中國航母遊弋,那肯定會呈現跟目前完全不同的景象。或許,南海安靜了很多,日本對中國艦隊通過宮古水道也不再大驚小怪了。

  在美國《外交政策》看來,周邊國家和地區應該歡迎中國航母進入大洋並大方地與之進行技術交流,引導中國海軍將航母運用到包括救災、國際護航以及反恐等非傳統安全領域,使之真正成為一種榮譽的象征。

  正如美國波士頓大學教授羅伯特·羅斯所說的那樣:“北京隻是想保衛家門口的池塘,隻不過這片池塘有點太大,不得不需要航母來維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