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俄軍方與軍工係統矛盾加劇 軍事改革前途堪憂

(2011-07-21 20:31:19) 下一個
  7月初,曾為俄羅斯戰略火箭部隊設計“白楊-M”導彈的著名工程師索羅莫諾夫,公開指責俄國防部遲遲不肯簽署訂購該導彈的合同。很快,他的表態就招來了國防部長謝爾久科夫措辭嚴厲的回應軍方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無法忍受居高不下的武器價格。俄媒體紛紛報道說,這一事件顯示俄軍工係統和政府之間長期存在的衝突再度激化。

  《真理報》刊登文章稱,今年5月,俄總統梅德韋傑夫剛剛下令解除包括卡拉什尼科夫步槍生產商伊茲馬什公司主管在內的幾名軍工係統高管的職務,理由是他們應為2010年度軍工訂貨合同無法完成承擔責任。同一時期丟掉烏紗帽的還有幾名負責武器采購的高級軍官,包括武裝力量總參謀部的1名將官和1名海軍將領。

  政府和軍方態度的轉變,多少讓軍工係統有些措手不及。因為就在去年年底,俄總理普京還在全國武器裝備采購計劃會議上承諾:未來10年內,政府將出資20萬億盧布(1美元約合30盧布)購買1300多件(套)武器和技術裝備,其中220種將是最新開發的或改進的。2015年前,俄軍現代化武器裝備比例應提高到30%,2020年要達到70%。當時有評論稱,俄政府出台這一史無前例的大規模采購計劃,旨在實現軍隊和軍事工業的雙重振興。

  然而,軍方和軍工係統矛盾的加劇,正令人們對該計劃的前景愈發擔憂。防務專家羅季奧諾夫分析說,在蘇聯時期,企業由國家撥款,武器價格由國家定,產品也由國家負責銷售,軍工企業沒有任何後顧之憂。而在蘇聯解體後,軍工企業改製,設備老化,人才流失,國家對軍工係統的投入和武器的訂購量也大幅縮水,這一係列內部因素與國際市場原材料價格上漲相結合,導致軍工企業的生產成本急驟上升,產品價格的提高無法避免。

  話雖如此,但克裏姆林宮能掏出的軍費實在有限。據了解,梅德韋傑夫已經指示國防部“認真對待每一筆武器合同”,既要考慮價格,也要考慮質量,以防買到垃圾產品;萬一國產武器的價格真的壓不下來,國防部亦可考慮采購外國的替代型號。

  軍工部門則繼續抱怨稱,在政府不積極資助軍事科研的當下,光靠企業自身的力量開發和生產新型裝備,要確保產品的質量和性能實屬強人所難。何況,跟俄羅斯的其他領域一樣,國防和軍工領域的瀆職腐敗現象同樣嚴重。例如,今年早些時候,某地方官員被判入獄11年,原因居然是他以每架5美元的價格,賤賣了4架原價370萬美元的戰機。

  以羅季奧諾夫為代表的多名專家認為,政府的正確做法應當是加大投入,推進軍工企業改製,幫助理順企業與國家、市場的關係,並製訂武器質量和價格的統一標準。相反,依賴外國供應的做法早已被證明絕不可行,用外國武器代替本國武器等於埋下定時炸彈。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俄羅斯曾進口過法國的飛機發動機,結果在戰爭爆發後遭到封鎖,給前線造成了極大困難。近期的利比亞和早幾年的伊拉克同樣是前車之鑒卡紮菲和薩達姆都曾向西方購買過軍火,可到了雙方反目,歐美的軍事打擊來臨之時,這些裝備根本和廢鐵無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