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13)
2011 (108)
2014 (70)
2018 (1)
2020 (1)
英國專家利用多普勒效應推算客機最後位置的新方法應該存在多解問題,其中能證實的隻是飛機失聯後開始是向著衛星方向飛(向西)而後又背離衛星方向飛走(向東),這一去一回的飛行可已是存在多個可能的飛行路線,但關鍵是總共飛行了多少時間?
如果總飛行的時間是7~8小時,則是長距離飛行路線:吉隆坡-泰國灣-馬六甲海峽-安達曼海-孟加拉灣-印度洋-南印度洋(或哈薩克)。
如果總飛行的時間是5~6小時,則是近距離飛行路線:吉隆坡-泰國灣-馬六甲海峽-安達曼海-孟加拉灣-印度洋-印尼-聖誕島附近(或 吉隆坡-泰國灣-馬六甲海峽-安達曼海-孟加拉灣-緬甸-泰國)。
如果總飛行時間是5小時,則是短距離飛行路線:吉隆坡-泰國灣-馬六甲海峽-安達曼海-孟加拉灣-安達曼海-馬六甲海峽-馬來西亞的Riau島附近。
3. 能夠相信的基本事實根據
1)在馬越航管區界線地帶,飛機與地麵失去聯絡;
2)馬來哥打巴魯漁民看見飛機低飛;
3)馬軍方雷達看見飛機出現在馬六甲海峽,並沿航線結點飛行;
4)泰國軍方雷達見到過飛機在安達曼海,並折返回馬來方向;
5)英國羅爾斯羅伊斯公司,衛星的發動機數據紀錄,飛機總共5 小時飛行;
6)Inmarsat衛星公司證實,飛機失聯後7小時(起飛後7小時40分鍾),衛星通訊信號出現 6或7次,最終位置落在哈薩克-新疆-雲南-泰國-馬來Riau島-印尼雅加達-聖誕島-南印度洋一線上;
7)在飛機發生碰撞或落水時會即刻發出信號,但是MH370的報警係統沒有發出信號。
4. 至今得到的搜救結論
1)飛機無影無蹤,無任何目擊,無任何碎片發現;
2)飛機失蹤後七天內,在泰國灣進行無效搜救;
3)飛機失蹤後四天,馬來軍方報告飛機曾出現在馬六甲海峽;
4)南印度洋飛機碎片搜尋無果。
(明天請看續篇)
非常感謝,讓我理清這個重要的關鍵依據!
越發奇怪的是這發動機的飛行狀態數據分析結論遲遲不出來?貓膩何在!
1)與通信衛星一致?不必再提?
2)要隱藏什麽呢?
你列出的第一個華爾街日報可以說是最早指出飛機失聯後還有幾個小時發出信號(也就是說不會落在泰國灣),引起了巨大轟動。可惜的是一開始這篇報道誤寫了其消息來源。五個多小時的說法其實不是來自羅羅,而是來自同樣的海事衛星的通信。這點華爾街曰報後來更正了。
馬政府抓住華爾街曰報的一個小的技術失誤,矢口否認華爾街曰報的報道,卻不對報道的主要結論(飛機失聯後還在飛)做直接答複(馬方那時已得知海事衛星的情報和分析結果),說明他們很不願意承認那種可能性。
是呀!我也覺得這個發動機的運作數據越來越神秘。盡管馬官員否認失聯後的幾小時飛行,羅羅接著又加以迎合,但還是堅信美調查人員依據發動機數據的結論--5小時。何況後來證實飛機失聯後還存在七小時,如今都不得不飛7.5小時才能指向南印度洋,真他xx的!當初馬官員否認了五小時,現在卻拚命認可七小時!
參考原文鏈接如下:
1)Mar 13, 2014 - 華爾街日報:
http://news.163.com/14/0313/12/9N7GF52B0001124J.html
http://www.backchina.com/news/2014/03/13/287795.html
“美國調查人員認為,根據從這架波音777飛機的引擎上自動下載並向地麵發送的數據,飛機總共飛行了五個小時。這些數據是飛機例行維護和監控程序的一部分。”
2)Mar 13, 2014
馬來西亞代理交通部長希沙姆丁13日作出的相關表態,同意其有關“飛機最後一次傳輸信號的時間是8日1時7分,顯示狀態正常”的說法。否認失聯後又飛了幾個小時。
3)Mar 14, 2014
羅爾斯·羅伊斯公司14日發表的聲明:同意馬官員否認!
http://news.xinhuanet.com/2014-03/15/c_126270038.htm
http://cn.reuters.com/article/financialServicesNews/idCNL3S0MB34E20140314
很有這個可能,我也的有此預感。
在這個例案中,多普勒效應是指飛機飛行相對於衛星的速度對衛星接收的電波信號頻率有影響:
0)飛機發射的電波頻率=電波速度/波長
1)飛機接近衛星時,衛星接收頻率=(電波速度+飛機相對衛星的速度)/波長
2)飛機遠離衛星時,衛星接收頻率=(電波速度-飛機相對衛星的速度)/波長
多普勒效應在這裏就是這個衛星接收到的電波頻率同飛機發射出的電波頻率存在偏差的效應 。
對於馬航飛機的探測,能確切得到的隻有飛機6個位置的速度矢量,用來建模整個航跡。
這個證據有出處嗎? 好像報道說Rolls-Royce發動機的數據記錄在失聯後也就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