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根兒

曠野獨步,思緒飛揚,要讀要懂的太多!不然了,還是開源。
個人資料
正文

說說中國諸子百家

(2011-01-14 20:50:39) 下一個

中國諸子百家的關係框架

—— 讀馮友蘭,胡適《中國哲學史兩種》隨想

               牆根兒

1。引言
     我企圖找出中國先秦諸子百家之間的關係。中國先秦諸子百家的思想是中國哲學思想的源泉。中國先秦諸子百家的思想不僅存在於意識形態,而且貫穿於社會實踐的細節中,因此它們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中國先秦諸子百家之間,既有親緣關係,也有思想內容上的相輔相承, 還有思路上的截然對立。在麵對千絲萬縷的細節現象之前,我們首先考慮一下他們於世界本質層麵上的關係,也決定了本文的探索方法和闡述問題的目的。世界的本質是指它的起源和變化屬性(或稱本源和辯證法)。從自然到生命,生命發展到人,和人發展到文明社會,信息的持續積累促成各階段的本質變化。其變化屬性,既存在同一屬性隨時間的繼承並發展,又存在不同屬性間在同一時間域的同化和變異。人的思想意識是文明社會從自然分化過程中的標誌產物。中國先秦諸子思想號稱百家,主要有陰陽,儒,墨,名,法,道六家(司馬談,元前l10年),或以陰陽, 儒, 墨, 名, 法, 道, 縱橫、雜、農、小說十家為代表(劉向,公元前約46)。 此後,中國思想文化又在儒家和道家的發展過程中融入印度的佛學以及現代的西方科學文化。

2。諸子百家的親緣關係
先秦諸子百家的思想皆取源於其前的社會文化實踐活動的總結,或許陰陽家出自方士術數,儒家出自文官,墨家出自武士,名家出自禮官辨者,法家出自麵對實際政治的法術之士,道家出自史官(章學誠,1738—1801年;章炳麟,1869—1936年)。
孔子為儒家宗師,曾子,孟子,和荀子繼之;墨子曾師孔子,而後創立墨家;韓非子師從旬子,後成型法家;陰陽家以《易經》陰陽和《書經》五行為源;名家擅長名實表裏之辨證;老子和莊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孔子曾問學老子。

3。事物的屬性
(起點)——〉屬性——〉共性(普遍性)——〉個性(特殊性)——〉同化+變異
簡單——————————————————————————————〉複雜
自然——〉生命——〉人——〉社會
能量———————————〉信息

事物的發展變化表現為其屬性的變化。事物的屬性是由其信息內容所定義的,含有共性和個性兩方麵,即普遍性和特殊性。個性的發展是一個自相矛盾的過程,其結果是繼承發展適宜的屬性和消亡不適宜的屬性。適宜的個性屬性得到充分發展之後而成為新的共性屬性,即量變促成質變,於是新的事物產生。質變是由於新的共性屬性成分的確定,而不是否認共性屬性。新的事物又取決於新的個性的發展。同時,新的事物能否通過個性屬性的發展而形成共性屬性,取決於它對同時空其它屬性事物的同化及此過程中自身變異的程度。有效信息組合(屬性)包容性強,同化或變異的時間尺度長。能量充分的事物,其屬性同化或變異其它事物的能力強。事物在對其它事物屬性的同化過程中積累能量,並在此過程中通過自身的變異來為催生新共性屬性積累有效信息。事物屬性變化的這種必然性是寓於偶然性之中的。偶然性是個性形成的特點,必然性是共性形成的特點。同時,體現著事物之間都存在某種程度和方式的相互聯係,既聯係的普遍性。
今天的文明社會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從自然經過生命和人的產生階段發展而來的。文明社會開始的標誌是文字的產生使信息走出人腦與人體分離,其成熟的標誌是教育係統的形成。這種教育的內容不單單是關於謀生手段的知識,而且應該包括人的自身反思——哲學。在哲學思想不完備的情況下,這種人生反思依賴的是教條。在哲學思想趨於完備的過程中,其運用的靈活性逐步增強,教條將被逐漸軟化,人的自身反思將接近真實而有效,最終文明社會接近完美。


4。諸子百家思想內涵上的關係
   中國的思想百家從一開始就走上了反思人生的路,而且未曾停止這個哲學高度的思想探索。也因此,中國曾有百教,卻不曾一統。現在讓我們一起回顧和理解中國的百家哲學思想總和的哲學完備性。
   世界是由一個神創造的,多個神創造的,還是沒有神創造?對於世界,這不應該成為一個問題,而原因是問題本身是人以自己為中心或參照而提出的。自然的事物屬性變化就是必然性與偶然性共存。走進事物之中,觀察到的個性多,偶然性強,神也就多。若遠離事務觀察,看到的是共性和必然趨勢,似乎控製的因素也就單一了。如果你的悟性好,你就能和這唯一的神對話。從一神思想推導到多神和從多神思想到一神的思路都沒有錯,但問題是何種方法易有隱患和出錯,然而終究要拋棄無論是一神還是多神。設定神的狀態,不過是我們過去為便於認識世界的假設前提。當我們的綜合能力已足夠強,就會理解自然就是自然,在有機的相互聯係中變換身形。
   人是自然的產物,是自然的一部分。人能夠認識世界,這的確偉大,自我歌頌一番也不為過;但在自然麵前,人將永遠是渺小的,是需要謙虛謹慎的。
   首先,我們看一看各家是如何回答世界本質的;其次,我們要弄明白各家是如何定義人的;然後,再搞清楚各家是怎樣定義社會的。

自然屬性——〉陰陽家,道家,名家:
人的屬性——〉佛學——道家—〉禪宗:
社會屬性——〉儒家——〉{ 墨家 <— 儒家 —> 法家  }:

陰陽家
代表人物是齊國人鄒衍(元前三世紀,於孟子後),著書十餘萬言,都已經失傳。鄒衍對事物的認識方法是以小見大。陰陽家的思想出自方士,其術數分為六種——天文,曆譜,五行,蓍龜(占卜),雜占,形法(風水) 。蓍,就是用《易經》來占卜。五行,即構成世界的五種基本元素——水火木金土,按順序,相生相克。四季五行:水生木,木盛於春;木生火,火盛於夏;火生土,土盛於中央;土生金,金盛於秋;金生水,水盛於冬。陰陽家的宇宙論是以陰陽五行學說解釋宇宙起源(《易傳》)和宇宙的結構。這個宇宙論確定了世界的基本屬性——變化(易)和聯係的普遍性,進而建立了二進製(陰陽)的符號係統從時間和空間上記錄和解釋自然現象,並探索了這些現象與人類行為的密切聯係(天人感應論)。陰陽之道(術數)的科學之處在於從數學和物理學角度看待世界,已經將世界理解為完全不具人格的自然力了,即世界的客觀性。陰陽之道(術數)的失敗之處是企圖運用樸素的思想去推導事物的現象——個性(特殊性),忽視了多層次共性的存在,陷入了經驗的機械的對映。對個性的紀錄是必要的,目的是總結共性,解釋就是運用共性理解現象。風水的基本思想定義人是宇宙的產物,應與自然力保持協調一致(即風水協調)。

道家
    道家代表人物有老子(生於元前570年左右),莊子(約元前369 — 286年),以及楊朱(約元前430 — 300)。其思想認為,宇宙事物獨立於人之外變化著,而且變化的現象背後存在具有普遍性的規律——即道是相對不變的。遵循這些規律以調整人的行動,使事物轉向對人有利。麵對著道的客觀性,人隻能選擇遵從,人的精神世界和社會屬性都是無意義的。 因此,人之所以為人,身體為根本。保全身體的消極方法就是被動的躲避且遠離社會,其積極的方法或最高境界就是在無意識中跟從宇宙的道,失去了自我意識,達到天人合一,即物我。由此可見,道家主張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並在強調事物的客觀規律普遍性的同時,放棄了人及社會的特殊屬性。事實上,天人合一,人也就失去了人的本質,而回到了人與自然的共性。對於自然及人的自然屬性,道家係統全麵的闡述了客觀辯證的意義。

(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