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偽滿時期日本軍國主義者奴化遼北人民的文化機構民眾教育館

(2013-11-28 23:03:44) 下一個

偽滿時期日本軍國主義者奴化遼北人民的文化機構民眾教育館

徐天欣

 

  “九·一八”事變的第二天,日本帝國主義就侵占了鐵嶺,接著很快就把遼北各縣納入了自己的統治範圍。他們除用軍事侵略外,還特別注意了文化侵略。偽康德初年,日本帝國主義一方麵自己承辦公會堂、俱樂部、映畫館、書屋、劇團等進行明目張膽的反動文化宣傳,同時還豢養地方政府為其效勞。這裏尤為引起注意的是,在日本人的指揮下,遼北各地都成立了所謂的“民眾教育館”,它以娛樂,教化的名譽,極力向人民群眾灌輸種種亡國有理的反動文化。

 

  一

 

  法庫縣民眾教育館於偽康德六年(1939年)建立,是“奉令而改”。康平、昌圖、鐵嶺、開原、西豐也均如此。它們多設在城裏,唯鐵嶺民眾教育館設在大凡河。鐵嶺館還設有分館,分館在新台子和遼海屯。

民眾教育館,有極反動的宣傳教育方針。即:注重公共道德,這種公共道德,據日本人編寫的《開原事情》一書中說,它有四個內容:一是,“養成協和民族之精神”;二是,“了解親仁善鄰之真諦”;三是,“除去自私自利之觀念”;四是,“達到共存共榮之目的”。昌圖縣民眾教育館偽康德十一年的一份計劃書中說得更加露骨,說什麽宣傳民眾,教化民眾的目的是為了“報國”,為日滿效勞是為了“使鄰組有互助之精神……有國際充實之觀念,展開忠誠報國之心”,以致達到“打倒頑敵,建設東亞之方策”。

1941年,偽滿公布《藝文統製要綱》強令文學藝術創作也要為日本帝國主義掠奪鋼鐵、煤炭、糧食等物資,為大東亞戰爭節衣縮食,過“戰爭生活”而服務。康平曾組織了文學、戲劇、歌曲創作征文活動,各縣也都采取了不同的宣傳形式,利用各樣工具進行貫徹其《要綱》,要求民眾“努力生產及經濟節約,以期達成國防充實,亦誠奉公,邁進完遂聖戰之途”,用以啟發民智,“改善完成戰時下的國民性格”。

日本帝國主義利用文藝進行奴化教育,同時嚴禁演愛國戲、唱愛國歌。在文藝領域強行法西斯政策,<小時報〉上登了一篇反映西豐曲藝活動的文章說,該縣茶館有不規之跡,聲稱今後哪怕是茶館裏的小說稗史,也必須有利於“王道政治”,首先要看它是否“是以專宣忠孝節義……對於國之政治很深吻合”。不吻合者一律取締。

各民眾教育館也曾開展文藝宣傳,都以此為準繩,首先衡量其是否於之吻合,吻合者大搞。如開原曾“舉行演藝大會……慰安軍人遺族”,為那些屠殺中國人民的劊子手樹碑立傳。同時演唱麻痹人民粉飾太平的《陽春小曲》、《南海錄》等。法庫組織音樂研究會,指導群眾歌唱,“以改正並代替不良之娛樂,並定期向民眾演奏”、組織“國民歌合唱會”。

 

  二

各縣民眾教育館的活動是多樣的。以宣傳宗旨為核心,采取了各種方法,奴化民眾達到了不擇手段。如有:

1、新聞圖片展覽---把大東亞戰爭的日本戰利品和農民為“聖戰”而增產儲蓄的宣傳,陳列出來展覽。

2、時局講演會——由縣公署的偽官長和學校校長講演,每天一小時,“向民眾講演時局關係”。

3、生活改善展覽會——在春節後利用壁畫、模型、雕塑等作展品,宣傳當今生活之改善,同時還報導“勤勞奉公大東亞戰果”啟發人們“昂揚起必勝信念”。

4、娘娘廟會講演班——舊曆四月十八到娘娘廟會現場進行講演“各項教化教材”。

5、國歌講習會——講國歌歌詞,讓民眾忘記祖國,熱愛“新滿洲”、“新天地”。

6、家庭主婦講習會——組織家庭婦女學習戰時防護技能。

7、組建建國文庫——收藏“建國後,在滿洲國內出版的各類圖書”,全縣攤派,每戶一冊。“本文庫注重時局,反映聖戰知識,日滿國體關係,滿洲建國之經過書類”,這些書還用於“國體展覽會展覽”。

8、綠陰圖書館——盛夏一個月,向群眾露天開放圖書閱覽,供消遣性圖書讓民眾安於現狀。

9、巡回教育館——圖書下鄉、供村民閱覽,“並有各宗教及教化團體隨行講演班,講演聖戰必勝信念……”

10、土曜音樂會——民眾隨意入場,演唱各種靡靡之音。

11、發行社會教育論文特輯——一征集論文和文藝作品。

12、組織教化劇團——自編劇目,開展演戲活動。認為它是“國民教化最大效力之組織”。

13、召開增產農民慰安大會——將增產農民代表邀到縣城俱樂部開會,“慰安”、演出音樂、舞蹈、相聲、話劇等。

14、組織民眾講習所——每班三、四十人集中上課,訓練建國精神。

15、舉辦通俗講演會——宗教與教化團體參加,以“一般修養及愛國之題材”進行宣講。

16、講習所優良學生獎勵會獎勵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發獎狀,“並有當局各官長之重要訓話”。

17、簡易講演——來圖書館看書的人超過三人就可以隨時講演,講演“建國宣言”、“即位語書”、“訓民詔書”、“國體奠定詔書”、“時局詔書”和“大東亞聖戰必勝之信念”等。

18、設揭示板——“逐日揭示時事新聞常識及樞軸國戰爭之勝利,……共榮圈早日之完成”。

19、圖書雜誌閱覽——有各種新聞雜誌、小冊子、畫報。如《滿洲新聞》、《滿洲報》、《滿洲日日新聞》、《開原新聞》、《鐵嶺時報》、《大同報》、《新滿洲》、《麒麟》、《華文大阪每日》。

20、放留聲機、無線電——播放時事新聞,每周一次,“靜聆新聞後,館員必加以解說,以期民眾對時局有深刻之認識,煥發對國家協力之熱誠”。

21、張貼標語和壁畫——貼於人煙稠密處,使它“有功於社會教化及聖戰之進展,國策之遂行”。

 

  三

 

  民眾教育館,也搞些其他文化活動,諸如掃除文盲,進行識字活動,開展棋類遊藝活動,體育活動,禁煙宣傳,普及衛生知識。這些活動似乎無可非議,但它是整個教化宣傳的一部分,正是有了這些,才使其有了欺騙性。總之,民眾教育館做為奴化教育的重要機構之一,在日偽統治的年代裏起到了敵人用槍炮刺刀起不了的作用,它是日本帝國主義奴化中國人民的有力工具,是一把殺人不見血的軟刀子。

(責任編輯 馬士傑)

注:此文出自<法庫街村時態>、<盛京時報>、<開原事情>、<小時報>各縣民眾教育館的計劃書、報告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