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被日本吞並的中國附屬國“琉球王國”

(2013-05-11 07:53:36) 下一個
被日本吞並的中國附屬國“琉球王國”

 
來源:網易

 
1868年8月27日,以薩摩藩與長州藩同盟軍為首的倒幕派,擁立日本天皇還政登位,定都江戶,並改江戶為東京,年號由“慶應”改為“明治”,這標誌著日本明治新時代的到來。明治登基及新政府成立的消息,是何時、以何種形式傳入到琉球,目前沒有人有過具體的研究。根據何慈毅在《明清時期琉球日本關係史》中的記載,認為“同年的十一月二十一日,明治天皇的改元詔書連同明治政府太政官令一起,也傳達到了琉球。”這也就是說,在明治登基的三個月後,琉球方麵才知道日本改元的消息。

 
明治天皇改元詔書內容如下:“詔:體太乙登位,膺景命以改元,洵聖代之典型,而萬世之標準也。朕雖否德,幸賴祖宗之靈祗承鴻緒,躬親萬機之政,乃改元,欲與海內億兆更始一新,其改慶應四年為明治元年。自今以後,革易舊製,一世一元,以為永式。主者施行。(明治元年九月八日)”

 
從此份詔書的內容分析來看,主要是日本天皇對日本全境,通告其親政及年號變遷為“明治”之事宜。

 
筆者以為,明治新政府的詔書,並不是由政府直接送達給琉球,而是由薩摩藩轉交過來。薩摩藩向琉球王府送達詔書之意義,表麵上沒有其它的內容,隻是通知日本天皇親政及年號更改之事宜,但其行文格式卻發現了重大變化,已經不再使用國與國之間的外交行文格式,而是采用了上對下之行文方式,這就有了另外的一層意涵,表明薩摩藩已經開始對琉球有所圖謀,但這並沒有引起琉球方麵特別的重視。

 
明治新政府在(1869)年“版籍奉還”後,西鄉隆盛、大久保利通等人,又秘密籌劃明治政府的組織及廢藩事宜,欲將日本推向近代“文明”象征的“郡縣製”。1871年7月14日,天皇敕示“廢藩置縣”詔書,廢止了原有的261個藩,設置了3府302個縣,縣知事由政府來任命。“廢藩置縣”推動了“版籍奉還”,並在製度上消滅了封建的形態,使日本具有了近代文明國家的基本架構。

 
7月29日,明治政府又進行了中央官製大改革,規定天皇親臨“總裁萬機”,並采取由正院、左院、右院組成的太政官三院製。正院是天皇親裁的最高官廳,由太政大臣、納言(後來改稱左、右大臣)、參議組成,下設行政八省。

 
薩摩、長州等出身的舊“藩伐”,通過官製改革,將舊公卿、大名從高官中排擠出來,擠身占據新政府內部的要職。其中西鄉隆盛、大久保利通等,握有明治新政府實權的人,都出身於舊薩摩藩,這是“琉球處分”出台的最重要原因。

 
另外,“廢藩置縣”將過去的府、藩、縣三治廢除,開拓使和府縣也被統一起來。這樣舊的薩摩藩,就變成明治新行政體係中的鹿兒島縣。鹿兒島縣必須麵對過去由舊薩摩藩島津家族控製的琉球歸屬問題。

 
琉球王國當時對外雖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且與中國保持著藩屬關係,但由於其北方五島,被薩摩藩實際占領,且薩摩控製著琉球的經濟貿易。特別是被薩摩占據的五個島嶼的年收入,總計三萬二千八百石以上,占琉球年收入(十二萬七千石左右)的四之一。而由薩摩藩更名而來的鹿兒島縣,當然不願意棄之。而“廢藩置縣”的實施,意味著原由島津家族控製的琉球,未來將有可能歸屬於鹿兒島縣。

 
明治新政府內部的舊薩摩藩伐,本與琉球有著世代的關係,現在其勢力可以左右國家政策。故這舊藩伐,自會借助自己在新政府內部的地位,以國家的行政力量,考慮將琉球納入到其管轄範圍,這是千載難逢的良機。如將琉球納入其下,一方麵能穩固鹿兒島縣的經濟利益,另一方麵,也使得明治新國家的領土得以擴張。

 
在舊薩摩藩伐的設計下,鹿兒島“藩”便於新政府“廢藩置縣”前,向外務省提交《鹿兒島藩琉球國調查處理意見書》(1871年7月12日),從薩摩藩對琉球實際統治的曆史,來強調琉球自古就是日本之領土,希望明治新政府盡早解決琉球的歸屬問題。
www.ddhw.co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