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原子彈拯救了日本

(2013-05-31 00:02:55) 下一個

原子彈拯救了日本

1945年8月6日8時15分,美軍一架B-29轟炸機飛臨日本廣島市區上空,投下一顆代號為“小男孩”的原子彈。1945年8月9日上午11時02分,美軍5架B-29轟炸機組成的突擊隊將原子彈“胖子”投到長崎市中心。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通過廣播發表《終戰詔書》,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
第二次世界大戰給世界各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特別是反法西斯國家人民付出了巨大代價。但是,作為當時主要的法西斯國家的日本每當提到那場戰爭的時候,總是高叫他們在那場戰爭中所受到的傷害,卻很少提到日本對他國造成的巨大災難!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們有一個很好的理由:日本是第一個受到核武器、也是目前為止唯一一個受到核武器攻擊的國家。美國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各投下的原子彈給日本帶來了嚴重的傷害,導致許多人死亡。
日本就是借助這兩顆原子彈的“威力”來粉飾自己“受害者”的麵目。每年的8月6日和9日,分別在廣島和長崎都有紀念活動,所謂揭開傷口,教育下一代。並且,向國內和全世界“聲淚俱下”地拋灑“日本是二戰受害者”的言論。
這實在是太可笑了!
唯一參加過廣島和長崎兩次核轟炸的退役空軍少將查爾斯?斯文尼曾經表示:廣島和長崎遭受原子彈襲擊的悲劇根源是日本法西斯親手發動的侵略戰爭,日本應該認真反思曆史教訓,勇於承擔戰爭罪責,而不是片麵強調原子彈造成的傷亡,把自己說成受害者。
不僅如此,經過本人仔細研究後發現,事實的真相其實是:原子彈拯救了日本。
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國共同發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否則將予以日本“最後之打擊”。而在這時候,上至日本天皇,下至每一個日本兵,乃至每一個日本人,從沒考慮過“日本投降”的問題。
首先:日本政府從侵華戰爭一開始,從來沒有進行過真實的報道。特別是在日軍節節敗退之時,其國內的報紙媒體一直被封鎖消息,人民愚昧地認為他們的軍隊、他們的親人正在進行著一場“聖戰”和“勝戰”。日本軍方和新聞機構基本上把真實消息對國內徹底封鎖了,以至於天皇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的時候,大多數日本國民包括軍人根本不知道波茨坦公告為何物。雖然許多日本人整天籠罩在美軍空襲的陰影下,但對真實的戰況卻一無所知。
其次:日本國內意見不統一,有一部分好戰分子寧死不降。像日本這樣的軍國主義國家,高層充斥著一大批狂熱的軍國主義冒險家,滿腦子都是帝國偉大之幻想,更怕投降後自己會受到審判,所以絕對不會同意投降。所以,當時日本積極籌備“本土決戰”,並瘋狂叫囂著“一億瓦碎”(無恥的侵略者也敢以“玉”自比?!說實話,用“瓦”都覺著不合適,太對不起那“瓦”了!!但是,由於長期以來“玉”和“瓦”有形象的對比功能,所以在此隻好委屈一下“瓦”了)!!
第三:二戰後期日本敗局已定,日本的外圍戰線已經全麵崩潰,但隻是在本土以外作戰失敗,在日本本土、中國、朝鮮半島、南洋等地還有幾百萬的軍隊。到二戰結束,日軍總兵力是700萬人。僅中國戰場上就有日軍150萬,這還不包括100萬關東軍。實際上在中國的日本占領軍應該是250萬人,另外還有100多萬的日本移民生活在中國土地上,移民中有數十萬的在鄉軍人,也就是隨時可以武裝起來投入戰鬥的預備役人員。東南亞方麵,日本在台灣、印尼、馬來群島等地都有駐軍。尤其在中國東北的幾乎整整一百萬精銳的關東軍,這在當時被喻為“皇軍之花”的軍事實力尚未受挫。這些令日本感到自己有足夠的實力周旋或談判,就算無法取勝,最終也能以勢均力敵的不屈不辱的姿態在停戰協議上簽字。當然,在停戰協議上簽字之前,日本還是要與蘇美堅決地討論日本在亞洲的“合法權力”,並且一定要得到充分的滿足才會簽字。
就是因為這些今天看來極其可笑的理由,令日本高官們拒絕接受波茨坦公告,並拚命高喊“一億瓦碎”。即使在遭到原子彈轟炸後,時任日本海軍司令部總長的豐田副武還是非常“樂觀”:“要投降,除維護國體外,還必須附帶三個條件:一、日本自行處理戰犯;二、自主地解除武裝;三、盟軍不得占領日本本土。”而陸相阿南惟幾則更加強硬:“與其無條件投降,不如實行本土決戰!我們在本土決戰,雖然不能確定勝利,但還可一戰,打得好還可以擊退登陸敵軍。所以,我堅決反對無條件投降!”
這些可悲可恥又可笑的人從一開始就狂妄自大地估計了自己,樂觀得近乎瘋狂地估計了局勢,卻根本無視客觀事實,更無視美國的立場和戰略。
當時和今天都有一種非常流行的說法:雖然美軍日以繼夜地轟炸日本全境,但收效甚微。因為日本本土沒有外國軍隊登錄,所以沒有遭到大的傷害,雖然美軍轟炸過一些城市,但是想叫一個國家投降是沒這麽簡單的。
正是這些不切實際的想法,令日本陷入了“水煮青蛙”的狀態。
把一隻活的健康青蛙猛地放入沸騰的鍋中,這隻青蛙會在劇烈的灼痛和刺激下奮力跳出。如果把青蛙放在冷水鍋中,再把鍋放在火上慢慢加熱,溫度緩緩升高,青蛙感覺不到逐漸增加的危險,就不會跳出來。隨著溫度不斷升高,青蛙就被煮死在鍋裏。最後,青蛙被煮熟了。
除了原子彈外,美軍對日本本土的空襲真的作用不大嗎?這個想法實在是錯得離譜!
美國一向對戰略轟炸和重型轟炸機非常重視,研究和應用的也非常成功。在歐洲戰場戰績卓著的主力轟炸機B-17號稱“空中堡壘”,對德戰略轟炸取得的顯著效果使美國高層領導人深受鼓舞。他們決定借鑒歐洲戰場的經驗,對日本也進行大規模戰略轟炸,削弱日本的戰爭潛力,從而加快太平洋戰爭的進程。這次他們給日本準備的是1943年底研製出的B-29重型轟炸機。這種號稱“超級空中堡壘”的轟炸機已經不僅僅是重型轟炸機,已經可以稱為戰略轟炸機了。
B-29“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的威力如何呢?打個比方,一次規模普通的空襲,轟炸機群就那麽在日本的某座城市上空一過,城中的重工業區就消失了。
投在廣島的原子彈殺死了七萬八千多人,投在長崎的原子彈殺死了三萬五千多人,日本舉國震驚,不久便宣布無條件投降。哈倫?厄爾曼所著的《震懾論》一書中也對美國投放這兩顆原子彈的理由和目的作了詳細的闡述:日本人能夠接受數千架飛機對城市帶來的破壞,卻不能承受一架飛機、一枚炸彈對一個城市的毀滅。日本人的心理防線被完全摧毀了,政府和民眾沒有了作戰意誌,戰爭的結束也就指日可待了。這也正是美國所期待的。——有意思!青蛙跳出來了!
如果美國不投擲原子彈,一直對日本轟炸下去會怎麽樣呢?
今天炸死你兩萬人,明天炸死你八千人,後天炸死你一萬二……就這樣一直轟炸下去。是的!日本就是青蛙,美國轟炸機投下的鋼鐵和火焰正在緩慢加熱,不知不覺中,日本就熟了。真熟了!!如果是這樣的話,“日本”和“和族”早就成了曆史名詞,今天我們隻能去博物館才能了解這些已經消失的“古物”。
我的理論絕不是危言聳聽或誇大其詞,真實的數據可以說明一切:1944年11月24日到1945年6月15日,在長達半年的時間裏,美空軍主要對日本的東京、名古屋、大阪、神戶、橫濱、八潘和川崎等大城市進行了戰略轟炸。其中大規模轟炸有39次,出動B-29型轟炸機9108架次,投彈47000多噸,其中燃燒彈占87%。比較典型的是1945年3月9日的轟炸,美軍共出動B-29型轟炸機334架,對日本東京進行了前所未有的大空襲,共投擲燃燒彈1665噸。在以後的10天內,美軍又對東京、大阪、名古屋、神戶進行了4次大空襲,稱之為“火攻閃電戰”。到6月15日,美軍對東京、川崎、名古屋、大阪、橫濱、神戶6大城市的轟炸,共出動B-29型轟炸機6560架次,投擲燃燒彈41788噸,還投擲了不少的普通炸彈。轟炸造成的損失相當嚴重,被毀麵積達288平方公裏,占總麵積657平方公裏的44%。僅東京就死亡近9萬人,受傷6.2萬人,無家可歸者達257萬多人。在對日本的大城市進行轟炸的同時,從1945年6月17日至8月14日,美軍又轟炸了日本的57個中小城市,共出動B-29型轟炸機7515架次,投擲燃燒彈54600噸,有的城市幾乎被夷為平地。據日本外務省調查,在美軍對日本大規模轟炸期間,日本因轟炸而死亡的人數達241309人,受傷313041人,全毀房屋2333388戶,半毀房屋110928戶,無家可歸者達8045094人(以上不包括原子彈轟炸的損失)。在遭到燃燒彈轟炸的6座城市中,建築物被毀40%,被毀城市麵積達496.4平方公裏。為應付美軍轟炸,日本各城市大修各種避難所,政府組織了850萬人次的大規模疏散轉移(一說不是政府組織的疏散,而是城市居民大規模逃散)。美軍的大規模轟炸,使日本國民健康水平下降、營養不良、病人增多,社會勞動力減少,勞動效率下降,使工業生產收到嚴重破壞,使政府麵臨住房、醫療、交通、糧食供應等嚴重困難。加上戰爭的巨大消耗,日本的經濟已不堪重負,陷於崩潰境地。美國長時間的戰略轟炸使日本的戰時經濟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煉油工業生產下降83%;飛機引擎生產下降了75%;飛機骨架生產下降了60%;電子裝備生產下降了70%;600多家主要軍事工廠不是炸毀就是遭到嚴重破壞;工廠工人的缺勤率到1945年7月已達49%。
以上所列均是真實數據,並無虛假。而且,有些逃往農村、山區的日本居民,已經開始在山洞中生活了。不錯!不是防空洞,也不是防空設施,而是真正的山洞——美軍的大規模轟炸已經使許多日本人的生存狀態開始發生曆史倒退!
以1945年3月9日對日本東京進行的大空襲為例,當時的真實情況是:空襲開始後僅半個小時,熊熊烈火已蔓延得無法控製,人們放棄了救火的打算。速度達每小時30海裏的大風助長了火勢,巨大的火球夾帶著繁星似的火渣,從一所建築物躍至另一所建築物。大街上,日本的消防人員和警察既控製不了四處亂竄的火焰,也攔不住嚇壞了的四處奔逃的人群。人們四散奔跑逃命,像老鼠似地瘋狂亂撞,頭頂上是雷鳴般的爆炸聲,街道上火蛇亂竄,火光中到處是恐怖的尖叫。參加這次空襲的托馬斯?鮑爾將軍說:“我還從來沒有見過像東京那樣引人注目的場麵。”這一場麵,用日本人的話來說就是:“令人驚恐到無法形容的地步。”熊熊的火焰逐漸由桔黃色變為白色,陣陣濃煙升向高空,地麵則被火光映成橙色。火焰吞噬著一切可以燃燒的東西,金屬融化了,瓦片在火中變成黑色粉末,許多藏在防空洞裏的人被活活烤死。人們瘋狂了,見到水就不顧一切地跳進去,公園的池子裏、醫院的蓄水池裏密密麻麻擠滿了想逃命的人,但高溫使這些池子變成了大鍋,人們成百上千地死去。黎明時分,大風停了,東京陷**一樣的寂靜。透過微露的晨光,人們發現東京市中心一大片地區已經消失了,隻有幾根電線杆和鐵架子孤零零地站立著,一些電線杆上還在冒著青煙。逃難的人群陸續回來了,他們木然地走過隅田川上的小橋,河水已變成了黑色,河麵上飄浮著無數燒焦的屍體,分不清是男是女。
這些幸存者怎麽也不會想到,這一夜的大火,使東京25萬座建築物付之一炬,100萬人無家可歸。鮑爾將軍後來說道:“3月9日火攻東京是戰史上單獨一次轟炸造成最大損害的一個戰例,它比原子彈轟炸廣島、長崎的損害總和還要大。在世界戰史上,這次火攻比任何一次軍事行動都造成了更多的傷亡。”據統計,1944年東京有600萬人口,到1945年8月,東京人口已降到230萬人。
既然當年美軍的轟炸如此威力十足,為什麽今天“日本”和“和族”沒有在博物館中跟渡渡鳥成為鄰居呢?
答案非常無奈:美國已經沒有時間和耐心了。
當時二戰已經接近尾聲,德國和意大利早已投降,強大的蘇聯紅軍也已經在中蘇邊境集結完畢,隨時都可能對日宣戰,也隨時都可以出兵中國東北對付盤踞在那裏的日本關東軍。而美國的計劃是:希望蘇聯對日宣戰,但不願意讓蘇聯染指日本本土。
在20世紀20年代,美國把日本看成是一個好鄰居,一個亞洲民主議會政府最好的希望。隨著日本侵入中國東北地區,美日關係開始惡化。從那時起,美國逐漸增長對日本侵略擴張的懷疑和敵視。
在二戰後期,美國不僅想迫使日本投降,更有一種獨占日本的強烈願望,有一種企圖把日本變成美國在亞太地區的經濟和軍事基地的願望。與其他任何敵手相比較,美國在太平洋利益的安全,依賴於製海權;而製海權又依賴於供應基地和海軍基地。為了提供這樣的保障,有兩件事必不可少:港口和基地,必要的補給站和機械設施。在亞洲國家中,隻有兩個國家符合美國的這種要求,即中國和日本。但當時中國還不是美國的敵手,而日本卻已經是了。
當時美國的陸軍部長史汀生(Henry Lewis Stimson)認為:蘇聯進入戰爭是為了他們自己的理由,以他們自己的時間表行動,他們根本不考慮行動。雅爾塔的讓步在很大程度上受蘇聯軍事力量的影響,蘇聯的援助是有用的,但不是必須的。如果美軍進入日本,蘇軍的參戰將產生很大的影響,將挽救許多美軍士兵的生命。但是,如果使用原子彈,美軍就無須進入日本,蘇聯的援助將是微不足道的。因此,他建議原子彈試製成功後再考慮蘇聯事務。在7 月中旬的波茨坦會議上,斯大林依然準備對日宣戰。另外,斯大林明確表示,蘇聯希望占領部分戰敗日本的領土,可能是北海道,也可能是其他地方。但是在波茨坦會議上,杜魯門獲悉美國原子彈已試製成功,蘇聯的參戰變得沒有必要了。杜魯門決定在蘇聯紅軍產生影響之前使用原子彈結束戰爭,這將避免與蘇聯分占日本,增強美國與蘇聯談判戰後劃分勢力範圍的砝碼。
因此,美國領導人絕對相信“原子彈可以使美國以美國的方式結束戰爭”。美國希望獨占日本,不願與蘇聯分占日本。使用原子彈將震驚日本政府,迫使其迅速投降,然後占領日本。結果也確實如此。戰後,美國果然如願以償。日本完全由美國控製,暫時成為美國在亞太地區的一個基地,增強了美國對抗蘇聯的勢力。美國實現了“美國第一”的夢想。
與此同時,蘇聯紅軍也在對日宣戰後,發動八月風暴行動,於1945年8月9日出兵中國東北。蘇聯紅軍投入到遠東戰場則多達150萬人,以摧枯拉朽之勢擊潰號稱日本最精銳的關東軍,徹底粉碎了日本繼續拖延戰爭的可能性。
曆史就是這樣:原子彈一扔,關東軍一完,日本就投降了——日本撿了一個大便宜!!
多年以來,許多人都在研究:如果投下原子彈以後,日本還是硬挺著不投降,那會是一個什麽結果呢?關於這一點,各家各派眾說紛紜。尤其是一些日本人,這些年來一直不停地喊冤叫屈,就好像繼續撐下去日本能贏似的。但是,許多人都忽視了一個重大問題:沒有把美國的立場、決心和戰略計算在內。
不管從哪個方麵來說,美國對日本都是勢在必得的,而且必須是獨占!而美國在這個問題上的唯一對手,就是當時迅速崛起並強大起來的蘇聯。關於蘇聯的問題,用史汀生的話說,臨時委員會已經同意:“對俄國或其他國家保密我們的工作(試製原子彈),直到第一顆原子彈在日本爆炸為止。”杜魯門的策略是“延遲攤牌”,他將拖延波茨坦會議,“直到7 月15日,目的在於給我們更多的時間”,來完成原子彈的試製。杜魯門直到在新墨西哥原子彈試製成功後,決定在日本使用,才向蘇聯攤牌。
種種跡象都表明了美國的立場和決心,為了避免采取大量傷亡的登陸戰以及在先蘇聯一步拿下日本本土,美國必然使用原子彈。但是,當時美國並沒有準確預言未來的大預言家,也沒有任何條文規定“一扔原子彈,日本就投降”。即使用了兩顆原子彈,誰也不能肯定日本就會投降。就像打德國,雖然德國法西斯敗局已定,但還是打進了柏林才真正成功。如果扔了兩顆原子彈後日本還是不投降,美國要怎麽做呢?
據我研究世界史發現,美利堅合眾國是一個算盤打得很精的國家,從建國到現在,幾乎沒有出現大的失誤。當然,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很多,建國時間短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但是,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充分顯示出其計算精準。沒有絕對把握、無法獲得最大利益、不到最佳時機絕不出手,一旦行動,最終必然大獲全勝。因此,日本偷襲珍珠港的軍事行動在戰術上是成功了,但在戰略上是何等的愚蠢!
所以我敢肯定:美國對付日本一定會有兩手準備。原子彈能取得成功最好,如果不行,美國就會動用第二套方案——比投擲原子彈更加可靠的方案。
在這時,美國已經得罪了兩個盟友。
1945年2月,英、美、蘇簽訂《雅爾塔協定》,規定在歐洲戰爭結束後三個月內,蘇聯應對日宣戰。此次會議中國沒有被邀請參加。由於美英是以犧牲中國的主權(如承認外蒙古獨立)來換取蘇聯對日出兵的條件,也被稱為“遠東慕尼黑”陰謀。——中美關係必然受到影響。
杜魯門一直采取保密和拖延的策略。直到新墨西哥沙漠原子彈試驗成功後的第2 天即1945年7月17日,杜魯門立即趕到波茨坦,與丘吉爾和斯大林秘密會談。在會上,杜魯門向斯大林暗示和眩耀:美國有了原子彈。斯大林裝著若無其事,會後立刻指示蘇聯加緊研究原子彈,以打破美國的核訛詐。——這事把斯大林氣壞了。
美國付出了那麽大代價、做了那麽多準備,還得罪了兩位盟友,可見美國對日本是誌在必得。但如果登陸作戰迫使日本投降,美軍的損失將是巨大的,當一個國家被逼團結起來一致對外的話,力量是非常驚人的。而且,當時日本政府已經拒絕接受《波茨坦公告》,日本本土已經做好了全民皆兵的準備,甚至連和尚也被強征入伍,決定將戰爭堅持到底。最重要的是,美國不怕出錢、出力、出物資,就怕美國軍人大量死亡。綜上所述,為了達到目的,美國對付日本的第二套方案會是什麽內容都不足為奇。由於日本及時投降,這套方案並未實施,更從未公布,因此也不知道其名稱是什麽計劃或什麽工程。但為了方便學術交流和技術探討,權且稱其為“成全瓦碎”。——“一億瓦碎”能嚇唬得住誰?!許多研究這個課題的人都弄錯了一件事:美國雖然千方百計逼日本投降,但其戰略目的不是“日本投降”,而是“獨占日本”!!如果日本怎麽都不肯投降,那把日本變成“無人島”也可以!!
當時美國和日本在太平洋上交戰已經4年多了,美軍每攻克日軍駐守的一個小島,就要付出成千上萬人的代價。且越靠近本土,戰鬥就越激烈,如果美軍對日本本土實施登陸作戰,傷亡將更為慘重。例如,美軍在硫磺島戰役的慘重傷亡令美軍高層極為震驚;至於衝繩戰役,被丘吉爾稱為“戰爭史中最激烈最著名的戰役之一”。如果進攻日本本土,一定會遇到比在硫磺島和衝繩更頑強的抵抗,美軍的傷亡將會更慘重。別忘了還有“神風敢死隊”。但是,假如日本本土所有的日本人陷入徹底的瘋狂,既不依托有利地形,也沒有統一的指揮,而是完全瘋狂地蜂擁衝向美軍炮火最密集的地區,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一般的交戰雙方都幾乎不可能形成這種局麵,但偏偏美國和日本正好可以。因為,美國有足夠的兵力、彈藥和物資,而日本有天皇。
美國首先會向東京投下第三顆原子彈,目的很明確:炸死日本天皇和所有日本高官。
有人可能會認為美國已經沒有可以作戰用的原子彈了。但是,戰爭和政治永遠蒙著一層迷霧,很難看清其真麵目。如果當年吃了兩顆原子彈後日本還是不投降,或者出現其他重大變故,美國再扔出仨倆的原子彈,您還能不答應誰去?至於我的理由,隻有一個:不管是任何一個國家首先擁有了原子彈,都絕不會在那樣的世界大背景下,將最後一顆實戰原子彈用在長崎那樣的目標上。——我依托的不是資料、數據和情報,我算的是“人心”(如果覺得可笑,大家就笑一笑)。
就算當時美國真的沒有原子彈可用了,可美國還在日本附近有數百架號稱“超級空中堡壘”的B-29轟炸機,以及數量驚人的重磅炸彈和燃燒彈。美國對日本的戰略大轟炸持續了超過半年,那些飛行員不僅已經對東京了如指掌,效率和經驗更是空前絕後,相信他們定能圓滿完成任務。
日本天皇一死,消息不僅會立刻傳遍日本全境,世界各地所有的日本人也都會立刻知道。然後,幾乎所有的日本人都進入瘋狂狀態。
咱們假定是原子彈建功。飛機返航的準確地點會讓全日本知道,並且為此次行動慶功的消息亦會傳遍日本的每個角落。因此,日本本土的日本人在極度瘋狂的精神狀態下,帶上所能找到的殺傷力最大的武器,不知饑渴、不知疲憊、不知傷病的向那個地點全速狂奔,發誓要為天皇陛下報仇。
正規的軍隊登陸地點應該能讓己方軍隊迅速登陸,並且能順利長驅直入。但是,這樣的地方必然有日軍重兵把守,硬攻必然傷亡慘重。可這次美軍不用選擇這樣的地方,隻要是個能構築起堅固的防線,可以讓蜂擁而來的日本人順利送死的地方就行。因此,選擇的範圍會很大,美軍完全可以在一個日軍意想不到的地方登陸,並且神不知鬼不覺地構築起三道堅固的防線,然後做好充足的準備。等投擲原子彈的飛機返回這裏後,就準備開始作戰。
當陷入瘋狂的日本人終於趕到這裏時,已經是一群混亂的烏合之眾。就算其中有整建製開來的軍隊,但在接近目的地後,也會因瘋狂的複仇之心而徹底瓦解。所以,衝過來的隻不過是一幫以速度劃分先後的瘋子。
這時的美軍陸地防線已經各就各位,不僅防禦工事堅固,每一名士兵都配備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最犀利、效率最高的殺人武器,各式輕重火炮調整完畢;強大的空軍已經把提前來送死的所有日本空中力量徹底粉碎,但所有能對地麵轟炸或掃射的美軍飛機,都不會過早對地麵上的目標開火,而是讓這些瘋子再近些、再近些;海上的美軍艦隊擺好陣形,大小炮位全部就緒。其中的一艘航母上停著投下第三顆原子彈後凱旋的轟炸機,航母甲板上正舉行慶功宴會,或悠揚或雄壯的慶功音樂正是把趕來的日本人引向死亡的喪鍾!
戰鬥打響後,美軍的陸地防線決不會死守,在大量殺傷敵人有生力量的同時,不行就撤退。隨著大量屍體的出現,敵人逼近第一道防線,那就退守第二道防線;又是隨著大量屍體的出現,敵人逼近第二道防線,那就退守第三道防線;不等第三道防線吃緊,就在軍艦炮火和飛機的掩護下乘船退到某個小島上。在這個過程中,除了保護自己和殺傷敵人外,就是帶走己方所有的武器,帶不走就炸爛,反正不讓日本人補充到己方的武器。
美軍退到某個島上,日本人絕對不會不追。就算是天涯海角,他們也會追到底。但是,對絕大多數日本人來說,想乘船追是比較奢侈的。事實上,自萊特灣大海戰之後,日本海軍就遭到毀滅性打擊,不再對美國海軍構成重大威脅。就算日本海軍有組織的傾巢而出,也隻能給美國的軍艦和飛機當靶子,更何況是瘋瘋癲癲的狀態?日本海軍一定會來,但艦船上肯定擠滿了人,指揮調度也沒用,最大的可能是根本無人指揮調度,應個景兒後就全被擊沉了。但咱們不能說此時日本人連幾條破船都沒有,可絕大多數日本人想繼續追還得靠遊泳。不過,這段水路未必很長,但島上的各式火炮可不是擺設,美國的軍艦和飛機也絕不是為了擺在那裏好看。
美軍退守的島用不著很大,夠構築防線等日本人來登陸就行。當然,跟陸地上的工事一樣,在第三課原子彈沒投之前,島上的工事就已經修好了。當那些沒被打死或淹死在海裏的日本人精疲力盡的腳踏實地以後,迎接他們的將是殺傷力恐怖的火力網。就算這個小島守不住了,美軍也可以用同樣方法退守到下一個小島——同樣的地方準備了好幾個,就怕你沒本事讓我使出來!
你自己想“瓦碎”,難道不成全你嗎?!
一個月的時間,超過五千萬的日本人“瓦碎”!
至於美軍,傷亡為——“○”。
如果“成全瓦碎”能夠實施,相關海域裏的魚鱉蝦蟹肯定會非常高興,以後這一帶海域的漁業產量一定會翻好幾番——食物充足,營養豐富。
美國有時間這麽幹嗎?這麽幹不會受到輿論譴責嗎?
絕對沒有問題。
“天皇歸天”的消息一旦傳出,不僅日本本土會陷入瘋狂,全世界的日本人也都差不多。不錯。當時很多日本人厭戰,也有很多日本人反戰,但他們的希望和做法是去乞求天皇改變國策。一旦天皇死於原子彈,幾乎所有的日本人都會變成另外一副樣子。
以中國為例:日本軍隊上至軍官下至士兵,瞬間全都沒有了紀律、戰略和戰術,隻剩下瘋狂的破壞和殺戮;日本僑民失去常性,絕大多數變成危險人物;幾乎所有的日本戰俘會同時暴動,因不計生死以至於難以製服。——整個亞太地區的情況都差不多。
但是,這隻不過是最後的瘋狂。還是以中國為例:開始得到部分美式裝備的國民黨軍隊大規模反攻,一直堅持抗戰的共產黨軍隊不斷成長壯大,剛剛進入中國東北、經受了二戰洗禮的蘇聯紅軍正處於全盛時期!也就是一個月的時間,差不多就都收拾完了。——這方麵整個亞太地區的情況也都差不多。即使是在某些日軍仍處於上風的地區,這些侵略者也已經是強弩之末,瘋狂過後就是徹底的滅亡,這是他們無法逃脫的命運。
雖然結果已經可以預見,但相同形勢和結果的鬥爭,經曆的時間越短,過程就越慘烈。而且,所有亞太地區的國家都會發現:對於日本人,鎮壓什麽的已經不管用了,俘虜也失去了意義。因此,所有的人都會感歎“日本人瘋了”,自然也就不會去怪責美國的做法。更重要的是,蘇軍為了收拾殘局和做好登陸日本本土的準備,還要再花費約一個月的時間——美軍又贏得了一個月的時間。
到了這個時候,美軍已經可以任意選擇他們想登陸的地方輕鬆從容地登陸日本,根本不會有構成威脅的力量阻擋他們的步伐。但由於這一個月是美軍最後的期限,蘇軍登陸日本的時間表也在進行中,所以美軍會迅速長驅直入。而他們今後的行動也取決於日本的態度,總結起來有三種。
第一:日本人明白過來了,立刻向美國無條件投降。——美國的目的達到,戰爭結束。
第二:日本人還處在瘋狂狀態中,還沒死的日本人仍然蜂擁而來。——美軍正麵迎戰。一個月後,實現“日本本土無日本人化”。同樣達到目的,戰爭結束。
第三:日本人明白過來一點兒,但沒全明白過來,於是依托全國的有利地形有組織地跟美軍周旋到底。——結果未見分曉,仗還有的打。這也是我們接下來要繼續分析的情況。
不錯。美國政府是怕美國大兵成片成片的死,但這並不代表美國軍人的戰鬥力不強。正相反,同樣經曆過二戰洗禮的美國軍隊空前強大!科技領先、裝備精良、物資充足、機動性強、經驗豐富、配合默契、武裝到牙齒的美國軍隊在某些方麵比蘇聯紅軍還要強大!
日本人的前兩種情況自不必說,咱們分析第三種情況。
又是一個月的時間,超過一千五百萬的日本人“瓦碎”!
超過五千萬的“瓦碎”專指發生在美軍精心布置的區域內。
在大量瘋狂的日本人不知饑渴、不知疲憊、不知傷病的向那個“指定地點”全速狂奔時,便已經不斷有人倒斃於路上。由於情緒激動,路上稍有不順,就會發生互相殘殺的事件。由於長期戰爭,日本國民健康水平下降、營養不良、病人增多,但另一方麵又物資匱乏,醫療和糧食供應嚴重困難。就算在平時,每天都有日本人因傷病和營養不良死去。再加上一些日本人挑食:吃大米,不吃小米,沒酒喝就咽不下菜……這些人一時轉變不過來,隻能麵對死亡。——所有的這些死法,真是連“瓦碎”都不如。
另外,1945年日本在本土瘋狂擴軍,成立了番號200以後的師團,但因物資匱乏,步槍裝備率隻有約39%,其他是冷兵器,甚至有竹竿,可以媲美日本的戰國時代。進入瘋狂狀態以後,體質較好的日本人早就拿著還有點殺傷力的武器衝到前麵去了,自然也就等於“上繳”給美軍了。等到美軍正式登陸後長驅直入時,絕大多數仍想頑抗的日本人手裏連把像樣的菜刀都沒有。
既然已經撕破了臉,國際輿論又不會“五十步笑百步”,美軍也就沒什麽好顧忌的了。日後在朝鮮半島和越南戰場上使用的許多武器會在日本全國遍地開花,看看雙方誰的手段高。
把這些加在一起計算:超過一千五百萬的日本人“瓦碎”,美軍傷亡……以前的海戰和島嶼爭奪戰都是悲劇。
當時日本本土的日本人口有七千多萬,“成全瓦碎”實施兩個月後,大概隻剩下五百多萬。而這時“成全瓦碎”也已經進行到了最後階段,日本人的決定影響著最終的結果,同樣還是分成三種情況。
第一:日本人明白過來了,立刻向美國無條件投降。——美國的目的達到,戰爭結束。
第二:日本人還處在瘋狂狀態中,但還沒死的日本人不會蜂擁而來,而是依托全國的有利地形有組織地跟美軍周旋到底。——美軍已經適應這種戰鬥。在蘇軍未登陸日本前,實現“日本本土無日本人化”。同樣達到目的,戰爭結束。
第三:日本人明白過來一點兒,但沒全明白過來,於是他們放棄城市和村莊,進山的進山,鑽洞的鑽洞,展開全國性大遊擊。——美軍無可奈何,“成全瓦碎”失敗,蘇軍登陸染指日本。
日本列島多山地,叢林密,礦山坑道如蛛網。如果日本人充分利用這些,美國軍隊還真是會非常頭痛。在今天,日本的地下鐵路更是幾乎遍布全國,完全形成了另一個龐大的地下網絡。
到了這一步,美軍的第二套方案算是失敗了。但日本人別得意,因為一切還沒有結束,針對最後一點還有後續情節。
由於日本“全民遊擊”,蘇軍有足夠的時間和理由登陸日本,“獨占日本”的目標落空,自然就更不能枉送美國大兵的性命。美國一“謙讓”,蘇聯為了保存實力,即使軍隊登陸日本,也不會強出頭。兩大巨頭都“忍讓”,可日本還不投降,那會發展成什麽局麵呢?
有辦法!讓盟友來收拾日本人!
1945年的亞太地區,可不是20世紀30年代的亞太地區。此時的亞太地區分成兩大派,一派稱蘇聯為“老大哥”,一派奉美國為“新領袖”。而且,西至印度、緬甸,東、南到太平洋諸島國的眾多亞太國家都對日本侵略者恨之入骨。咱們說過:美國不怕出錢、出力、出物資,當時蘇聯也不是那麽小氣。如果“老大哥”和“新領袖”同時分別告訴亞太地區的各位兄弟們:有錢、有槍、有物資、有給養、有藥品……什麽都有保障,還有免費接送的順風船,請你們到日本去打仗。你們去不去?!——你想結果會怎麽樣?!
你說讓我來呀,誰他X不想來呀,哪個……(後麵的我就不寫了。既是因為大家都知道是什麽內容,也希望有高手能改上新詞,我承認這方麵我不行)
由於多年來跟日本侵略者堅持不懈的鬥爭,亞太地區眾多國家不僅有著豐富的跟日軍作戰的經驗,還幾乎都擁有一支精通各種遊擊戰術的勁旅。等這些人終於有了充足的武器彈藥和後勤保障,踏上日本後會發生什麽事呢?雖然有的情況比較特殊。例如,國共兩黨的軍隊可能會分別上不同的船,但都是去相同的地方,最終更可能在某處勝利會師!而且,開始時是日本想拖延,可這些人卻最不怕拖延——拖得越久越好,打的時間越長越好!
這麽個打法,最終隻能有兩個結果。
第一:“日本”和“和族”正式進入曆史博物館。
第二:殘存不足十萬的日本人終於明白過來,立刻無條件投降。戰爭結束的同時,“和族”正式加入少數民族的行列。
在硝煙戰火中建立的信任和友情最真摯、最寶貴、最牢固。如果當年真的有亞太各國登陸日本的戰鬥,也許許多國家的曆史都會改寫。今天亞太各國之間的關係會更加“和諧”,而日本就可以“圓滿”了。
可惜,時光不能倒流,曆史不能穿越。我們可以“假設”,但無法“更改”。
曆史是:兩顆原子彈以後,日本就投降了。
日本投降以後怎麽樣呢?好處大大地有!
美國一下子就把日本抱住了——這是我的!!我一個人打下來的,所以全都歸我,全都是我的,誰也不許動!!
看看德國:一分為二後,柏林牆有多少故事?雖然柏林牆已經消失,但留下了許多仍然無法消失的東西,不知還會糾纏人們多久。
看看朝鮮半島:雖然情況有所不同,但也是一分為二。就在這南北兩國間,親人打成生人,生人打成仇人。偶然允許互相探親,哭得那叫一個慘呐!
日本不僅沒有這些慘痛經曆,戰後反而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雖然其中有多方麵的原因,但如果當年日本也被一分為二,在東京、京都、大阪等某個城市來一堵牆,日本還能有今天的榮耀嗎?
所以我說:現在的日本人別動不動就以“世界唯一核武器受害國”自居,也不要以陳腔濫調的廉價詞語和眼淚騙取不明真相者的同情!日本給許多國家帶來過巨大的災難,可結果卻因為原子彈而輕鬆投降過關!雖然兩顆原子彈給日本造成了一定的傷亡,但那遠遠無法與日本給受過其侵略的國家所帶來的傷痛相提並論!隻要是唯一受過原子彈攻擊的國家就可以掩飾罪惡、博取同情,難道這也講究物以稀為貴?!
日本不是常說要“常懷感恩之心”嗎?那日本就該給兩顆原子彈以及相關人員樹碑立傳!我為此提供三個方案。
第一: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建什麽和平紀念公園,應該建原子彈紀念公園,讓來參觀者都記住原子彈對日本的恩惠。
第二:日本東京的什麽什麽神社中應該選個好地方,專門供奉兩顆原子彈的塑像以及所有設計、製造、決策和投擲原子彈相關人員名字的紀念碑。每當有日本高官就職,可以來神社,但應該對神社中的戰犯牌位視而不見,而是專程參拜兩顆原子彈和紀念碑。
第三:如果實在難避嫌疑,幹脆在那什麽什麽神社附近找塊風水寶地,專門建一座原子彈神社,供奉兩顆原子彈和紀念碑。每當有日本高官就職,便對什麽什麽神社過門不入,直接到原子彈神社中誠心參拜。
說實話,日本投降還真是一波三折。
兩顆原子的威力確實令日本高層震驚不已,一些強硬頑固的主戰派都改變了立場。但是,總有一些沒腦子的家夥不知死活。日本天皇本來都要宣布投降了,連宣讀停戰詔書的唱片都錄製好了,可還有一幫主戰派的少壯軍官發動政變。他們闖入皇宮,企圖劫走天皇廣播詔書的錄音唱片,但卻很快被鎮壓。——真夠亂的!從“2?26兵變”到“唱片政變”,這幾乎已經成了日本的傳統。
如果當時唱片真的被毀,天皇被控製,美國方麵一琢磨:看來日本天皇想投降都投降不了了,那日本天皇和日本高官們就隻剩下一個作用…………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以後,日本高官切腹切死一批,皇宮外也切死一大片。不知他們是為了襯托出日本天皇和部分日本高官的深謀遠慮、老謀深算,還是畏罪自殺,或是想通了什麽而做戲做全套,總之他們都是——白死!!
仔細算來,“日本”和“和族”在曆史博物館前轉了好幾圈,每次都隻差那麽一小半步就進去了!可偏偏每次都晃晃悠悠、晃晃悠悠、晃晃悠悠、晃晃悠悠……又晃悠出來了!而且,一直晃悠到今天!
說來說去,都是原子彈的問題。
所以,曆史的真相是:原子彈拯救了日本。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