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引熱議韓媒稱美對日投原子彈係“神的懲罰”

(2013-05-25 19:27:10) 下一個

引熱議韓媒稱美對日投原子彈係“神的懲罰”

2013-05-23

道義上不支持韓國評論員的說法,但從正義上、從日本政客最近對二戰的連續表態上,我絕對支持該說法!韓國人很給力!我們也需要不同的聲音,反擊日本軍國主義死灰複燃!

向日本投原子彈,在道義上也是站得住的。一是別忘了當時日本國民是多麽支持它們的天皇發動侵略戰爭。二是兩顆原子彈大大縮短了二戰進程,使盟軍和亞洲各國老百姓少死幾十萬人。

大規模空襲以及對廣島和長崎投放原子彈都是由“神靈進行的殘酷懲罰”!我的主,你再次懲罰懲罰這個惡魔吧!如果給我一次機會我會在日本投下十顆原子彈

日本有什麽不滿的,不扔原子彈能投降嗎?扔了還不承認侵略呢?就是神的懲罰。日本少數右翼政客對二戰的認識,不僅僅是沒有政治智慧,實際上已經達到了喪失人性的地步。

說的不錯為南京大屠殺的那些同胞複仇沒把小日本全給炸死那已經是神的寬恕了與神無關,如果是神的懲罰,日本人就應該滅族了

實際上滅亡日本有十顆就夠了,小日本就那點地方扔多了浪費!二戰日本法西斯和德國法西斯惡行累累,但是原子彈唯獨炸了日本,奇怪的是二戰後德國態度明確的悔過,而日本炸了後還不思悔改,看來不得不信是神的懲罰了。

小日本的侵略戰爭是日本國民慫恿的,石原要購島也是日本民眾在捐款,安倍現在的支持率那麽高也不是外國人投的票。所以說,小日本這個民族就是一個卑鄙、貪婪和無恥的民族。當年美國的兩顆原子彈我感覺太少,如果再有戰爭,就應該將小日本這個民族給滅了,將小日本連同他們的靖國神社像清理垃圾一樣從地球上麵清除掉。

二戰兩顆原子彈把天皇炸成形式,再戰就把天皇炸得形影不存。我不投原子彈、要投就投氫彈、投上它一千顆就行完全讚同韓國看法。日本如不吸取教訓,還會更慘!

中國政府所謂的一小撮右翼分子挑動戰爭的宣傳其實是自欺欺人,日本的侵略戰爭是日本全民族對亞洲人民的罪孽,應該由全部日本人承擔責任。

韓媒說得非常正確,因為當時德國宣布無條件投降了,蘇聯也正式向小日本宣戰.而小日本侵略者還是頑固誓死不罷休.致使美國投向日本神罰的原子彈.

從曆史來看,對日本投原子彈還是量不夠,這就如人生病,藥量不夠,就容易複發,日本近來軍國主義複活否定二戰成果就是個例證。

每年都應有一個紀念日,慶祝原子彈爆炸當天是反法西斯戰爭的偉大轉折美國向日本扔二顆原子彈是正義的,不過今後日本如果向美國扔二十顆原子彈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那麽多年了,連本帶利也值那麽多的,來而不往非祀也,也算作日本對美國的報恩吧。

當初田中向毛道歉,毛反而對他們感激涕零,他們要賠償以表歉意,卻被中國一口回絕,日本人還用得著悔改嗎?完全是投錯地方,長崎、廣島的普通民眾,成了韓媒稱美對日投原子彈係“神的懲罰”日本東京日皇的代罪羊,發動戰爭的是日本天皇反而得不到懲罰,這頭鬼子在日本人心裏的重要地位,才沒把東京移平,肯定是美國的考慮之一。

仍原子彈也不應該選擇向百姓居住的城市仍吧?為什麽不在外島作戰的時候使用?如衝繩或硫磺島?如果朝韓讓我選擇一萬次,我一萬零一次都願意選擇韓國做朋友

然後美國的陸戰一師就可以長驅直入,直取京津,這是你願意看到的結果嗎?地緣政治很複雜,維持半島的分裂狀態對每個旁觀者都有好處

維持一個和平穩定統一的朝鮮半島難道對每個旁觀者不利?這天津人有點瘋,他是不願意看門!這位天津手機用戶秉行典型階級鬥爭式的唯心主義思維方式,如果多學學曆史,就不會睜眼說瞎話了.

倭日本是一個惡魔民族群、應該在地球上消亡!佛家講,有因必有果,這就是因果循環!!應該這邊批判、那邊指責,讓美日的去“狗咬狗”!你要咬它的鼻子、它咬你的手指。

你該問問日本屠殺的時候為什麽不選擇荒無人煙的荒野,而是選擇在人口眾多的濟南旅順和南京?為什麽要在華北散播病毒?為什麽要在人口聚集的地方建萬人坑?日本應該被扔十顆原子彈!

日本欠下的原子彈債務由中國來完成吧你大腦進水顛三倒四的,還是大糞塞滿了大腦,亂七八糟的!恩仇不分!可惜美國人遵重”人權",沒多丟幾顆。

當年美國也剛好隻有兩顆原子彈,還沒來得及多造幾顆,日本已經宣布投降了。日本是人類垃圾,要徹底清除!!!!!日本犯下了反人類罪,是化學武器和細菌戰的惡魔之一,美國對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是“神的懲罰”。但美國也由此犯下了反人類罪,是核武器的惡魔!

完全是投錯地方,長崎、廣島的普通民眾,成了日本東京日皇的代罪羊,發動戰爭的優酷合並網友評論是日本天皇。天津的這位兄弟說的是事實。你以為美國現在不搞階級鬥爭?那他幹嘛限製華為,中興?

殺了幾千萬人沒有絲毫認罪的意思,自己死了幾十萬平民就天天念叨!

神啊,求求你再扔幾顆吧!

原子彈,對日,懲罰,韓媒稱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