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日本最不想中國人過上好日子!

(2013-04-01 02:56:50) 下一個

日本最不想中國人過上好日子

1968年,中國正在轟轟烈烈地搞文革,日本“左派”積極支持;“右派”暗中竊笑。日本有良知的思想者丸山真男此時說了一句大實話:如果中國生產率提高了,那麽日本人隻能更加努力了。這句話是說,如果中國人也積極抓生產,提高生產率,那麽日本人除了更加努力工作之外,要想跟中國人競爭別無他途,日本隻有這樣才能維持自己高的生活水準。

中國與日本,同為亞洲的重要國家,中國是個大國,人口眾多,平均人均占有資源也比日本豐富,日本要與中國競爭,隻有在技術上領先一個優勢。60年代的日本首相池田勇人曾說過:要堂堂正正地跟中國一較高低,也就是說,公平競爭,看誰的社會製度能夠將國民生活水準提高。他當時底氣十足,是因為他認為中國能在日本出售的隻有毛筆和硯台,這樣的國家無法跟日本競爭。

中國自1840年敗給英國之後,內外戰爭一直沒有斷過,這讓中國幾乎沒有時間認真地發展自己。共產黨在大陸獲得統治地位之後,對外有朝鮮戰爭、中印戰爭、支持越南反美;對內又不停的折騰,中國要維持自己溫飽都不容易,更何況走出國門,跟日本競爭了。

改革開放之後,中國遠遠落後於日本,日本期待的縱向工業體製擺在所有人麵前。中國出口原材料,日本將中國視為自己最大的工業品市場,向中國出口商品。日本希望一直保持自己的技術優勢,讓中國永遠跟在日本之後。中國期待日本轉讓技術,可它跟日本人內心中的真實想法完全相反,因此決無可能。事實也是,迄今為止日本轉讓給中國的技術都是他們要淘汰的。上個世紀80年代中國引進德國大眾汽車,實在也是無奈之舉。此前中國一直期待日本能夠幫助中國發展汽車工業,但豐田等日本汽車企業,暗中培養了大量的中國通,他們隻負責調查中國市場,看如何能將日本汽車賣給中國,根本不考慮進入中國建合資或獨資廠。中國千呼萬喚請日本人他們都不來,中國這才選擇了德國。看到德國大眾在中國獲得成功,而且中國人生活水準逐漸提高,私人轎車市場不斷擴大,這時日本才急忙要削尖腦袋擠進中國市場。我認識幾個在汽車廠工作的人,他們都異口同聲地說過,日本人想方設法收買中國汽車企業的高官,給他們好處,要求組建合資廠。

世界經濟一體化也是當初日本對中國拚命鼓噪的,可當日本人希望的:日本工業、中國農業的縱向經濟體係剛剛開始的時候,日本就開始散布“中國威脅”了。

日本到處高喊“狼來了”。一方麵說收入減少,同時抱怨物價不斷上升。

國際市場上的小麥價格升高,麵包、方便麵、餅幹等日本人日常生活中必須的物品漲價。大豆價格升高,造成食用油、豆腐、豆製品漲價;大麥價格升高,啤酒漲價;大米漲價,從米飯到壽司到日本清酒,所有與米有關的商品價格都漲。日本人宣稱這是因為中國生活水平提高,在國際市場上采購原材料造成的。

日本某專欄作家寫了一篇名為《石油漲價狂想曲》的文章,她在文章中說:原油價格升高,給日本社會的各個層麵都帶來影響。北海道等寒冷地區,到處發生油品偷盜案;許多地方為了節能不得不關閉了暖氣。她舉的案例與結論均來自日本的各大報紙。日本上班族上班時都要在西裝裏多加一件毛衣或毛背心。據說北海道各地的辦公室,職員要穿兩雙襪子、帶上圍巾、膝蓋上蓋上小毛毯才能工作。冬天取暖溫度要降低,相反,夏天則空調溫度要提升。

原油價格上漲,便宜了俄國人。“十年前,在多數日本人心目中,最標準的俄國人形象是:嚴冬冒著寒風站在外麵排隊,也不一定買得到足夠一家人吃飽的食品。又或者:晚上在東京鬧市街頭,穿著迷你裙拉客的金發女郎。”這是以前日本人對俄國人的印象,也是日本最期待得結局。如今不同了,從俄羅斯飛來日本的富翁,一家四口,一周在東京的房費就535萬。還有人乘私人飛機來東京,包租銀座的高級壽司店,一頓飯吃掉1000萬日元,臨走時還將他們看上的日本廚子帶回俄羅斯。五年前日本新瀉的滑雪場一年隻有5-60名俄羅斯客人,如今多達2000人。

日本人之看俄羅斯的視角,實際上也是他們看中國人的。

中國人不去日本旅行、不在日本消費,日本人不高興;可中國人去了日本花錢,日本的媒體同樣可以歪曲成讓日本人不開心的內容。日本社會的特點就是歧視非常嚴重,一個人甚至不能容忍隔壁鄰居的碗裏比他多了一塊肉。美國人在日本長期駐紮,大手大腳花錢,實際上日本人心裏極為不滿,但為了跟周邊國家做對,日本人對美國“忍”,對其他國家則盡情“發泄”。換個角度而言,美國對日本的國民性也十分了解,知道隻有給日本製造對手,日本才會對自己俯首稱臣,壓製媒體少煽動對美國的不滿。

她還寫了一篇《吃不到魚的時代?》。說200815日清晨四點東京築地魚市開張第一天,競拍了一條產自日本青森縣的黑金槍魚,一公斤兩萬兩千日元,一條價格高達600萬日元。每年第一天的競拍都是各家大報的頭條,而且還配有彩色照片,而這次競拍成功的是在日本經營連鎖餐廳“板前壽司”的華人老板。他接受日本媒體采訪時說,競拍到的魚,在東京的店裏消費四分之一,其餘的四分之三要運往香港,供那裏的消費者消費。作者強調,日本人普遍愛吃魚,尤其是金槍魚刺身。如今在日本競拍的金槍魚最終上了香港的餐桌,這讓日本許多食客切齒扼腕。

中國人都詠日本和歌,看《源氏物語》,日本人覺得高興,買日本電器產品,甚至購買日本新幹線,日本人高興,可中國人生活水平提高了,學日本人的樣喜歡吃“刺身”了,日本人不高興了。國際市場上的中國嘴巴增加,造成日本口糧不足。

瘋牛病風波造成日本市場上吃牛肉減少,同時還包括豬肉、羊肉。日本人多吃海鮮。因為歐美市場也開始研究日本人長壽秘訣,日本人多吃魚,健康食品,因此消費量大增。亞洲經濟發展,本來大陸人不吃海魚,可近來已是習慣發生變化,大城市中的富裕階層開始吃魚了,不但日本餐廳供應各種魚,超市中都出售各種魚。雖然富裕階層人數少,但中國總人口數是13億,因此吃起來不得了。他們“會對全球市場價格產生巨大影響。其實,受他們胃口影響的遠不止魚,還有紅酒、奶酪等。將來會出現日本食品商社在拍賣中輸給中國買家的情形。說不定有朝一日,金槍魚會從普通日本家庭的餐桌上消失個幹淨。還有就是全球氣溫升高,日本群島附近的魚類已經減產。由於黃海水溫升高,中國沿海地區每年春天大量出現直徑達兩米,體重達150公斤的巨大海蜇,這種怪物海蜇漂到日本海域,把當地的長槍烏賊、平魚等統統吃掉,使得日本漁民無魚可捕。這也是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直接影響到日本人飲食的例子。

全球化的時代,中國人的飲食生活也離不開世界市場。當中國人完全憑借自己的勤奮以及智慧加入到世界經濟體係之中去的時候,沒想到我們的鄰居竟然如此不高興。原本積極向中國兜售世界經濟一體化也是日本;可一體化才剛開始,日本就開始指責一體化了,既然國際市場上的商品價格是公平的,那麽為何中國人加入采購就變成了罪惡?以前日本侵略中國,要用槍炮保證日本人吃大米,而中國、韓國、台灣人隻能種不能吃,如今日本使出的所有手段,都是為了阻止我們中國人過上好日子。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麽為日本利益代言?為什麽購買日本產品?隻有我們的言行有利於我們民族的繁榮與進步,我們才說,我們才行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