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可憐的小日本,是如何被美國給玩弄的。

(2013-03-05 04:18:59) 下一個
可憐的小日本,是如何被美國給玩弄的。
 
1、廣場協議

    1984年,美國的經常項目赤字達到創紀錄的1000億美元,與各國貿易摩擦加劇。為此, 1985年9月,美國、日本、聯邦德國、法國、英國等5個發達國家的財長及央行行長,在紐約廣場飯店舉行會議,決定5國政府聯合幹預外匯市場,使美元對主要貨幣有序地下跌,以增加美國產品的出口競爭能力,解決美國巨額的貿易赤字,史稱“廣場協議”。從此,在美國的壓力下,日元一路升值,在幾個月內由當初的250日元兌1美元驟增至120日元兌1美元。
   由於擔心日元升值會提高日本產品出口價格,降低在海外市場的競爭力,日本政府開始把經濟增長政策調整為內需主導型,日本央行連續下調利率,以降低儲蓄率、刺激消費,但是,由此引發的另一個後果就是貨幣供應不可避免的增長了。由於原有的產業結構下的日本經濟增長已飽和,無法正確引導迅速增大的貨幣供應流向;再加上貨幣匯率劇烈的變化(升值一倍)給出口生產商的沉重打擊,各企業為彌補出口損失紛紛從銀行借貸投機,於是巨額資金流向了股市和房地產。
    需要指出的是,這種縱容投機行為的政策並不符合日本以往的產業政策。五、六十年代之前,日本政府是嚴格限製金融投機活動的,日本政策的政策是引導銀行信貸投向工業發展和基礎建設領域,1985年以前日本工業的發展是舉世矚目的。這一段時期日本銀行的貸款質量也是非常高的。1965年以前,日本150家最大銀行的貸款中,有65%投向了國民經濟的生產領域,僅有6%向了非生產領域(指金融、保險、房地產和服務行業);到1975年,日本最大的150家銀行的貸款中,依然有一半以上的貸款額投向了生產領域。1978年之後,在羅素停止工業化擴散的全球化政策指導下,日本銀行的投資重點也從生產和工業領域轉移了出去,投向後工業社會的服務行業的銀行貸款暴增。1985年時生產領域的貸款下降為總額的38%,不過,此時仍然高於投向非生產領域的貸款(貸款總額的26%),日本經濟深染沉屙是十年之後的事情。
    1978年,日本曾計劃對拉丁美洲、亞洲和非洲發展中國家投資5000億美元,用於發展鐵路、供水和發電等基礎建設,但當時的美國國務卿布熱津斯基對日本施加了強大的壓力——阻止貧窮國家工業化是羅素全球化思想的精髓。日本的這個全球基礎建設發展基金如果成功了,就是第二個馬歇爾計劃,既使不能幫助日元成為新的霸權,也可以讓日元與美元歐元鼎足而立。但是,日本並不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它處在美國的“保護”之下。日本頂不住布熱津斯基的壓力,被迫放棄了這一大規模投資計劃。
    美國逼日本簽下廣場協議隻是解體日本經濟的第一步。日元匯率的飆升嚴重打擊了日本的出口生產業,削弱日本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同時,美國通過限製日本對第三世界國家投資,逼著日本因降息而湧出的巨額資金無處可去,最後隻能吹起一個巨大的經濟泡沫。此外,日元的升值讓日本工業設備變得更加昂貴,貧窮的第三世界國家就更買不起了,以便於達到羅素的“限製獲取工業技術”的目的。國際金融勢力一箭三雕。
    對日本政府在廣場協議之後的數次下調利率,美國政府並不滿意,還嫌日本利率不夠低——裏根政府的赤字政策也需要巨額的日元去支撐。1987年10月,紐約股市崩盤。美國財長貝克向日本施壓,要求日本銀行繼續下調利率,這樣可以吸引東京市場的資金流向美國。日本政府低頭了,把日元利率下調到了2.5%,日本銀行係統開始出現嚴重的流動性泛濫。這時,日本銀行貸款投向的比重則完全顛倒過來了——投向非生產領域的貸款開始高於投向生產領域的貸款比重。不過,這個選擇對日本政府而言,實屬無奈。利率下調之後,出現了的巨額貨幣供應根本無處投放——國內投資已飽和,投下第三世界國家美國(準確的說是國際金融勢力)又不同意,這些資金能流向哪裏?

2、吹起一個大泡泡

   巨額資金湧向股市和房地產,之後,日本的股市和房市泡沫暴漲。東京的股票年成長率一度高達40% ,房地產甚至超過90% 。1989年12月29日,日本股市達到了曆史巔峰,日經指數衝到了38915 點。房市的表現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在日本的6大城市中,住宅、商業和工業用地的價格,每年以兩位數上升,從 1970年的每平方米6千美元,猛漲至1991年的每平方米62000美元,上漲幅度高達10倍之多,創下世界前所未聞的記錄。相比之下,紐約市區土地價格僅為每平方米1200美元。到80年代末,日本的土地財富已經占國家財富總額的70%。那時有日本人狂傲的說:“賣了東京全部的地的錢,可以買下整個美國”。可惜,這個狂妄的日本人不知道,日本的地價是被美國人逼著漲起來的。
    日本的經濟沫泡能膨脹到這一步,與當時日本人的狂妄心態是直接相關的。因為在股市和房市投機炒作的基礎都是信心。沒有超一流的信心怎麽會有超一流的泡沫?從二戰之後,日本一直在美國的管理之下,美國是日本的保護人,所以日本在一切事務上都要聽從美國的安排,美國人說什麽,日本人隻能說“是”。現在日本已成為美國最大的債主了,所以日本人有理由對美國人說“不”。有一個小故事足以說明當時日本人的狂妄程度:有日本人向美國政府提議,把加利福利亞賣給日本人,以解決日美之間的巨額債務問題。理由很充分,加州離日本最近,亞裔居民最多,與日本貿易和投資往來也最多……加州已成為日本人的天下,日本人應該把加州買下來。日本人很聰明,知道拿錢可以買到地,當年阿拉斯加不就是華萊士從沙俄手裏買的嗎?
整個日本深深的沉浸在一片可以對美國說“不”的快感之中。

3、日本經濟泡沫的破滅

   日本東京股市崩盤的主要原因有四點:
    (1)由於地價過度上漲,個人買不起房,住宅建築業前景堪憂;建築用地價格過高,許多企業投資擴大的成本太高,難以承受;過高的地價還給日本從中央到地方的城市再開發和道路建設帶來了嚴重障礙。為了壓製房價的上漲,日本政府不得不做出加息的決定。自1989年5月始,日本央行3次上調貼現率。1990年8月,為防止海灣戰爭帶來的油價上漲的衝擊,日本銀行將貼現率從4.25%一次性上調到6.0%。銀行加息是給股市泡沫和房市泡沫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其實,泡沫吹大後破滅是必然結果,無論是股市還是房市。
    (2)廣場協議簽署之前,國際金融勢力把巨額的熱錢推入日本國內套利(關於進入日本的熱錢數量,有一種數法是300億美元)。在揣著熱錢大量賣空美元買進日元的投機者裏麵就有東南亞國家的老朋友索羅斯。這些熱錢進入日本後,通過狂炒股票和房產獲得了巨額收益,並在國際金融勢力發動對日本泡沫致命一擊的前夜出逃。大筆熱錢的出逃時拋售了巨額的資本品,大大增加了日本股市泡沫和房市泡沫的壓力。
    (3)老布什出了狠招。1989年秋天,美國要求日本企業改變相互持股的做法,並提出了具體要求:將日本的銀行持股標準由5%降低到2%;取消綜合商社不得持有製造業企業股份的限製;強化子公司持有母公司股份的限製。
    老布什的這一招絕對是釜底抽薪:各公司相互持股是日本股票市場的主要特點,如果日本改變了這一做法,將使市場流通的股票數量急劇增加,股價肯定會受挫;日本銀行一向大量、長期的持有公司股票,並且不輕易拋出,經過長期的大牛市,銀行所持股票(1985年以前就持有這些股票)的盈利非常巨大,一旦銀行拋售股票,日本股市泡沫承受的壓力進一步增加了。
    (4)國際金融勢力動用了股指期貨這一威力巨大的金融工具,大規模做空股市,直接紮破了日本股市泡沫。從此,日本股票市場陷入了長達十多年的熊市之中。
    在股市狂跌之後,1991年,巨大的地市泡沫也開始破裂,從東京迅速蔓延至日本全境。當年,日本六大城市的房地產價格就下降了15%~20%。房地產價格的暴跌導致大量不動產企業及關聯企業破產。在日本的房地產泡沫崩潰之前,日本的銀行業發行了數額巨大的銀行貸款用於土地投機,到1992年3月末已達到150萬億日元,占當時銀行總貸款額的1/3以上。在泡沫破滅後,銀行也背上了巨額的債務包袱,重創了日本的金融業。
  
4、克林頓的二次進攻

   1993年,克林頓政府開始了新一輪的日元升值攻勢。
   1993年4月,剛上台的克林頓在日美首腦會議上說:“日元升值有利於日本削減貿易順差。”日元升值的希望又讓套利的熱錢開始蠢蠢欲動。很快的,日元兌美元從1993年初的1美元兌120日元上升到當年8月份的1美元兌100日元。克林頓對日元的窮追猛打招致了許多國家的反對。1994年7月,發達國家首腦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召開會議,試圖改變日元匯率居高不下的狀況,但由於美國不支持,會議沒有達到預期目的,日元再次飆升,達到1美元兌96日元。1995年,日美汽車貿易摩擦再次導致日元飛漲,4月份時的匯率漲到了1美元兌80日元。
    一個國家匯率的調整屬於支出轉換政策,它直接影響一國商品的國際競爭力,也就是說,它直接決定著一個國家出口型企業的生死存亡——連續、快速的升值會對一個國際的出口型企業造成致命性的打擊。舉個例子,假定每輛車的出口價格是2萬美元,日本的汽車生產商想把每輛汽車的生產成本降低1萬日元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但是隻要日元兌美元升值1日元,日本汽車的出口成本就上升2萬日元,如果升值10日元,成本將提高20萬日元。生產成本降得再快,也比不了匯率上升帶來的出口價格上漲快。所以,從1994年到1995年的日元急劇升值,導致日本的製造企業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由於日元兌美元長期升值,日本多數傳統出口產業,如化學製品、金屬及金屬製品、纖維及紡織品、機械機器等產品,對美國的出口數量持續大幅度下降;同時為了降低成本,不得不將生產基地轉移到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這也對日元區的形成有一定幫助)。日本對美國出口最強勢的汽車業,也從1986年的350萬輛降低到1992年的180萬輛。
    從廣場協議前的1美元兌250日元到1995年的1美元兌80日元,日元長達10年的升值之路給日本製造業以近乎毀滅性的打擊。用美國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巴古斯登的話來說,美國就是要通過逼日元不斷升值 “讓日本用自己的鍋烹煮自己”。
    1995年6月,日本中央銀行公布了銀行體係的壞帳數字,該年度日本150家最大的商業銀行一共擁有400000億日元的壞債,折合4000億美元;而據美國索羅門證券公司的估計,日本銀行體係壞債約為1000000日元,折合1萬億美元。而在1980年時,日本銀行體係的壞債總額僅為10000億日元,折合100億美元。壞債率僅為0.5%。十五年的時間,壞帳增長了100倍,國際金融勢力的泡沫武器的厲害可見一斑!不過,有一點必須承認,連續十年的日元升值都沒有讓日元的匯率崩潰(掉頭下跌),這足以說明日本經濟體之前是多麽的健康。

5、套在日本人脖子上的繩索——巴塞爾協議(資本充足性標準)

    1985年9月的“廣場協議”導致日元急速升值,日本企業對外投資暴增,從1986年的220億美元上升到1989年的680億美元。1980年到1990年累計對外投資額2271億美元,是80年代前半期的5倍。尤其是在1988年到1990年期間,日本對外直接投資額占世界8個主要工業大國對外直接投資的27 .5%,超過英國和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對外直接投資國。在全球資產規模最大的10家大銀行中,有7家屬於日本。
    隨著日元的升值,亞洲各國對日本的出口劇增,對日本的經濟依賴性增加;日本企業為了降低生產成本,紛紛向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轉移生產基地;日元的強勢導致亞洲國家在對日貿易中傾向於用日元來作為結算貨幣,日元也因此在亞洲得以廣泛使用。日元區在逐漸的形成,日本也具備了爭奪全球話語權的能力。這讓國際金融勢力非常的不舒服。
    為了有效地抑製日本資本的全球擴張,也為了打擊正在形成的日元區,在1987年底,巴塞爾協議(資本充足性標準)出台了。該協議要求:凡是從事國際業務的銀行,必須將總資產中的自有資本比例維持在8%以上。
    一開始,美聯儲主席沃爾克把它拿到國際清算銀行去尋求國際協調,結果遭到了聯邦德國、法國和日本等國的強烈反對。於是,美國改變了策略,首先與英國達成雙邊協議,並率先在兩國銀行的國際業務中實施了他們的標準——這無異於強迫其他國家簽署協議,因為不簽署協議就無法與把持著世界金融命脈的美英銀行做生意。日本無奈,隻好在1989年接受了巴塞爾協議,但是,日本要求把銀行賬外資產的45%認定為自有資本,國際清算銀行同意了日本的要求。
   巴塞爾協議對日本的銀行的致命傷害在日本經濟泡沫破滅後很快就顯露出來。
   為了達到巴塞爾協議的要求,日本各銀行在國際融資中變得越來越謹慎,對外貸款規模持續下降。1988年,國際銀團的貸款規模為1260億美元,1989年降到1210億美元,1990年降到1080億美元。國際上的日元融資比例同時下降,1987年為10.8%,1988年為5.6%,1990年僅為1.8%。從這組數字可以看出巴塞爾協議對限製日本資本規模的效果。
    在日本股市泡沫破滅後,日本各銀行的帳外資產逐年快速下降,自有資本比例跟著下降,日本大型銀行的平均資本充足率也一度已經降至了8%左右——正好被巴塞爾協議勒住脖子,“國際著名的企業信用評級機構”就以此為參考不斷降低日本金融機構的信用等級,如此一來,日本金融機構在國際金融市場的籌資成本就提高了。為提高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日本的銀行隻好大規模壓縮貸款,日本企業從銀行貸款就變得越來越難,這又導致了日本企業經營業績下降(甚至有的企業因此而破產),日本公司股票又因此而下跌,股票下跌又使日本銀行的賬外資產減少(甚至因貸款企業破產而使壞帳增加),資本充足率又跟著下降,日本銀行隻得進一步壓縮貸款……惡性循環形成了。(有人可能會問了,為什麽巴塞爾繩索套不死美英兩國的銀行呢?答案在第五章。)
    日本政府為抵抗泡沫崩潰帶來的經濟災難,刺激經濟增長,實施了前所未有的大規模擴張的財政政策。如1992年8月投入110000億日元的財政資金以刺激經濟增長,1993年4月投入了130000億日元,1994年投入了150000億日元。財政投入逐年增加,使政府債務急劇增長。但每次的努力都以失敗告終——因為在巴塞爾協議的逼迫下,日本銀行出現了嚴重的惜貸行為衝銷了日本政府擴張性的財政政策,阻礙了日本經濟的恢複。經濟雖然沒有刺激起來,政府公債包袱倒是越來越重,到2006年底,日本政府公債已達到83492億美元,幾乎是日本國民生產總值的1.7倍,這一比例在西方發達工業國中沒有先例。以美國為例,美國聯邦政府公債占GDP比例還不到40%。日本經濟有徹底崩潰的可能。
    巴塞爾協議在日本金融戰敗中所取的作用讓我們知道了什麽是國際遊戲規則,它的作用又是什麽。在一個公平合理假象之下,是對別國處心積慮的算計。

6、兩個尾巴

   裏根主政期間,美國經濟麵臨著兩大難題:逐年增加的貿易收支逆差和急劇擴大的財政赤字。要想改變這種狀況有兩個選擇,一是讓美元貶值,減少經常項目赤字,二是借款或吸引國外資本進入,以資本項目的盈餘彌補經常項目的赤字。但是,讓美元貶值不符合裏根政府建立“強大的美國”政策——這是他上台前的保證,更是當時國際金融勢力的需要。這樣一來,美國就必須借款或吸引國外資本。裏根政府決定大量發行中長期國債。但是這些國債可以賣給誰呢?當時美國國內的投資者根本沒有這麽多錢。隻能依靠吸引國際資本。在當時,世界上最有錢的地方隻有兩個地方:歐洲和日本。
  當時歐洲人正趁著美元地位動蕩不穩的關鍵時刻建立他們歐洲貨幣體係,根本不可能為裏根政府買單。如此一來,裏根政府隻有靠日本幫忙了。1983年11月美日成立了貨幣委員會,加強兩國在貨幣領域裏的協作,日本成了美國最親密的經濟夥伴。在1976年時日本購買美國聯邦債券總額隻有1.97億美元,但在美日加強金融協作後,日本就開始海量的吃進美國聯邦債券,僅1985年一年日本就購買美國債券535億美元(那一年日本的對外投資總額為818億美元)。80年代中期,美國政府每年借債1000~2000億美元,大部分資金是由日本提供。如果裏根政府沒有得到日本在金融上的支持,裏根經濟政策極有可能導致美元暴跌,甚至垮掉。在日本的鼎立支持下,美國度過了有可能失去金融霸權的危險期。日本政府把儲蓄和大量順差在投在了美國,支持了美元,促進了美國經濟的繁榮。換來的是泡沫解體的下場。
    裏根的強勢美元政策給美國老百姓帶來了實惠,因為美元的強勢意味著進口商品的廉價,但是,強勢美元政策也帶來了嚴重的經常項目赤字,到1984年時已高達1000億美元。正是這1000億美元的美國赤字,才有了廣場協議。美國政府就是這樣感謝日本人的。
    在這一部分的最後,還有一個日元吹起的大泡泡需要說明一下:在羅素全球化思想的指導下,巨額的日元一部分流進了日本的股市和房市,剩下的另一部分無處落腳的巨額日元,則流向了歐洲和美國,特別美國的房地產業。在此期間,裏根政府大幅度解除銀行管製,美國3000多家儲貸銀行開始了瘋狂的房地產投機,製造房地產泡沫。日本資金也大量湧入推波助瀾。從1985年到1989年五年間,日本累計在美國購買不動產總額達23750億日元。這是巨額日元吹起的另一個大泡泡。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國的房地產泡沫破滅了。美國經濟進入了新一輪衰退期,日元豪賭美國房市一敗塗地。據統計,90年代初日本在美國的投資虧損共有 7 000 億美元,基本上相當於整個80年代日本對美國的貿易順差。
    在日本“買下美國”的過程中,最有名的就是日本三菱土地公司收購紐約洛克菲勒中心的行動。1989年日本三菱土地公司以13.73億美元巨資收購了紐約洛克菲勒中心的14棟辦公大樓,成為擁有洛克菲勒中心約80%股份的控股公司。在當時,洛克菲勒中心是美國的標誌性建築,美國媒體將這一收購行為稱為日本人“買走了美國人的靈魂”。泡沫破滅後,日本三菱土地不得不將洛克菲勒廣場低價轉賣,如果加上匯兌損失,三菱土地公司總計虧損880億日元。據統計,日本這一時期在對美國不動產的投資中,損失率在50%以上。如果我們站在美國的角度看這個泡沫,流入美國房地產市場的日元就是熱錢,它們進來是來投機的,國際金融勢力是怎麽對付這些熱錢的呢?先製造泡沫、吹大,在泡沫大到一定程度日本人大量買入的房產還未脫手之前把泡沫擠破,日本人手裏的房地產價格大幅縮水,錢就全賠進去了。當然,這個方法我們不能用來打擊進行我們房市炒作的熱錢,因為這樣做的殺傷麵太大,如果房價短期內暴跌,會出現太多的“負翁”,也會讓我們的銀行係統背上大筆的壞帳,對我國經濟體的損害太大。

   “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比美國從前的敵人——日本更加忠實和積極地支持裏根時代的財政赤字和巨額花銷的政策了。甚至連德國都不曾那樣對華盛頓的要求無條件的滿足過。而在日本人看來,東京忠誠和慷慨地購買美國國債、房地產和其它資產,最終換來的報償竟是世界曆史上最具破壞性的金融災難。” 威廉 恩格在評價日本在金融的潰敗時曾這樣說過。
(一篇老文了,看了後感觸良多。想當年日本多牛逼,至今還讓一些親日分子讚揚了一遍又一遍。但回頭看看,日本經濟再強大,卻依舊是政治和軍事上的矮子,難以成為真正的大國。)
實際上,自“二戰”以來,日本一直就是一個信奉犬儒哲學的國家,在軍事和外交上,最突出的表現是卑賤虛偽,恃強淩弱,欺軟怕硬,一旦被對手徹底打敗,就一蹶不振,喪失鬥誌,立即拜倒在地上,把對手尊為“太上皇”。且不說當年美國在日本本土扔下兩顆原子彈,將其兩大城市夷為平地,美國大兵常駐日本本土,日本女人都成了美軍的“慰安婦”,供美國大兵任意糟蹋,恣意蹂躪;就是到了20世紀90年代,日本仍然是一個犬儒國家,盡管它成了世界經濟大國,其眾多產品占領了國際市場,把美國擠得差點沒有了市場空間,即使這樣,麵對美國大兵多次在衝繩島粗暴輪奸日本少女事件,日本政府仍對美國低頭哈腰,忍氣吞聲,唯唯諾諾。今天的日本國民已經形成了一種婊子式的卑賤虛偽的犬儒性格,這種婊子式的犬儒性格影響了日本的下一代。日本是多麽虛偽乖戾,卑鄙無恥!對日本人你將其當畜牲看待.它才敬畏你.你打敗他.打的心服口服.他願把他的老婆女兒叫來陪你睡。日本人隻記住原子彈對自己之害.但記不住侵略他國之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