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孤注一擲的日本島國戰略

(2012-10-13 03:21:11) 下一個
孤注一擲的日本島國戰略




中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上個世紀30年代日本侵略中國時,以其幾十年的精心策劃和傾國之兵,先後攻陷了中國的東北、華北、北平和南京,但中國沒有被擊垮,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有廣袤的領土,尤其是中國遼闊的腹地為中國軍隊的回旋提供了巨大的舞台。而且中國不僅腹地廣闊,還有眾多險要的地形可以據守。 與中國遼闊的腹地相比,日本則幾乎沒有什麽腹地可言。日本是一個狹長的有四個大島及一些小島組成的島國。任何一個陸地離海洋的直線距離都不超過60公裏,幾乎相當於一個遠程大炮的射程。
  日本人的悲哀就在於上帝給了它大國的人口和充當大國的強烈民族意誌,但沒有賦予它大國的領土。
  日本的自然資源乏善可陳,山地太多,平原太少,火山太多,礦藏太少,還有頻繁光顧的台風和地震。在日本,最長的河流才300公裏,而在中國,隨便哪條溪流也比這個長。可以想象,日本列島在戰略上如何受製於其狹長淺陋的地理環境。{22}
  日本的情況與英國很相似。但是英國人通過“地理大發現”,通過一批探險家把多餘的人口移民到了廣闊的澳大利亞、美國和加拿大等地,改變了人地矛盾過於尖銳的狀況。但日本人卻選擇了向鄰國要土地和資源這條道路。
  自然環境必然影響國民意識。所謂“島國根性”,最主要的就是“危機意識”和“侵略意識”,危機意識催發了侵略意識,侵略失敗加劇了國家危機。時刻縈繞在日本人心頭的危機意識,已經成為這個島國國民的潛意識,日本人的好戰,也源於此。
  中國人口眾多,但人均資源除淡水等項目外,比日本要好一些。而且中國有近300萬海裏的海洋資源未曾得到很好的使用,廣闊的西部地區仍有極大的開發潛力。與資源節約已經接近極限的日本相比,中國人的隻要執行嚴格的節約方針,資源危機是可以緩解的。
  據媒體報道,美國國家科學院院長布魯斯·阿伯茨博士在接受《時代周刊》記者采訪時曾指出:經過了2004年末的印尼大地震,亞洲—太平洋板塊正在變得越發脆弱,地震和海嘯也將越發活躍。尤其是亞洲東部的日本列島已經處在了一個隨時可能塌陷的‘漏鬥’之上。
  世界上最深的海溝是馬裏亞那海溝(平均深度8000米,距離日本列島最近處不過200公裏),由於受到亞洲大陸板塊的推壓和太平洋板塊後退的原因,正在以每年10厘米的速度向向東北方向,即太平洋-日本列島一線擴張。這次大地震後,科學家觀測到海溝又進一步加快了東擴的步伐。處在太平洋和亞洲兩大板塊交界的日本列島無疑已經身處在這個世界上最深的漏鬥的邊緣!如果遇到一兩次印尼一樣的海底地震的話,很可能除了南部的琉球群島以外,日本列島都將麵臨滅頂之災,滑入大海溝。
  這樣的恐怖預言對日本人來說,等於是沒頂之災。雖然這樣的預言在日本已經流行過若幹個不同的版本,但對日本人來說,敦促其政府多與鄰結好、少與鄰結怨仍然是必要的。
  當前的日本人的財富積累已經接近極限,想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簡直難於上青天。日本遭遇十幾年來的持續經濟不景氣,固然有國際經濟形勢變化的因素,也是日本經濟盛極而衰的必然反映。且國際油價持續飆升,主要工業資源價格上漲,對日本經濟複蘇都帶來種種不祥之兆。
  當前的日本的形勢,頗與上個世紀20年代的日本經濟危機相似。日本人依靠侵占中國東北和發動對華戰爭擺脫了經濟危機。而今之計,急於擺脫經濟困難的日本人,會不會故伎重演呢?
  島國環境誕生的島國根性,使日本人中產生了一種過分強烈的自我認同感。這就使得日本人斷然決然把人類分成“我們”和“他們”兩類,除了日本人,就是非日本人。這是一種現代島國部落心態。即使日本人從中國和西方引進了大量的政治經濟製度、文化藝術和宗教形態,也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日本人的這種心態。
  這種內外有別的觀念雖然有利於形成日本民族最純淨的單一性,催生一種強大的民族凝聚力,但這種性格發揮到了極至,也會養成孤傲、冷漠和自私的民族性格。從本質上講,島國根性就是一種不願意對世界和別的國家負責的狹隘的小集團主義。
  正是因為一個比較孤立的地理位置,日本人在1945年之前從來沒有被別的民族武裝征服過。這與世界上其他主要民族相比,是獨一無二的。尤其是強大的蒙古兵團在日本海峽折戟沉沙,更是強化了日本人自以為不可戰勝的意識。文化學家阮煒指出:“這種情形的一個嚴重後果,是日本人那種隻能勝不能敗、隻能贏不能輸的民族心態。或許這種心態導致了日本教科書上所稱日本軍人的英勇,這在一定條件下可能是優點。在很大程度上,日本正是憑借這種民族性格才取得經濟成功的。但在另外一些情況下,這又是一個嚴重的缺點。”
  日本人的這種隻能勝不能敗的民族性格,使日本民族缺乏一種深刻的宏觀思維,更缺乏一種以柔克剛的政治智慧。往往隻知道前進,不知道後退,隻知道贏利,不知道人和,隻知道本集團利益,而不顧及他人的感受。
  太平洋戰爭快結束時,日本人戰敗的形勢已經很清楚了,但日本軍部依然強令衝繩島上的士兵負隅頑抗。日本人繼續實行“一億玉碎”和“本土決戰”。這是美國人決定使用原子彈的直接原因。因為不這麽做,美軍的傷亡將很慘重。
  日本人的隻能勝不能敗的剛硬心態幾乎招致了滅族之禍。
  在國際關係中,日本人的這種心態也是日本人采取孤傲、冷淡的一個重要原因。在外國人心目中,日本人在與其他民族打交道時循規蹈矩、冷漠生硬。相形之下,中國人和朝鮮人倒是熱情洋溢,活潑開朗。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日本人雖然取得了輝煌的經濟成就,卻難以與鄰居相處。日本民族的經濟成就雖然被世界所羨慕,但日本人卻很難獲得其他民族的愛戴和尊敬。
  就經濟實力而言,日本人完全能充當一個世界領導者,但堅持其島國心態,則很難發揮其政治影響力。如果日本人固執地要在亞洲取勝,其擴張的能量倒是不能低估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