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日本移民開拓團是負有侵略使命的特殊村落

(2011-12-24 18:25:06) 下一個

日本移民開拓團是負有侵略使命的特殊村落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政府為實現永久占領中國東北的野心,在軍力一時難以到達的農村,開始有計劃地輸出武裝民,試圖通過大規模移民侵略活動,“同化滿洲”、“將日本搬入滿洲”,把中國東北變成日本領土的延伸。移入中國東北的日本移民開拓團有三種類型:集團開拓團、集合開拓團和分散開拓團。

  集團開拓團作為日本移民開拓團的主體,目的是“建設農村協同體,培養開拓民的據點”,規模以200—300戶為標準,以同鄉為主體分成若幹部落。每一部落由20—30戶組成,10個部落形成一個移民村。每個部落都有日本名字,不受當地基層偽政權管轄。

  開拓團最初以團,後來以村為單位,組成農業組合,在生產、流通、消費等領域,全麵試行共同經營。開拓團內部有一套完整機構來管理移民事務,並有自己的武裝,儼然是“國中之國”。據資料記載,三江省永豐鎮第一個日本移民村——彌榮村,村內部落組織井然,設消費部、販賣部、利用部、包工部、事業釀造部等,還有從拓務省領薪俸之醫師、產婆。日本移民日常生產、生活所需機構,應有盡有。而其他各事,盡如在日本內地之農村生活同樣。村中有水田與良田,除產精米、大麥、小麥、大豆、玉米等作物外,凡日本內地種植之菜蔬,亦無所不有……

  因此,當時有人評論說,彌榮村“規模極宏大,如縣市一般,日用品食料均能自造,學校醫院等無不具備,而衣類用具亦由開拓團自辦的合作社經營,不啻為日本國內村莊移至滿洲,其設備之完備有過之無不及也。開拓團立有神社,以東宮鐵男為開拓之父而祭祀之”。移民團員早晚須向東方禮拜天皇,並遵盟約,“吾等並非出嫁人,應向延長神國使命方麵邁進……”由此可見,日本移民企圖通過舉家或舉村遷移、定居的方式,通過日常生產和生活的融合、滲透,達到民族侵略目的。

  據《日本移民的分布》記載,1932年,日本武裝移民推進時,恰是偽滿洲國實施治安肅正五年計劃之際。在此背景下,1932—1936年的五次試驗移民,全部移入“國境”地帶和軍用鐵路沿線。所以,一般人們都認為滿洲移入的是國防移民。此記載也得到古海忠之供述的印證,“從滿洲開拓政策製定的時候起,就和日本帝國主義的軍事侵略保持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偽滿有關開拓的各種政策,不僅是由日本拓務省,也是由關東軍特務部參與製定的……它企圖用大量武裝移民團強占東北土地,以此作為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和蘇聯的後方據點。日本移民團都是武裝起來的大集團,它的成員在日本內原訓練所經過一年的兵農訓練,移民團的地點多數選擇三江、東安、牡丹江、黑河等重要軍事地區後方,而這些地點都是由關東軍決定的”。日本移民“是采用寓兵於農的侵略政策”。

  從1937年起,日本百萬戶移民計劃開始實施,並開始實施第一次五年計劃。隨著偽滿洲國由“治安肅正”漸漸轉變為以“產業開發”為主,開拓民移入的目的漸漸轉向“開拓國土、振興產業和爭取原住民的人心等”。此後,開拓民由初期確保治安為目的,轉變為以“產業開發”和“民族協和”為中心的新侵略階段。

  1939年12月,日偽雙方政府發表了《滿洲開拓政策基本要綱》。該綱要規定,日本開拓團要融合原住民,建立包括原住民村莊在內的“混合村落”。稍後,在偽滿洲國《國策重要部門之開拓政策基本方針》中,更進一步強調了“民族融合”的侵略使命。這是將中國農民從行政到經濟完全納入日本開拓團的支配之下,在東北農村實現“民族融合”使命,通過日本移民開拓團填補農村殖民統治的空白。日本移民開拓團已經滲入偽滿洲國的地方行政體製之中,成為日本在偽滿洲國末梢和基層的統治據點。這意味著日本變東北為其國土的一部分戰略目標。

  日本移民開拓團作為日本對東北農村進行殖民統治的工具,既是戰時的兵站據點和侵略堡壘,又是深入到農村的一種政治實體和武裝力量,起到鎮壓和監視農民抗日活動的反動作用。日本移民開拓團,從經濟上說是生產組織,從政治上說是獨立的基層政權組織,從軍事上說又是日本關東軍的別動隊。日本移民開拓團的入侵和建立,破壞了東北農村原有的村屯組織結構,打破了農村寧靜的生活,並給農民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其惡劣的影響。其長遠目的是企圖通過大量移民開拓團的設置,改變東北人口的民族構成和土地占有關係,使東北民族日本化,生活方式日本化,土地占有日本化,行政體製日本化,最後東北版圖日本化,日本的一切盤算可謂用心良苦。日本移民的侵略性質,注定了其失敗的必然命運。

(作者係哈爾濱師範大學社會與曆史學院教授)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