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日本崩壞,日本的黃金時代已成為過去

(2011-04-10 05:16:09) 下一個
日本的黃金時代已成為過去,大和民族作為單一民族而又人口持續減少,日本不僅無法保持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災後的重建也比阪神地震之後的重建更困難、費時更久。從中國在經濟總量與國際影響力方麵來看,中國領先東亞,是一個顯而易見的趨勢。這一態勢對於世界格局有何影響,值得研究。   日本“3·11”大地震引發的海嘯、核泄漏危機,重創了日本,日本首相菅直人稱之為國難。這次日本遭受了巨大災難,日本民眾麵臨災難沒有慌亂,社會秩序井然,使國際社會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反映了日本百年來社會建設的良好一麵。  然而,與人們的期望相反,日本的社會精英在災難麵前,卻是驚慌失措、反應遲鈍,不僅無力為災民及時提供援助,在核泄漏危機的處理中更是既錯失良機,沒有在第一時間采取有力措施堵塞核泄漏,又沒有及時向外國要求提供援助。日本災民和其它國家的災民一樣,在痛失家園、失去親人之際,需要領導人前來安慰和幫助,但是日本領導人卻遲遲沒有出現在災區。以至於以忍耐力著稱的日本人也對政府發出了怒吼。日本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救災中沒有充分協調和合作,也阻礙了救災,反映出日本行政體製的弊端。  20多年來日本政壇風雲多變,幾乎每年換一個首相,08年又首次出現了民主黨政府,執政超過半個世紀的自民黨下台。民主黨高層沒有行政經驗,菅直人呼籲在野的自民黨加入“救國內閣”,共赴國難,但是被自民黨所拒。即使是民主黨內高層的同誌,也沒有人出來與菅直人共渡時艱。可見日本的政治精英完全沒有凝聚力,完全沒有“救國”意識。  日本自衛隊,雖然被譽為亞洲裝備最精良、素質最好的軍隊,在這次救災中雖然也有不錯的表現,按照軍事專家的評價,日本自衛隊雖然出動太晚(並非自衛隊本身的原因),如果將救災視為作戰,則自衛隊應付常規戰尚合格,如果是應付超限戰就完全不合格。  從媒體報道來看,日本社會首先是政府係統,或者是執政精英缺乏危機意識和堅強的意誌,缺乏高效的行政能力,用紐約前市長朱利亞尼的話來說,日本需要一個振臂一呼、安定各方的領袖,但是日本沒有這樣的領袖。這已經不是個人的問題,而是整個日本社會、大和民族的問題,這就是由於長期處於美國的保護之下,日本社會已經習慣於安逸的生活,執政精英隻有政客沒有政治家,遇到重大的危機,這一致命弱點就暴露無遺。日本人曆來有強烈的憂患意識,近年來一些日本評論都發出了“日本崩壞”的慨歎,這一慨歎在這次國難中成為現實。  其實所謂日本崩壞,就是日本在走下坡路,日本並非從此一蹶不振,但是日本的黃金時代已成為過去,大和民族作為單一民族而又人口持續減少,年輕一代不思進取,日本不僅無法保持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災後的重建也比阪神地震之後的重建更困難、費時更久,因為核危機的處理猶如望不到盡頭的隧道,既使日本社會惶惶不可終日,也使周邊國家必須隨時應付可能的核輻射危險。  從19世紀後期開始,日本一直在東亞雄稱第一。二戰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開始打破這一局麵,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出現中日雙峰的格局。從中國在經濟總量與國際影響力方麵來看,中國都已經超越日本,成為東亞之首,這是一個顯而易見的趨勢。這一態勢對於世界格局有何影響,更值得研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