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情萬種

蜜蜂,人類最好的盟友;養蜂吧,賞蜜吧,一起創造蜜蜂文化!
正文

養蜂“教授”周春其

(2010-11-29 14:22:44) 下一個
4月12日,光澤縣止馬鎮止馬村村民黃田孫,來到鸞鳳鄉中坊村養蜂明星周春其的種蜂繁育場登門學藝。今年31歲的周春其,雖然年紀不大,但養蜂技術卻遠近聞名。   

“文革”時期,周春其的父親周雙林為了躲避批鬥,舉家來到中坊村落戶。因為找不到更好的活幹,周雙林隻好躲進深山裏幹起老本行。不過,這回他養的是中蜂。2000年,周春其剛結完婚,就在父親的鼓勵下,放棄司機工作,和妻子一塊當起父親的學徒。他父親也把養蜂場從深山搬到和順橋頭的小山窠裏。   

也許是“家學”熏陶,周春其對養蜂有一種特別的靈氣。僅兩年時間,他的養蜂技術就超過了父親。2003年,起初60多箱蜜蜂就繁殖到170多箱,是他父親單養時的3倍。不僅數量翻番,產量也大幅提升。2003年,僅夏蜜一季就產了6000多公斤,平均一箱產三四十公斤。當年,他們就在縣城開了一家蜂蜜專賣店,父親看店銷售,養蜂的事完全交給周春其夫妻倆。   

2004年,光澤縣成立養蜂協會,周春其的養蜂場掛上了春其種蜂繁育場和春其養蜂研究所兩塊牌子。為提高飼養技術,2005年,周春其北上吉林長白山、北京香山,南下雲南等養蜂基地拜師學藝。回來後,結合當地自然條件,他總結出一套獨特的分蜂、育王、采蜜、越冬技術。由於技術獨到,他養的蜂成活率幾乎達到100%。幾年下來,他的蜜蜂又增加到600多箱,年產蜂蜜2萬多公斤,年純收入30萬元以上。   

2005年,福建農林大學蜂學院與他合作開展中蜂槽蜜生產試驗。2009年2月,國家蜂產業技術研發中心飼養和機具功能研究所,依托春其種蜂繁育場,開展閩北地方中蜂良種選育和閩北區域中蜂規模化飼養技術體係研究示範兩個項目實驗研究,為期3年。另外,福建農林大學蜂學院選派了張錦燕、文惠娟2位研究生,吃住在周春其養蜂場,跟著他一起觀察、學習、研究一年。   

僅高中畢業的周春其,做夢也沒想到自己因為養蜂,過了一把“教授”的癮。不過,他說,今後,他的主要精力還要花在由他牽頭組建的杉城農民養蜂專業合作社上,帶動更多的農民養蜂致富。

http://news.joy.cn/video/523335.htm to watch the movie...


周春其的養蜂之路
http://www.greatwuyi.com 來源: 發布時間: 2010-07-28 07:06
    蜂飛蝶舞,鳥語花香,數百個蜂箱整齊排列在房後山窠的果樹林叢中,昨日,筆者在光澤的“春其蜂園”見到了周春其。

    別看周春其年僅33歲,卻身兼福建省養蜂協會理事、南平市養蜂協會副會長,光澤杉城農民養蜂合作社理事長等數職。這個來自光澤縣鸞鳳鄉中坊村的青年農民,用近10年時間,發展集飼養、繁殖、產蜜、加工為一體的蜂產業,建立國家蜂產業技術研發中心“閩北中蜂良種選育和規模化飼養技術研究”示範基地,並組建杉城農民養蜂專業合作社,帶領蜂農走上養殖規模化、集約化的致富路。

因跑蜂事業險擱淺

    周春其出生農家,原籍浙江,祖父和父親都是養蜂能手。上世紀六十年代隨蜂群四處飄泊,最後在中坊安家。

    中學畢業後,除了種田,周春其還開過幾年農用車。2001年,年事已高的父親擔心養蜂技術無人繼承,對他說:“來學養蜂吧!”就這樣,周春其接過父輩的養蜂“接力棒”,走上了曲折的養蜂之路。

    從父親那裏接過30多個蜂箱後,周春其先是按傳統方法馴化野蜂,不到兩年時間,蜂箱增加到70多箱,才20出頭的周春其成了當地的養蜂大戶。不料,一向銷路不錯的蜂蜜卻賣不動了,每斤蜜降至五六元仍乏人問津。緊接發生的跑蜂事件,幾乎給周春其的養蜂事業帶來毀滅性的打擊。因為野山蜂馴化時間不長,再加上經驗不足,一窩窩蜂相繼逃走,至2002年底隻剩17箱蜂,造成經濟損失3萬多元。

    那段時間,周春其寢食難安,天天坐在空空的蜂箱旁發呆。父親安慰他:“我過去也遇到過這種情況,最後還是堅持下來了。”“是啊,我還有17箱蜂,還可以從頭再來!”一向不服輸的他重新振作,決心通過科學養蜂求發展。

苦學技術成為行家

    2003年初,周春其來到北京,在一家養蜂研究所充電,在這裏,從實踐到理論,他的養蜂技術有了實質性進步。

    回家後,周春其聘請縣養蜂技術專家葉德雲長期擔任顧問,並與福建省農林大學學蜂學院聯係,將自己的蜂園提供給學院當養蜂基地,學院教授提供技術指導。每年他還要自費到全國各地養蜂研究所和基地,與同行學習交流。

    為改良本地蜂的品種,周春其將本地的野山蜂與引進的中蜂交配,2003年底,他養的蜂發展到170多箱。他總結出一套分蜂、育王、飼養、采蜜、越冬等技術,特別是在初春和冬季這樣的花少季節,由於技術獨到,他養蜂的成活率和繁育成活率幾乎達到100%,每箱蜂產蜜從過去的三四十斤提高到七八十斤,產值可達上千元。生產的蜂蜜、蜂花粉、蜂王漿等係列產品,除供應本地市場外,還銷往浙江杭州、寧波等地。早在2005年注冊的“野小蜂”商標,今年3月取得了全國工業產品生產自行檢驗許可證。

    隨著養蜂規模的日益擴大,2004年,周春其成立春其養蜂研究所。去年,他與福建省農林大學學蜂學院合作開展“中蜂槽蜜生產試驗”項目。當年,“春其種蜂繁育場”被國家蜂產業技術研發中心飼養和機具功能研究所作為“閩北地方中蜂良種選育”、“閩北區域中蜂規模化飼養技術體係研究”示範基地。

    帶動更多鄉親養蜂致富,一直是周春其的心願。近年來,他提供蜂種、技術、蜂具、蜂藥等,幫助村裏多位農民走上致富路。2009年7月,他出麵組織全縣10戶蜂農成立“光澤縣杉城農民養蜂專業合作社”。今年,合作社蜂農成員擴大到46戶,養蜂總數達到3000多箱。

作者:王建成 文/攝

Source:  http://www.greatwuyi.com/mbrb/2010-07/28/content_572541.ht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