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hogany

桃花心木,驚堂木,驚唐木,木木木成林。Renaissance4now@yahoo.com
正文

【桃花心木反戰】一位弱女子的反戰之聲及其電影《玫瑰人生》

(2012-01-11 13:40:47) 下一個

【桃花心木反戰】一位弱女子的反戰之聲及其電影《玫瑰人生》

【Acajou Anti-guerre】Anti-guerre Chant de Madame Piaf et Le Film "La Vie en Rose"


一、一個弱女子的反戰之聲“天國啊,請垂仁慈”

Édith Piaf - Heaven Have Mercy

艾迪特·皮雅芙 - “天國啊,請垂仁慈”

 

HEAVEN HAVE MERCY - EDITH PIAF

“天國啊,請垂仁慈” - 艾迪特·皮雅芙

天國啊,請垂仁慈”的歌詞如下:

Lyrics to “Heaven Have A Mercy” :
No more smiles, no more tears
No more prayers, no more fears
Nothing left, why go on
When your lover is gone
Shout with one
Ring the bells
Throughout the towns
And the farms
Will the shouts and the bells
Bring him back to my arms
Must each man go to war
Evermore, evermore
While some lone woman stands
Empty heart, empty hands
When the time came to part
And he kissed me goodbye
From the depths of my heart
Came a great lonely cry:

Heaven have mercy!
Heaven have mercy!

Miners came
They carved his name
Upon a cross...
I remember the dance
Where we first fell in love
How we whirled 'round and 'round
While the stars danced above
We would walk by the shore
Watch the ships sail away
Lovers need nothing more
Just a new dream each day
So we dreamed of a home
With a garden so fine
And a son with his eyes
And a nose just like mine
Now it's done, why be brave?
Why should I live like this?
Shall I wait by the grave
For my lost lover's kiss?

Stop the bell! Stop the bell!!
I've no tears left to cry
Must I stay here in hell?
Lord above, let me die...

Heaven have mercy!
Heaven have mercy!
Heaven have mercy!

 

二、好歌與好電影之間的關係

木木認為:有好歌的電影不一定是好電影,但是,好電影一定有好歌(或好主題音樂 )。

法國電影《玫瑰人生》就是一個有力的證明。

《玫瑰人生》中的歌曲一覽:

以上各曲均采用伊迪絲·琵雅芙的原聲。

  • Mon Homme
  • Les M?mes de la Cloche
  • Les Hiboux

由歌手Jil Aigrot演唱。

順便提一下,另一個“好電影有好歌”的證明:電影《拯救大兵瑞恩》,戰爭留下的空曠廢墟上,在德軍坦克又一次進攻之前的短暫寧靜裏,士兵們從一台老式轉盤留聲機裏放出的就是伊迪絲·琵雅芙所唱的歌曲“Tu es partout(你無處不在)”,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思緒隨著歌聲油然而生。這是影片唯一的一首歌曲,是點睛之筆。歌曲的餘音還在空中飄蕩,德軍的坦克已隆隆而來,殊死對決的時刻已經到來,。。。

觀看:電影《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 1998 HD [FULL MOVIE]

 

三、一位弱女子的榮譽

木木認為:

 什麽叫扶正辟邪?這就叫扶正辟邪;什麽叫除暴安良?這就叫除暴安良。

伊迪絲·琵雅芙這樣的弱女子,才是人們學習的榜樣;這樣的弱女子,才值得拍電影大力歌頌;這樣的弱女子,才有資格接受國葬的榮譽;這樣的弱女子,才有資格成為國家的標誌。

。。。

 

四、這位弱女子的傳記電影玫瑰人生及維基百科

玫瑰人生》(法語La Vie en rose),是2007年發行的一部法國電影。影片敘述法國1930年代1960年代最著名的歌手伊迪絲·琵雅芙的戲劇人生。影片以蒙太奇的手法,穿插介紹她的童年趣事、中年事業與愛情生活。

2007年2月8日首演式在柏林電影節上舉行。2008年,影片女主角瑪麗昂·歌迪亞憑借在該片中的演出獲得第65屆金球獎音樂片與喜劇類最佳女主角獎[1], 第80屆奧斯卡獎最佳女主角獎,而且是首次將此奧斯卡獎授於一位講法語的電影角色

請觀賞電影《玫瑰人生》(法語原音,中文字幕)

http://www.iqiyi.com/dianying/20101011/n84221.html

 

伊迪絲·琵雅芙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伊迪絲·琵雅芙
Édith Piaf
伊迪絲·琵雅芙半身像
伊迪絲·琵雅芙半身像
歌手
本名Édith Giovanna Gassion
昵稱La Môme Piaf
小麻雀
出生1915年12月19日
法國 法國美麗都
逝世1963年10月10日 (47歲)
法國 法國濱海阿爾卑斯省
職業歌手作曲家演員
音樂類型法語流行卡巴萊感傷戀歌
演奏樂器人聲
活躍年代1935年1963年

伊迪絲·琵雅芙Édith Piaf,原名Édith Giovanna Gassion,1915年12月19日-1963年10月11日),是法國最著名,也是最受愛戴的女歌手之一。

1915年12月19日琵雅芙生於巴黎的一個貧困家庭,父親是馬戲團團員,母親是街頭歌女,父母離異後,因為母親無力撫養她,父親又參軍,隻好讓她跟著一個經營妓院的親戚在巴黎長大,從小就接觸社會最底層的人群。她身高隻有1米46,正是因此她取藝名為“小麻雀”(Piaf),她說話粗俗,個性爽朗,歌如其人,她的多數作品反映了其悲劇的一生,最著名的歌曲包括《玫瑰人生》(La Vie en Rose,1946年)、《愛的禮讚》(Hymne à l'amour,1949年)、《我的老爺》(Milord,1959)和《我無怨無悔》(Non, je ne regrette rien,1960年)。中年因為車禍後的傷害,染上注射嗎啡止痛和酗酒。1963年10月11日因為肝癌死於格拉斯,終年48歲,她的朋友Jean Cocteau也於同一天逝世。法蘭西共和國為她舉行了國葬,使她成為國家的標誌。

法國人都親切地稱其“小家夥”(la Môme),2007年上映的電影《玫瑰人生》(《La Vie en Rose 》)反映了她悲劇而傳奇的一生。

File:Edith Piaf 1915-1963.jpg
伊迪絲·琵雅芙

[編輯] 早期生活

盡管已經存在許多關於伊迪絲·琵雅芙(Édith Piaf)的人物傳記,琵雅芙的大半人生仍然被籠罩在神秘之中。伊迪絲·琵雅芙原名為Édith Giovanna Gassion,出生於美麗城 (巴黎)Belleville),一個擁有高移民率的地區。據說琵雅芙出生在美麗城72號街的一個人行道上,但是她的出生證明上顯示為Tenon 醫院,美麗城所在的巴黎二十區的一家醫院。

伊迪絲的Édith是以一戰中的英國護士Edith Cavell命名的,Edith Cavell因為幫助法國士兵逃離德國戰俘營而被處死;而伊迪絲·琵雅芙的Piaf ——小麻雀“sparrow”在巴黎大區(法蘭西島)的方言——是她將在20年後得到的昵稱。

伊迪絲·琵雅芙的母親Annetta Giovanna Maillard(1895-1945),從她的父親那邊得到了法國-意大利血統,從他母親那邊得到了柏柏爾人血統。她是位於托斯卡納(Tuscany)的一個意大利西部港市Livorno的當地人。她以Line Marsa 這個名字作一個咖啡廳歌手。

Louis-Alphonse Gassion(1881-1944),伊迪絲的父親,從前在劇院工作,後來淪為諾曼底的一個街頭雜技演員。伊迪絲的父母很快拋棄了她,之後的一段時間Édith與外祖母Emma(1876-1930)住在一起。1916年,伊迪絲的父親在跟隨法國軍隊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把她帶給了在諾曼底開妓院的祖母。在那裏,妓女們幫忙照顧小伊迪絲。

據說伊迪絲從三歲到七歲之間因角膜炎而失明。根據伊迪絲的一篇傳記,伊迪絲在妓女們湊錢把她送到Sainte Thérèse de Lisieux朝聖之後便恢複了視力,作者認為那次不可思議的奇跡般的康複是朝聖的結果。[引文需要]

1929年,伊迪絲十四歲的時候跟隨父親在法國街頭賣藝,也是這個時候,她第一次在公共場合唱歌。

後來,琵雅芙在克萊蒙(巴黎十八區,Verona路18號)的大酒店租了一個房間,跟她父親分開,以她自己的方式在Ménilmontant 的 皮加勒區(Pigalle)和巴黎郊區的街頭賣唱(歌曲Elle fréquentait la Rue Pigalle

伊迪絲在此過程中與她的朋友Simone Berteaut作伴,這兩個人在後來的日子裏成為了一生的搭檔。伊迪絲16歲的時候愛上了一個叫路易斯·杜邦(louis Dupont)的送報員。

伊迪絲17歲的時候生了她的第一個孩子,叫Marcelle的女孩,Marcelle在兩歲的時候死於腦膜炎。正如她母親一樣,伊迪絲發現在生活於街頭的同時照顧孩子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所以她總是留下Marcelle,獨自離開,一直以來都是杜邦在照顧Marcelle,直到Marcelle夭折。

琵雅芙的第二個男友是一個叫Albert的皮條客,他以從琵雅芙唱歌賺來的錢中抽取傭金為交換條件,答應Piaf不強迫她接客。琵雅芙的一個朋友,一個名為Nadia的女孩,在麵對要被迫當妓女這件事時自殺了。琵雅芙在Nadia死後覺悟,當她說想要結束她與Albert之間的關係時,Albert幾乎殺了琵雅芙。

[編輯] 外部鏈接

free counters
Free counters

 

  • 【桃花心木文摘】高瑜:尊嚴與挽歌,哈維爾與金正日
  • 【桃花心木追悼】哈維爾: 難以預知的曆史
  • 【桃花心木追悼】願你安息,瓦茨拉夫·哈維爾,捷克作家、劇作家、持不同政見者、思想家,哲學家
  • 【桃花心木詩】《刪帖歌》 - 和文嘉(明) - 誠征作曲
  • 【桃花心木環保】王靜雯:正在死去的渤海灣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