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棕櫚植物盆栽技巧

(2011-06-07 06:46:02) 下一個
盆栽棕櫚的土壤以富含有機質的中性至酸性土為佳,菜園土、腐葉土和塘泥需加廄肥拌勻,紅壤、黃壤、堿性土則需拌入沙或廄肥等,以改良土壤的團粒結構並調整PH值至中性即可。有時還可以再加些泥炭和腐葉土,但不宜全部用輕合成土種植。排水良好非常重要,因此所有花盆底部都必須放一層約3厘米厚的石子,最好是土豆大小的卵石或粗石。裸根種植要土堆法,即將盆中心堆成小土堆,尖頂對著莖基部叢中心,根係如半開之手掌,放射狀地“蓋”在土堆上,避免萌發新根的底部被密集、硬實的根係架空,造成長時間蹲苗或死苗。種植深度至剛過“葫蘆頭”,即莖基膨大部分,過深或過淺對恢複生長均不利。
 
    有些棕櫚植物長有肉質的白色粗根,沿著盆土的外緣盤繞生長,常常從容器的排水孔中穿出。較細的營養根也能在培養土表麵伸展。細根無須照料,但切不可損壞粗根。雖然根部受到一點損傷並不會導致整株死亡,但是生長可能會停止,或者會有好幾個星期生長將非常緩慢。
 
    至於花盆的選擇應以硬質、美觀為主,參考植株大小、裝飾場所等具體情況而定。普通陶盆、白塑膠盆、大型彩釉盆、木桶等均可使用。若要栽種小型的植株,用陶盆與塑料盆都很適宜;若要栽種大的植株,則用陶盆與木桶比較好,可避免發生頭重腳輕現象。餐廳、賓館、會議室等公共場所還常外配玻璃鋼盆以提高裝飾效果。
 
    盆栽棕櫚植物一般先在大田培育至適宜盆栽觀賞時,帶土移植上盆,但為了防止焦葉與爛心,僅剪去下部老黃葉,置半陰處培育。對正在展新葉的植株則不宜上盆栽培。盆栽棕櫚上盆1~3年後,常會出現澆水難以下滲、盆土上升、浮根或盆底穿根很長、葉片泛黃、生長不旺等現象,這時就要換盆了。換盆時要把植株周圍的盆土壓緊,但切不可弄斷粗根。盆土表麵與盆緣間要留有3-5厘米的間隙。這不但可提供適當的澆水空間,還可讓肉質根有擴張的餘地。當肉質根擠滿花盆後,就會把盆土向上推。如果盆栽棕櫚好幾年都沒換盆,或不宜再換更大的盆時,在春季要進行表土追肥,除去表層3~5厘米深的陳土,換入新鮮培養土,同時最好加些慢慢釋放的肥料。定期換土可補充養分,改良光照條件,避免因營養不足而發生不良現象。
 
    許多購置的幼小盆栽棕櫚植物在長期的室內栽培過程中始終保持不成熟的狀態,與室外茂盛的灌木狀和喬木狀棕櫚大相徑庭。不僅莖和葉的大小截然不同,外貌與生長心習性也差異甚遠。因此,盆栽棕櫚的光、溫、水、肥的管理要比地栽苗更細心些。因為大多數盆栽棕櫚多屬幼苗期,抗逆性較差,需要較好的環境才能滿足其生長要求。

觀賞盆栽棕櫚的施肥管理容不容忽視,要采用勤施薄施的原則,施肥量過大會燒死棕櫚苗,而施肥量不足的話,小苗將生長緩慢形成小老苗,通常15-20天施一次肥,生長期一般1周到2周1次,或者每次澆水時施用。不要給盆栽棕櫚植物施過多的肥,這是導致葉尖發黃的一個原因。農家肥和複合肥可交替施用,用量根據棕櫚的長勢而定。複合肥中氮磷鉀的比例為3:1:3,一般每年9月份以後便停止追肥了,以免苗本徒長,影響本質化進程,不利於苗木越冬。專家提示:複合肥中可添加些鎂和微量元素,這樣有利於提高葉片的色澤。

    而在冬季,植物生長緩慢或處於休眠期,此時施肥,或突然使用速效肥,對於缺肥或長勢較弱的棕櫚沒有益處,甚至會導致嚴重燒傷。最好是每隔一定的時間小劑量使用一次,同時栽培基質也應澆透水。對於新上盆的棕櫚植物,或那些根係被損傷的植株,絕對不能使用速效肥,因為長勢弱的根或新根會很快被燒傷。

    室內棕櫚植物最好使用緩效肥或液體肥,特別是液體肥料非常有效並且比較安全。取一茶匙半尿液或氨肥稀釋使用,也是一種非常有效、廉價的營養肥。

專家建議:1盆栽棕櫚,要擺 放在室內通風處,2不能把盆栽棕櫚放在空調下,距離5cm為好。3每天可用噴霧器噴些葉麵水,每2周噴一些葉麵肥

室內棕櫚植物,象其它室內觀賞植物一樣,最好每隔一段時間就為其“打扮”一次。將棕櫚植物放在庭園裏洗去葉片上的灰塵。這種簡單的處理對於減少害蟲在植株上集結非常重要,尤其是清除蟎類等喜歡幹燥環境的害蟲。此外,在雨天或毛毛雨時把棕櫚放在戶外也是一個好的辦法,但若太陽太強時就不能搬出來,因為這些棕櫚植物一直在遮蔭的環境中生長,若突然暴露在太陽底下,會導致強烈的灼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