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 美國施壓人民幣匯率 暗藏三大長期圖謀

(2010-10-28 21:08:53) 下一個
1985年9月22日,美日德法英五國財長和央行行長聚集在紐約廣場飯店簽署了著名的《廣場協議》,美元對日元發動的貨幣戰爭最終以日元的大幅飆升、美國獲勝結束。25年後,另一場貨幣戰爭又即將爆發,隻是貨幣的主角換成了人民幣。

  據《華夏時報》報道,9月23日,正在美國紐約出席聯合國大會的中國總理溫家寶與美國總統奧巴馬舉行了雙邊會談。此次聯大的會議議題是“千年發展計劃”,但在此前圍繞人民幣匯率而產生的嘈雜聲難免會使得中美兩位領導人的談話內容脫離講稿。雙方領導人均表示將在會見中談及人民幣匯率問題。

  距此會談前一周,美國總統奧巴馬、財長蓋特納以及美國國會連續向人民幣匯率發起攻擊。從國會兩天三場聽證會討論對人民幣匯率采取反補貼懲罰立法,到蓋特納表示美國對人民幣問題的耐心正在耗盡,再到奧巴馬的美國將有可能先於世界貿易組織對中國實施更多製裁的表態,關於人民幣匯率的戰爭正在由“口水戰”向“實彈戰”升級。

  在美國政府對人民幣如此咄咄逼人的背後究竟是什麽?

平衡貿易隻是幌子

  貿易再平衡,是美國政府多次向人民幣匯率發起挑戰時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匯。所謂貿易再平衡是美國政府希望通過擴大出口,重振美國製造業輝煌,降低美國創曆史記錄的失業率,從而將美國經濟拉出衰退的一張“處方”。人民幣匯率則一直以來被當成了這張“處方”的“藥引”。

  “作為擺脫衰退的臨時措施,通過施壓人民幣擴大美國出口,的確能為美國經濟的複蘇提供一定動力。但是,在全球產業分工已經確立之後,生產價格和成本遠遠高於其他國家的美國會再次將製造業回移作為自己的下一個新經濟增長點似乎很難說通。”中國宏觀經濟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建表示:“貿易很可能隻是美國人施壓人民幣的幌子。”

  9月20日,作為宣布美國經濟狀況的權威機構,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以發布報告的形式正式宣布,美國經濟早於2009年6月就走出了長達18個月的衰退,結束了自二戰以來最長的衰退期。在此之前,美國商務部公布的數據也證明,自2010年以來,美國對中國的商品出口額比2009年同期高出36%,比2008年增長16%。與此形成配合的是,自6月19日人民幣重啟匯改以來,人民幣中間價在經曆了8個交易日的連續上漲之後,漲幅正在逼近2%——這一中國外貿出口所能接受的臨界值。

  在“藥方”已經發揮了充分“藥效”之後,美國政府並沒有放棄對“藥引”的使用。20%-40%的幅度正在成為美國對人民幣升值的下一個預期。

40%意味著什麽?為什麽是40%?

  “從2005年,中國第一次啟動匯改時,美國政府就表示人民幣應該升值20%,在中國重新啟動匯改後,美國又提出了20%-40%的目標,美國政府一直在通過自己的暗示提前為市場設置人民幣將長期升值的預期。”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表示,“目前人民幣的中間價基本是一個撮合價,三分之一的外資銀行,三分之一的中小銀行和三分之一的國有銀行出價的均值決定了當天的人民幣匯率。一旦人民幣將長期升值的預期被確立,外資銀行和中小銀行很容易形成統一戰線,衝破人民幣的升值空間。這就是美國長期以來諳熟的外匯炒作手段。”

  但是這些預期都是中國經濟所不能接受的。“當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到7.2時,中國的中小企業就死去了一半,不用升值到美國政府預期的下限,即使人民幣對美元隻升到6.5,中國的國企也會遭遇到巨大的威脅。”譚雅玲說。

  麵對有可能帶給中國經濟增長重創的人民幣升值20%-40%。美國政府可能還有一番別樣的喜悅。

  目前中國的外匯儲備約為2.4萬億美元,其中70%以上以美元形式儲備。如果人民幣對美元每升值1%,中國的外匯儲備就將產生約168億美元的損失。如果人民幣對美元最終如美國所願升值40%,那麽中國外匯儲備將損失約6720億美元,也就意味著中國所持美國國債的80%都不翼而飛。

危及國家信譽

  貿易萎縮,外匯儲備大幅縮水,如此嚴重的景象也隻不過是美國施壓人民幣升值的一個副產品。“美國對人民幣隻不過是美國對所有貨幣長期計劃中的一個篇章,說好聽了是戰略,說不好聽了就是陰謀。”譚雅玲說,“美國政府的長期戰略就是對可以在製度和信心上對美元形成挑戰的國家貨幣進行打擊。”

  通過預設某國貨幣升值,加速熱錢湧入炒作這種貨幣快速升值,其後再在熱錢撤退過程中造成這種貨幣極度過剩,最終迫使這種貨幣嚴重貶值、喪失信譽。譚雅玲總結了這一戰略的路線圖。

  而這一戰略也似乎正發生在人民幣身上。據中國央行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8月末,中國外匯占款餘額達21.04萬億元人民幣,僅8月新增占款就比7月增長42%。按照譚雅玲給出的路線圖估算,如果外匯占款中僅一半是作為“熱錢”進入中國,那麽人民幣如果對美元升值40%,熱錢在流出過程中隻需要實際支付約13萬億元人民幣就可以將此筆外匯占款全部撤出。而中國國內卻被迫要消化掉這一出一進剩下的約8萬億元新增人民幣。這將給中國經濟帶來不能承擔的通脹壓力。而這還不包括熱錢在進入中國市場後炒作獲利對中國通脹的推升。

  “最終美國對人民幣匯率的快速推升,將導致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受挫或者中斷,或跌入穀底。而象征國家信譽的人民幣也會因為沒有實體經濟的支撐而出現暴跌,從而使得國家信譽受到損傷。”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說。

  陽光下沒有新鮮事,當美元與日元發生衝突時,就會有《廣場協議》,當美元與歐元發生矛盾時,就會有歐債危機。“美國沒有短期的計劃,隻有長期的策略,他對大西洋兩岸如此,對太平洋兩岸也一樣。”陳鳳英說。


nul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