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太史公自己對於《五帝本紀》的總結

(2011-08-10 03:49:03) 下一個

太史公曰:學者多稱五帝,尚矣。然《尚書》獨載堯以來;而百家言黃帝,其文不雅馴,薦紳先生難言之。孔子所傳《宰予問五帝德》及《帝係姓》,儒者或不傳。餘嚐西至空桐,北過涿鹿,東漸於海,南浮江、淮矣,至長老皆各往往稱黃帝、堯、舜之處,風教固殊焉,總之不離古文者近是。予觀《春秋》、《國語》,其發明《五帝德》、《帝係姓》章矣,顧弟弗深考,其所表見皆不虛。《書》缺有間矣,其軼乃時時見於他說。非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固難為淺見寡聞道也。餘並論次,擇其言尤雅者,故著為本紀書首。


太史公說:研究曆史的學者們很久以來一直都說上古有五個帝王。不過《尚書》裏隻記載了堯以後的事情(尚書原有百篇,焚書坑儒後,隻有28篇流傳了下來)。諸子百家說起黃帝的事跡,多數都不夠嚴謹規範。這樣讀書的人就很難真正理解。孔子關於上古曆史的作品流傳下來的,有《宰予問五帝德》和《帝係姓》,但是多數儒家又認為它們不是正統的著作,不用來教學。我曾經向西旅行到崆桐,向北旅行到涿鹿,東邊旅行到大海,南邊履行到江淮一帶。到了前輩們說的黃帝,堯,舜事跡的地點考察,雖然各地風俗不同,我見到和聽到的,都和古代文獻記載的一致。我讀《春秋》、《國語》,也闡明引證了《五帝德》、《帝係姓》裏的論述,隻不過敘述的不夠詳盡而已。《尚書》流失很多篇章,也已經有很多年了,但是《尚書》缺少的部分,常常可以在別的著作裏找到。不是認真思考,完全理解,也不容易解釋清楚。我把它們整理了一下,選擇了其中合理的論述,記載在了這一篇裏,作為本紀的第一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