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讀書心得

(2010-10-20 13:10:47) 下一個
讀書心得 小說,顧名思義,在原始的本意上是“講故事”,“說”之所在也.綜觀古今中外現有的小說(僅僅鄙人拜讀過的有限少數小說作品罷了),它的任務基本上是:展示美好事物,並且通過事物告誡人們生活的哲理。(這個哲理是人們來領悟的,也就是讀者對小說的理解) 一部稱得上小說的書,首先必須有社會上(普遍)存在而迄今為此還沒有人發現並提出來的思想.是小說通過整部書,整個故事對人們所展示的觀念,也就是教科書上所說的“文章主旨",即立意.這個思想必須是唯一的,因為如果在你之前就有很多寫過類似的故事,揭示過相同的道理,你的小說就和它們雷同了,它產生的後果是:第一,作品價值不高;第二,人們對已經熟悉卻一再出現的事物會產生厭惡情緒,這樣,小說就不能一炮打響,不能一出版就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 其次,如果它不能展示奇異的事情和獨特的思想,它至少應該有構造情節的能力。中國古代的評書高手都很會製造懸念,在說書的過程中每當故事講到高潮或關鍵時刻就嘎然而止,緊扣聽者(讀者)心弦,讓你念念不忘,迫不及待地要知道下一步故事是怎樣發展的。在這一點上,沒有人能夠比得上巴爾紮克。在《人間喜劇》的每一部裏,沒有一部是平鋪直敘的.而是象古代戲劇的幕布一樣緩緩拉開,慢慢展示,像音樂的流瀉一樣層層鋪敘,一步一步呈現它的華彩的。它的每一個故事都有多個情節轉折點。這樣就使小說高潮迭起,在宏觀上使整個故事撲朔迷離,就像一位莎士比亞戲劇舞台上的美人披著美妙絕倫的華裳,帶著她身後神奇的背景故事在暮色朦朧的香榭麗舍濃蔭的大街上行走。它給人無窮的想象,無比的好奇,無限的美感,象可能有的千維空間一樣深邃無底。嗬嗬,它展現了無數個“可能”?“也許”?“為什麽”?是這樣?還是那樣?還是、、、、、、? 金庸在安排情節上,也也堪稱是一流武功高手。不過也就像他自己杜撰的一般武功高手一樣,高手雖少,但為數也還不寥,但距離武林高人,一代宗師也還差點兒,在這一點上,他是可以有資本參與追逐諾貝爾文學獎的。因為曾經在世界文學上享有深遠影響和一致威望的人在這一點上也不過如此,如托爾斯泰、維克多、雨果、大仲馬、勞倫斯。而且同時他的人物形象非常經典,性格鮮明,特色突出,同時也非常符合我們中國人潛意識的人物情愫,所以它引起了我們的共鳴,引起了普遍的喜愛和回響。但是它的失敗點就在於全部是鋤凶除惡且不說,故事的塑造完全脫離現實,使它失去了實際意義。它所依據的事物:武功,是子虛烏有的;它所依據的人物從都不在“天倫”這個人之常情裏生活,總是在冷酷無情、世態炎涼、反複無常的闖蕩江湖上生活。所有的正麵人物與反麵人物喬峰,張無忌,阿珠,馬夫人都不是孤兒就是沒有正常家庭生活。連人物都看起來很虛,它告訴人們的唯一真理是:向善,修身慎行慎言。可是它要達到這一目的手段是:屠殺、屠殺、再屠殺。一方麵來說,它從根本上還是脫離不了惡;另一方麵,實際生活上我們不可能仿效,也就是它所揭示的生活道理,行為準則無意義。第三、寫小說還應該有良好的描述能力,即基本功。《紅樓夢》裏前半部賈寶玉夢遊太虛的場景描寫與詩詞,賈妃省親別墅的描寫,觸動了多少中國人關於仙女的想象,關於夢中仙境的想象。啊!你難道不覺得嗎,我們中國人夢裏的小橋流水就是“沁芳閘”,那經年累月青峻磚石橋榭倒掛著薛蘿拂水幽幽。好的作品,這些描繪與鋪敘不僅像音樂的樂段中間的華彩段一樣,使小說呈現異彩,靈性而真切的描寫還能觸動民眾一種陳年流傳下來,不曾覺察卻存在著的潛識層麵內心深處的情愫。我們一看瀟湘館,就覺得似曾相識;仙女翩纖徘徊在曲徑回廊之間的仙姿,就應該是“若飛若揚,若往若還,乍驚還喜"地嗅著麵前的香花。 《人間喜劇》----《外生活場景》裏關於外省風景與城市建築的描寫堪稱典範。優美而準確的描述給人一種觀看經典大師的油畫的感覺。但同時它的建築與環境描寫不僅準確再現了十九世紀法國建築人文之風格,它還蘊含著將要出現的主人翁的性格與品位,成為小說的鋪墊和伏筆。令人驚歎的是,有時他還能僅僅用兩百左右的字集客觀事物的藝術美感與人物基本性格特征為一體。尤其值得稱道的是,巴氏人物描寫堪稱一絕。常常用廖廖數語就使人物的生理麵貌特征,突出表情或習慣動作,使人躍然紙上,如見其人。描述精彩之餘,還時時令人捧腹,拍案驚歎,賞玩良久,餘味不盡。當然,這和巴爾紮克的出身——沒落貴族所受的文化熏陶是分不開的。法國在十九世紀,民眾的語言技巧已相當成熟。更何況法國那時的上流社會,對交際語言是相當講究的,人們甚至常常根據語言技巧的高低來推斷別人的出身與道德修養。巴氏和曹氏在突出人物特征的誇張手法這一點上絲毫不遺餘力。 總的來說,上麵三點都必須具有天賦靈性,即對事物良好而準確的感覺能力,否則再博學的人也無法寫出傳世之作。與巴爾紮克同時代的人比巴氏博學和掌握寫作技巧的人絕對有,與曹雪芹同時代的鴻儒我們中國人清楚更多,但是他們並不能像兩位一樣看待事物。隻有曹氏的賈寶玉嘴角才會即“怒時而若笑,嗔視更有情”,林黛玉眉間眼底才會“淚光點點,眉尖若蹙,兩靨含愁”。從古至今,沒有一個人作過這樣類似的人物描寫,隻有曹雪芹的人物才會怒而含情。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天地悠悠,唯此一人而已。如此文筆,恰如曹孟德湖光月色中橫塑賦詩的舍我其誰? 《紅樓夢》以上三點都具備,《人間喜劇》後二者具備,前一條待斟酌。因為它是從曆史的宏觀角度來寫作,而不是局限於關注個人悲喜命運的角度寫作。看《人間喜劇》每一部之後,你都會感覺到仿佛有一位智者隱在高處,發出了無形中普遍存在的人生哲理:那樣傑出的人,竟然生命就這樣終結在這樣庸俗的生活客觀必然規律裏! 使人掩卷之餘,一聲歎息,而伊人已逝矣! 要同時達到這樣三點,是很有難度的。張愛玲僅憑首條之一袂,已激起人們對往昔人文的懷念熱潮。《西遊記》雖具三者,但藝術手法不夠。《三國演義》平鋪直敘,缺乏主旨,技巧欠佳。《水滸傳》直如“土匪傳”,雖有突出人物典範,但常常與其它人物混雜。《西廂記》中凹,即具前者與後者,缺乏中間的情節的編排能力,這些作品都不如古代民間文學《李娃傳》,此文僅千餘字,而情節一波十折,吾數了一數,確有十折,巧乎?妙乎?跌宕中甚見丘壑,而連接承應自然,似必然者.斯文之文筆優美,人物鮮明,非尋常人所能為.隻是一條,主旨平平,也不過就是謳歌煙花女子與相公士子的愛情.《紅樓夢》在這三點之上已臻化境,十年血淚磨一杵,其精美細微,渾圓溫潤,出神入化,放眼之下其風流蘊藉無與比肩,僅其獨步麵已. 在文章主旨上《紅樓夢》與《追憶似水年華》是相似的。它們都追憶歎息已逝的美好事物。但《紅樓夢》更多了一層揭示。它崇尚自由,在血淚中痛思為什麽沒有追隨到自由?為什麽我們沒有期待共產主義所展望的物質文明社會的到到來,那樣我們的賈寶玉即使不做祿蟲蠹物,也可以天天沈醉在富貴鄉大觀園的純潔浪漫兒女情長裏,清淨不顧仕途經濟女兒國裏。它的新意在於尊重女性的人格,提出女人也應該有獨立的愛。整部書,沒有一處廢句贅筆。 《人間喜劇》任何一卷在握,你馬上會感覺到作者藝術筆力之老辣稔熟。《紅樓夢》卻常置伏筆,對與主人公無關的人物描寫實際上層層鋪墊,處處襯托著主人公。常常看到,呀,怎麽寫這些配角幹什麽?後麵一看,幡然大悟,哦,這是主人公情節發展的必然連綴。情節的轉折,必須符合人物的性格特色.在《人間喜劇》裏看起來突出的偶然事件,後麵看起來也好象是"客觀"必然的.說故事寫小說的高手,在於能使多折的情節看起來自然而然,毫無矯鑿牽強痕跡。在這裏,作者安插的看起來偶然的事情對小說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金庸的好處在於文章主題清晰,脈絡鮮明,每個人物都順應著他自己的軌道,有條不問紊地運行。也隻有馬夫人和阿紫遇到那樣的偶然事件才會那麽做,而阿珠和段譽是絕不會的,這樣才是符合主要人物的性格必然的。 即使小人物都在很自然的情節裏精當地呈現她們的社會觀與自成一統的人生哲學,而那些社會倫理很概括又詳盡地給今天的我們展示了封建社會各階層不同的風俗與倫理,無意中使其具有古代社會學研究價值. 比如劉姥姥進大觀園看到賈府的夫人丫鬟服飾華麗,都以為是主人,看似仙女下凡;仆役小幺們見到林、釵二人趕快屏氣避侍路旁,大氣都不敢出,為的是怕“吹化了寶姑娘,吹跑了林姑娘”。還有寶玉效外祭晴雯時,茗煙的心理,行為與語言,廖廖數語,著墨極少,但是反映了候府公子的下人服侍主人時的一般態度,更主要的是,這樣無形中展示的是一種人格的藝術美,它烘托襯墊了賈寶玉的人格情操,那是一種高貴的人品境界. 《紅樓夢》中這樣的例子儲首即拾,隨處可見。對那些小人物的命運的寫法,作者的情意從而使毫端墨底,從而蘊含的情韻,都能使你嘬一口酒,歎息一聲,在煙霧朦朧中品味回思良久,我猜想,這關鍵在於作者的情,就是文章的真情。遙想曹氏當年草舍茅齋,一個四十多歲曆經人世滄桑變故飽讀人間人情世故的微胖男人,醒裏夢裏,想的都是那個已逝的“溫柔富貴鄉,錦繡黻黼夢”啊,那樣的年華與那樣的人和事,再也不會回來了.所以省思良久,才會在醉裏痛裏決心拾筆,記下重現那美好的一幕,草書、刪增、細磨、、、、十年之功,果然威力非同凡響——曹老,請您勿悲,含著微笑安然而睡吧,全中國上上下下,全世界各個角落都在歎惋品味著您那個“夢”。 在《人間喜劇》裏,這樣的手法也是毫不混亂,絲毫不爽的,每一個階層的人物典型,都有一套他們的人生哲學與社會觀,他常常用兩三頁的篇幅來描繪某地某時的人文、風俗、地理、建築,使你來臨其境,彼時彼地的環境與群眾的社會活動都鮮活地如在眼前,甚至什麽人遇到什麽事會說什麽話你都能猜到。巴老常常借書中人物對社會與人生發出議論與深思,相形之下,這們的議論篇幅不大,常常僅數十或一百字而已,但是卻很精當地像一個年老的智者隱在高處發出了滄桑的人生感喟與結論。揭示生活的真理,警告後來。《追憶似水年華》寫兒童時期很有靈性,展現了一顆幼小純淨的心靈對美好事物良好的感知能力,熱烈地讚美與追求。這一點上,隻有《追憶》做到非常成功。但是後麵常常有連篇累牘,人物個別習俗與細微的生活感觸連連不斷。感覺不佳的關鍵在於,它不像巴老是揭示的某一時期某一階層的民眾的普遍觀念,而是某個人在人生旅途中對某人某物當時的轉瞬即逝的概念。作者把“個別”的生命感受,即自我比抽絲剝繭盡量拉伸,延長,而似乎絲毫不考慮它的價值意義,是否應當適可而止.若把文章主旨作人之神采,情節作骨,描述為肉,那麽<追憶似水年華>宛如一位肉多骨細環肥燕瘦的肥美人,《人間》似骨格清韌的玉麵書生,《紅樓》則像豐神秀骨的高陽神女,《李娃傳》恰若一個蒲鬆齡善良的狐仙妖魅異彩。 我以為藝術最忌諱的,是刻意;要把有意的手法化作作品本身自然的發展. 藝術是全人類的佳釀,龐大的藝術寶庫是風塵人世間所有靈魂的慰藉與綴補. 所以我們要嚴格要求自己. 消除心中的糟粕雜質,用一顆平和安寧的心,平淡而真切的文字能夠打動你,得到你的認可,它就越接近心靈. "好"的程度也就越高,這就是有些詩歌之所以經久不衰,曆久彌新的魅力所在. 我認為在創作中,想象是永遠也不會夠,不嫌多的.以前我以為自己的想象太過於多而有涉無稽空泛之嫌,但是現在感覺在藝術上,哪怕十位傑出的大師的想象力加在一起,也還是達不到藝術的需要---因為,藝術是個龐大的聖殿,而目前,真正能夠稱得上藝術作品的小說,是數得出來的嗬!在我心目中,隻有<神曲>,<楚辭>,<文心雕龍>才是足可以與<夢娜麗莎>,與俄羅斯的巴譜諾娃那曼妙詩意的芭蕾舞劇<天鵝湖>,以及聖樊帝岡大教堂奧妙無窮的建築藝術相提並論的藝術作品. 想象力就是意象,它就在你的心中,是你自己的美妙感覺.它透過你非凡而準確的描述而再現,所謂的基本功,也就是描述能力.所以你看,描述是很重要的吧?有些作品被稱為技巧之作, 就是缺少意象而徒工於手法雕砌的結果.因而描述隻能說是"很重要"的. 竊以為,投身藝術,首先得有一顆純淨而不自私的心;如果能夠有莊嚴高尚的品格,閔濟眾生的心,自然會有許多的"意象"湧向他心中. 汲汲於一己之私,耿耿於俚俗得失,是無論如何也寫不出美好的作品來的. 總之,如果你是一位熱愛小說,熱愛寫作的人,就應該鍛煉自己這三點能力,如果還能有激情(對所寫的強烈熱愛)秉賦(靈氣),則: 下筆千言如有神助,信手拈來皆是妙句,何須刻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