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聲

美國,加州,灣區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西雅圖雜記 06 買房

(2023-03-03 20:21:24) 下一個

出國漂流了多年,在北美拿了兩個綠卡,一個公民證,換了幾個工作。從東到西,從英語區到法語區住了幾個城市,折騰了一大圈下來,孩子是經風雨見世麵了,並在多元文化,多種教育體係的變換中複合成人,而我們自己除了臉上多了幾分滄桑,眼裏少了許多清澈,精神風貌中多了些超然之外,心裏還積澱了更多的疲憊。真的很想要一個有形的家,想要一份穩定的生活,想要一種持久感。就這樣動了買房的念頭,隨著這根筋的抽動,許多凡心俗念開始張狂地在原無經濟意識,沒有財產負累的腦中迅速滋生、蔓延。在糾纏著算計得失的喜怨和買賣交易的哀樂的情緒裏,曾經無產無債、浪漫、飄逸的心摔打得像小商販手中的秤陀,蒼蒼失色,沉沉欲墜。

生活從以前的換工作、跳槽、搬家、遷居這樣的萬變來適應整個經濟的大局不變,到現在想要份不變的工作來應付經濟蕭條時期許多不祥的千變萬化。就是這樣一邊一廂情願地設想安定的小巢,一邊又擔憂著飯碗的安全、穩定性。總是矛盾地度過一個個晝夜。想著即將失去那種住公寓,隻需按月付房租,可隨意換工作,可任意改變環境,人走家搬,無牽無掛的輕鬆和閑散,轉而要迎接圈地劃牢,坐守宅籠,還要負債累累,家務纏身的沉重和勞碌,縱然每個人都有擁有自己房子的千萬條理由,都有當回地主,享受房地產的擁有權和歸屬感,任憑獨門獨院的花園洋房是如何的誘人,精致舒適的小窩是多麽的充滿詩情畫意,自主獨立的生活方式,居住環境是怎樣的惟我獨尊,可我習慣漂流,崇尚自由,喜歡換新鮮的心仍舊依戀著那種簡單、閑散的公寓生活。當家作主的生活當然好,可是在擁得一份主人翁感的同時也背負起責任和利益;而客居者在客隨主便的被動中,也不必擔責任,盡義務,倒是多了幾分閑情逸誌,還倍受禮遇,好不瀟灑。

想給自己安置個窩從看房開始。而看房,買房首先是選區域,定價位。一定程度上區域決定價格,在這裏有句話叫:location, location, location.可見地點的重要性。選什麽區域、地段的房產,合理估算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是當地主首要明確的問題。對這個問題,不同的階層,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不同生活態度和人生質量要求的人有不同的傾向。中國人首選的是學區。好學區,居民中中國人的比率一定很高。可笑的是許多年輕夫婦還沒有孩子或是孩子剛一,二歲,他們也會先天下之憂而憂,為自己可能成龍成鳳的兒女早早地投一筆房產。而老美則更看重view。凡是依山、傍水、環海的豪宅,大多為老美擁有。一是那裏自古盤踞的遺產房都是早先白人所有,二是有錢人不用出門,無需考慮交通方便,更注重居家享受,過著養尊處優的日子。所以這裏富人都隱居在山上,窮人才鬧騰在市區。在選區域,定價位這兩個首要的購屋要素中,我可謂是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了。要了好學區,就沒有好view;有了好view,又買不起那憑風臨海的別墅,隻好痛苦地在孩子的學區,自己的經濟能力和老房子中擺平衡,常常處於一種舉棋不定,左右為難的困境。

這房子還沒買就難舍為客的自由、瀟灑,又被自己囊中羞澀所困擾。當初為想擁有一幢自己的房子而熱情地跳動過的那根筋也日漸麻木了。我以旁觀者的姿態走進了房地產市場,又以他鄉客的身份關注著這個我可能還要留守四、五年的城市。腳步真的很累,心情真的很煩,所以足步無力再次遠行,心田也再無活水漣漪。而遙望世界,無論是遠方還是近地,已都沒有接納我的地方,甚至那些曾經令我心曠神怡,一步一回首的城市和鄉鎮,也開始迷失在這慘淡淒涼,滿目蕭瑟的深秋中。在這百業蕭條的不景之年,客居他鄉也沒了浪漫、超然,隻有一份流浪的情無望相許,有一番漂泊的苦無盡遭受;客居的傷感也不僅僅是思親,是寂寞,是孤獨,而更多了幾許生存危機,生活窘困的惶恐。我還是想要一個家,隻為我在走不出陰鬱灰暗的世界時遮風擋雨,隻為羈絆我步履艱難的雙腳不再倉促移動,隻為鎖住我日漸疲憊的心不再四處遊離。

於是跟著經紀人滿世界地看房、品房。當然也脫不了中國人首選學區的民族俗套。立足於本市最好的學區地段跟蹤市場。兩個月下來,對所謂好學區的房價、房齡、房子的設計風格、建築材料、房產地皮的潛在價值、房址的經濟意義、房產市場近期的走向,甚至房子朝向、地勢、風水都做了一番實地考察和研究。房價越看越高,從二十萬看到三十萬;房齡越看越新,從七十年代看到九十年代;房子麵積越看越大,從1500平方英尺看到3000平方英尺。到頭來還是得出了與千百人相同的結論:“看得上的房子買不起,買得起的房子又看不上。”“租房是窮開心,看房是好傷心,買房是操透了心。”真是不明白這是何苦呢?難道凡人真的那麽熱衷於這些作繭自縛的傻事嗎?原本生活隻要滿足於有食可以裹腹,有衣可以遮體,有片瓦寸土可以安身即可生活得純淨而安寧,可是現代文明在開發,豐富了高級精神享受,優化了物質條件的同時,又給現代人帶來了無止境的欲望枷鎖和精神困惑。這古代人能完成得很好的簡單的衣食住行,竟變得如此複雜、考究。也許這就是現代的陷阱,文明的誘惑。沒有辦法,生在俗世,身為凡人隻能在平庸的生活中像世人一樣瑣碎、浮躁。讀個學位,找份工作,買車,買房,人家有的你也要有,追求時尚,趨合潮流,抗拒不了的平庸總是一次又一次地把我們本來平靜、有趣的生活變得憂鬱、無奈。從開始想買房的一閃念到決定房產成交,這種繁冗的現實和紛擾的紅塵愈加肆虐地頻頻襲來。

曾經做賊一般瞻觀過高級豪宅,隻是想過過劉姥姥進大觀園的癮,不知怎麽的本來自命清高、神情傲然的自己,當時立在那豪華、氣派的宮殿式宅門裏,竟是那麽寒磣、頹喪、灰溜溜的。以致後來再也沒有勇氣和臉麵走進那樣的貴族領地,那種去了不該去的地方,看了不該看的東西的懊喪,令人生出偷的罪惡感。是的,是偷看了不屬於你的富麗堂皇,偷賞了人家價值百萬的view,偷入一回貴族豪門,偷得了一份可作為談資的見識……那不是自己的東西多看一眼都會誘人去追求。也曾瀏覽過新建連片的,一個模式,一種風格,整齊劃一的開發區房,房子內外光彩照人,處處顯露出清晰明朗的現代感,可就是沒地沒院兒,相擁相簇得可借隔牆之光,敞亮開懷得不藏一點隱。像不留白的畫兒,沒有空間感;又像是搭積木,壘火柴盒的商業樓,時刻待機出售什麽統一標準的商品,沒有居家的味道。而漂泊了多年的我,隻想求得一個安穩、溫暖、實惠的家。

我的目光還是落到了一幢灰暗色的半磚半木結構的老式舊宅。小巧精致的平房,古色古香,蕭索卻不失典雅。前後院幾棵參天古樹,展露著歲月的風采,錯落有致的灌木、果樹、花園、草坪被原主人收拾得精當、整潔,屋內一切陳舊的裝飾、布局透著舊時溫馨、美好,充滿了流年的風煙,散發著暖人沉靜的氣息。突然覺得這就是我想要的家,我理想中的房子就是這樣精巧玲瓏,古典幽美,舒適安逸,溫情可人。住進這樣的小巢裏,有如走進了舊時代的電影,節奏舒緩,色彩幽暗卻有種古風的韻味,又像是置身於一幅風雅的舊油畫,有著古樸、浪漫的情調。別看她陳舊得有些滄桑,她特有的質樸和風韻依舊飽含魅力,家的味道非常濃厚,這是現代新房難能營造出的一種曆史文化積澱,也是她最吸引我的獨到之處,她終於讓我走出了困境,找到了自己安身的歸宿。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