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秦無衣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風流豔後蕭觀音

(2011-10-28 11:46:38) 下一個


            風流豔後蕭觀音

  妙手馨韻《十香詞》

  餘生也晚,智也愚,行也魯,讀書趣味也“形而下”。憶往昔,崢嶸歲月稠。中學時代,我就是個“思想複雜”的不良青少年,時不時不留痕跡、以高手藝匠人手段偷偷撬開我哲學教授老爸一隻鎖扃密實的大書箱,十二萬分沉迷地一本又一本偷看全套的繕本《繡像金瓶梅》,自此,幼小的心靈中,人生觀、價值觀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灰之又灰之餘,再看別人推薦的四大名著——《紅樓夢》不過是一本鋪陳華麗的愛情科普讀物,《三國演義》不過是評書藝人羨慕帝王將相的瞎編集成,《水滸傳》也就是造反賊寇的漫畫文字版,《西遊記》嘛,更不過是一本宣揚因果報應的佛經故事摘編——它們在《金瓶梅》這本細膩入微刻畫“吾國吾民”社會、人生、心理、生活的巨著麵前是那麽渺小和幼稚。
  萬分欽服之餘,在下漸漸衍生出一種對“淫詞豔書”的嗜好,不僅能對李漁的《肉蒲團》那樣誇誇其談的“注水豬肉”持有公正、深刻的批判態度,也可以因某些類似“軟玉溫香抱滿懷”的高妙描寫而情不自抑。特別是看到諸如元好問大詩人“何日重解香羅帶,細看春風玉一圍”的神來之筆,常常浮想聯翩,夜不能寐,拍案叫絕。
  大學四年,研究生三年,雖然專業一直是英美語言文學什麽的,但在下總是對我天朝數千年來的精絕風月作品獨加青睞,套用當時女朋友的一句話,是“滿腦子齷齪的《風流錦陣》,一肚子下流的《玉台新詠》”——無論如何,青春時代荷爾蒙的小火苗子一直嗖嗖亂躥,幾乎都化作“研讀”風月的動力,雖無“行萬裏花路”,卻也讀“萬卷黃書”,按圖索驥,按目錄求人,鑽圖書館找收藏家,良莠不分,文白不棄,幾乎把唐、宋、元、明、清以來的“禁毀文學”讀個遍,當時如果有這一科目的博士後招生,本人肯定能弄個博導當當(青年才俊啊,嗬嗬)。
  由於當時花特多時間專注於明、清以來的禁毀小說和如《玉台新詠》等主要的豔詩集,對於什麽遼、金等等這些馬上民族的“思想糟粕”就不大留意,以為那些哥們姐們隻知道黃金白銀杯盞羅列,飲羊羔兒美酒,跳草原大轉圈舞什麽的。記得曾經匆匆瀏覽過一首《十香詞》,寫女人身上各個部位的十種香氣,言語簡約、素淨,暗蘊豔情。倉促印象中是哪位晚明的無聊文人逛完青樓後的感懷,當時殊不為意。
  一日,忽然翻開遼朝文人王鼎撰寫的《焚椒錄》,才知《十香詞》的作者乃遼朝鼎鼎大名的懿德皇後蕭觀音,不禁好奇之餘大驚失色:竟然有契丹女人在一千多年前能用如此流利、婉約而又深富文學寓意的漢語詞匯寫出這樣的好詩,不能不讓人擊節歎賞!細細咀嚼,婉約風流,無雕砌,多逸思,雖為豔歌,不減雅致。如隔翠玉琉璃觀冰玉美人,寒暑流易,遙睹朱顏,令人愁然神往。
  青絲七尺長,挽作內家裝。不知眠枕上,倍覺綠雲香。
  紅綃一幅強,輕闌白玉光。試開胸探取,尤比顫酥香。
  芙蓉失新豔,蓮花落故妝。兩般總堪比,可似粉腮香。
  蝤蠐哪足並,長須學鳳凰。昨夜歡臂上,應惹領邊香。
  和羹好滋味,送語出宮商。定知郎口內,含有暖甘香。
  非關兼酒氣,不是口脂芳。卻疑花解語,風送過來香。
  既摘上林蕊,還親禦苑桑。歸來便攜手,纖纖春筍香。
  風靴拋含縫,羅襪卸輕霜。誰將暖白玉,雕出軟鉤香。
  解帶色已戰,觸手心愈忙。那識羅裙內,消魂別有香。
  咳唾千花釀,肌膚百和裝。無非瞰沉水,生得滿身香。

  金漠銀水逞英豪 亦有契丹能賦詩
  ——遼代漢詩風

  由於《說嶽全傳》、《嶽家將》等評書的流行,市井坊間普通百姓對金朝並不陌生,什麽金兀術、完顏阿骨打、粘罕、哈迷赤等等亦真亦虛的名字許多人能道其詳;言及遼朝,一般人想半天也就隻能想起評書《楊家將》時有個蕭太後,說出名字的還有一個耶律楚材(其實此位遼朝皇族後代已是由金入元的人)。其實,不僅僅是我們當代人對遼代曆史知之不多,往溯至金朝末年,滅遼而起的金人對遼國曆史已經常常有如墮五裏雲霧之惑。滿肚子大學問和一腦子詩詞歌賦的大才子元好問,在當時已經大抒感歎:“嗚呼,世無史氏久矣……泰和中,詔修《遼史》,書成,尋有南遷之變,簡冊散史,世複不見。今人語遼事,至不知起滅凡幾主,下者不論也。”大概蒙古鐵騎滾滾,南逃的金朝史官們已經把遼代史料丟失殆盡。蒙古兵將隻知以燒殺搶奸為樂,絕大多數遼國史籍在瓦礫場中皆成為燒烤羊肉的引火之物。即有存留,也多是散佚不全的“曆史殘片”。元好問時代大半知識分子連遼國有多少位君主都幾乎搞不清楚,可以想像後世幸存的遼國實打實的曆史資料確實很不齊全。
  遼朝是由耶律阿保機於公元916年創立,其稱帝時號其國為大契丹(當時中原是朱溫建立的梁朝,時為均王貞明二年)。公元947年,契丹主耶律德光滅後晉,備法駕入汴京,建國號大遼,改元大同。耶律阿保機時代,由於這些留著奇怪發型的哥們主要是以遊牧方式稱雄塞北,故號大契丹;占有燕雲十六州之後,不少漢地納於版圖,耶律德光也曾經穿著大袖飄飄的漢帝法服在殿堂上找過感覺,而後大遼這一國號自然就基本延襲下來。但對於漠北諸族,契丹上層仍延用“大契丹”這個威風凜凜的國號。
  遼朝之所以自命其國為“大遼”,據說是源起自遼水。“傳有神人乘白馬,自馬盂山浮土河而東,有天女駕青牛車由平地鬆林泛潢河而下。至木葉山,二水合流,相遇為配偶,生八子。其後族屬漸盛,分為八部。”二流相交之水,也就是遼水。以“大遼”為國號,一是彰顯其祖先不同凡響的神異之處,二來點出族屬源流。?
  契丹人屬遊牧民族,即使“發跡”後,文化水平確實也不敢恭維。契丹人雖和中原漢人一直打交道,但其語言與大多以單音節詞為主的古代漢語大相徑庭。契丹語有大量的多音節字,很像現代的西歐諸國語。在其口語之中,好多還要用現代日語中類似“訓讀”的方法來誦詩念文。遼朝流傳下來的歌謠詩詞,大多是以漢字形式保留下來。契丹族人最早是“刻木為契”,跟“結繩記事”和“象形”差不多的原始方法。耶律阿保機立國後,才讓族人在漢族士人的幫助下創造契丹國文——契丹大字。契丹大字是在增益漢字筆劃偏旁基礎上創立,難懂如天書,不能普及。阿保機的弟弟迭剌又借用回鶻文,創製契丹小字。契丹小字“數少而該貫”,比較簡約易學,確實還通行了不短的時間。即便如此,到了今天,國際國內懂得契丹大、小字的專家寥寥無幾。現在,遼國古墓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考古發現,出土器物上也明白地刻有標誌墓主人身份的字銘,但專家可識讀的很少,整個句子能串通下來的幾乎就沒成功過。
  即便在當時,公元930年前後,契丹使臣帶著兩份以契丹文字書寫的書信上呈給當時的五代君主後唐皇帝李嗣源,老哥們東瞧西看,翻來覆去,和滿朝文武蕃漢大臣研究半天也不知上麵寫了什麽。所以,電視上看見那麽多中外學者圍著一塊棺材板兒或一塊石碑片,撅著屁股皺著眉,也暗中為他們叫苦,不怪他們,隻怪契丹文字太難懂了。至今,契丹大字一千多發音符號中,能識讀的隻有不到兩百個;契丹小字約五百個發音符號,可識讀的也隻有一百六十多。與之相比,西夏文化幾乎被蒙古人完全滅絕,但存世有不少西夏文與漢文雙文的石碑和銘刻,甚至敦煌藏書中還有西夏文、漢文雙解字典(現存俄國)。至於契丹文,則根本找不到任何成文成製的依據。據2004年8月統計數字,現在全世界研究契丹文字的專家隻有十個人,可見其文字之難,流源之稀。
  宋朝建立後,和遼國又文又武地廣泛交往。遼國當時的漢化也很迅速,市裏鄉間也有不少人開班授課,講習漢語“托福”。宋使訪遼,回來對當時的所見所聞很感好笑,並賦打油詩一首:“此老方捫虱,眾雌爭附火;想當訓誨間,都都平丈我。”可以想見,一契丹或契丹化的漢人老儒搖頭晃腦,在火爐邊上找虱子邊烤火,一旁也有幾個契丹女人擠在火邊取暖,外圍不少契丹子弟手捧《論語》跟著老師誦讀,也搖頭晃腦,也十分陶醉,隻是把《論語》中的“鬱鬱乎文哉”誤讀成“都都平丈我”。嗬嗬,雖然錯字連篇,可見漢化確實是遼人擋不住的趨勢。宋朝大文豪洪邁在其巨著《夷堅誌》中,記載契丹兒童是這樣朗誦賈島詩的:月明裏和尚門子打,水底裏樹上老鴉坐。——“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多像倭人對我中華的呀呀學語啊。
  其實,遼代皇族和上層貴族一直就很“漢化”。遼國奠基者耶律阿保機自己就會說漢語,其長子東丹王耶律倍和遼太宗耶律德光兄弟兩人在漢語方麵更是能詩能文。當然,這兄弟倆漢語水平還處於中級階段。耶律倍因為太後偏心的原因不能繼位為契丹主,逃往中原,並作詩一首以示心境:“小山壓大山,大山全無力;羞見故鄉人,從此投外國。”言雖淺白,意何深遠!?
  到了遼聖宗耶律隆緒,因開壽年間喜得傳國玉璽,他已可用很規整的漢語作詩如下:“一時製美寶,千載助興王。中原既失守,此寶歸北方。子孫皆慎守,世來當永昌。”此人通漢詩,曉音律,又喜丹青,十歲時就能出口成章,有禦製歌詩五百多首,隻可惜流傳下來的很少。
  遼興宗耶律宗真漢語水平也不差,重熙二十四年,宋使來賀節,為了讓遼朝的司空郎思孝賦詩在宋使前炫耀,遼興宗自己先賦詩挑之:“為避綺吟不肯吟,既吟何必昧真心。吾師如此過形外,弟子爭能識淺深。”臣子怕在宋人前露拙,皇帝自己反而興致盎然,即興賦詩一首。
  遼朝皇帝之中,漢詩意境臻至上乘的當屬遼道宗耶律洪基。遼朝漢臣李儼(曾被賜國姓,又稱耶律儼)秋日作《黃菊賦》上呈道宗,道宗覽之大喜,文思翩翩,揮筆寫下《題李儼黃菊賦》:
  昨日得卿黃菊賦,碎剪金英填作句。袖中猶覺有餘香,冷落西風吹不去。
  此詩格高調遠,意境高妙。正所謂帝王“不必多閱世,閱世愈淺,則性情愈真。”李儼原詩早已散佚不聞,而遼道宗此詩至淡至真,揮灑自若,餘韻悠長,香生幽間。不僅當時宋人推為佳作,即使到了元代,文人張肯也對此膾炙人口的佳詩不能自已,敷衍成詞,冠以《蝶戀花》,吟唱不已:
  昨日得卿《黃菊賦》,細剪金英,題作多情句。冷落西風吹不去,袖中猶有餘香度。滄海塵生秋日暮,玉砌雕闌,木葉鳴疏雨。江總白頭心更苦,素瑟猶寫幽蘭語。
  遼代詩歌作品,大多見於《全遼文》、《遼詩話》以及一些分散的宋、元筆記中,貫讀下來,愈覺其佳文不少,且越往後越呈高水準。即使是以契丹文寫的詩,也是意旨深遠,頗具玄言五味、佛義奧理。諸如由耶律楚材用漢語翻譯的寺公大師《醉義歌》,旨趣高遠,比起以禪詩出名的蘇東坡、黃庭堅,也難分高下。
  到了遼末,文人雅士所做詩詞與中原宋人的水平完全可以並駕齊驅,不分伯仲:
  十載歸來對故山,山光依舊白雲閑。不須更讀元通謁,始信人間是夢間。
  ——王樞《三河道中》

  春來草色一萬裏 絕色紅顏正愁予
  ——懿德皇後蕭觀音的漢詩藝術

  蕭觀音(1040—1075),是遼欽哀皇後之弟樞密使蕭惠之女,世為皇後家族。史載,其“姿容冠絕,工詩,善談論。自製歌詞,尤善琵琶。”由於生下皇太子耶律浚,更是寵逾眾妃,為遼道宗的“紅顏知已”。
  蕭觀音四歲就嫁給當時為燕趙國王的耶律洪基為妃,真稱得上是青梅竹馬的一對夫妻。遼道宗繼位後,伉儷情深,即使出外巡遊打獵也常常帶著蕭觀音一起去。一次,耶律洪基在伏虎林縱獵完畢,飲酒高會,身為皇後的蕭觀音即席賦漢詩一首:“威風萬裏壓南邦,東去能翻鴨綠江。靈怪大千俱破膽,哪叫猛虎不投降!”
  錦句出玉口,在座的遼帝遼臣,無不歎服。此詩氣勢雄渾,彰顯出蕭觀音女中豪傑的豪氣和北國女子的颯爽潑辣。
  遼道宗清寧十九年,皇太叔耶律重元與其子涅魯古在與道宗一同打獵的路上謀反。當其時也,蕭觀音臨危不亂,主政內宮,特別展現出巾幗豪傑的風采。?
  如果中間不出個大奸臣耶律乙辛,蕭觀音和遼道宗夫妻歡好,伉儷情深,又有聰慧賢明的太子耶律浚,雖然遼道宗有沉迷打獵的嗜好,遼國皇家應該不會發生太大的變故。耶律乙辛是遼朝八部之一的五院部人,到他爸耶律迭剌那輩,家裏一貧如洗,部落裏都叫耶律迭剌為“窮迭剌”。《遼史》很有意思,漢族史料往往以神異事附會帝王英傑,但《遼史》卻記載了這個遼朝第一大奸臣出生時的不少“異兆”:
  其一,耶律乙辛母親懷孕時,夢見自己與一隻羚羊相搏,拔其角尾。早晨找巫師解夢,巫師說:“這是個吉兆。羊字去角尾為王字,你以後會有兒子封為王爺。”(看來這巫師還是個漢化的巫師);其二,耶律乙辛早產,從娘肚子裏出來時一家人正在移牧途中,無水洗浴。正憂愁間,車輪跡下,忽見湧泉;其三,耶律乙辛小時候放羊,很晚不見他回家。其父迭剌尋找,看見乙辛正在草間睡得舒坦,過去一腳把偷懶的小乙辛踢醒,乙辛大怒說:“怎麽把我驚醒呢!我剛在夢中見到神人給我吃太陽和月亮,已把月亮吃掉了,正咬太陽半塊入口,你把我驚醒!”可見此人小時就黠慧,明明夢見吃燒餅,倒騙老爸說自己正吃太陽。
  耶律迭剌也很迷信,以為這個兒子不同凡人,從此不再讓他牧羊。長大後,耶律乙辛“美風儀”,身長八尺,相貌堂堂,但其“外和內狡”,正有大奸之風。遼興宗時,耶律乙辛為文班小吏,掌管太保印章。後得當時皇後抬舉,見其風度渾然,如同很有修養的老成官員,慢慢予以升遷。興宗朝,耶律乙辛已升至護衛太保的官職(衛隊總指揮)。
  遼道宗即位後,因耶律乙辛是先帝舊臣,也加以寵任,遷為同知點檢司事,慢慢遷至樞密副使(副宰相)。清寧五年,又為南院樞密使,封趙王。
  清寧九年,皇太叔耶律重元的黨羽、駙馬都尉蕭胡睹在朝中樹黨,想把重臣耶律仁先排擠出
  朝,讓其外放做西北路招討使。遼道宗也不明就裏,“將從之”,順便征詢耶律乙辛意見。當時的耶律乙辛不知是出於忠貞還是想賭博“押寶”,勸諫道:“為臣我新參國政時間不久,耶律仁先乃先帝舊臣,不可遽離朝廷。”這寶果真押正。皇太叔耶律重元之亂平定後,遼道宗想起耶律乙辛昔日的勸諫,加上他在亂中的鎮定表現,拜其為北院樞密使,進封魏王,並賜號“匡時翊聖竭忠平亂功臣”。
  自此,耶律乙辛官運亨通,後又加封守太師。“詔四方掌軍旅,許以便宜行事。”他已經有隨意調動軍隊、任用官員的權力,自此“勢震中外,門下饋賂不絕。”凡是阿諛奉承投奔門下的,耶律乙辛一概予以舉薦升官,凡是稟性忠直不聽話的,一概被他斥出朝廷。
  由於遼道宗把國事全權交予耶律乙辛等人,他自己終日在外打獵遊樂。大康元年(公元1075年),遼道宗與蕭觀音所生的皇太子耶律浚開始參預朝政,這位太子爺聰慧美恣容,“幼能言,好學知書……七歲從獵,連中二鹿”,長成後,“法度修明”,一時間得到眾臣的擁戴和讚賞。大權久掌已經習以為常的耶律乙辛一下子很不適應,權柄旁移不僅讓他感到失落、憤懣,心中還充滿新君登位後找自己算帳的憂慮。想來想去,他就想先拿蕭觀音這位皇後找碴,然後順藤摸瓜,再把仁明聰穎的太子廢掉。
  遼道宗統治後期,終日畋獵飲酒為樂,已經對這位貌美才多的原配蕭觀音逐漸疏遠。荒宴之餘,遼道宗有時還以擲骰子的方式任用大臣,簡直拿國事當兒戲。才情歸才情,遼道宗也是大才子的風流品性,常冒用蕭觀音的名義把大臣李儼的老婆邢氏叫到宮裏淫樂。
  深宮寂寞,夜深人靜,蕭觀音灰心之餘,也嚐試喚起夫君舊情,並作《回心院詞》十首,力欲重現二人昔日之脈脈溫情、雲雨纏綿:
  第一首寫她督促宮人打掃宮殿:
  “打深殿,閉久金鋪暗;遊絲絡網空作堆,積歲青苔厚階麵。掃深殿,待君宴。”
  第二首寫擦拭象牙床:
  “拂象床,憑夢借高唐;敲壞半邊知妾臣,恰當天處月輝光。拂象床,待君王。”
  第三首寫更換香枕:
  “換香枕,一半無雲錦;為使秋來輾轉多,更有雙雙淚痕滲。換香枕,待君寢。”
  第四寫鋪陳錦被:
  “鋪繡被,羞殺鴛鴦對;猶憶當時叫合歡,而今獨覆相思魂。鋪翠被,待君睡。“
  第五首寫張掛繡帳:
  “裝香帳,金鉤未敢上;解除四角夜光珠,不教照見愁模樣。裝繡帳,待君眠。“
  第六首寫整理床褥:
  “疊錦茵,重重空自陳;隻願身當白玉體,不願伊當薄命人。疊錦被,待君臨。”
  第七首寫展鋪瑤席:
  “展瑤席,花笑三韓碧;笑妾新鋪玉一床,從來婦歡不終夕。展瑤席,待君息。”
  第八首寫剔亮銀燈:
  “剔銀燈,須知一樣明;偏使君王生彩暈,對妾故作青熒熒。剔銀燈,待君行。”
  第九首寫點燃香爐:
  “蒸薰爐,能將孤悶蘇;若道妾身多穢賤,自沾禦香香徹膚。蒸薰爐,待君娛。”
  第十首寫彈奏鳴箏:
  “張鳴箏,恰恰語嬌鴦;一從彈作房中曲,常和窗前風雨聲。張鳴箏,待君聽。”
  婦人心性,用意良苦,此詩與慶賀遼道宗獵虎成功的七言絕句風格大異。從一個側麵,也可見蕭觀音的藝術才華已臻至境,既能豪放,亦可婉約。
  《回心院詞》的句式也為蕭觀音首創。哀婉之餘,蕭皇後又自譜成曲,教人演唱,以抒幽懷。由於曲調幽雅,演奏難度很大,宮中伶人皆知難而退,惟獨一名叫趙惟一的漢族伶人技法高妙,能把此首幽怨之詞演繹得絲絲入扣,蕩氣回腸。如果這位趙惟一是個女官或是個閹割了的太監也就作罷,偏偏是個儀表俊美的男小夥。虎狼之年,幽曠已久,閑著也是閑著,皇後女作家自然是幹柴遇明火,一來二去,自然就“那個”起來。

  龍床不容小蛇出 宮帷秘事有人知
  ——豔情外泄

  纏綿敗火過後,蕭觀音還覺不過癮,在《十香詞》後又手寫《懷古詩》一首:“宮中隻數趙家妝,敗雨殘雲誤漢王。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窺飛燕入昭陽。”其詩中隱含有趙惟一這個小白臉情人的名字,戀戀之情,不絕如縷。
  敘記蕭觀音事件最詳細的王鼎是遼朝末期的文人,書中的故事大多據他老婆的乳母講述,《夢椒錄》所載也大多為史實,但王鼎認為《十香詞》是耶律乙辛派人偽造,並讓宮人騙蕭觀音照抄一遍,哄騙道:“此為宋國忒裏塞(皇後)所作,如得皇後禦書,即可稱為二絕。”“(皇)後得而喜之,即為手書一紙,紙尾複書其所作《懷古詩》一首。”——這些皆是王鼎的“想當然”,大有小說家的揣度臆測之態。宋朝皇後何等人也,漢族女人教養深厚,怎能做出大膽露骨的豔詩。蕭觀音又是冰雪聰明,怎能中此拙劣的圈套。“解帶色已戰,觸手心愈忙。哪識羅裙內,消魂別有香。”分明是寫音樂家趙惟一小夥子與蕭觀音通奸時的戰戰兢兢的窘急猴急之狀,此詩非蕭觀音莫屬!
  通奸之事本末,可詳見於《全遼文》中耶律乙辛的奏章——《奏懿德皇後私伶官疏》:
  大康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據外直別院宮婢單登,及教坊朱頂鶴陳首。本坊伶官趙惟一向邀結本坊入內承直(官名)高長命,以彈箏琵琶,得召入內。沐上恩寵,乃輒幹冒禁典,謀侍懿德皇後禦前。忽於鹹雍六年九月,駕幸木葉山,惟一公稱有懿德皇後旨,召入彈箏。於時皇後以禦製《回心院》曲十首,付惟一入調。
  自辰至酉,調成,皇後向簾下目之,遂隔簾與惟一對彈。及昏,命燭,傳命惟一去官服,著綠巾,金抹額,窄袖紫羅衫,珠帶烏靴。皇後亦著紫金百鳳衫,杏黃金縷裙。上戴百寶花簪,下穿紅鳳花靴,召惟一更放內帳,對彈琵琶。
  命酒對飲,或飲或彈,至院鼓三下,敕內侍出帳。(單)登時當值帳,不複聞帳內彈飲,但聞笑聲。(單)登亦心動,密從帳外聽之。聞(皇)後言曰:“可封有用郎君”。惟一低聲言曰:“奴具雖健,小蛇耳,自不敵可汗真龍。”(皇)後曰:“小猛蛇,卻賽真懶龍。”此後但聞惺惺若小兒夢中啼而已……
  院鼓四下,後喚(單)登揭帳。曰:“惟一醉不起,可為我叫醒。”(單)登叫惟一百通,始為醒狀,乃起,拜辭。(皇)後賜金帛一篋,謝恩而出。其後駕還,雖時召見,不敢入帳。
  (皇)後深懷思,因作《十香詞》賜惟一……
  千載之下,當時的偷情場景絲絲入微。耶律乙辛雖是大奸臣一個,但讓他冒家族被誅的危險捕風捉影,誣稱當朝皇後(又是太子之母)偷漢子,想必借他八個膽兒他也不敢。落棋雖險,但一出必殺。何者,有實有據有人證。遼道宗雖是個愛玩愛酒愛文學的庸君,但絕非是臣下可以玩於股掌之上的大傻冒。
  《奏懿德皇後私伶官疏》與彈劾克林頓《斯塔爾報告》在細節描寫方麵不遑多讓,且用詞用句斟酌再四,筆法老辣,言雖簡而意極賅。試想,皇帝每天俗事纏身,寫長了,皇帝會心煩看不下去;寫短了,皇帝會覺得證據不足,臣下膽敢捕風捉影,誣稱皇後偷漢子,沒準就把一行上告者推出去斬了。所以,此本奏折字字珠璣,有聲有色,故事性極強,鏡頭感極好,簡直就是精華的攝影腳本:
  時間:大康元年陰曆十二月二十三日夜
  人物:宮女單登(侍隨)。皇後蕭觀音。伶官趙惟一。
  服裝:蕭觀音,身穿紫金百鳳衫(透明),杏色黃金褸裙,發型為百寶花髻。腳穿紅鳳花靴。趙惟一先著伶官官服(略),後換穿窄袖紫羅衫,腰係七寶珍帶,腳登烏靴。頭戴綠色巾(給別人戴綠帽,自己還帶綠巾),金抹額(上麵沒寫“必勝”二字,可寫“必幹”)
  場景一:蕭觀音與趙小夥隔簾對彈琵琶,互送秋波。
  場景二:黃昏時分,燭燈高照,兩人麵帶春色。
  場景三:趙惟一入皇後內帳,執酒對飲,間或共彈琵琶。熱肉相湊,淫心見於臉麵。
  場景四:深夜。蕭皇後命侍女出帳。侍女單登在帳門外偷聽,帳內笑語嬌聲,隱約依稀。
  對話:趙惟一(低聲):奴才老二雖硬,隻是一個小蛇罷了,當然不能同皇上真龍的大老二相比。
  蕭觀音(嬌喘細細):小蛇很猛,皇上真龍老二雖大,卻懶於行事,如此相比,此“蛇”可有用得多。(嬌笑)。
  場景五:(音響效果)紅燭影搖,呻吟聲不斷,如小兒夢啼。(可考慮加床板軋軋聲,但考據遼代皇帝大床堅實柔軟,應無嘎紮聲,代以肉搏之聲。)
  場景六:(鏡頭移轉)婢女單登聽見帳內寂然數刻。有穿衣聲,互吻聲,舒服歎息聲。忙移步至原處侍立。
  場景七:蕭皇後一臉緋紅,整衣而出,恢複皇後尊嚴,喚單登道:“趙惟一酒醉不省人事,替我叫醒他。”
  場景八:單登入帳內,叫趙惟一多遍,男演員作沉醉狀。最後,忽作醒轉狀,連忙起身,拜辭蕭觀音皇後。
  豔戲演至此,如果蕭觀音春風一度,拿趙惟一這麽一個“有用郎君”消消火也就算了,死無對證,即使有孕,大可說是真龍之子,當時又無DNA鑒定術,誰也不敢懷疑皇後的肚子。偏偏蕭觀音女作家脾性,作首《十香詞》,暗中賜予趙惟一,一來想做個念想兒,二來也是要趙惟一再找機會耍耍“小蛇”。趙惟一也是個輕浮不知天高地厚的浪子,手持《十香詞》向同事朱頂鶴顯擺。肯定出於“同行是冤家”的心理,朱頂鶴批手奪過蕭觀音手跡,又派老婆清子追問當時值班的宮女單登。事已至此,不露才怪。
  耶律乙辛正千方百計謀陷太子,而太子親媽蕭觀音此刻出了這麽一檔子事,估計耶律乙辛高興得當時會一下跳起來大叫“天助我也”!
  人證,侍婢單登,趙惟一,伶官朱頂鶴;物證,豔詩《十香詞》及含有趙惟一姓名的《懷古詩》,兩證齊具,“上大怒,命張孝傑與(耶律)乙辛窮治其獄。”
  張孝傑,是遼朝的漢人高官,曾為進士第一名,官至北府宰相,封陳國公,是漢官中最受尊寵的一位。遼道宗大康之年,賜張孝傑國姓。一次射獵後歡宴,道宗命張孝傑坐於禦榻之旁。文學中年遼道宗酒酣之際,誦《黍離》詩:“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者謂我何求?”張孝傑聞言跪奏:“今天下太平,陛下何憂?富有四海,陛下何求?”句句撓著皇帝心中癢癢肉,龍顏大悅。這樣一個佞臣,注定會和權相耶律乙辛大相表裏。加上蕭觀音一案實情實據,皇帝被戴大綠帽,千古罕有。獄成,蕭觀音被賜白練巾絞死,趙惟一被族誅。小腦袋就舒服了一小下,換來大腦袋搬家,連同三宗親族全都被當成西瓜,鬧市開切。
  臨自盡之前,蕭觀音乞求麵見遼道宗,不許。怨悔之下,遙拜宮禁,作《絕命詞》一首,其中有“雖釁累兮黃床,庶無罪兮宗廟”之句。
  賦詩完畢,自掛東南梁。一縷幽魂,飄向陰間去也。
  《絕命詞》其實也是一首哀怨的“自供狀”,何者,“雖釁累兮黃床”,表明女作家確有“偷漢子”之事。但遼人風俗曠野,與老公以外的男人有那麽一兩水並非太大事情,壞就壞在蕭觀音的老公是“當今聖上”,又是受“封建漢化”極深的多情男作家,故而綠帽之罪,難逃一死。
  皇後因偷漢子而死,皇太子耶律浚的地位馬上岌岌可危。
  除掉蕭觀音後,耶律乙辛等人仍舊心懷惴惴,因為太子耶律浚並未馬上被廢掉,還有當皇帝的可能性。宮廷護衛蕭忽古等人恨耶律乙辛專權,密謀殺掉他。事覺,數人被捕下獄。時為殿前副檢點(禦林軍副指揮)的耶律乙辛心腹蕭十三乘間對耶律乙辛說:“現今太子猶在,民心所向。大王您在朝內基礎不深,現在又有誣死皇後的嫌怨。如果太子得立,大王您將如何是好,應該從長計議啊。”一句話點中耶律乙辛的心頭事,他歎息道:“吾憂此久矣。”
  於是,耶律乙辛等人密謀陷害皇太子,派護衛太保(禦林軍支隊隊長)耶律查剌誣告耶律撒拉等人密謀弑君,迎立太子。這第一次誣告沒有成功,查了半天沒有任何實據,耶律乙辛及其黨羽隻得作罷。
  按常理,誣告是不小的罪過,何況對象是當今太子。但剛剛過去的蕭觀音一案使遼道宗很憤怒,明詔百姓眾官皆可上言告密,言者無罪,因此,耶律乙辛諸人並未因告發不實而獲罪。而且,為了掩飾自己的罪行,隻有千方百計證明太子有罪這一條大路可去。
  不久,已升為殿前都檢點的蕭十三又派牌印郎君(儀仗隊長)蕭訛都斡親自到遼道宗麵前“自首”:
  “耶律撒拉等人確實想謀反,小臣我也預謀其中,本來是想殺掉耶律乙辛等人,立太子為帝。為臣害怕事發坐誅,所以來自首求活。”
  眼見身邊平日鞍前馬後舉儀仗的侍從官首告,遼道宗不由不信,連忙下詔派有司鞫審。
  在耶律乙辛安排下,被誣眾人皆被屈打成招。“上怒,命誅(耶律)撒拉等人。”為了完全打消遼道宗的懷疑,耶律乙辛在有司庭院內“公審”數名犯人。三伏暑天,涉案諸人身負超重的枷鎖,身後又有衛士用細繩勒住這些人的脖子,每每到犯人快窒息時才稍稍鬆手,“人人不堪其酷,惟求速死。”
  皇帝派來複查案件的太監問這些人還有什麽話要說,各個都講“謀反是實”,別無異辭。驚怒之餘,遼道宗派人把皇太子耶律浚囚於別室,命耶律燕哥鞫按。太子當然連稱冤枉,上言道:“吾為儲君,尚何所求!公當為我辯之。”但耶律燕哥和蕭十三一樣都是耶律乙辛死黨,偽造了太子認罪的狀書,上呈遼道宗。
  “上大怒,廢太子為庶人”。詔命囚太子於上京。人的感覺就是複雜。從前夫妻伉儷和美恩愛,遼道宗看見太子肯定是喜歡的不得了;現在綠帽一頂頭上撂著,看見耶律浚就會想起他那紅杏出牆的媽媽。這樣的心理,太子不能不厄運當頭。母後剛剛以白練上吊而死,心中血眼中淚皆未幹,就已經輪到自己被人一勺燴掉。被押出宮門時,耶律浚仰天大息:“我有何罪,竟至於此!”
  牆倒眾人推。氣勢洶洶的蕭十三叱喝這位昔日的皇太子快些進入檻車,隨後一腳把門踢上,押往上京。堂堂昔日皇太子,按理說淪落如斯,軟禁起來也罷,卻被這一幫奸賊“囚園堵中”,以磚石壘砌其囚所,禁止旁人探視。
  不久,耶律乙辛害怕太子東山再起,派兩個壯士潛入囚所把時年二十的年青皇太子活活掐死。此兩人為向耶律乙辛複命,還用快刀割下太子首級,裝在匣子裏星夜馳回給耶律乙辛驗察,領取封賞。耶律乙辛的死黨、上京留守蕭撻得給上報說太子因病亡故。
  遼道宗聽見兒子死訊,卻也悲從中來,想起昔日親密父子之情,下詔命太子妃返京。耶律乙辛搶先一步,派人偽裝成盜賊,在半路殺掉了太子妃,免得她麵帝訴冤。
  遼道宗時代的皇後案及太子案,尤其是後者,株連甚眾,一方麵是耶律乙辛等奸臣排擠異見,陷害忠良,一方麵也確實是遼國高層的黨同伐異之爭。朝臣互為朋黨,非此即彼,殺來殺去,屢興大獄,造成巨大的內耗,也是導致遼朝最終滅亡的根本原因之一。
  又過了兩年,遼道宗大康五年(公元1079年),耶律乙辛開始失寵。一次,道宗出獵前,耶律乙辛奏請留皇太孫於京都。忠於王室的大臣蕭兀納上奏“竊聞車駕出遊,將留皇孫,苟保護非人,恐有他變。果留,臣請侍左右。”遼道宗忽然轉過味來,覺察到耶律乙辛朋黨陰謀的氣味,於是帶著皇太孫一起外出,並由此開始懷疑耶律乙辛,並下製降其王爵為郡王。
  大康六年,遼朝把奸臣張孝傑削貶至安肅州,斷掉耶律乙辛的左膀右臂。大康七年,又下詔把張孝傑削職為民,並以“鬻禁物於外國”的罪名,把耶律乙辛逮捕,渾身掛滿大鐵鏈,囚禁於來州。大康九年(公元1083年),身陷囹圄的耶律乙辛還不老實,想乘間逃奔宋國,被遼朝下詔縊死。也真是一報還一報。當初皇後蕭觀音一條白練掛美人,老頭子如今也是一根髒臭的牛筋被人送上西天。
  公元1101年,蕭觀音的孫子耶律延禧繼位,是為天祚帝。為了替父母報仇,他派人發掘耶律乙辛、張孝傑、蕭十三等人墳墓,戮屍解恨。同時,又族誅這幾個人的宗親,以他們的族產分賜天下。這幾個當中,以張孝傑家中財產最多,他在世時有一次與親戚喝酒作樂,說:“無百萬兩黃金,不足為宰相家。”至此,百萬兩黃金與親戚宗族一時化為烏有。

  殿角泥香留蕭字 仍舊花鈴深夜語
  ——蕭觀音身後國祚

  遼道宗耶律洪基1055年即位,在位46年,至1101年才駕崩,時年七十歲。如果是個銳意治國的皇帝,活到古稀之年肯定是王朝福份。但遼道宗在位日久,沉湎酒色,雖然在寫作方麵有那麽幾下子,真正的文功武治都很不及格。特別是他統治後期的皇後案、太子案,株連甚眾,大臣戮死,從根本上傷動了遼朝的元氣。
  皇帝爺爺一死,蕭觀音的孫子,時年已經二十六歲的耶律延禧即位。
  估計是承襲了爺爺奶奶的顯性遺傳,耶律延禧既像蕭觀音那樣能歌善詩,又像耶律洪基一樣酷愛打獵,漁色不已。現在的河北張家口壩上有一個安固裏淖旅遊區,在遼朝時其地名為鴛鴦濼(安固裏淖蒙古文原意也是鴛鴦湖的意思),是遼國帝王最喜歡遊獵的地方。當時的鴛鴦濼美麗似仙境,湖水充盛,草原廣闊,走獸成群,飛禽四集,環境還沒有因墾荒而遭到破壞,比起今日的情景要壯觀百倍。據《遼史》所記,僅此一處,天祚帝在位時就帶大隊人馬來過七次,“捺缽”遊獵。契丹語“捺缽”即“行走”的意思,在王都之間往來巡視,主要是遊獵取樂。
  天祚帝耶律延禧遊牧民族天性難改,很喜歡打魚射獵。當時的鴛鴦濼湖廣八十多裏,水麵飛禽無數。天祚帝常派成群的衛士以鳴鼓驚嚇飛禽,待湖麵上方的天空遍布天鵝等禽鳥時,就會親自縱放一種名叫“海冬青”的俊禽。“海冬青”是一種隼類猛禽,能夠由人飼馴,放飛後直飛霄漢,搜尋目標後,會箭一般直落,以利喙啄落天鵝。遼帝左右衛士此時會蜂擁而前,手執尖銳的“刺鵝錐”一陣亂捅,獲得第一隻鵝頭的人會獲以豐厚賞賜,皇帝也會“與民同樂”,大擺“頭鵝宴”。好玩是好玩,但誰也不曾想那爪白體健的大鳥“海東青”正是遼國滅亡的“勾命鳥”。“海東青”隻在當時女真部落出產。深受遼國契丹人盤剝的女真人每年都要大量進獻上好的“海東青”作為貢品。索貢的遼國使臣“銀牌天使”也凶橫殘暴,以皇使身份到處搜刮勒索,理直氣壯地汙人妻女,並常常去榷場中強買強賣女真人的貢品,還找樂似地稱之為“打女真”。
  “仇恨的怒火”暗中蘊積,隻待機會熾燃燎原。
  公元1112年(遼天慶二年)2月,天祚帝大老遠地遊幸到混同江(鬆花江)鉤魚玩耍。依照遼朝禮製,四周各部落的酋長此時都要來拜會這位大朝天子。酒宴之間,天祚帝喝得高興,命各位頭人挨個跳舞助興,偏偏有個生女真酋長完顏阿骨打一臉沉靜,推辭不能。這種舉動,比起現在領導勸酒不喝要後果嚴重得多,大皇帝給小蠻酋麵子讓他跳舞取樂,是天大的麵子,阿骨打竟敢說不會跳,簡直就是找死。當其時也,天祚帝的酒勁再高一點兒或再低一點,一惱一怒一揮手,完顏阿骨打的腦袋肯定在十秒內就會搬家。估計是天祚帝老遠遊玩,一路心情不錯,看見這個黑乎乎的傻大個一臉憨直,也就揮揮手作罷。這下可好,不僅僅是養虎貽患,簡直就是留了一個自己王朝的掘墓人。曆史,有時仔細思之,就是大人物們心血來潮的偶然性,電光石火,一念之差,就可以更改整個世界曆史進程。
  公元1114年冬天,完顏阿骨打匯集周圍女真部落,以區區二千五百兵馬,一舉攻下遼國的寧江州(今吉林扶餘)。不久,女真人又在出河店(今黑龍江肇源)大破遼國萬餘正規軍。遼天祚帝又驚又怒,自率七十萬大軍禦駕親征。完顏阿骨打當時隻有兩萬兵,但“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兩軍相會,女真戰士以一當百,銳氣正盛,竟把遼軍殺得屍橫遍野。天祚帝虧得多年打獵練得一身好騎術,一天一夜竟能狂逃五百裏。
  公元1115年正月,才起兵幾個月的完顏阿骨打就建國大金,從一個土酋長搖身變為“金太祖”了,盡有遼河以北土地。
  南朝方麵,當時的宋朝正是大畫家宋徽宗趙佶當皇帝。北有天祚帝,南有宋徽宗,這兩個活寶都是頂級文學藝術大師,在政治上也是頂級的昏庸無能。無能歸無能,宋徽宗一幫宋朝君臣對當年石敬瑭割給遼太宗耶律德光的“燕雲十六州”一直耿耿於懷,本想來個“鷸蚌相爭,漁人得利”。直到1118年,看見大遼軍被金軍打得快趴下,就秘密與金國簽訂夾攻遼國的“海上之盟”(宋朝使者常從山東經海道赴金國密談,故有此稱),雙方約定事成後以長城南北為界,“勝利”後宋把每年給遼國的“歲幣”轉與金國。
  宋國君臣當然不乏有識之士,紛紛上書指明,舍此已經漢化得和宋人差不多的“友邦”,竟和“茹毛飲血”還處於奴隸製狀態下的金國為友,化柔國為強鄰,絕非國家之福。大畫家趙佶當然聽不進去,大公公童貫等人又一個勁兒地攛掇他“開疆拓土”,於是宋金雙方夾擊本來就已搖搖欲墜的遼國。
  七十萬大軍潰敗之後,本來是正統皇帝的天祚帝隻得逃入夾山(今內蒙中部武川境內),東躲西藏和金軍打起遊擊戰。倉惶敗退間隙,天祚帝仍舊不改往日閑興,還常常帶著從人打獵飲酒為樂。天祚帝文妃蕭瑟瑟見國事蹙窘,皇帝又畋遊無憂,忠臣能將廣遭疏斥,便做詩諷諫:“勿嗟塞上兮暗紅塵,勿傷多難兮畏女真。不如塞卻奸邪路,選取好人;直是臥薪嚐膽,激壯士之捐身。便可以朝清漠北,夕枕燕雲。”詩格雖流於平直,但忠心憂國之氣盎然紙上。
  久之,見詩詞獻上天祚帝沒什麽反應,文妃又上詩一首:“丞相來朝兮劍佩鳴,千宮側目兮寂無聲。養成外患兮嗟何及。禍盡忠臣兮罰不明。親戚並居兮藩屏位,私門潛蓄兮爪牙兵。可憐往代兮秦天子,猶向宮中兮望太平。”
  此詩一上,“天祚見而銜之”,認為是諷刺自己柔弱無能,聽由強臣擺布,惱怒之下,不久下令賜死文妃蕭瑟瑟。
  不到十年之間,金軍勢如破竹,連戰連捷,接連攻下遼國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巴林左旗)、中京大定府(今內蒙古寧)、西京大同府(進山西大同)、南京析津府(今北京)。雖然1124年完顏阿骨打病死,但金滅遼的勢頭沒有絲毫減弱。其弟完顏吳乞買(金太宗)聯合西夏,馬不停蹄窮追本來想逃往西夏的天祚帝。最後,公元1125年,在東躲西逃了五年之後,金將完顏婁室在餘睹穀(今山西應縣)抓住了正餓得大嚼地上肮髒冰雪充饑的天祚帝耶律延禧。至此,遼滅。
  遼朝自耶律阿保機稱帝,共曆八帝,當國二百一十年。
  遼國滅亡後,先行西向的皇族耶律大石在西域一帶卻進展順利,在伊犁河穀受到早年同宗部落的擁戴,大敗信奉伊斯蘭教的喀喇汗王朝。此後,他揮兵西進,勝報頻傳,擊破西域諸國十多萬大軍,並於1128年在起爾曼(今烏茲別克斯坦布哈拉)稱帝,建立喀喇契丹王朝,改元延慶,史稱西遼。三年後,耶律大石定都八拉沙袞(今吉爾吉斯坦境內),改元康國。他即位後,東行的軍隊伐金很失敗,人馬死傷大半;但在中亞,西遼的軍隊稱得上是“萬裏可橫行”,連喀喇汗王朝也在耶律大石強有力的打擊下俯首稱臣,成為西遼附庸。耶律大石精通遼、漢文字,又是進士出身,他把整個遼國製度搬用於西遼,王朝的官方文字語言也是漢字和漢語。而後,西遼男帝女後統治八十多年。元朝興起後,西遼夾在蒙古和花剌子模之間,又值被成吉思汗滅掉的乃蠻部王子屈出律以駙馬身份篡奪了西遼國政,很快招致蒙古大軍進討。1218年,西遼亡於蒙古。
  契丹族在曆史上人口最盛時達一百多萬,金滅遼後,契丹成為被統治民族。元滅金後,女真、高麗和契丹就都變成“漢人”了。
  天津寶坻有耶律各莊,村民多姓劉,正是耶律的漢姓。此外,寶坻又有達子莊、哈喇莊,薊縣有科科莊、律家莊等等,皆可能是契丹後裔留存於今的蹤跡。西遼的契丹人統治初期雖然自己信奉佛教,但並未強迫當地的伊斯蘭人放棄信仰。屈出律篡權後,強迫推行佛教,很快就遭受到當地人與蒙古人的聯合打擊而滅亡。此後,剩餘的契丹人就慢慢伊斯蘭化,融合並消失於當地民族之中。但契丹對西方的影響一直不可小視,俄語和拉丁語一直以“契丹”稱謂中國,阿拉伯兵書也把火藥稱為“契丹花”。契丹人惟一未被別族同化的族群,可能僅僅是現在的達斡爾一族。但這僅僅是學者根據達斡爾人的日常習俗、傳說故事、崇尚風俗以及通婚禮儀等等進行推測而提出的假設,不是定論。
  話說回頭。蕭觀音以白練自縊死後,當時的遼道宗依舊惱怒自己戴了綠帽子,讓人把蕭觀音屍體扒個精光,隨便裹個葦席草草埋葬。天祚帝繼位後,一方麵族殺誣害自己父親的諸大臣,一麵又把奶奶的屍體刨出,重新洗沐裝裹,遍體皇後衣飾,以“宣德皇後”的名號把奶奶與爺爺遼道宗合葬在一處。金兵凶蠻,對遼朝又懷有深刻的階級仇、民族恨,攻滅遼國後大毀京城,遍挖遼國皇族陵寢,蕭觀音的屍身又被刨掘出來,剝去身上金玉,任由牛馬踐踏。“自古紅顏多薄命”,香消玉殞過後,女詩人仍舊不得安生,靈魂竟無安生之地。
  六百餘年後,風流倜儻一時的王孫納蘭性德惺惺相惜,作詞哀歎悼念蕭觀音:
  六宮佳麗誰曾見,層台尚臨芳渚。一鏡空瀠,鴛鴦拂破白萍去。看胭脂亭西,幾堆塵土,隻有花鈴,琯風深夜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jouyang62 回複 悄悄話 Great article, I can see that you are a playboy yourself.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