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個開心。

天南地北,虛虛實實,過去未來,隨便說說,想那說那。--- 也不全是瞎掰,信不信在你。
個人資料
遍野無塵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論 吃之本與末

(2018-02-12 14:38:17) 下一個

論吃之本與末

楚國有人把他的珍珠賣給鄭國人,珠寶是用木蘭樹木製的盒子裝,盒子用桂椒熏,用精美的珠玉點綴,用美玉點飾,用翠鳥的羽毛裝飾。鄭國人買了這盒子,卻把珠寶還給了商人。“買櫝還珠”, 即買後留下木匣,把珍珠退還給賣珍珠的人。雖然不知道是否真有其事,還僅是個笑話。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這種“舍本逐末”的事情還真不少。

例如,發展體育運動,是為了爭強人民體質。可是那些專業運動員大都練的傷筋動骨,渾身病痛不斷,何苦來著。為了身體好?結果弄的一身病。這個屬於本末倒置。也許有些運動員的第一目標,不是為了身體好,而為了出名,為了賺錢,為了所謂的“事業”,隻能折本,犧牲身體了。

再說吃飯的本末倒置。吃飯最初的,最原始的原因是,為了獲得身體發育生長,和保持健康所必須的營養,為了按時補充身體日常活動消耗所必須的能量,就如同汽車要常加油一樣。消除饑餓感,是一種對本能的滿足,其本身也是一種享受。但是人們吃飯更重要的理由,並不僅僅是因為饑餓,常常不是在饑不擇食的情況下,對饑餓感本能的釋放,而是因為美味!因為無法抵禦對味色的誘惑。特別是在今天這個八珍玉食的時代,雖然不那麽饑餓,但當你麵對著珍饈美味,你很可能會口舌生津,甚至垂涎欲滴,想要大快朵頤。甚至當你吃飽後,因回味無窮,有時候,雖然腹脹肚滿,仍會覺得意猶未盡,胡亂找個什麽借口,再“少”來一點。這就是味覺的魅力,不是饑餓的原始動機。

自從吃什麽主要靠味覺決定後,調味就成了烹飪最重要的環節。因為善於調味,很多人成了烹調大師,成了可以傳道解惑的教育大師傅,有人成了禦廚,甚至晉身為治國諸侯。自從人們熱衷於對味覺的追求後,食物的營養價值,常常被食客忽略或者忘記,營養價值也大都很少在廚師的注意和考究之列。而那些真正有學問的營養師,則大都坐著冷板凳。可見真是本末倒置。

大部分成為商品的食物,都是在味覺上下了大功夫,至於營養價值,大都不是商家重點考慮的因素。這也是一種本末分離。 曾聞閱,因為專攻“辣味”的味覺,讓一眾內外大小食客驚呼不已,結果那個老幹媽品牌就值多少個億,暢銷幾大洲幾大洋。於是老幹媽味覺的創始人,也成為人們崇拜的偶像,坐上了政協的官椅,可以隨手指點江山。

為了鼓動人們對美食的追求,其實很多是對“美味”的追求,文學家也沒閑著。他們創造了不少優秀而被廣泛傳頌的文學作品,典型的有那個《舌尖上的中國》。文學家創造的很多本身就很誘人的詞匯,來形容吃的美味。隨便掂來幾個,把玩欣賞一下:芳香四溢,香飄十裏,油而不膩,香脆可口,鮮美多汁,清爽可口,質嫩爽口,麻辣鮮香,香甜軟糯。看到這些詞匯,是不是不餓不饑,也想動口嚐嚐?  一個“秀色可餐”,說明再好的美女也不過和美味等齊而已。一個“民以食為天”,道盡了天下之道理, 一個“食色性也”,說穿了人性之根本。

咱不是說追求味覺不好。也不是說有了味覺之“末”,就會忘“本”。因為,僅僅為了身體健康所需的營養和能量而吃飯,沒有了味覺,沒有了享受,那麽吃飯就如“味同嚼蠟”,一次兩次,還可以咬牙忍受。如果頓頓如此,曠日持久,吃飯就相當於一份艱苦而沉重的工作了。人們必然會感到“單調乏味”,於是,很難堅持“天天吃飯不止”。所以使吃飯成為享受是很有必要的,讓味覺引導人們“沉溺”在每日必需的吃飯之中,不思自拔。否則,如果對吃飯有了抵觸情緒,抱著“磨洋工” 的態度,經常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那麽身體是絕對搞不好的。這就是味覺的作用。

減肥的話題是與吃有關的另一個方麵。為了享受,吃了太多的身體未必需要的東西,結果積攢下來,成了身體的累贅。因為人的味覺,特別是很誘人的味覺,會讓人們“上癮”,而不能自持,誘導人們對自己的身體犯罪。味覺這個飲食過程中的撒旦,就是引誘人們對自己身體犯罪的罪魁禍首。結果,有很多人因為吃導致身體的忍辱負重,吃前常會興奮不已,吃後則懊悔不已,因身體太過消福,也會嫌棄自己,還會痛苦八分,甚至因吃而搭上了性命,可謂代價之重大,教訓之深遠。減肥者,實際是在和自己作鬥爭,天天試圖堅守“不吃少吃”的陣地,結果常常還是讓味覺扛著大旗,率領一眾肥膩宵小,攻克了守成者的精神防線,破滅了減肥者屢屢發下的莊嚴誓言,打破了減肥者精心製作的減肥計劃,甚至占領了減肥者身體的各個要害部位。

  結果,就成了沒有結果的結果。

正所謂:

世人都道神仙好,唯有美味忘不了,生為美食味到死,功過多少誰知道?

吃為根本味為梢。生死相隨是英豪,天下誰人不識味,何必人間走一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