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秦腔的吼,接著說其它問題。
2. 怎麽樣“吼”?
秦腔唱腔,分板式和彩腔兩部分,每個部分均由“苦音”和“歡音”兩種聲腔體係組成。凡屬板式唱腔均用真嗓,凡屬彩腔均用假嗓。苦音腔是秦腔區別於其他劇種最具有特色的一種唱腔,演唱時激越、悲壯、深沉、高亢,表現出悲憤、痛恨、懷念、淒涼的感情。歡音腔則歡快、明朗、剛健,可表現喜悅愉快的感情。
中國的傳統民族聲樂重點強調局部共鳴,主要是口腔共鳴。而秦腔是最具有特色的唱腔之一是注重局部共鳴和混合共鳴的使用。利用口咽腔共鳴、頭腔共鳴及胸腔共鳴的混合共鳴,秦腔的唱腔中很少發生那些在民族聲樂中擠、卡、壓的現象,從而能進一步促進聲音的圓潤。這個混合共鳴為秦腔吼的聲樂基礎,所以秦腔的吼不是幹嚎,而是利用混合共鳴以達到激越、悲壯、深沉、高亢,的藝術效果。
除了注重混合共鳴外,秦腔另一個特點是注重混合聲區,來感染全場。利用重音區變化的應用,可調節真假聲音的使用比例,以促進混合共鳴,進而實現豐富、美化聲音色彩的效果。秦腔利用真假聲的使用和轉換以表悲憤、痛恨、懷念、淒涼的感情。當然也可以表現明快愉悅的心境。
3. 誰在吼?
秦腔的“吼”主要來自“淨”角。秦腔的角色主要有生、旦、淨、醜。常說,“千生萬旦,一淨難見”。這是秦腔愛好者對秦腔花臉行當的讚榮。淨角(大花臉)威嚴的氣魄和唱腔的激昂豪放,使得秦腔花臉藝術不光在秦腔聲腔藝術中別具一格,就是在整個中國戲曲界也是一朵奇葩。
秦腔花臉有別於其他行當所具有的兩個特點:一是表達慷慨激越悲憤蒼涼之韻味;二是表現剛健猛烈穩當沉著之演作;一味一作是花臉唱腔和表演的完美組合和伸展,充分體現了秦腔的鮮明特色和近乎無所不及的表現能力。那些憂傷哀怨,悲憤壯烈的劇情一經淨角表現出來,也倍使人熱耳酸心,魂魄震蕩。淨角舞台表演多為急促,緊張,幹練。高亢,聽起來,簡直是在吼著唱。
4. 誰在幫著吼?
秦腔屬於板式變化體劇種,有二六板、慢板、帶板、墊板、二倒板、滾板等六大板式。二六板就是兩個“六板”,一個六板要敲六下梆子,都是強拍。其它各種板式都是將二六板加快、減慢、自由、轉板等變化而成的。這是一個以強音為主調的劇種。拋開了演員的唱功,這個梆子擊節為引導的打擊樂,本身就形成了一個“吼”的基調。
秦腔在早期的發展過程中,以秦箏和琵琶為主奏樂器和主要伴奏樂器,長於表現悲情、悲壯與悲苦內容的藝術風格。但是這些彈撥樂器和硬弦的表現力有限,不能給演員聲腔以行之有效的包腔,清代晉京演出時,首次改為二胡伴奏,大大改善了秦腔伴奏音樂的表現力,特別是苦悲的情懷和格調。上世紀30年代,又引入板胡作為主奏。板胡因共鳴箱小,琴弓長,琴弦緊繃,音階高,使得聲音高亢明亮,更加強了秦腔苦音高亢的唱腔風格。
棗木梆子和牛皮硬板,再加上主伴奏的板胡。板和梆子在連續強音格調的猛敲之下,板胡高而脆地造勢,演員隻好緊跟,因此被“逼上了坡”。特別是在劇情情節急轉,演員不得不“順勢猛爬”,於是乎必須“嚎氣”衝天地“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