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影評係列】最深沉的愛是“分離“----評《你好,李煥英》

(2021-03-04 10:06:25) 下一個

《你好,李煥英》不是一部合格的優秀電影,但卻是一部票房成功的感人作品。它完美地詮釋了”喜劇“都有一個”悲傷的內核”。將無數觀眾帶回那個久已褪色傾頹,卻在記憶中仍舊鮮活如初的過往,在無厘頭的搞笑與天人永隔的悲絕之間,不斷蹂躪著觀眾的情感與內心。最終,這部成本不到1億的初級非專業電影,實現了上映20天,票房突破49億的驚人業績。

這部簡單樸素的小品式電影,極具中國本土化特色,迎合了疫情打擊之後,重新意識到家庭價值的中國觀眾的情感需求。通過展示一個普通平凡家庭真實的悲傷與遺憾,直擊中國人心底的愛與痛。

然而,觀影完畢,不論觀眾是笑了,哭了,又哭又笑了,還是沒哭也沒笑,腦海裏可能隻留下對曾經歲月的緬懷,與對母親的思念。而究竟什麽是真正的“成功“,”幸福“,如何過一個”健康快樂“的人生,究竟什麽是真正的”愛“,這部電影則引發了一係列困惑不明。

拿成人高考證的賈曉玲,怎麽就不能“健康快樂”了?

嫁給鍋爐工的李煥英,怎麽就不如嫁給廠長公子的王琴幸福了?

為何一定要“犧牲“自己才能換來所愛之人的”幸福“?

我們平淡的生活,真的就不值得擁有和珍惜嗎?          

想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不得不從中國式家庭獨具特色的感情表達與相處模式來分析。

中國式家庭“愛的獻祭“與“負罪感”

在中國家庭的傳統中,父母對子女的愛,是完全失去自我的,舍身奉獻的,同時也是缺乏尊重,毫無界限的。孩子不能取得一定的社會成功與地位,不能令父母驕傲,令家族榮耀,就是一種“罪過“和”不孝“。

這種中國式的親情模式,在《你好,李煥英》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這部電影創作初衷和貫穿始終的台詞就是:“媽,我對不起你,我虧欠了你,你為我付出,為我犧牲,而我卻沒出息,沒讓你滿意,沒讓你開心,沒實現你的心願,我有罪!”

賈曉玲說”我從記事的時候起,媽媽就是一張中年婦女的臉“。廠花級的李煥英才20多歲!為何卻是一張中年婦女的臉?因為媽媽為孩子為家庭”獻祭“了自己的青春,美貌,幸福,快樂!那句令許多觀眾淚流滿麵的一句“我寶“,不顧一切地撲上去接住隕石級賈曉玲,舍身忘死的身影,似乎就是人們心目中標準的母親。

因此,父母子女關係中,就形成了這樣“互磕“的死循環。雙方為了自己定義的對方的幸福,爭著犧牲自己,獻祭自己。好像不犧牲,就無法釋懷內心的壓力與內疚,無法表達自己的愛。而在西方社會,父母與子女,各自的幸福與人生選擇,是井水不犯河水,和諧並獨立地共存著。

中國式家庭的感情模式,更多地體現出其社會經濟等現實功能。著名的社會學家,人類學家和民族學家,費孝通在研究中指出,“贍養老人在西方並不成為子女必須負擔的義務,而在中國卻是子女義不容辭的責任。”通過對比,他將東西方家庭模式的區別總結為“接力模式”與“反饋模式”。西方家庭的“接力模式”為甲代撫育乙代,乙代撫育丙代,是一代一代接力的模式。而中國的“反饋模式”為甲代撫育乙代,乙代贍養甲代,乙代撫育丙代,丙代贍養乙代,下一代對上一代都要反饋,並且這一反哺贍養功能在中國社會得到了“孝道”倫理文化、相關法律條文的明確規定和強力支持。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中國家庭這一傳統模式並沒有向西方模式轉化,中國的傳統家庭觀以新的方式繼續保持著強大的生命力。《你好,李煥英》的巨大成功,就直接反映了這一家庭觀念的強大群眾和社會文化基礎。即便李煥英過世多年,早已成家的賈玲仍舊耿耿於懷,認為母親為自己賺學費而遭遇事故,付出了生命,而自己沒有機會回饋反哺,是一種“罪過“和終生的“遺憾”。 

中國式家庭的“功能性”與“功利性“

費孝通從功能性質上對東西方家庭進行了區分,他將西方家庭稱為“生活堡壘”,而中國家庭稱為講求長期性和綿延性的“事業社群”。中國式家庭,父母對子女投入大量時間金錢和精力,這種投入持續到孩子成年以後,甚至到成家立業生子。可以說是為了子女,甚至第三代,如春蠶似火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也正是因為這種強烈中國特色的“代際親密共生“的家庭模式,家庭內部成員的關係遠遠比西方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複雜,層疊,難以割離,也更難保持個人界限與空間。很多父母在超額付出的同時,也跨越界限,對成年子女的生活,甚至第三代的教育,施以影響,控製,甚至幹涉,相愛相殺,愛恨交加。愛之深,給人力量支持與依靠,同時也會成為負擔和壓力。李煥英充滿期待的愛與付出,變成了賈曉玲自卑自責的枷鎖。孩子認定自己導致了母親人生的遺憾與失敗,寧可花錢作假,也要為母親爭麵子,爭一個“虛假”的幸福時刻。

 

 

而中國式的愛與審美,強調內斂深沉,中國社會崇尚“於言而敏於行“。父母子女之間很少直接表達感情。相對的,家庭成員之間,錢物等經濟價值的交流承載了親密關係的表達與象征。這也就是中國式家庭,功利現實的內在原因之一。中國式親密關係體現在日常生活的瑣碎服務,與經濟往來的頻繁支持。正是這種充滿了煙火氣的,物質世俗的關係,成為了中國式家庭真實可靠,牢不可破的紐帶。電影中,李煥英把養老錢拿出來給賈曉玲付學費,父母對孩子的付出與愛,就由那張存折默默代為傾訴。相對地,西方家庭中,更多的是非物質的感情表達,物質與個人生活的相對獨立。

 

 

而這種煙火氣與功利性,也來自於中國長期的封建製度與農耕經濟。在生存風險極大的經濟環境中,麵對相對不成熟的社會養老福利係統,中國式家庭不同代際之間,以感情,經濟,日常生活的緊密結合,形成了家庭個體單位的安全機製與生存團隊。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這也解釋了,李煥英對賈曉玲“出人頭地“的期望,與賈曉玲寧可犧牲自己也要幫助李煥英換嫁金龜婿的努力。這種功利的背後,是強大的生存本能與深沉的血脈之情。

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是為了團聚,隻有父母的愛是為了分離。動物會把長大的小動物趕出巢穴,因為它們需要獨立生存。人格成熟的父母會允許、培養孩子獨立,讓孩子長大成人。西方家庭模式中,兩代人之間有一個逐漸分離個體化的過程,在子女成人的那一刻,就自動分離為獨立的個體單位。父母不再為子女負責,子女也不必負擔父母。

而中國式家庭,父母和子女的關係更象是打破了各自的自我,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兩代人融為一體,我為你負責,你為我負責的共生關係。這種關係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失去自我,缺乏邊界,彼此犧牲。同時,挾裹著整個家族幾代人的愛與期望,是如此沉重,如此現實,令年輕人自我懷疑,自我否定,充滿了負罪感與挫折感。而兩代人之間,互相獻祭,互相犧牲,並不能為家庭帶來真正的長久的幸福。正象穿越後的李煥英意識到,自己曾經的獻祭式的愛,充滿期待的愛,給孩子帶來了多麽沉重的負擔和痛苦的負罪感。

賈曉玲自嘲自己是一個健康快樂的小豬羔子,但是啥用也沒有。

 

李煥英覺悟到,自己作為母親,隻是希望”我寶“健康快樂,如此而已。對於哭起來也象笑,說啥都象小品的賈玲來說,這一顆泫然欲滴的眼淚,帶著一絲不可置信,帶著一種心酸感動,是她整部電影演技的高光時刻。

 

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中國式的家庭模式最終也會逐漸演變。希望未來的中國式家庭,既有中國式的親密親情,又有西方式的獨立尊重。每個人為自己負責,也互相支持幫助,不會愛到沒有距離,互相傷害;也不會保持距離,冰冷無情。各自成就自己的幸福,也成全對方的快樂。

父母愛子女,不因他們完美,成功;子女愛父母,也不因他們供養,服務。彼此相親相愛,那個不完美卻獨一無二的對方,沒有以愛為名的操縱,也不帶著一絲虧欠與負罪。

 

父母子女,因緣際會,相遇相伴,相聚相離。而最終,每個人的人生道路,終究要自己駕馭,獨自前行

 

 

讓我們輕輕地說一聲,“再見,李煥英” 

 

喜歡就點個讚!

 

 

歡迎轉發朋友圈和微信群,原創內容公號,轉載須經授權!

長按二維碼 關注食色小饕餮美食八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紫色公主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為人父' 的評論 : 謝謝來訪和鼓勵:)沒有功利性有兩種可能,一是天真,不懂;二是真不在乎,豁達。李煥英應該是前者。
為人父 回複 悄悄話 非常好的影評。電影令我感動的還有一個因素,就是如何對待不優秀的孩子和社會上那些普通的善良人。李煥英的婚姻就沒有任何功利性,所以她對待孩子也沒有那種望子成龍的心態。好人都是天生有慧根的人。
紫色公主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素月-2006-' 的評論 : 謝謝來訪和肯定:)
素月-2006- 回複 悄悄話 非常精準的刨析.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