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廖康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舉世無雙:評《中華好詩詞》

(2016-03-05 20:28:28) 下一個

舉世無雙:評《中華好詩詞》

 

廖康

 

 

我一直在看河北衛視的大型文化綜藝節目《中華好詩詞》,一場不落。這台節目不僅是背誦中國的優秀詩詞和古文,而且有大學士點評,結合聲樂、器樂、視覺藝術和遊戲競爭,並將各類參賽者的背景、特長、性格、表現、反應、表情等等都如實地呈現在舞台上,是我看過的中國最好的寓教於樂的大型電視節目。我相信國內肯定有各種好評,但我想從國際,尤其是英美的視角來評論這節目。我可以肯定地說他們望塵莫及。

 

這種節目在英國和美國都沒有,在整個西方世界都不可能存在。我的專業是英美文學。我在英國研究莎士比亞獲得碩士,在美國研究現代文學獲得博士,在英美生活近三十年,在大學教書二十多年,對西方人的文學素養還是有所了解的。不要說普通英美百姓不會背誦這麽多英文詩歌,就是英文專業的大學生和研究生也不會。當然,他們很多人都讀過一些詩;英國詩人中可能讀過喬叟、米爾頓、莎士比亞、華茲華斯、拜倫、濟慈、彭斯、丁尼生、布朗寧、迪倫的作品,但你如果提起斯賓塞、本·瓊森、馬洛、蒲柏、騷塞、布雷克、柯勒律治、德萊頓、唐恩、塞繆耳·約翰遜、艾略特、拉金、泰德·休斯、奧登、謝默斯·希尼,他們就很可能不知道了。還有人企圖糾正我:“司各特、哈代、勞倫斯是小說家,不是詩人。”美國詩人中他們可能聽說過朗費羅、惠特曼、弗羅斯特、卡明斯、狄金森、蘭斯頓·休斯、埃瑪·娜莎羅斯、瑪雅·安吉羅,但很可能不了解龐德、桑德伯格、史蒂文斯、威廉姆斯、金斯伯格、沃倫、羅伯特·布萊,等等。同樣,他們也可能會錯誤地糾正你:愛默生是哲學家,愛倫·坡是小說家,他們不是詩人。更不用提背誦以上所列這些人的詩歌了。隻言片語當然有人能夠道出。背誦全詩?我隻認識一位文學教授有這本事。沒有對詩歌廣泛的愛好和深厚的群眾基礎,當然不可能搞得起類似《中華好詩詞》這種節目,也不會有多少人觀看。

 

與此相反,《中華好詩詞》的參賽者可不僅是研究中國文學的專業人士。工、農、兵、學、商各界都有人參加,還有家庭婦女、小孩和留學生。在這個舞台上,大家各展才華,共同欣賞中文詩詞歌賦的雄渾、優美、精妙,享受各種格調的意境、音韻、 意象,追溯文辭、成語、格言的來源。中國大陸、台灣、香港,以及世界各地有這麽多人如此喜愛中文詩詞,不僅廣為人知的名詩能夠倒背如流,比較少見的詞句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節目當中。與此同時,各種和詩詞相關的曆史、傳說、掌故、逸事以及中華文化的方方麵麵都連帶著紛紛呈現,讓觀眾享受中文這種獨特文字所孕育的豐碩成果,讓觀眾感受華夏文明的博大精深。

 

這種話在談論祖國大多數成就時往往有自吹之嫌,因為我們已取得的各種成就西方人早已取得,在許多方麵我們還需迎頭趕上。不僅在理工方麵是這樣,在文藝方麵我們也在向西方學習。但是這種話在觀看《中華好詩詞》時卻可以理直氣壯地說出來,因為西方沒有這種節目,而且不可能有這種節目。其原因不僅在於中文詩詞本身的魅力,更在於廣大中國人民和使用中文的人對中文詩詞的普遍熱愛。這可不是一、兩代人就能夠培養起來的情趣,而要歸功於幾十代,上百代的傳承在我們文化機體裏形成的詩詞基因。其它國家的文化我不夠了解,隻知道土耳其仍有史詩說唱;伊朗對詩人特別尊敬,據說詩人的紀念碑比國王的還多。但我對美國朋友們說起《中華好詩詞》時,他們隻能望洋興歎,認為美國人再過一百年也休想有這種節目。而且這台節目是每周一次,形式時有更新,毫無後繼乏力的征象。今天,第四季度剛剛結束。我衷心感謝河北電視台給中文觀眾帶來如此美好的精神享受。祝願這台節目持續繁榮,更上層樓。

 

以下鏈接可供感興趣的海外人士在星期日,中國播放的第二天觀看最新的節目,也可以追溯以前各期:

 

http://v.sogou.com/tvshow/wxt4vu553lcl6igw2c52vowdzkv3jsq.html?noClassify=true

 

2016年3月5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心之初 回複 悄悄話 我也一直在看。但喻恩泰走了,我不高興,最近的沒看。王凱不錯。我不喜歡董卿。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