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廖康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寂靜的穆爾森林

(2014-01-21 18:50:56) 下一個
寂靜的穆爾森林 廖康 舊金山真是個好地方。本身是座山城,高高低低,層次多,景色就顯現出來了。各個地方都有不同的可觀之處。加之在海邊,水光瀲灩,雲蒸霞蔚,登高遠望,就更有看頭了。而且,就在城外十幾英裏,還有個絕妙的地界——穆爾森林(Muir Woods)。穆爾是誰?愛好野遊的人,沒有誰不知道這位美國的徐霞客。前不久,雲遊大俠於珈獨自跋涉穆爾山徑。她的15天日記豪情與孤鶩齊飛,文采勝夕陽燦爛,大家一定還記憶猶新。對,這林子就是以她遊記中反複提到的穆爾命名的。那可是見過千山萬木的人,不,是生長在千山萬木之中的人。以他的姓命名這林子讓穆爾非常感動,他說這是世界上最美麗的森林,沒有用“之一”二字。就算穆爾因榮譽而誇張了一點,也足以表明這林子有多美了。 但走在山林中,我最欣賞的是其寂靜。詩人和哲學家們都說過,寂靜不是沒有聲音,沒有聲音是死靜。那是在月亮上的感覺。當然,我並沒有登過月,但你看那瘢痕累累的隕石坑,亙古如斯的麵貌,和美國登月者那些永久不變的腳印,就能感覺出那是多麽死靜。而寂靜是能夠聽到平時聽不到的聲音:蟲鳴、鳥叫、微風穿林口哨般的噓噓聲和樹葉的沙沙聲。靜悄悄地走著,沉浸在平日聽不見的這些聲音中,我感到安寧、靜穆,仿佛融化在寂靜之中。原來寂靜是活的,是流動的沉寂。 這是個星期三,遊人少,是一周中最寂靜的日子。偶爾見到一兩個遊山者,也都是靜靜地走著。互相點點頭,微笑一下,算是打過招呼。隻聽得見輕微的腳步聲,甚至能讓我分辨出是踩在土地上了,還是踩在樹葉上了。可恨的是,並非每位遊客都這樣尊重寂靜,保持寂靜。對麵走來兩男一女,遠遠地就聽見那個中年女人喋喋不休地講述她與國會議員為預算的爭辯。走近了,隻見她手柱一根銀光閃閃的不鏽鋼拐杖,半低著頭,盯著腳下,目不斜視,邊走邊發表宏論。對周圍的美景全無意識,對寂靜的環境毫無感覺,隻顧滔滔不絕地宣泄。在這種地方,談論如此庸俗的話題,顯然沒有引起任何人的興趣。那兩位男士一言不發,他們與我對視一眼,聳聳肩,一副無可奈何的神情,一切盡在不言之中。幸好他們是從對麵走來,很快就過去了。但那女人的聲音一點點消失,如同一群蚊子嗡嗡地飛走,持續了很久,林間才重歸寂靜。 這條山路叫海景小徑(Ocean View Trail),有個牌子說為了遊客的安全,路封了。但我和妻子連想都沒想就一路走上去,直到山頂最高處,有塊大岩石。站在上麵,可以看到一大片太平洋。其實,開車過來,路邊就是海洋,墨綠湛藍,看得更清楚。但在山頂,聽不見濤聲,越過黝黑的叢林樹梢,望見陽光下閃爍著磷光的波浪,別是一番景象。 望著海景靜靜地吃午飯,聽著自己咀嚼的聲音,覺得格外香甜。飯後往回走,來到上山時見過的一個三岔路口。木牌上有字: Lost Trail(無痕小徑)。有人淘氣,在Lost前寫下Get,雖然字被刮掉了,痕跡依稀可見。那不就成了“讓人失蹤的小徑”嗎?看看地圖,知道這條山徑接羊齒蕨小徑(Fern Trail),通往出發的起點。我們放心走下去。這一路並不算陡,卻有一些人造的木頭台階、短橋和欄杆。好在都是原木本色,與周圍環境還比較協調。在中國的風景區,我最痛恨的就是那些用紅漆塗抹的名人題字。書法再好,選詞再妙也還是破壞了自然景觀,顯得十分吵鬧。 走到一條大溪畔,一根樹幹斜跨過去,讓我想到少年時讀過的一篇簡短散文《獨木橋》,大意是:一個行人走到河邊,隻見一根枯木橫在河上。聽說河下遊十多裏處才有小橋。過,還是不過?行人猶豫了一陣,終於走上獨木橋。走到河心,枯木突然發出嘎吱吱的響聲——那是怯懦者永遠也聽不到的讚賞。 這篇短文對我影響很大,可惜我不記得是誰寫的,也查不到。這次,我們無須走獨木橋。它旁邊就是一座小橋。不遠處,有一顆巨大的倒在地上的樹。牌子上說,這本是此森林最高的冷杉。二零零三年三月十八日晚八點二十八分倒塌。一位護林誌願者在半英裏外聽到了雷鳴般的響聲。這是有記錄以來人類在穆爾森林中聽到的最大聲音,但人類在地球上才生活了多久?這片紅木森林在恐龍之前就存在了,經曆過流星撞擊地球、滅絕了許多生物的大災難,而今它依然健在。有多少顆樹轟然倒下?有多少顆樹靜靜長出?人無從知曉。森林麵臨的真正危險是人類製造的伐木機車,在那隆隆之聲裏已經有無數森林變為荒地。幸虧有穆爾和無數自然環境保護者的努力,這片森林在我們這輩人手下將寂靜地生存下去。 2014年1月10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