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格物致知, 追求才藝的本質

(2010-09-18 15:56:03) 下一個

看到下麵關於培養畫畫還是閱讀的討論,有一些感想。


先肯定一下下麵那篇培養畫畫的文章寫得很好,而那以一個特例反駁的回帖也不無道理。隻是如此這般是把豐富多彩的學習與才藝高度濃縮抽象成各種“好處”, 各個能力的提高。 利用這些有意思的事爭取這些活動所帶來的好處,就失去了這些活動“與生俱來”本質的美與趣味。 比如數學,被歸納為鍛煉邏輯思維,抽象思維的利器。 優美的鋼琴被父母“總結”成培養審美的工具。 父母推孩子參與這些才藝訓練是利用這些趣味爭取好處,而不是追求才藝本身所帶來的樂趣。 這就造成了壇子裏經常可見的感歎:“孩子這點缺乏,推個這項才藝”,這是典型的本末倒置,買櫝還珠,削足適履。 孩子變成了流水線上的產品, 所有“能力”都要加以組裝。 當然反之亦然,也有父母因此而擔驚受怕,比如害怕做數學做出個Nerd出來。 又想得到才藝的好處,又怕得到才藝的壞處,真是左右為難啊!


這樣“推”其實與“推”本來的目的是背道而馳的。 豐富多彩,美輪美奐,趣味橫生的數學,鋼琴,畫畫,辯論,從父母嘴裏,腦裏,意識裏出來就變成了“觀察力”,“審美” “邏輯思維”,“抽象思維”,”表達能力”, “Social Awareness" 這些幹巴巴的對孩子來講毫無意義的條條框框,還能有什麽吸引力? 你即使不說也會從行為上顯露出來,所謂去掉了血肉,隻剩下骨頭,這娃推不動是天經地義的。 即使推動了, 孩子在追求這些這些去掉了血肉的骨頭的過程中也失去了追尋才藝本身靈魂的能力,鑒賞力,失去了對才藝本身的熱愛--真的是葉公好龍--表麵上自欺欺人的喜歡,其實是喜歡給父母看。


從自己做起,你本人有什麽特別喜歡的科目和才藝? 如果沒有,或孩子喜歡的跟你不一樣,那就讓孩子自己去感受才藝的妙味,不要添加抽象出來的附加值,那樣會適得其反。如果有,那就請在自我享受的同時無形中感染孩子, 還給孩子才藝的本質,才藝的靈魂吧。


最後用道德經上非常淺顯的一句話總結一下流水線的弊端,送給寄望於“麵麵俱到”的父母: 少則得,多則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