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看了土魚媳婦的貼子,想起了幾年前俺發的發的一個帖子--重貼一下

(2011-04-22 10:14:24) 下一個

看了媳婦帖子裏的蓋簾兒,感覺特親切。因為在我家,從來都是用蓋簾兒包餃子。我家的蓋簾全都是姥姥親手做的,用結實的粗麻線把勻細光潔的高粱杆綴起來。除了蓋簾,還有小巧結實的笸籮,每隔兩年,姥姥就會做一批新的蓋簾和笸籮,等舅舅進城時給我們帶來。直到我上高三,那年春天,姥姥突發腦血栓,從此半身不遂,而且那幾年老家種高粱的越來越少,最後都沒人種了,家裏的蓋簾再也沒更新過。


那幾年,媽媽每年都要回老家兩三次看望姥姥,幾次提出把老老接到城裏,姥姥說什麽也不肯,說怕死在城裏被火化,舅舅舅媽也不答應,說街坊四鄰會說閑話,好像他們容不下老人,於是隻好作罷。姥姥在我出國前一年去世。


出國後,開始學做飯,LG對我的手藝一直不以為然,隻有包餃子一項頗受稱讚。LG是南方人,炒菜有一手,就是不會做麵食。記得出國後第一次包餃子,他說,我去找個空酒瓶。我挺納悶,找空酒瓶幹嗎?再一問才知道當擀麵棍用,還說他見他的roommate 就是這麽幹得。我笑得前仰後合,說,行了行了,我出國時特意帶了一根擀麵棍。調好餡,和好麵,我歎口氣,說,拿什麽當蓋簾兒用啊?LG又是一頭霧水,蓋簾是什麽?我隻好又給他解釋一番。那一次是把包好的餃子放在盤子上,把僅有的五六個盤子全占了。後來我用過各種物品來放餃子,最後是買了幾個flexible cutting board,用來放餃子覺得很方便。


去年回國,看到媽媽的廚房裏放著幾個嶄新的蓋簾,媽媽說是不久前在自由市場買的,也是多年不見了的玩意兒,趕緊買了幾個。其實那蓋簾做工很粗糙,和我小時候姥姥做的蓋簾沒法比。姥姥去世十來年了,由蓋簾想到姥姥,心裏無限傷感。我對媽媽說,等我走的時候,要拿兩個蓋簾走。可回美國前,一忙亂,蓋簾忘帶了。回到美國才又想起來,心裏好生遺憾。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