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小磨坊

歡迎來訪,敬請指點..
個人資料
正文

《剩女》連載(二) 引子-印第安人去哪兒了?

(2014-09-17 19:49:27) 下一個

引子•印第安人去哪兒了•

印第安人招誰惹誰了
不識刀劍也快活了幾千年
但是歐洲人來了
以怨報德殺戮不手軟
美洲終於成了歐洲人的地盤
四百年來全世界移民不斷
紛紛從大西洋太平洋上岸

但是移民們快速翻過那段不光彩的掠奪曆史
堂而皇之地建立一種新秩序
美國的民主平等自由
是否包括印第安人在內?
都說無論做什麽上帝都看得見
難道上帝也默許對印第安人的殺戮?
如果不解開這個疑慮
今天的地球可能是人類的天堂
明天就可能是囚禁人類的監獄

從歐洲人殖民美洲陸地開始
人類社會就病了無藥可醫
人類卻一直以為自己有著健康的身心
再醜陋的事情都能賦予使命或意義
於是無人再想起印第安土著的疼痛
所做的一切都是公正合理不可質疑
尤其在北美這片新天地
伴隨著新的秩序新的移民
它的繁榮之花罪惡之花越開越美麗
可是誰會想起這片土地上的主人——印第安人去哪兒了
我總是懷疑
是否在地球之外還存在一個更大的正義
是否在某一天一個神秘的力量突然從天而降
審判地球清算人類
盡管今天我們都活得有滋有味

哥倫布

2009年夏,栗秋從北京登機了,她要從地球的東半球飛到西半球。與此同時,她未來的新室友柳菁喆,正在美國東北部的一個老人院,聽90歲的漢克斯講述哥倫布是如何發現新大陸的。

倒回去五百多年,1492年,生於意大利的航海家哥倫布從西班牙出發了。他與栗秋相對而行,那一年他計劃中的目的地是亞洲。

栗秋隻托運了一隻大旅行箱,她打算到美國蹚蹚路子,想給自己的後半生尋找到一個舒適的生活地方。

漢克斯老人告訴菁喆,哥倫布帶的東西也不多,3艘帆船以及一支探險隊伍,經過70個日夜的航行,橫渡大西洋,向南美洲方向駛去。但那時哥倫布以為他是在去印度和中國的路上。他原打算到這兩個傳說中黃金遍地、香料盈野的東方國度去尋找財富。

栗秋首次飛往西半球的年齡是40歲。是一名離過婚、兒子已經是少年的成熟婦人。

當年哥倫布首次向東半球航行的年齡是41歲。是一名從意大利移居到葡萄牙,再移居到西班牙的曆盡滄桑的男人。

栗秋在少女時代閱讀了梭羅的《瓦爾登湖》,從此,她有了去北美流浪的願望,她想到那片自由、寂靜的瓦爾登湖畔去享受孤獨之美。

哥倫布在少年時代閱讀了《馬可•波羅遊記》,從此,他對東方世界產生了探險的衝動。

栗秋是公派赴美訪問學者。這一年,像她一樣被選拔的國家各類公派留學人員萬餘名,每人每月可獲1700美元的資助。

哥倫布為了解決去亞洲探險的費用,曾向歐洲許多國家的國王請求資助。最終還是西班牙王後更有戰略眼光,認為如果哥倫布能帶回黃金來,給他點支持算什麽?她說服國王,讓不懼生死的哥倫布帶著給印度君主和中國皇帝的國書遠航。

顯然,栗秋和哥倫布出發的年代、方向、動機和目的地都不一樣。

漢克斯老人坐在輪椅上,菁喆能清楚看到他的雙臂到手背上的青筋,以及布滿老人斑的皮膚上的黃色汗毛。他的頭發所剩無幾,年輕時他是瘦高個兒,現在站起來,仍然很精神。從他住的公寓房的窗戶上,能影影綽綽地看到大西洋。漢克斯的祖先,就是橫渡大西洋移民到美國的。

“當哥倫布和他的船隊到達加勒比海附近時,看到淺淺的海水拍打著海岸,以為到了印度,他興奮地喊了一句‘巴哈馬’,西班牙語就是淺水的意思。沒想到一句話喊出一個巴哈馬國。”

菁喆覺得很神奇,原來巴哈馬這個國家是這樣來的。

(未完待續!)

有興趣的讀者,請看Amazon讀者讀後感 或在Amazon直接購買:
http://www.amazon.com/Leftover-Women-Chinese-Edition-Zhang/product-reviews/1941615007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