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小鎮故事多 (七)

(2011-09-23 13:57:55) 下一個

記得以前在什麽地方看到過,麻省理工有一門自選課,叫“如何講話”,一直廣受歡迎。講話確是一門藝術,描述一件事,提出一個要求,用不同的講話方式,會收到完全不同的效果。

小鎮上的人,因為都是做生意的,比較能說會道,會觀眼察色,這一點,我小時候就有所感覺。那時不懂,隻知道鄰居老太太和外婆家村上的老太太講話方式完全不同,但不會上升到理論的高度,來評判這一現象。現在想來,講話,也有藝術。但我始終不明白,講話藝術,是否會影響到說話的真誠度?會不會被認為是虛偽?這個度,我就不知道如何把握了。

回憶起來,周圍鄰居家的女人們,都是很會說話的。比如,小時候穿了件新衣裳出門,必會有人稱讚衣服漂亮:“新衣裳好看叨。。。。”;哪家外地的第三代回老家,鄰居們總會表揚小孩長得好的方麵:“眼睛大落落哩,神氣叨了。。。。”;當一個新生兒從醫院抱回家,不管男女胖瘦,讚揚聲總是一片;總之,挑別人愛聽的話講。她們真實是怎麽想的呢?別人不得而知。

我家右隔壁鄰居婆婆,就被大家公認為是個能說會道的老板娘,隻是解放後,她成了家庭主婦,說話才能再也沒有用在生意上。婆婆確是個八麵玲瓏的人,看什麽人說什麽話,可她這方麵的才能,似乎沒有真正地用到大事情上,假如她晚出生30年, 她對社會以及家庭的貢獻可能會多得多;或者她幹脆是個本分老實的婦人,可能她的命運也是不錯的。但假設是毫無意義的。

婆婆出生在同鎮的一個店家,鎮上的浴室就是她娘家開的,她嫁到婆家,是父母作的主。婆婆個子偏高,公公個子偏矮,聽說婆婆結婚時新女婿去丈人家,丈母娘特地在新女婿的椅子上放上個厚厚的坐墊,讓公公坐在那裏顯得高一點。從這點看,婆婆可能是傳承一些她媽媽的做事風格的。

公公家的店,是公公和他哥哥共有的,他哥死了,留下兩個兒子。雖然有店鋪,那也要經營賺了錢才能養活一家子。婆婆過門後,比公公(如前文所言,對爺爺輩的男性稱呼)能幹,店裏的事務都由婆婆掌管。婆婆自己有六個兒子一個女兒,可能是因為沒有時間管小孩,後麵三個兒子出生後在奶媽家斷奶後就給別人做兒子了。而一個女兒,也早早的嫁了人。

我一直沒有弄明白,婆婆家經濟條件不錯,為何把三個孩子給人家了?一般把孩子給人家,都是家裏養不活,不送走就得有人餓死。可婆婆家完全不是,相反,留在家的三個兒子和兩個侄子,都讀了書,在外地工作,其中一個兒子是學氣象的,在中央氣象台工作。沒有人知道婆婆當時是怎麽想的,也不知道她後來是否後悔過。他們自家人和鄰居們都知道她的孩子們在哪裏,但好像誰都不說,就當沒這回事一樣。

解放時,按照婆婆家經營的規模,公私合營時本應該有兩個職員名額,可是婆婆沒有被合營進去。聽人說,快解放時,婆婆家從外麵得到消息,共產黨得天下後會共產,他們在公產之前,把店裏的貨物全處理了。這是不是公私合營時,婆婆沒被合營進去的一個原因,不太清楚。公公合營進商店做了職員,可他一直自由散漫慣的,店裏出了個什麽事情就不去做了,婆婆和公公都沒了工作,在家坐吃山空。這是一個轉折點。婆婆的才能,隻能用於為逐漸被掏空的家庭維持一個體麵的外殼上了。

有時想想,人不能太靈,還是要稍微鈍一點好。當局勢發生天翻地覆變化時,小老百姓不要耍什麽小聰明,順應潮流可能是最好的選擇。

婆婆家房子很大,橫向有兩個店麵,縱向兩個天井把房子分成三部分。在我記事的時候,她家的布局是這樣的:沿街部分,給政府占用開店,第二個天井後麵部分,給政府占用分配給兩家住戶居住,兩個天井的中間部分,婆婆自家住,從後麵進出。

婆婆的小妹一家曾和他們一起住過一段時間,但經常鬧矛盾,婆婆又要麵子,在外人麵前,總是很巧妙的掩蓋她們間的矛盾,後來好像由居委會的人來開會算經濟賬,算完後她小妹一家搬出去住了。是不是婆婆多用了她小妹家的錢?別人不得而知。婆婆不是個吝嗇的人,相反,很會把錢用在該用的地方,隻是解放後,家裏的經濟每況愈下,巧婦做不出無米之炊了。

文革開始,婆婆家連虛假的體麵都維持不下去了。公公因為被人貼大字報投河自盡了。不久,他們山大曆史係畢業的反右時被發配到青海工作的右派兒子,被遣送回老家做農民。兒子遭批鬥,痛在婆婆的心頭。且兒子從未幹過農活,頂著右派的帽子讓幹什麽隻能幹什麽,隻許做好不許做壞。婆婆為了兒子,百般討好生產隊的人,用她的巧言妙語,幫一貧農代表家說來了兒媳婦;暗中和木工說好了,幫他兒子新做了挑糞桶,比標準的尺寸小;幫一鄉下姑娘介紹對象,最後這姑娘成了她的兒媳;------

婆婆總是能說會道,滿臉笑容,即便在最困難的時候,從來沒見她掉過眼淚,從來沒聽她說過泄氣悲觀的話語。現在想來,婆婆在心裏,流了很多淚!一個人在眾人麵前的表現,隻是自己的一種希望,希望自己是堅強的,希望自己是快樂的,而真正的內心世界,隻有自己知道。

婆婆是我見過的最會說吉利話的人之一。她孫女4歲時回老家,因在我們方言中4和死發音相同,她教孫女不說4歲,當別人問:“多大啦?”,小女孩帶著京腔說“兩兩歲”,特別的好聽。她見到別人家小小孩,從來不叫名字,總是稱呼“囡囡”“乖囡”“阿囡”,被叫得還真像個心肝寶貝。

文革結束後,婆婆的大兒子恢複了原職。可不久,在北京的二兒子去世了。再後來,政府落實政策,前後住房還給了她家,這時的婆婆也老了。平時會有幾個老太,到她家來打打麻將,消磨時光。婆婆還會念念佛,做些佛事。婆婆死於心髒病,半夜發病,她一人在家,開了燈,拿藥吃,不知藥是否已服下,燈還開著,婆婆躺在床上去世了。

在曆史的長河中,我們每個人都是一滴小水珠,隨波逐流。偶爾,也會有一些有能量的水滴合在一起,迸出一些水花,掀起一些波浪,甚至改變河流的方向。但對於絕大多數水滴來說,除了隨波逐流,沒有其他選擇。也許會被動地卷入某些波浪,跟著翻滾幾下,也許會濺到石頭上,很快被太陽曬幹。這些都無法自己掌控。對照婆婆的一生,我們應該感到很幸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濛濛江南雨 回複 悄悄話 回複大臭臭的評論:
是啊,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這樣堅強的。
濛濛江南雨 回複 悄悄話 回複煥華的評論:
謝謝光臨!
大臭臭 回複 悄悄話 你婆婆真是個堅強的女人。
煥華 回複 悄悄話 謝謝: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1007&postID=15220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