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 The Notebook 》觀後感

(2011-03-24 17:39:18) 下一個
電影《 The Notebook 》以前就看過,是一部不錯的愛情片,曾向兒子推薦過,但他一直沒看。這次他放春假,說要陪我看,不知是為了拍我馬屁,還是聽她女同學說看時感動地掉眼淚,我就自作多情一下,認為是50/50吧!

喜歡這部電影,是因為我看懂了。這個“懂”,不是說我知道了誰愛上誰了,誰和誰結婚了。而是說,懂了那種愛情,懂了那種意境,懂了那種故事背後的什麽東西。當然,我所懂的,不一定是原作者所表述的,也不一定是導演演員所表達的。所謂懂,是一種感覺,這和我的經曆,閱曆,境遇,心情,理解能力都有關,我隻是想說說我此時此刻的感覺。

故事很老道,一句話,就是窮小子和富小姐之間的愛情故事。影片在緩慢優雅的音樂中,以美麗的夕陽背景畫麵開始,又以一群大雁飛過湖麵而結束。電影的表現手法有點和《Titanic》的類似,畫麵不斷在現在和過去之間穿插。故事通過同住一個養老院(nursing home)的一位老頭天天給因患老年癡呆而失去記憶的一位老太讀寫在一本記事本(notebook)上的故事而展開,年輕人的愛情故事,就是這麽一段一段讀出來的。

年輕有活力的農村男孩Noah在一個狂歡節上對跟隨父母來農村過夏的城裏富家小姐Allie一見鍾情,後兩人相愛。女方父母不同意,把Allie帶回城,並把Noah在一年中寫去的365封信藏起來。後美國加入二次大戰,Noah上了前線,等到回來,Allie已和一位門當戶對的富家子訂婚。在經過很多曲折後,----,最後,他們走到了一起。

在看年輕人轟轟烈烈愛情的同時,觀眾逐漸知道了,讀故事的老頭和聽故事的老太,就是Noah和Allie。Noah為了喚醒Allie,放棄舒適的家庭生活,堅持天天給Allie讀故事,當最後Allie終於記起這就是自己的故事,而眼前的人就是Noah的時候,背景歌聲響起,而這,就是他們第一次跳舞時的一首歌,“I’ll be seeing you at all the places in the heart ------”。音樂聲中,Allie又失去了記憶;音樂聲中,我們從飛過的照片隱約看到了他們走過的路;音樂聲中,我們知道了這notebook是Allie寫下的,並在首頁上寫著:"Read this to me, and I'll come back to you every time." 這種時候,我的眼睛沒辦法不濕潤。兩個人,可以相愛一時,但相愛一世,尤其是在一方失去記憶,連你是誰都不知道的情況下,依然那麽深情,實在是令人感動!

有些人認為愛情是不存在的,是臆想出來的,所以,我們從來沒在真實生活中看到那麽感天動地的愛情,隻能從文學作品中去得到某種寄托。我倒是相信,愛情是存在的,隻是在現實中,有太多的因素會影響到愛情,從而經不住考驗。影片中的Noah和Allie,認識相愛時,都不到20歲,假如沒有後麵的波折,也許他們的感情反而不會那麽醇厚;假如Noah知道Allie有未婚夫,自暴自棄,不去實現自己的諾言,不去翻建那具有200年曆史的破房子,Allie就不會再有機會見到他;假如他們在分開的七年中,偏離原來的自己太多,那他們重新見麵時,感情不會更加強烈,相反,很可能會感到生疏或者陌生;假如Allie的未婚夫並不優秀,不是非常喜歡她,Allie不用矛盾,不用痛苦,不用認真考慮,就可做出選擇,她也就不知道自己真正的靈魂伴侶(soulmate)是誰。

影片沒有特意歌頌不重地位金錢的愛情才是真愛情,相反,Allie的母親的選擇恰恰和她相反。母親為了女兒放棄Noah,做出正確的選擇,特意帶Allie去遠遠地看了一位在工地做工的男人,那人就是她母親的Noah,母親和Allie一樣大的時候,曾想跟著他私奔,但現在的母親,慶幸自己沒和他好,最後選擇了她的父親。母親甚至說,她是那麽愛Allie的父親,以至覺得自己配不上他(I don’t deserve him)。

各人的價值觀不同,對婚姻的好壞的評判也會不一樣,有的認為物質豐厚,是好日子;有的認為少操心,少盡責任,是好婚姻;有的覺得找到靈魂伴侶,其他可以少考慮;各人有各人的標準。願天下所有的人,都能和自己的意中人一起生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濛濛江南雨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江南白羊的評論: 那你有沒有想過,很可能我們一輩子都沒有碰到我們的靈魂伴侶?
江南白羊 回複 悄悄話 我幾年前看過這部電影,有種愛情是可遇而不可求。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