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56)
2020 (53)
2023 (119)
馬達加斯加,避世在浩瀚的印度洋中,這座“被時間遺忘”的島國,至今依然戴著遙遠且神秘,絕世而獨立的麵紗,成為當今現實中獨一無二的“諾亞方舟”。在被人們流傳的多個別號中,“脆弱的伊甸園(L'Eden fragile)”無疑最能體現出馬達加斯加的詩意與內境。
伊甸園中當然不隻有蛇。馬達加斯加作為非洲第一,世界第四大島,5000多公裏的海岸線上交錯蔓延著雨林、沙漠、草原、山地、喀斯特、高原等各種稀奇古怪的地貌。與世隔絕的封閉狀態、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多樣的地貌和複雜的氣候環境創造出獨特的生態係統,馬達加斯加擁有全球近5%的動植物種類,其中80%為當地獨有。有11種狐猴生活在馬達加斯加的原始森林和灌木叢中,小型食肉哺乳動物如環尾貓鼬更是常見(見前篇),變色龍也是這裏的常客。盤踞於此的100多種的鳥類中,就包括瀕臨滅絕的馬達加斯加魚鷹和朱鹮。
維氏冕狐猴(Verreaux's sifaka),是冕狐猴的一種。它通常為白色,頭頂、四肢和身體兩側則為褐色。與其他冕狐猴一樣,它們的尾巴很長,用於平衡樹叢之間的跳躍。
馬島獴(Cryptoprocta ferox),是馬達加斯加最大的食肉動物,狐猴的天敵。它們身體結實,肩高約40厘米,體長60-80厘米,體重5-10公斤,尾長可達80厘米。雄性體大於雌性。外形似美洲獅,嘴部似狗。全身棕色,富有光澤。棲息於熱帶雨林中。獨居,夜間活動較多,白天也活動。
夜晚尋獵遇見了世界上最小的狐猴,鼠狐猴(Mouse Lemur)。 它們的體重在1~4盎司。無辜的大眼睛,真是萌死人不償命。
在馬達加斯加,我們多次遇見維氏冕狐猴。
發現一隻變色龍正在東張西望。
又見狐猴!看仔細了,它們不同於維氏冕狐猴,頭頂上沒有戴黑帽子。它們是德肯(Decken)狐猴。
夜晚尋獵遇見了不同的變色龍。
在我們前往貝馬拉哈石林國家公園的來回途中,曾經兩次入住穆隆達瓦Kimony海灘度假村。在度假村的不遠處,有間動物收容所。我們第一次入住度假村的當晚,就有幾隻狐猴來到餐廳登門拜訪。於是,在回程途中第二次入住後,我們決定應該去動物收容所回訪這些馬達加斯加的精靈們。
次日上午當我們來到收容所時,精靈們歡樂不已。管理人員向我們一一介紹了這些精靈們的品名,可惜我不能全部記住。
這是大名鼎鼎的環尾狐猴(Lemur Catta)。準備行程時就查看過它們的照片。現在終於見麵了。
這些動物比較常見,不多關注了。
結束了動物收容所的拜訪後,我們直奔機場,準備飛往首都Antananarivo,當晚轉機飛往肯尼亞的內羅畢,與已經抵達內羅畢的另外60位群友匯合後,開始我們這次非洲之旅的第三國,肯尼亞遊。
從Antananarivo飛來的飛機姍姍來遲。原來隨機來了位大人物。根據迎接的儀式,應該是有一定級別的大人物。
飛機的頭等艙裏剛剛坐過大人物,現在輪到我們享受大人物待遇了。
【後記】打開我的旅途筆記,當時寫有這樣一段話:馬達之行給了我們一次接近和探索大自然的機會,也讓我和同行的群友在旅途中彼此增進了了解和友誼。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也看到了悲天憫人的慈悲胸懷。
馬達加斯加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國民經濟以農業為主,農業人口占全國人口的80%以上。15歲以上人口的識字率為59%。兒童入學率82%,但僅有33%讀完小學,15%進入中學,6%進入高中。
行程結束時,群友們紛紛主動向馬達加斯加的扶貧項目捐贈,並厚賞為我們提供優質服務的工作人員。群友們的善舉令我感動。感謝大家的同行,更感謝大家幫助我實現了一直以來的一個心願:以最合適我的方式去非洲做義工,為幫助非洲進步做一些事情。
此致,2018年非洲之行草草補記完畢。2019年,我再次義務帶領群友前往非洲,此行記錄在《穿越非洲》係列遊記中。
3年前去了一趟新西蘭就是看了你的新西蘭遊記感覺那裏是必須跑一趟hiking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