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多年前的一個心願,在2017年和2018年間,我兩次義務組織群友前往非洲旅行。回來後就2017年的肯尼亞行完成了6篇係列遊記《走不出的非洲》,就2018年的東非行寫了15篇係列遊記《我的旅行,我的團》,但這15篇遊記沒有寫到當時在埃塞俄比亞和馬達加斯加境內的旅行,或者說這個係列的遊記並沒有寫完。之後的2019年裏,我第六次前往非洲,進行了為期44天的穿越非洲旅行,回來後就那次穿越旅行完成了33篇係列遊記《穿越非洲》。而所缺的埃塞俄比亞和馬達加斯加境內的遊記一直沒能補寫。
沒有補寫東非遊記的原因除了不夠勤快外,還有就是希望能再去一次那裏,特別是埃塞俄比亞,於是有了借口:這部分遊記可以等下次去後一起寫。但最近新聞中傳來了埃塞境內硝煙再起,又一次瀕臨內戰,加之當今世界所麵臨的新冠疫情,感歎世事變化難以預料,應該把當時發在微信朋友圈中的途中筆記先收集一下,以免有一天因微信禁用而丟失。
在收集埃塞和馬達途中筆記時,我正好聽了一本新書《穿越非洲200年》,非常欣賞作者的觀察和觀點。許多朋友對非洲的印象大概就是倆字,‘窮’和‘亂’,感覺非洲人多是在槍炮戰火中生存,還吃不飽飯。但是我在這本書中看到的一個最厲害的洞察,就是作者讓我們用更高精度的時間線來觀察非洲,把我們對非洲的認識從‘過去時’推進到‘現在時’,來看如今的非洲。人們常說‘混亂落後的非洲’,也確實,至少過去兩百年的時間裏,非洲都是衝突頻發、經濟落後。但是,這本書提到,如果我們更細致地觀察,亂跟亂、窮和窮是有區別的。
歐洲殖民者給非洲帶來了傷害,這導致非洲各殖民地獨立後,就像一群有先天缺陷的嬰兒,需要這些新生國家用很長時間去克服。由於被殖民的背景不同,非洲各國獨立後選擇了不同的療愈方案,有的甚至因為「用錯藥」而一度「病危」。令我欣賞的是,作者在書中揭示和歸納了非洲各國「療愈」過程所經曆的三代領導人:
第一代的使命是實現獨立,但大都不懂建設;
第二代的使命是實現穩定,卻導致更加混亂;
第三代大都接受過高等教育,他們對國家的思考也更加深刻。
到現在,非洲許多國家已經針對自己的狀況找到合適的道路,克服了最初的混亂,進入發展時期。這就像是一個先天營養不良的人,經過了很長時間的條理,雖然從外表來看,他和之前沒有什麽兩樣,照樣是麵黃肌瘦,但是如果細致地檢查一下,你會發現他的元氣在漸漸恢複,身體的各項指標也在漸漸變得正常。
今天,非洲的衝突還是時有發生,但不管是頻度還是烈度,都已經呈下降趨勢。從這個角度看,非洲已經逐漸熬過了獨立之後的餘震期,進入到了發展期。發展這個詞已經代替了混亂,成了非洲當今的關鍵詞。甚至,像盧旺達這樣的國家已經開始在高科技上做文章,搶占非洲的信息高地。
今天的非洲雖然還是個瘦子,但是已經不是病床上的瘦子,而是已經可以下地行走,甚至可以健步如飛追趕別人的瘦子。
如果你想了解今天的非洲,可以聽一聽喜瑪拉雅上的這本《穿越非洲兩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