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篇: (5)沒錢也要去學文化
話說台北是由西往東發展起來的,而西邊最早又是從艋鉀起源的。當時從福建來的各路人馬都居住在艋鉀,慢慢的福建人之間有了爭分,產生了派別,鬥敗失落的派別開始往北遷徙,最後在迪化街一帶安置下來。迪化緊靠淡水河,慢慢又發展成台北貨物進出口岸和貿易中心。
昨天去了迪化街,在那裏的大稻程故事工坊了解到艋鉀才是台北的發源地,今天一早打算去艋鉀看看。
西門紅樓在台北的發展史上有其地位,它正好在我去艋鉀的途中,所以,早晨從旅店出來最先去了西門紅樓。
西門紅樓簡介。
西門紅樓後場的創意工坊令人流連忘返。
這幾種蝴蝶據說都是台灣獨有的。很想買一對刺繡耳環,最後還是忍住了。
離開了西門紅樓後,正是午餐時間,於是去了眾姐妹強推的桃源街老王牛肉麵館。
服務生問我要什麽麵,我說:來碗最好吃的。於是,給我端來了一碗紅燒牛肉麵。不過我環視了一下鄰座,好像大家要的都是清湯牛肉麵。
吃麵的時候與同桌的客人們聊天,都是60歲以上的人。一對夫妻說,從老王牛肉麵賣8元一碗吃起,一直吃到今天(220/碗),另一對得意的說,看來你們比我年輕,我是從5元一碗吃起的。
最後,他們教我吃牛肉麵要加桌上的酸菜末才好吃,果然,加了酸菜末的牛肉麵吃起來味道又不一樣了,可惜當我加酸菜末時,麵已經快吃完了。
從老王牛肉麵館出來,去了艋鉀公園和龍山寺。
艋鉀公園真是個熱鬧的老地方,許多老人聚在這裏。
最初的台北就在這東南西北門內。
龍山寺, 台北人心目中很神聖的地方,走過路過的人都會在門口拜拜。今年正好是建寺280周年,來朝拜的人很多。
剝皮寮曆史街,離龍山寺不遠。保留了台北的一些曆史,也是拍老台北電影的拍攝現場。
這位就是上麵張貼中布袋戲的傳人蔡長菁。
昨天在迪化街上吃過車輪餅了。
我在去日月潭的高鐵上吃過鐵路便當,不過根據這個說法,好像台鐵的便當名氣更大。
老師帶著學生來學曆史了。
離開剝皮寮街,去了台大。前天2群的姐妹像我推薦了台大對麵的“陳山鼎黑糖奶茶”,於是進校園前先去尋找“陳三鼎”。
找到“陳三鼎”,發現不開門。問了幾位走過路過的人和鄰居,都說已經有兩個星期沒有開門了,也許就此歇業了。一位熱心的女生說,其實不遠處的巴伯奶茶一樣好喝。聽了推薦,我去買了一杯巴伯奶茶。沒有失望,的確比第一天在西門町排長隊貴了幾倍的幸福堂奶茶好喝。
巴伯奶茶店。
昨天去了東吳大學,感覺校園好小,沒想到台大校園氣派多了。
台大校園地圖,比東吳大學大了N倍。
去台大學生食堂,這次隻看沒有吃,剛剛喝了一大杯奶茶,實在吃不下了。
自助餐的菜式與東吳大學的一模一樣,估計學生食堂是承包給了商家。也許承包東吳自助餐與承包台大自助餐的是同一商家。
台大圖書館
台大圖書館允許校外人士進入,但是提供個人信息。
一是不想押護照,二是不太會用台灣人的鍵盤輸入信息,也不想留下我的個人信息,決定還是不進去了。
這天遊覽流水歸納如下:1 西門紅樓,2 老王牛肉麵,3 艋鉀/龍山寺,4 剝皮寮曆史街,5 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