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 理查·施特勞斯

(2010-10-15 00:43:35) 下一個

介紹來自: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594320.html?fr=qrl&cid=764&index=1&fr2=query
這首交響詩,OP.30,以尼采的哲學名著為標題,作於1896年,該年11月27日首演。
  
  理查·施特勞斯說明:“我不是有意要作哲學化的音樂,也不想用音樂描述尼采的偉大著作。我隻想以音樂為手段,將人類發展的理念,從起源及發展中的種種,乃至尼采的超人觀念等全部傳達出來。”總譜標題下有“自由地追從尼采”字句。

  在總譜前引《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序:“查拉圖斯特拉13歲時,就離開了他家鄉,進了山。他在這裏以思考與孤獨為樂,10年之久並不感到厭倦,但他的心情終於轉變。有一天清晨,他黎明就走向太陽,麵對著太陽說:‘啊你偉大的星嗬,沒有你的光輝照耀世界,怎麽會快樂呢?’‘十年來,你在這兒升起,照著我的山洞,無視我和我的鷹和蛇朋友,想用你的光充滿這世界。我們每天早晨都等著你,從你那裏等到無窮的賜予,我們為此而祝福你。看嗬,我就像采蜜過多的蜜蜂,已倦於智慧。我需要向我伸來的手。我要盡我所能地分贈他人,一直分贈到像人間的聖賢,再一次享受其愚昧,使貧困的人再一次享受其財富一樣為止。為此我非要下降去深淵,就像你每天傍晚沉落於海角,你將光芒照耀到更低的世界,以你這樣燦爛的星布成夜幕一樣。我要像你一樣降下去,為了人們降下去。因為這,你那永不疲倦的眼睛嗬,請祝福我。你的眼睛裏不會有嫉妒,可以看見最大的幸福。為那能溢出黃金之水,能將你的歡樂在任何一處反映出來的酒杯祝福吧!看哪,酒杯再次空了,查拉圖斯特拉就要再次成人了!’就這樣,查拉圖斯特拉開始下降了。”
  
  此曲以“極廣幅”,平靜的低音C始,表示黎明即將來臨,小號奏大自然的主題,這個主題由於缺三度音,經大和弦、小和弦次序進行,暗示神秘性與無法解決的謎。這個主題趨於強烈後,隻剩下定音鼓與低音,進入“有關後世的人們”部分,風琴、單簧管等奏新動機,低音弦樂表示人類要解決宇宙之謎的精神和認識欲望的“憧憬主題”。這個主題與大自然主題相對,表現人類。圓號奏記有“我信仰的惟一的神”的句子來回應這主題,旋律來自格列高裏聖詠,顯示人類為探求真理而走向宗教。
  經緩慢的“以虔誠的信仰”部分,弦樂與風琴奏宗教性主,漸強後,進入“關於強大的憧憬”部分。此時轉為B小調,大提琴、低音管奏代表人性的第二主題衍生的新主題,小提琴承接木管對應後,木管又奏大自然主題,風琴奏聖母瑪麗亞讚美歌短句。由豎琴快速下降滑奏進入“關於歡樂與熱情”,小提琴、雙簧管、單簧管奏出新主題,接近高潮又經長號推動而進展。漸弱後,進入呈示部小尾“埋葬之歌”,雙簧管奏歎息的旋律,最後憧憬主題下降,表現下深淵而結束呈示部。
  發展部以“關於科學”的緩慢部分開始,主題為大自然主題所衍生,采用賦格表達。木管稍呈示憧憬主題,長笛與小提琴表現渴望從疑問中解放遐想幸福的感情。減慢速度後,雙簧管奏大自然動機,單簧管、木管以模仿方式奏厭惡的旋律,使它與大自然主題對立。接著表現“從病中慢慢痊愈”,長號、低音弦樂以賦格主題與木管、小提琴奏呈示部中長號表現的旋律變型,而形成對位,再展開賦格,描述查拉圖斯特拉從得不到滿足的憧憬中醒悟,精神上獲解脫的情景。
  查拉圖斯特拉對科學報以嘲笑,嘲笑以木管暗示,到頂點,全部木管以齊奏奏厭惡主題,接著以強音奏大自然主題,進入再現部。再現部混雜憧憬與厭惡主題,厭惡主題漸漸失去力量,從病中恢複過來的查拉圖斯特拉在精神上得以解脫,對一切開懷大笑,號召超人。銅管奏人類要在混沌生活中站起來的信號,雙簧管奏歡笑動機,弦樂奏憧憬主題,形成華麗高潮後,進入“舞蹈之歌”,由小提琴展開舞蹈之歌,單簧管加入。表現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圓舞曲節奏起來後,宇宙的神秘與謎已不再成為問題。
  華麗地高揚平靜後,圓號奏“夜之歌”,獨奏小提琴以舞蹈之歌穿插,表現查拉圖斯特拉悟到了返樸歸真。低音管、大提琴以C大調奏憧憬主題變形後,加快速度,鍾聲響起,奏“夜晚流浪者之歌”的旋律,憧憬主題再出現,以B大調與C大調表示人與自然的永遠對立。然後像留下疑問,雙方基調和弦交互表現,以低音C作結束。
   
  1892年,施特勞斯在埃及時開始讀到尼采的作品。這位哲學家“對基督教的抨擊,特別震撼我的心弦,讀了他的書,證實了我十五歲時不知不覺對這宗教產生的反感是對的,並加深了這種厭惡感。信徒隻要懺悔,就可不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正是這種對宗教的反感,導致施特勞斯與裏特對《貢特拉姆》 最後一幕產生分歧。裏特是個虔誠的羅馬天主教徒,他決不寬恕施特勞斯對最後一幕的修改。修改前,主角貢特拉姆準備向教友懺悔罪過,並準備接受懲罰。但是,施特勞斯受尼采的影響,修改了這一幕,他讓貢特拉姆反抗社會和教派的權威,隻對他自己負責。
  
  尼采的散文詩《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是1885年完成的。尼采啟用生活在公元前約六百年的神秘的波斯人查拉圖斯特拉,作為他自己的哲學以及他對戰爭、貞操、女人、宗教與科學的看法的代言人。這位預言家遠離人類,過著穴居生活,他不時回來,把他隱居獨處苦思冥想的心得傳授給信徒。他對人類提出的一個座右銘是“由最優秀的人(或超人)來統治”,“人是可以征服的,一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人不是目標,而是到達目標的橋… … 超人應是大地的化身。”
  
  1966年,塔奇曼(Barbara W. Tuchmall)才華橫溢、引人入勝的《 輝煌之塔》(The Proud Tower)一書問世,書中將施特勞斯描繪成音樂界的凱撒,並借用羅曼• 羅蘭(Ronlain RoLand )對本世紀初歐洲“尼祿主義在傳播”的描寫,作為她的理論的佐證。她稱施特勞斯是“超人理論的忠實信徒”。曆史學家慣於把藝術家看成是時代精神的象征,但是他們往往隻看到表麵現象,而不觸及更深的內涵。將施特勞斯與威廉的軍國主義精神等同,無異於錯誤地引導人們將艾爾加與英國的強權外交畫上等號。塔奇曼小姐舉不出任何有實據的文字資料來證實她的斷言。施特勞斯崇拜的是尼采的文學表現力,並非崇拜他的哲學。1946年他寫道,他從尼采的《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獲得了“美學的享受”。
  
  1894年2月,施特勞斯在魏瑪首次萌發用音樂草譜《查拉圖斯特拉》的構想。1895年7月9日的一則日記,表明他在構思《查拉圖斯特拉》 。他寫道:“構思一首新的音詩:默想。靈性的感受。認識。禮拜儀式。懷疑。失望。”1895年12月7日,他開始認真創作,並於1896年7月17日完成了縮編譜。大總譜是在1896年2月4日至1896年8月24日完成的。在極其動人壯麗的日出序曲(施特勞斯這樣描繪序曲:“太陽升起來了。人進入世界,或世界融入人心中。”之後,是下列各樂章的標題:“隱居人”、“極度的渴望”、“歡樂與熱情”、“死亡之歌”、“科學”、“康複”、“舞之歌”和“夜遊者之歌”。管弦樂團包括四管製,木管樂器,六支法國號,四支小號,三支長號,兩支土巴號,兩架豎琴和一架管風琴。總驚人地明晰易懂。施特勞斯兼奏樂器,取得了某種比華而不實地使織體複雜化(如馬勒所做的那樣)更好的效果。
  
  近五十年來《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備受人們的青睞絕非偶然,在庫貝利克的電影《2001年太空漫遊》之前,《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就開始享有盛名了。這首作品的難度嚇不倒當今專業管弦樂團和指揮家,他們喜歡挑戰,喜歡總譜。我想聽眾不了解,也不關心尼采和查拉圖斯特拉是何許人也。他們聽到的是音色豐富、激動人心、有創新精神的音樂,曲調詼諧、有力,感人至深,旋律很有生命力。對他們來說,這首作品是《理查·施特勞斯如是說》。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