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也論“李一”現象

(2010-08-27 11:07:23) 下一個

也論“李一”現象

晨士

最近網上和各種媒體對李一神話展開了不少熱烈討論。李一問題的觸發點不是宗教或邪教,或宗教與政治的問題,而是其誠信的問題。雖然目前社會上弄虛作假的現象並不罕見,但由於李一的“名道士”身份,而使其備受關注。李一現象,既有其一般性,也有其特殊性,在當今社會且具備相當的代表性,它折射了當今的人生、社會、和國家管理製度所存在的一些重大問題。

從人生角度而言,李一現象並不是什麽特案。客觀而論,李一是一個很有能量的人。但如果缺少一定的道德、信 仰、和製度約束,在一定的利益驅動和合適土壤條件下,一個能人可以成為一個勞模,也可能成為一個貪模或惡模。人畢竟都有貪婪的本性。這一點上,李一與其他人(包括我們自身)並沒有什麽特殊之處。 李一的特殊性在於他的名道士外衣,以及因其曾經受到大量名人、學者、乃至一些主流媒體的熱捧而倍受關注,使其成為繼張悟本、唐駿等現代神話之後又一一炮成名的當代“名士”。張悟本、唐駿、李一神話的破滅,不在於他們所宣揚的內容是否有一定道理,或是他們的個人能力問題,而在於誠信的破產。如果一個人可以在一些小事上弄虛作假,人們自然對他的所作所為均失去了信任。對於神職人員,也自然失去了信 使的資格。我國目前尚缺少相應的誠信體係。近幾年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 大眾輿論和社會媒體為我國誠信監督發揮了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而相應 誠信體係的建立,可能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從社會角度而言,李一現象暴露了當今市場社會中存在的一種典型社會生態問題。宏觀而論,人類所處的社會係統與物質係統類似,處於一場從無序走向有序的過程,技術的進步並不能阻止社會生態係統逐步退化(乃至加速退化)這個基本事實。改革開放以來,在市場機製的驅動下,我國的社會、經濟、文化等均發生了重大變化。這些變化和影響,有正麵的,也有負麵的。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社會各界開始關注和討論人類社會正在麵臨或潛在的種種危機,包括金融危機、能源危機、環境危機、生態危機等。這中間受到關注更多的往往是物質世界的危機。精神世界的危機、社會生態的危機則受到很少關注,而事實上我國未來社會發展所麵臨的最大危機確確是社會生態危機和 信 仰危機。李一的道術可能也包含了一定的養身之道,但並無特別創新,真正能夠迷惑眾多百姓、名流的是其玄學外衣下的道家招牌。由此也暴露了我國民間社會的一種普遍性 信 仰危機。如果李一現象能夠給社會各界在這個問題上敲響一個警鍾,對於我國社會的未來發展也許將是一件幸事。

從國家製度角度而言,李一現象暴露了目前我國宗教管理製度存在的漏洞和問題。我國的宗教事業自 80 年代以來與之前相比有了顯著發展。但各種管理製度卻遠遠沒有跟上。一方麵我國的宗教管理政策缺少相應的穩定性,另一方麵對於宗教機構缺少規範管理,包括人員、財務、財產等。據 2004 年我國經濟普查資料不完全統計,我國自 80 年代以來各種正式注冊登記的宗教點從 1980 年初的 2 萬多增長到 2004 年的 7 萬多。這其中有多少是因信而生,或因利而建我們無從考證。我最近從一個朋友處獲知,他的一個朋友的朋友(也是我國一名牌大學畢業的高材生)近幾年先後投資建了 6 座寺廟,聘請了一些和尚住持,收入按二八分成,短短幾年,已經 賺得滿 缽。盡管我國憲法保障宗教自由,但由於缺少規範的管理製度,往往難以保證宗教與政治的相對獨立以及宗教與各種利益集團的分離。結果是正當的宗教自由難以得到保證,而一些偽宗教或邪教卻有了可乘之機。至於李一本人所代表的是偽道教、邪教或本色道教,這裏不願多加論斷。李一畢竟也是中國道教協會的正牌副會長,道教協會自然有責任出來為其正名或清理門戶。如果我國的宗教管理能從李一現象中認真反思,籍此機會改革我國現有宗教管理製度,使其規範化,合理化,也許這將成為我國宗教發展的新起點,我國的宗教自由也才能得到相應的製度保障和健康發展。

李一現象,可謂是當今社會中眾多張一、王一、和唐一們的典型代表之一。李一現象,既不是空前,也不會絕後。關於李一現象的討論以及可能帶來的宗教事業改革,也許將會載入未來中國曆史的史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