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養老大,多多少少都有點類似的不知如何是好的情緒

(2011-05-18 14:49:24) 下一個

養老大,多多少少都有點類似的不知如何是好的情緒,既想大家都開心,立規矩,又怕鬧得大家都傷心

來源: 沉魚2011-05-18 02:40:02

想說no,最後又覺得是不是不該說no。這是一個媽媽成長必經的過程,就是在這樣的猶豫,一次次的矛盾中,最後慢慢調整,思考得出一個最佳的解決辦法。通常有老二的時候,就會發現,原來其實一切都是很簡單的,隻是自己當初不知道怎麽做,自己抓狂而已。直到現在,能把我激怒,搞得歇斯底裏的,也還是老大。本身老大的位置也很微妙,第一個孩子,沒有任何人可以給他作參考,而成人的生活和標準,以及理解都跟他相距甚遠,很多時候他自己也不知道該在哪裏stop。一旦發生矛盾,很容易個人化,因為就他一個孩子,他很容易take it personnal,覺得就是針對他。老二不一樣,他知道老大就是這樣子,他受到同樣的約束,他很容易接受,前麵有個人作參考,教育老二,就容易得多,老二自己也會學得非常快,就看著老大跟父母就明白了。而且兩個孩子,他們之間會互相安慰,互相同情,互相排解情緒,最終就是他們不緊張,很快就嬉鬧在一起了,媽媽也就不緊張了。曾經有一次,難得我家兩個不肯好好睡覺,我累了,火了,訓他們,兩個人居然很自然的抱在一起互相安慰,我看著覺得很好笑,也訓不出來了。所以隻有一個孩子的時候,我經常幫朋友照看孩子,也經常把孩子往朋友家放,小孩子一起遵守同樣的規矩,要容易得多。

你有這些情緒,也很正常,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隻不過每個人情緒的表現方式不同,有的人溫和些,有的人激烈些,等你走出來的時候,你也就成長了。媽媽,就是這樣子煉成的。

具體到實際問題,我個人的一點看法

媽媽,隻需要在孩子需要的時候,出現就可以了。孩子也需要自己的時間。我們能做的,是在孩子需要的時候,給一個肩膀讓他們可以哭泣,給一個擁抱鼓勵他們繼續自己前進,給一點幫助給他們指點迷津,給一點陪伴,讓他們不覺得孤獨。

其他的,都不是我們能做的,也不是孩子想要的。


回複:來源: zyxlady

1,前天娃嘻鬧時頭碰我的嘴唇,嘴唇磕了牙破了半個指甲大的口,當時滿口血,我沒責怪娃,漱洗後嘴唇腫老高, 完了我讓娃看,說別鬧了啊,看你把媽媽嘴唇都磕破了,我幻想的就是娃摸一摸,表示下關心,(haha, understandable) 可娃就左躲右躲就是不看,或再讓看就哭鬧,這娃是什麽心理? (he must feel sorry about it) 知道出問題了還故意躲?我最討厭的就是不麵對問題,(I agree with you, but this standard is too high for a baby) 所以一再要娃看,娃都哭著躲 (I think he realized he was wrong) .我這算不算強迫娃 (yes, you cannot treat him as your friend, he is not equal to you) ?

2, 抱娃上high chair準備吃飯,娃坐定帶好bib, 放好tray,一看食物端麵前,就很煩的樣子,抱頭鬧或使勁拍打tray,我好好說根本沒用,娃就是鬧甚至把tray上的東西劃拉到地上,我就沉下臉聲音很嚴厲:幹什麽?鬧什麽鬧? 或也使勁拍一下tray, 娃嚇一下就老實了,都很合作的把食物吃完,問題是這以暴製暴的高壓政策, 我怕以後整成孩子表麵怕我,內心反感甚至逆反就很麻煩. (I think your worry too much. I respect my grandmother most, it's almost like a little 怕, but I love her deepest too) I don't think you need to 使勁拍一下tray, just say NO is enogh. My son one time threw food to the floor, I yelled at him "NO" and showed him if he did not want the food, just gave it to adults. Now that's what he does. If you don't say NO too often, but when you say it, you really mean it, I think baby gets it.

3, 有什麽事沒隨娃的意,娃就哭鬧,就是睡覺醒來看見我沒在,都兩腳亂蹬哭鬧 (that might not because that you were not next to him...),這時候開始我都哄,可越哄娃越哭鬧得凶 (he acturally might want to be left alone and fall back to sleep), 我一煩把娃推開涼一邊, 娃反而老實了, 可這樣把娃推一邊不理的做法我也感覺不好, 可我不知道怎樣才好.娃為什麽會這樣?撒嬌?我不想什麽都順著娃, 可不順著把娃涼一邊會傷娃的感情呀. (No, you worry too much. YOu don't know how much your son loves you, don't ever doubt that)

4, 有時我忙做家務準備飯, 看娃一個人不聲不響的玩,覺得娃孤獨得可憐, 就奏過去跟娃說話和娃玩,娃會把我甩開或不理我,自己又到別的地玩,讓我感覺非常不好. (haha, you should stay back and enjoy. He is so into his own world, a world that no adults could ever understand and enter. Let him be. Once he finishes games, he will come to you with a big smile)

有時候,我們可以換個角度(角色)考慮問題:

比如,我自己不餓的時候,硬給我一碗飯,我會不會吃?我自己玩得挺開心,別人過來要和我一起玩,我會不願意?……

還有,就是寶寶看上去好像什麽都懂點了,可他是不是能懂到那個深度?

嘴唇的問題,他沒法想象大人的嘴唇“磕破”是什麽意思?也體會不到那個疼。

吃飯,如果他不想坐進去,就放他下來玩。讓他自己要求吃飯的時候再上去。

玩,能一個人玩是再好不過的事情,我的目標就是要女兒學會amuse herself。即使有再多的兄弟姐妹,也不可能永遠在一起玩,人總有孤獨的時候,不能在情感上過度依賴別人。小孩子有時候玩起來很專注的,不必打擾他。需要媽媽的時候,自然會來找,這個時候別拒絕倒是真的。

題外話:

我認識一個朋友,她的女兒比我女兒小一個月,她女兒每次一“犯錯誤”,她就抓起身邊任何一樣東西毫不手軟啪一下就打了,而她的女兒,一不順心就躺地上打滾抓臉咬人。我各人覺得,這孩子的壞脾氣就是給她媽媽給傳上的。女兒去她家一次,發現竟然有躺在地上耍賴這一方法,回來後就學著鬧了一次,我裝沒看見,隨她去,一會她就站起來拿本書讓我讀了,僅此一次,再也沒發生過。我現在盡量避免帶女兒去她家,學壞可真容易。(我不是針對老樹你說這件事,隻是突然而來的感想而已。)

1,前天娃嘻鬧時頭碰我的嘴唇,嘴唇磕了牙破了半個指甲大的口,當時滿口血,我沒責怪娃,漱洗後嘴唇腫老高, 完了我讓娃看,說別鬧了啊,看你把媽媽嘴唇都磕破了,我幻想的就是娃摸一摸,表示下關心,可娃就左躲右躲就是不看,或再讓看就哭鬧,這娃是什麽心理?知道出問題了還故意躲?我最討厭的就是不麵對問題,所以一再要娃看,娃都哭著躲.我這算不算強迫娃?

算強迫,你可以用逆向思維,如果你老公逼著你看股票或者你不想看的東西,你哭著躲,你老公非拿著追著你要你看,你覺得你有沒有被強迫?如果你開始質疑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換位思考。我和我女兒常做的一個遊戲,是我們換角色扮演,她是媽媽,我是寶寶,我常常利用這個機會,盡情的把她做在我身上我不舒服的事情還給她讓她去體會她行為對別人的影響,同時也體會她對我說同樣的話的時候,我心裏的感受。有時候我發現我說的話真得很傷人,當下就會跟她解釋,我做得不對,以後我不這樣做了,你也不要再學我同樣的事情。

如果你想了解孩子到底為什麽不想看,你可以發問,孩子年紀太小,說不出來的時候,你可以自己以後慢慢觀察,但是不能把自己的意願強加於對方身上,同樣,孩子也不能把她的意願強加於你身上,誰對誰錯,全在一個理字。開頭由你思考,之後就要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跟你辯論。

孩子越小的時候,就越受情緒主導,逆反心理越重。越是避免把問題情緒化,要盡可能的道理化。同時,家長必須要適應孩子就是個不講道理的家夥,需要很長的時間,一點點地去改變,一點點地去讓她理解,不可能一次兩次就解決問題,他沒辦法把事情的因果聯係起來。

 

2, 抱娃上high chair準備吃飯,娃坐定帶好bib, 放好tray,一看食物端麵前,就很煩的樣子,抱頭鬧或使勁拍打tray,我好好說根本沒用,娃就是鬧甚至把tray上的東西劃拉到地上,我就沉下臉聲音很嚴厲:幹什麽?鬧什麽鬧? 或也使勁拍一下tray, 娃嚇一下就老實了,都很合作的把食物吃完,問題是這以暴製暴的高壓政策, 我怕以後整成孩子表麵怕我,內心反感甚至逆反就很麻煩.

暴力永遠是可以達到目的的,尤其當你們力量懸殊如此巨大的時候。但暴力,永遠解決不了問題,有一天,他成長到力量足夠跟你反抗的時候,他會都還給你。出來混,都是要還的,風水輪流轉。大家都有變老變弱的一天。換個位置思考,如果有一天,你需要孩子照顧吃飯,出於任何原因,你發個脾氣,孩子朝你吼,你會怎樣想?

但你不必為此背心理包袱,誰都有脾氣的時候,誰都有累了急了煩了發泄的時候。問題的關鍵不在於你發脾氣,而在於你認為這樣做對,還是不對。你要是覺得這樣子應該,那以後你會繼續這樣子下去。要是覺得不應該,那你總會想辦法,一點點地找溫和的解決辦法,最終實現不發脾氣同時解決問題。

 

3, 有什麽事沒隨娃的意,娃就哭鬧,就是睡覺醒來看見我沒在,都兩腳亂蹬哭鬧,這時候開始我都哄,可越哄娃越哭鬧得凶, 我一煩把娃推開涼一邊, 娃反而老實了, 可這樣把娃推一邊不理的做法我也感覺不好, 可我不知道怎樣才好.娃為什麽會這樣?撒嬌?我不想什麽都順著娃, 可不順著把娃涼一邊會傷娃的感情呀.

有時候大人給的,並不是孩子需要的。哄其實是一個消極地解決辦法,就是一時不要鬧了,但是問題的症結,還在那裏,下次還會繼續。孩子為什麽會這樣,隻有當媽的在日複一日的觀察中慢慢理解了。也許是沒有安全感害怕你走了,那就需要言詞上給與很大的安慰和確信媽媽不會離開。也許是睡眠習慣沒有養好,媽媽陪睡,醒來之後孩子自然會要求回到入睡時的初始狀態。也許是沒睡夠太累。也許是其他,隻有媽媽才是最了解孩子的

 

4, 有時我忙做家務準備飯, 看娃一個人不聲不響的玩,覺得娃孤獨得可憐, 就奏過去跟娃說話和娃玩,娃會把我甩開或不理我,自己又到別的地玩,讓我感覺非常不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