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緊急發射遙感衛星十號的使命

(2010-08-11 16:34:54) 下一個

現在發射用於“防災減災”似乎說不通。今年年初已經預報今年夏季將會出現極端天氣,事實也證明,南北前不久澇情嚴重,現在發射遙感10號用於“防災減災”豈不是馬後炮?今秋和今冬還有什麽災害呢?所以這個“防災減災”很勉強。再說天上已經有許多衛星在工作,現在發射遙感十從防災減災的角度為時已晚。
真正的理由顯然是另有他圖。

有關遙感十的八股文裏,有的特別提到“全天候”,有的提到合成孔徑雷達,這兩點都與偵察有關。

首先是普查,說白了就是全方位的觀測地麵和海洋,跟蹤航母編隊。

二是詳查,就是對已經標定的目標詳細的觀察,逐一核對,然後輸入新的裝訂參數,提供給相關的武器係統,比如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假如目標的地貌和外形特征有變化要對參數及時以舊換新。

打不打是一回事,準備不準備是另外一回事,寧可千日不打,不可一日不備!要做到有備無患,軍事鬥爭準備很可能要變成準備軍事鬥爭。

絕大部分人認為彈道導彈打航母是垂直攻頂,其實攻頂的難度大。

21是斜線攻它的側舷和艦麵,這樣一來攻擊的麵積就大的多了(所謂被彈麵積大),而且直接威脅水線。

我們可以拿人做假設,隻瞄準頭和瞄準全身和頭誰更容易打上呢?

21的彈道應該是個L型彈道,再入後拉平減速,再攻擊。

再入的速度是不可控製的,因為導彈衝出大氣層的速度就很高,即便在再入前製動和減速,地球的引力仍然會將彈頭加速(隕石都會燒毀,可以參考隕石為什麽會燒毀),進入大氣層的黑障段雷達不能工作,也需要減速以給雷達和其他瞄準設備以時間以調整彈道,這就需要以距離換時間,所以彈道呈L型。給彈頭以瞄準-調整-瞄準的時間。

中程導彈的再入速度可以高達每秒5公裏,相當於15倍音速,調整後速度稍減。
L型彈道的另外一個好處是給攔截彈增加了攔截瞄準的難度,搞的它手忙腳亂,調整不過來。絕不會像前一段美國打那輛公共汽車般大小的間諜衛星那麽容易,那顆衛星的彈道早就計算過八百六十遍了。

目前美國的標準3理論上是可以攔截中程導彈的,但是,對付21恐怕就非常困難了。而主要原因也是因為L型彈道不好防,說白了就是導彈的腦子算不過來。2006年04月27日 長征-4B遙感1號(尖兵5號FSW-5) 太原 合成孔徑雷達偵察

2007年05月25日 長征-2D遙感2號(尖兵6號FSW-6) 酒泉 數字成像光學偵察
2007年11月12日 長征-4C遙感3號(尖兵7號FSW-7) 太原 合成孔徑雷達偵察
2008年12月01日 長征-2D遙感4號(尖兵6號FSW-6) 酒泉 數字成像光學偵察
2008年12月15日 長征-2C遙感5號(尖兵7號FSW-7) 太原 合成孔徑雷達偵察
2009年04月22日 長征-2C遙感6號(尖兵7號FSW-7) 太原 合成孔徑雷達偵察
2009年12月09日 長征-2D遙感7號(尖兵6號FSW-6) 酒泉 數字成像光學偵察
2009年12月15日 長征-2D遙感8號(尖兵7號FSW-7) 太原 合成孔徑雷達偵察
2010年03月05日 長征-4C遙感9號(尖兵6號FSW-6) 酒泉 數字成像光學偵察
2010年8月10日 長征-4C遙感10號(尖兵7號FSW-7) 太原 合成孔徑雷達偵察
==一雷達一光線,相互印證,酒泉負責光學,太原射雷達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