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fectionist No.1

品味中美文化,輕奏中年心曲
個人資料
正文

重讀“虎媽的戰歌”之後的反思

(2012-11-05 10:24:48) 下一個
    “虎媽的戰歌”是去年紅極一時的一本書,它首先在我們這些在美華人家庭當中產生了巨大的反響,“虎媽”兩個字一時成了文學城裏的最流行語。還有令我想不到的是,去年夏天探親期間,我發現在北京圖書大廈教育類書樓層琳琅滿目陳列著的就隻有這本書的中譯本,至今我還能清晰地回憶起那本書封麵上蔡美兒的大照片在那整個一層閃來閃去。蔡美兒無疑因這本書被放在了“中國式教育專家”的顯著位置上。
     時間過得好快呀!“虎媽的戰歌”在美國首發時,我還在緊張地幫著兒子備考申請大學;轉眼之間,我家的小哥哥已經在讀大二了。這兩周我偶然從書架上找到了這本書,何不再翻一翻呢?我對自己說。
     因為當時買書是為了對孩子升學有啟示有借鑒的,所以隻有時間打開書匆匆瀏覽了一遍。這次我卻是認認真真地逐字通讀了全書。沒想到,這一讀卻令我感慨萬千。細想起來,我覺得是蔡美兒的耶魯法學教授的身份讓我對她先入為主地萌生了尊敬感,主觀地提升了這本書的權威性。實際上,我現在到是覺得有必要探討一下究竟該書適不適合作為一本真正的教育書籍來看待。
    毋庸置疑的是,身為名副其實的書香之後,和耶魯大學的華裔法學教授,蔡美兒做任何事情時都帶著學者的嚴謹與高度自律,她的不斷地自我激勵和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毅力都來得那麽自然。但是,書中描繪的這位中國式母親正嘔心瀝血培養著的是一個未來的華人鋼琴家和一個未來的華人小提琴家,而不是明天的科學家,工程師,經濟學家或者是醫生!在這點上本書無意之間給讀者傳達了一條模棱兩可的信息。因為無論是這本書一開篇蔡教授就高調告知讀者的她的十條家規(不許在朋友家過夜,不許看電視,不許考試不得A等等),還是在快結束的三十四章中提到的一位在她家聚會的教授在聽完Sophia的精彩鋼琴演繹之後的無限感概(大致是說“如果蔡教授的大女兒Sophia未來不想成為職業鋼琴家的話,那實在是太浪費她的天份了”),都始終讓讀者感覺到作者本人其實在大女兒讀到高中快畢業時還不願意明確自己到底要孩子以後去幹什麽!這種意氣神閑,聽天由命的心態一下子讓蔡教授多年傾注的心血和可觀的經濟投入顯得那樣盲目!
    如果我們把書讀得仔細一點的話,就能發現:蔡教授在書的絕大部分篇幅裏,其實都是在講述Sophia和Lulu從小學琴的經曆,考AP等經曆很少被提及。做為蔡教授的同齡人,我不太理解像她這樣一位父親就是治學嚴謹的華人教授,自己又在高水準的學術道路上義無反顧一路走來的人,為什麽當發現自己和丈夫把所有的精力與財力都投入了對女兒們音樂才能的培養,當發現自己的兩個女兒都孤注一擲地做起了音樂夢,尤其是當得知二女兒並沒有被那個著名的音樂學院的預科班錄取的時候,她一個學者如何能從來也不反思一下自己的舉動是否太狂熱了?是否不應該讓兩個女兒都放棄書香夢?
    也因為蔡美兒的耶魯教授身份,我可能對她的期望太苛刻了一些。我堅持認為:蔡教授至少應該等到大女兒考入了大學本科和小女兒樹立了更嚴肅的未來生活目標之後,在出版這本書,交付給讀者一個完整的育兒故事。我對本書的另一個小小的遺憾是,如果當初蔡教授選擇讓她的一個女兒繼承家風續走學者之路的話,那她的育兒經一定會成為一本權威的華人教育書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茹菲 回複 悄悄話 她的大女兒被耶魯還是哈佛來著,法學院錄取了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