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八大未解哲學問題

(2014-11-10 13:02:11) 下一個

1、為什麽哪裏都有“存在”而沒有絕對的虛無?
 

我們在宇宙中的存在因為太隨機,太費解而無法用語言表述。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俗世已經將人類的存在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但是總有一些時候你會從人類的自大中走出來,進入關於人類存在意義的思考,然後你會問:為什麽宇宙中到處都有“物質”?為什麽這麽大一個宇宙都能被一些很精準的定律法則所牽製?我們生活的宇宙裏為什麽會同時存在螺旋狀星雲,北極光,海綿寶寶,痞老板這些互相不相幹的東西呢?

 

宇宙學家 Sean Carroll 指出,“現代物理學中還沒有可以解釋為什麽我們使用的是這樣的物理法則的內容,不過現在倒是經常聽見物理學家說——‘如果我們當時認真考慮哲學家的話可能就不會出現這樣的錯誤了’。”這樣的問題,哲學家們的對策是想出了一種“人擇原理”(anthropic principle)——簡而言之,即謂正是人類的存在,才能解釋我們這個宇宙的種種特性,包括各個基本自然常數。因為宇宙若不是這個樣子,就不會有我們這樣的智慧生命來談論它。宇宙是為觀測者而形成的——不過這個概念有很多科學家都“不喜歡”。


 

2、我們的宇宙真實嗎?
 

這時一個很經典的問題。“為了追求真理,必須對一切都盡可能地懷疑,甚至像“上帝存在”這樣的教條 ,懷疑它也不會產生思想矛盾”,這是笛卡爾式的懷疑。本質上這個問題就是:人類是怎麽知道我們所看見的一切不是一場奢華的幻覺而是真實存在的?有看不見的巨大力量在控製我們嗎?近幾年這個問題被重新闡述為“桶中的大腦”問題,或是“模擬論證”。
 

這兩個猜想簡單來說就是,人類是一個精心布置的模擬環境的產物。相信很多人童年,少年時期都曾經思考過這個問題。但是這個問題會引發更加深層次的思考——人類文明是不是這模擬中的一部分?包括我們現在心中所想,我們的邏輯思維價值觀是不是都來自超級計算機的逆襲?另外,我們可能並不是自己認為的那個人。假設運營這整個模擬環境的人也參與在其中,那麽我們之中的任何一個人都可能是幕後的主導,這也就意味著,我們現在的身份是臨時的,是暫時受到壓製的,而目的隻是為了增強模擬環境的真實性。


 

這個哲學之謎同時也要求我們重新思考“真實”的定義。模擬現實主義者(Modal realists)的觀點是,既然宇宙於人類看來是合理的(和我們夢中的無邏輯性,無連貫性相比,並且“真實宇宙”有物理法則),那麽我們除了認為這個世界是真實的以外別無選擇。


 

3、我們有自由意誌嗎?
 
 

也叫“決定論的困境”(dilemma of determinism),我們不知道自己的行為到底是都由前導事件引發的,還是我們確實在用個人意誌為自己做決定。哲學家們(現在還有一些科學家們)已經爭論此問題上千年,並且就目前來說好像爭論並沒有到頭。如果我們做的任何一個決定都由無盡的因果鏈影響,那麽決定論就是成立的,即我們並沒有選擇的自由意誌。有很多自由主義者(非政治意義上的)認為世界是相容論(compatibilism)的世界。相容論是指認為決定論與自由意誌在世界上相容的見解。這是一種改良,妥協的理論,它認為在大的因果鏈影響中,自由意誌是相對存在於宇宙中的。


 

有一項神經科學的研究曾得出結論說“人早在自己大腦意識到之前就已經做好了決定”,而在無意識狀態下“被做決定”看起來好像對決定論的成立有利。


 

量子力學甚至使這個問題更加複雜化。量子力學認為我們生活在一個偶然的宇宙裏,決定論或者任何類似的東西都是不可能存在的。物理學家 Linas Vepstas 說過,“人類的知覺,緊密地,不可避免地和人們對時間流逝的感知聯係在一起。我認為事實確實如此,由於宇宙的出現是偶然的情況,而我們的宇宙隨著時間的推移也在向前流動著。過去的都是不可變更而確定的,而未來是不可知的。這個理論剛好合適,因為未來還沒有發生,也沒有被預先決定。”


 

聽起來像是在說人有自由意誌?這時因為人們對自由意誌的理解有誤區:很多人認為自由意誌=隨機。按照前文,自由意誌就是由“非決定論”所確定的。但是根據量子力學,非決定論的那一部分物理現象是純粹的隨機現象。我們認為自己按照自己的意願做了一個決定,實際上,將這個過程還原到量子力學中,也就是你的大腦處理了一些隨機的信息,再按照物理規律,加上一點隨機事件而輸出的結果。這不算是自由意誌。


4、造物主存在嗎?
 

簡而言之,我們無法得知造物主存不存在。不論是無神論者還是信徒的宣言都是錯誤的,而不可知論者是對的。真正的不可知論者是笛卡爾式的,這牽扯到認知論的問題和人類探究能力的局限性。我們對宇宙內部的運作所了解的還不足以對現實的世界做出明確的回答或者原動力是否暗藏在其中。許多人認同自然主義——即宇宙是按照自主的過程演化——但這並不排除背後存在一個偉大的設計者發動這一切(也叫做自然神論)的可能。
 

就像之前提到過的,我們可能生活在一個虛擬器中,而背後是一個黑客上帝控製住所有變量。或許諾斯替教徒是對的,在現實深處有一個強大的生物而我們卻沒有發覺。這不一定就是上帝,傳統全能的神亞伯拉罕——但他們確實是強大的生物。再次說明,這些問題本質不是科學。——它們更像柏拉圖式的思想實驗,使我們不得不麵對人類實驗和探究的極限。


 

5、死後有餘生嗎?
 

在所有人為之激動之前,要先說明這不是說我們最終都會在鬆軟的白雲上彈奏豎琴或是發現自己將永遠在地獄的深處挖煤。因為我們沒辦法問死人另一邊有些什麽,我們隻能猜測那邊會發生什麽。唯物主義者認為人死後沒有餘生,但這隻是一個無法被證實的假說。仔細觀察宇宙(或者多元宇宙)的陰謀,無論是通過經典的牛頓/愛因斯坦的鏡頭,還是令人咋舌的量子力學濾鏡,我們都沒有理由相信人們所稱的生命隻有一次。
 

這是形而上學的問題,宇宙(卡爾·薩根描述為:“所有的一切都存在,或曾經存在,或將要存在”)有以生命無限的再循環的方式循環過濾的可能性。漢斯·莫拉維克在說到關於多重世界解釋時講過不遵守規矩的宇宙是難以想象的,我們隻有意識到自己活著,才能以某種形式去觀察宇宙。這是高度投機的問題,但就像造物主的問題一樣,都是科學目前還很難處理的,隻能交給哲學家。
 

6、我們能真正客觀地體驗一切嗎?


 

客觀地(或者少嚐試這樣做)理解這個世界和通過專有的框架客觀地體驗它是有所不同的。這是實質上是感受性的問題——這是概念是說我們周圍的事物隻有通過我們的感官過濾和大腦的思考才能夠被觀測。你知道的和你觸摸到的,看見的,聞到的一切都要通過一定數量的生理和認知過程。隨後,你對世界的主觀體驗便是獨一無二的。一個經典的例子是,對紅色的主觀賞識度可能會在因人而異。
 

你能知道的唯一辦法就是通過像傀儡人生中的那樣,以某種方式從另一個人的“意識鏡頭”中去觀察這個世界——而這是在科學或者技術進步的任何階段我們都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務。
 

換一種說法就是,世界隻能被大腦所觀測(或者機械大腦),由於這個原因,宇宙也隻能被主觀的解讀。但事實上宇宙的表現是連續的和可知的(某種程度上),那麽我們還應該繼續認為客觀質量是不能被觀測和了解的這一假設是真的嗎?這樣大多數基於這個基本限製的佛教哲學的斷言都將毫無意義(他們稱為虛宿)而且這和柏拉圖的理想主義完全是對立的。
 

7、最好的道德體係是什麽樣的

在本質上,我們永遠也不能真正區分出對或錯的行為。但在所有已知的曆史中,無論是哲學家還是神學家或者政治家們都聲稱發現了最好的評價人類行為方式,並且設立了最正直的行為準則。但它永遠不會那麽容易。生活簡直太混亂和複雜以至於無法形成一個通用的道德準則或者絕對論者的道德規範。
 

黃金法則的確不錯(該理論說你希望別人如何對待你,你就如何對待別人)但它忽略了道德自治權,沒有為司法的實施留有餘地(如關押罪犯),甚至會被用來為鎮壓辯護(伊曼努爾·康德就是最強烈的批判者之一)。此外,它是被高度簡化的拇指規則,難以適用於更複雜的情形中。比如,應該放棄少數拯救多數嗎?人類寶寶和成年類人猿誰具有更高的道德價值?神經學家發現道德不僅僅是一種根深蒂固的文化,更是我們心理活動的一部分(電車難題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最多我們隻能說道德是規範的,但同時也得認識到我們的是非觀念是會隨著時間而改變的。
 

8、數字是什麽?

 

我們每天都用到數字,但仔細回想,它們到底是什麽?它們在幫助我們解釋宇宙的時候怎麽會表現的如此出色(比如牛頓定律)?數學結構可以包含數字,集合,組和點——但它們是實物嗎?還是它們隻是描述了在必然存在於所有結構中的關係?柏拉圖說數字是真實存在的(無論你是否能“看見”它們),但形式主義者堅持它們隻是形式體係(定義明確的基於數學的抽象思維結構)。其本質是一個本體論的問題,這使我們對宇宙的本質感到困惑,到底哪些部分是社會構建主義,哪些是真切實在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