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槽”原是青樓語
隨便翻翻明清的小說或者筆記,“跳槽”一詞不時可映入眼簾。徐珂的《清稗類鈔》 對“跳槽”給出了非常確定的解釋:“原指妓女而言,謂其琵琶別抱也,譬以馬之就飲食,移就別槽耳。後則以言狎客,謂其去此適彼。”意思說得很明白,最早這 個詞是說妓女的。一個妓女和一個嫖客纏綿了一段之後,又發現了更有錢的主,於是丟棄舊愛,另就新歡,如同馬從一個槽換到了另外一個槽吃草,因此,這種另攀 高枝的做法被形象地稱為“跳槽”。後來.這個詞也被用到了嫖客身上。一個嫖客對一個妓女厭倦了,又另外找了一個,這種行為也可稱為“跳槽”。是啊,同樣一 個詞,妓女用得,為什麽嫖客用不得?與此相佐證,明代馮夢龍編的民歌集《掛枝兒》裏就有一首名叫《跳槽》的歌,歌中的青樓女子哀婉地唱道:“你風流,我俊 雅,和你同年少,兩情深,罰下願,再不去跳槽。”妓女與嫖客互訴衷腸,最終達成的協議就是“再不去跳槽”。至此,“跳槽”的意思已經非常清楚,那就是專指 風月場中男女另尋新歡的行為。
可是不知何時,“跳槽”這個充滿狎邪意味的詞被大家拿來當成變換工作的代語。也許是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已經忘了這個詞本來的用法,隻是根據這種形象而又通俗的比喻,把它當作了更換工作的大眾通行語。盡管如此,我們知道這個詞的來曆也不是一件壞事。
首先從讀錯“莘莘”來說,這個字的確有兩個發音,然而,“莘莘學子”中的“莘”字應當讀“shen(陰平)”,而不是記者口中發出的“xin”。
其次是“莘莘學子”一詞的使用錯誤問題。有很多詞語,人們大體上經常看到或者使用,但是沒有完全理解,所以在實際使用中常常用錯。“莘莘學子”四個字連在一起,像個成語,其實不是成語,而是個自由組合的詞組。“莘莘” 是個疊字形容詞,表示“眾多”,在古漢語中用途比較寬泛。“莘莘”出自《國語·晉語四》:“周詩曰:莘莘征夫,每懷靡及。”《現代漢語詞典》、《漢語大詞典》等辭書均釋其為“眾多”之意,這樣,“莘莘學子”應是“眾多的學子”。
如同上麵提到的那個錯誤標題一樣,下麵的例句也是因為不太理解“莘莘”之意而出了錯,在“莘莘學子”前加了“一大批”、“許許多多”,或者是在“莘莘學子”後麵加上了個“們”字,造成了詞意重複的錯誤。例如:在大洋彼岸的美國,許許多多來自中國的莘莘學子共同為祖國祈禱;一大批莘莘學子走出校門,成為祖國的建設者;莘莘學子們站在主席台下,聆聽校長的講話。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錯誤用法需要注意,那就是在“莘莘學子”前加上“一位”、“ 每一個” 。因為“學子”和 “莘莘”連用,意思就是“眾多的學生”了,所以就不能再加“一些”、“每一位”這類詞了。再用這些限定,就犯了邏輯上的錯誤。例如:作為一名莘莘學子,我一定要好好學習;每一位莘莘學子都應當為中華崛起而讀書。這用法都是錯誤的。
3 亂說“哇塞”傷風雅
“哇塞”原是閩南方言,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已在台灣流行開了。最早傳入大陸應 該是在80年代初,首先流行於開放的沿海地區。其中,“哇”就是第一人稱代詞“我”,而“塞”則是一個表示性行為的動詞,大致相當於北京話中的“肏”等不 文雅的詞(我肏)。這樣一個主謂詞組,它的賓語省略了,但是意思還是很明確的。
這樣一句很難聽的話本來是不應當流行開來的,但是現在卻成為人們的口頭禪。先是在台灣的影視傳媒上出現,後來大陸的一些影視明星又刻意模仿,現在連省級電視台的節目主持人嘴裏也經常說,甚至連幼兒園的小朋友也跟著學了起來。
造成這個不文明的口語傳播開來的原因在於,一些影視傳媒機構的不負責任,一些影 視明星的刻意模仿和一些年輕人的盲目跟風。他們根本不知道“哇塞”是什麽意思,隻是主觀地認為“塞”是一個歎詞,跟“哇呀”、“哦喲”、“嗚呼”差不多, 僅僅是表示驚歎而已。所以,不管男的女的,也不論老的少的,趕時髦般地搶著用,開口閉口就是一個“哇塞”。
還有一些人,看到別人不說這個詞,就嘲笑人家“土得掉渣兒”、“跟不上時代潮流”,實在是不應該。更讓人覺得不好意思的是,一些女孩子在大街上打招呼也會大呼小叫地用“哇塞”(我肏),真讓人覺得難為情。
(ZT, 但來源不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