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公司赴美IPO上市出現新趨勢及炒作特點

(2010-07-03 18:07:12) 下一個
去年中國公司在IPO數量和融資總額方麵都出現激增;中國首次成為全球 IPO最為活躍的國家,共有187家公司通過IPO募集資金大約505億美元,其中約有1/3公司是在美國成功上市的,但上市後個股表現很好的不多,既有大環境的原因,也有公司本身和承銷商的原因。和以前相比,中國公司赴美IPO上市出現一些新的趨勢,二級市場的炒作也發生了一些變化,這裏我們簡單總結一下,文中實例不做為投資建議,僅供參考。

  第一:已上市公司的分拆成為一種潮流。在2009年之前,隻有一家中國在美已上市公司進行過分拆,即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僑興環球2007年分拆僑興移動,在紐交所上市。而2009年,則有4家中國已上市公司進行分拆。它們分別是:搜狐分拆暢遊,中華網分拆中華網軟件,盛大分拆盛大遊戲,易居/新浪分拆中國房地產信息集團。從二級市場表現來看,由於暢遊(CYOU)是第一個遊戲類股票分拆上市,投資者還有較大的興趣,加上暢遊本身業績出眾,上市後,股價在幾個月內翻翻,從20元漲到44元,投資者獲利豐厚,但到了同類性質的股票盛大遊戲(GAME)分拆上市時,股價表現就很差!原因是發行價高,股本大,上市圈錢意圖明顯,投資者對這種一魚兩吃的做法用腳投票!市場對這種股票做空意願強烈,結果GAME上市後股價短期下跌幅度巨大。

  第二:小規模的IPO數量大大增加。在2009年,有5家中國公司的IPO金額小於5000萬美元,而在此之前,這些規模較小的公司通常會采取到OTCBB (櫃台交易市場) 買殼,然後再轉板到全美證券交易所或者納斯達克的反向並購模式。這5家小規模的IPO是:南京研控 (代碼 RCON,融資1000萬美元,);麗華國際 (代碼LIWA, 融資1040萬美元);鼎聯控股 (代碼TRIT, 融資1140萬美元); 神陽科技 (代碼ZSTN, 融資2500萬美元);諾康醫藥(代碼NKBP,融資4500萬美元)。從上表可以看出,2009年在納斯達克IPO上市的9家公司裏, 除了4家分拆外,其餘5家都屬於這樣的小型公司。市場表現好的恰恰是這類小股本公司股票,筆者在以前的文章關於上市新股炒作特點中專門介紹過,統計表明這幾家公司股票上市後短期都上漲1到2倍,而鼎聯控股業務是處理水汙染,屬於環保題材,受投資者追捧,股價上漲3倍多。這些股價上漲除了股本小,好控盤外,還跟承銷商有直接關係!這些公司都是由小承銷商承銷上市,承銷商除了拿承銷費外,行情好時,順帶把股價炒上去,還能直接從二級市場套利,獲利的絕對數遠超過承銷費,何樂而不為?投資者如何參與?首先要對公司基本麵了解透徹,根據公司業績推算出對於的大概股價,特別注意上市後短期跌破發行價,股價走穩時介入,這樣投資者買入價比原始股還便宜,賺錢的可能性就相當大了。上述幾個股票都是開盤後在發行價附近整理幾天,開始上漲,及時跟進,與主力同步就能獲利。

第三:風險投資支持的IPO重新開始活躍,並集中赴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由風險投資支持的IPO通常被視為比較優質的IPO。由風險投資支持的中國公司在美國IPO於2007年達到頂峰, 當年有近30家這樣的公司上市;2008年陷入低穀,僅有3家公司。2009年則反彈達到6家IPO。它們是:康鵬化學(代碼CPC,風險投資商為 Seavi Advent, Omaha Capital, Indus Capital),多元水務(代碼DGW,投資商為美國Global Environment Fund),多元數字印刷(代碼DYP,投資商為Pinnacle China Fund等多個美國基金),7天酒店(代碼SVN,主要投資商為華平,英聯),泰和誠醫療(代碼CCM,主要投資商為凱雷,中金直投部),以及諾康醫藥 (代碼NKBP,投資商為紅杉中國)。除諾康外,其它5家企業都在紐交所上市。這裏提醒投資者注意的是,不要以為這些股票有風投機構介入,二級市場股票表現一定會好,我們長期跟蹤這些股票,發現上市後表現不好的就是有這些所謂風投機構投資的股票,為什麽?很多投資者感到很疑惑,認為既然這些大的風投機構都看好公司,不惜巨資投入,股價表現就不會差。實際上在買入後,股價基本就是跌跌不休,最後不得不斬倉出局。深層次原因是:這些規模較大,投資活躍的風投機構看中的是資本短期增值,投資參股的準上市公司其行業發展前景和業績都不錯,但他們都是以極低的價格參股,然後幫公司策劃上市,股票上市後,股價一般是當初參股價的數倍,他們會在短時間內馬上拋售變現,根本不做長期投資,再找下一個目標,如此反複而已。上述幾家股票,就多元水務表現不錯,其他都很不理想,二級市場參與者大多虧損累累,錢都被這次所謂風投機構賺去了,所以看到新上市的股票有這些風投機構參股的,一定要小心,不要輕易介入。

第四:由於近期股市比較低迷,投資入市意願不是很強,特別是對IPO新股興趣不大,不少擬定上市的IPO都推遲上市,即使匆忙上市,也不的不降低發行價。比如上周五上市一家中國公司(代碼BORN)以每股ADS 7美元發行上市,先前預期每股ADS發行價介於12.00-14.00美元,由於公司業績優良,當初定的價位合理,我們知道在紐交所上市的IPO,都是經過嚴格挑選的,財務報表上作假可能性較小,承銷商更是嚴格把關,IPO市場不好促使發行價降低跟公司基本麵沒任何負麵關係。同時上市後,承銷商會利用15%的超額認購權,即利用綠鞋機製,在二級市場打壓股價,經常是讓股價跌破發行價,本來發現價就降了很多,開盤後再跌破發行價,很多投資者很不理解,認為這樣不是套牢了承銷商自己嗎?其實這正是市場給了我們很好的入市機會!承銷商也不是傻子,首先他們用超額的15%股份數量(先不用付錢)往下砸盤做空,讓股價連續下跌,越低越好,慢慢買回這15%額度還給上市公司,不執行這15%的認購權,股票差價就是白賺。如果大勢好,投資者看好股票,股價上漲,承銷商在高位先賣出15%的額度,再以發行價買入這15%的額度,執行了超額認購權,還是賺!一般來說,大幅降低發行價後上市,開盤後又跌破發行價,投資者就要敢於在適當時候買入中線持有,風險較小,獲利往往相當大。

總之,中國公司赴美IPO在去年出現大幅反彈後,預計在今年中國公司仍然會持續赴美IPO的熱潮。科技,教育,醫療衛生,新能源及消費行業仍然是中國公司赴美上市的主流行業,操作上盡量篩選股本適中,業績優良,發行價不高,行業不錯的公司股票中線持有。

原作者博客:http://home.yangcai168.com/space.php?uid=4555&do=blog&id=127284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