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小路

自娛自樂,也希望我的歌聲給你帶來一絲快樂!
個人資料
正文

ZT -- 歌唱發聲中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2010-09-19 19:30:44) 下一個


轉自:http://www.musician.org.cn/data/vocality/syt/200612/20061220112957.html

    (編者的話)聲樂教師的工作和醫生的工作有些相似,通過聽、看、交談,對學生的歌唱發聲狀況有了了解,然後針對學生的問題采用一些方法進行練習,保持學生的優點,克服存在的缺點,從而使學生建立起正確的發聲狀態。如果學生的毛病較少,老師采用的方法得當,學生就會進步的很快,如果學生存在的毛病較多,接受能力又不是很好,那麽,老師就要多動腦子多想辦法,多花費一些時間。

    為了改正學生的毛病,老師必須首先了解學生的毛病是什麽,就像醫生看病,首先診斷的要正確。然後要動腦筋,想辦法,就像醫生開藥方,這些辦法通過實踐後,有效果的,介紹出來就成了經驗。學習聲樂的人對待這些經驗,就像病人對待秘方一樣,都會認真地學習領會,教聲樂的老師也很重視這些經驗,他們也是通過吸收別人的經驗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但是,看病要對症下藥,教聲樂也要“對症下藥”。不同的學生在歌唱發聲上存在的問題不會完全一樣,就是一樣,用同一個辦法,有的能解決,有的就不起作用。所以,老師必須先弄清楚學生存在的問題是什麽,然後,針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方”來治學生的“病”,才能收到予期的效果。沈湘教授說:好的聲樂老師有好的耳朵,也有豐富的教學手段;中等水平的老師有好的耳朵,但教學手段可能少些;最不稱職的老師是耳朵的辨別能力很差,但教學手段又太多。

    我摘抄的這些內容,都是別人對學生所存在毛病的判斷和糾正這些毛病的經驗,你的毛病是什麽?和這裏說的內容能不能對上號?如果能對上號,你就試試這裏介紹的糾正辦法。你清楚自己存在的問題嗎?如果你不清楚自己存在的毛病是什麽,最好別亂對號,你最好還是找一位有經驗的聲樂老師先“診斷”一下。然後讓他給你開個“方子”、指導一下,這樣,是不是更有把握些。

    7-1、歌唱發聲時,由於歌唱器官的調節和運用不恰當,往往產生種種不良的聲音。這些不良的發聲方法的運用不僅阻礙了歌唱技術的發展,也嚴重影響歌唱的表現。因此,找出形成各種不良聲音的原因而加以糾正是十分必要的。(湯雪耕:《怎樣練習歌唱》77頁)

    7-2、初學聲樂的同誌,普遍存在著氣息逼緊,呼吸不流暢,頜關節打不開,下巴緊張,喉器上移,咽壁、舌根站不住,音域窄,真聲用的過多,嗓音發緊……等問題。在解決這些問題上一般采用開喉,喉結自然向下擋氣,口蓋上提,咽壁、舌根站定,用小腹、橫膈膜、兩肋支持的真假聲混合聲區一套西洋發聲的要領來訓練學生。(糜若如:《歌曲演唱專題講義》)

    7-2、用較長的時間在中聲區鍛煉呼吸肌肉和聲帶肌體的負擔能力,是為下一步的發展打下可靠的基礎。同時在這些音的範圍內練習。對於發聲器官也不致有造成損傷的危險。

    勉強唱高音或低音,拚命練、大聲唱,不但會損傷歌唱的生理器官,造成各種發聲上的毛病,甚至會破壞歌唱的心理,形成歌唱時的心理負擔而導致最後的失敗。

    唱自己力所不及的和藝術造詣尚不能理解的歌曲,不但歌唱者本人會感到緊張,也不能真實地表現作品。(喻宜萱語——轉引自周美玉的文章:《記喻宜萱教授》刊《人民音樂》1983年1期17頁)

    7-3、在實踐中要防止三緊一僵,口腔緊、喉部緊、胸肌緊,呼吸僵硬死板,沒有彈性良好的氣息控製,也意味著沒有良好的聲音控製,以及充分的聲音共鳴效果,它們是事物的不同側麵。(《中國音樂》1993年1期54頁)

    7-4、用“大白嗓”唱,這是初學歌唱發聲最常見的一種聲音。這種聲音乍聽起來比較“亮”,但它是一種喊叫式的、失去共鳴的聲音,是“喊”、“擠”出來的。盲目追求音量,拚命唱高音,喉嚨越卡越緊,但力不從心,出現了又白又散的聲音,如果唱的時間一長,就會導致整個發聲器官失調,使聲音生硬、緊張、蒼白無力,乃至失聲。

    要使大白嗓子得到糾正,必須建立正確的歌唱狀態。強調深呼吸和深的氣息支點。用u、yu 進行訓練,用輕聲唱,穩定之後再加閉口音或開口音進行交叉練習。這樣就會獲得圓潤、有穿透力的“混合聲”。(董文華“《談歌唱發聲的常見病及糾正方法》載《中國音樂》1999年2期69頁)

    7-5、尖嗓子,就是那種喉器上跑的聲音。尖銳刺耳,聲音沒有光彩,缺乏泛音,產生的原因一是有人天生就喉位高,這是很難糾正的;另一種是盲目追求高音和音量或模仿某人的聲音,久而久之,喉器卡緊,聲音通道變的狹窄,使聲音尖銳生硬、無光彩、缺乏豐滿的共鳴色彩。

    改正的方法是讓學生懂得利用共鳴來擴大音量。而獲得良好的共鳴必須改掉“提喉“喊唱的毛病。(同上)

    7-6、喉音。喉音是由於聲音失去呼吸支持,喉部緊縮,使喉頭提起,或用力擠壓舌根所造成。喉音對歌唱很有害,因為喉音生硬、沉重,缺乏音色變化,聲音表現力貧弱。

    糾正喉音,應使下齶和舌根放鬆,軟齶自然向上抬起,並用呼吸來支持聲音,使共鳴位置提高,聲音脫離開喉部而達到頭上的共鳴腔——咽腔、口腔和鼻腔。可用張口吸氣,體會一下喉頭自然放下,下齶、舌根放鬆的感覺,並使呼吸有深度,在中聲區範圍內練習,應盡可能唱得圓潤自如。用閉口哼唱來練習,對克服喉音,也很有幫助。(湯雪耕:《怎樣練習歌唱》78-79頁)

    7-7、喉音,也是歌唱中的常見病。它生硬、沉重、緊迫、聲嘶力竭。原因是歌唱發聲時沒有良好的氣息支持,舌根用力下壓或舌根隆起,造成喉頭肌肉過分緊張,咽喉腔不能充分打開,使聲音停留在喉嚨裏,不能自如通暢。也有人是盲目模仿厚實的聲音。

    糾正喉音,首先要正確掌握呼吸方法,在練聲中多用哼鳴和u母音進行訓練,要求下齶自然鬆弛、舌麵放平,舌根自然放鬆,喉頭穩定,發聲柔和,不能大聲喊叫。(董文華:《談歌唱發聲常見病及糾正方法》——《中國音樂》1999年2期69頁)

    7-8、漏氣,這種毛病的特點是氣多聲少,聲音不明亮、沙啞、空虛、暗淡。發聲時夾著一些氣聲。產生的原因,一是由於聲帶病變引起的聲帶閉合不好產生的;一是由於氣息控製不好,聲帶與氣息協調的不好,常感到氣不夠用,費力,無法唱強音,音準也常偏低。

    糾正的方法:要有意識地鍛煉腹肌、腰肌及橫膈膜對氣息的控製力。結合咬字、吐字訓練,體會聲帶振動的感覺,加強聲帶收縮協調一致。練聲多練頓音、跳音,在此基礎上再練連音和長音。(同上70頁)

    7-9、假嗓子,就是隻用頭腔共鳴,唱高音時尖細,唱中低聲區聲音虛弱無力,空泛、無亮音是假嗓子的特征。多在女聲中存在,訓練中常出現真假聲“打架“問題。

    矯正的方法:一是明確共鳴腔是一個整體,唱低音時真嗓用的多,唱較高音時真聲用的少、假聲用的多,從低到高是逐漸變化,訓練時要打開喉嚨,喉器穩定,多用 a、o練聲,在中低音區用硬起首的頓音,中低聲區鞏固之後再逐漸向高音區擴展,逐步使聲音在各聲區位置統一、圓潤、結實、有光彩。(同上70頁)
   
    7-10、鼻音。鼻音是由於軟齶無力地塌下,舌的中部抬高,使軟齶與咽部的空間加大,音波流入鼻腔而失去口、咽腔共鳴所造成。鼻音暗悶、曖昧、無光彩,聽起來很部悅耳。鼻音如不糾正,發展下去聲音就會愈來愈悶,甚至會發展到唱不成聲。

    糾正的方法是用“啊”來練習,唱時呼氣要有節製、均勻地送至聲帶,並將軟齶抬起,感到聲音是打在硬齶上,這樣才能避免音波無力地流入鼻子,使聲音圓潤明亮。

    有鼻音的人,應該暫時停止練“嘛”、“咪”等字,最好用純“啊”或用“啦”、“哩”等字來練。因為“m”這個這個聲母,隻會加重鼻音的發展。

    唱“呀“字對克服鼻音很有幫助,唱時將“衣”字唱清楚,然後將“啊”帶出來,可使鼻音減少。(湯雪耕:《怎樣練習歌唱》77-78頁)

    7-11、鼻音,唱起來聲音晦澀、無光彩、缺乏力度、不通暢、不明亮。產生的原因,一是學生生理上的原因,如軟齶無舌中部抬的過高,使口、鼻的通道堵塞,因而聲音的音波流入鼻腔,造成聲音僅僅從鼻腔中發出;另一種是由於急於找到共鳴,誤將鼻音認為是鼻腔共鳴。

    糾正的方法,首先分清鼻音和鼻腔共鳴的區別。另外練聲時不要用帶有鼻音的母音而用能使舌頭放鬆、靈活的開口音和閉口音訓練,如a、ao,要體會“打哈欠”的感覺。(董文華:《談歌唱發聲的常見病及糾正方法》)

    7-12、抖音,就是歌唱時聲音無規則的抖動。產生的原因,一是歌者沒有良好的氣息支持,而追求大音量或某種音的效果,喉器開度過大,氣息猛衝聲帶,使聲帶失去了應有的彈性,由於喉頭超負荷工作,形成了不穩定的收縮,從而產生了近似“羊叫”的顫抖的聲音;另一種是聲音觀念不清,認為美聲唱法就是“抖”的聲音,人為地“抖”,久而久之形成了抖的毛病。

    要糾正這個毛病,要加強呼吸練習,使呼吸平穩、均勻、穩定喉頭,多用中弱的音量進行練習,每個音都要唱的平穩、柔和、多用單韻母a訓練,也可用頓音、斷音練習。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