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嶽飛被害之秘

(2005-06-30 06:13:32) 下一個
懸疑推理:嶽飛被殺真實原因揭密 上貼者: 豆腐塊 06-27-05 因了劉蘭芳的評書聯播之賜,嶽飛在中國可算得上個婦孺皆知的人物。前一陣教育部人們閑著沒事兒幹,或許是想學學日本人修改教科書的樣兒,把嶽飛從民族英雄的寶座上拉了下來,惹得網上網下紛紛聲討,嶽大帥著實又紅火了一把。 評書和正史上都說嶽飛死於秦檜的陷害。秦檜嫉妒嶽飛屢建大功,於是慫恿皇帝趙構連下十二道金牌召嶽飛回都,然後誣陷嶽飛要造反,把他害死在監獄裏。當時另一個元帥韓世忠曾經去問秦檜:嶽飛到底犯了什麽罪?秦檜說:“飛子雲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 莫須有,就是也許有、可能有的意思,換句話說也就是沒有什麽證據。韓世忠聽了以後當然不服,說:“‘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這裏就有點兒奇怪了。秦檜要置嶽飛於死地,肯定和嶽飛仇深似海,為什麽不編造點兒證據出來呢?‘莫須有’ 三個字連韓世忠這樣的武夫都騙不過去,怎麽能取信於天下?常言說“欲加之罪,何患無詞”,那秦檜是個狀元出身、滿肚子典故的人,要捏造出點兒證據來整嶽飛還不是小菜一碟?為什麽偏偏要說出個“莫須有”的千古笑話來?秦檜的“莫須有” 三個字,會不會有弦外之音呢?真實意思是想告訴韓世忠——嶽飛有沒有罪我也不清楚,反正也不是我想殺他。可是,如果不是秦檜想殺嶽飛,那麽究竟是誰想殺他、而且能殺他呢?結論隻有一個,這就是皇帝趙構。 要是放在明朝,在崇貞年間,那皇帝殺大臣是家常便飯、袁崇渙、熊廷壁就是稀裏糊塗被殺掉的。可是宋朝自太祖趙匡胤以來,就有個不濫殺大臣的光榮傳統,而且那趙構也不是糊塗人,而是被曆史上稱為“中興之主”,把江南半壁小河山治理得井井有條。如果趙構要殺嶽飛,必然有非要殺他不可的理由。 有人說趙構殺嶽飛是因為嶽飛要“迎回二聖”,把趙構被金兵俘虜了的老爸老哥接回來,這樣趙構的位子就坐不穩了。但仔細看看曆史,趙構發12道金牌召回嶽飛的時候,他老爹徽宗已經死了好幾年了。雖然還有個哥哥欽宗在,可是兄弟之間麽,立嫡以賢,他老哥把江山治理得一踏糊塗,自己都給抓去了,還有什麽“賢”可稱?更何況老哥還一再托人給趙構捎信兒表忠心,說:你隻要把我弄回去,我當個平頭老百姓就知足了,絕不和你爭天下。 有人說趙構殺嶽飛是因為嶽飛反對議和,是鐵杆主戰派。能戰方能言和,這個道理趙構不可能不懂,怎能單單為了和談而自廢武功?如果抗命私自出兵破壞和談,那麽殺了也還說得過 去,可是嶽飛已經乖乖地收兵回來交了軍權。為什麽還要殺他呢?當時和嶽飛齊名的抗金明將韓世忠也是堅決主戰的,趙構把他和嶽飛一起召了回來,卻隻罷了嶽飛的軍權,而韓世忠仍然是高官厚祿,過著幸福的腐敗生活。 趙構初識嶽飛,是在他剛即位的時候,嶽飛那時大概才是個連級幹部。史書說,這時的嶽飛曾上書數千言,“大略謂:臣願陛下乘敵穴未固,親率六軍北渡,則將士作氣,中原可複。書聞,以越職奪官歸。”趙構不是膽子大的人,嶽飛要他親自隨兵打仗,如何肯聽?於是以 非法越級打報告的罪名罷了他的官。於是嶽飛隻好投*張所,從頭幹起。嶽飛身先士卒,軍紀嚴明,屢立戰功。這趙構倒也是不念舊惡,紹興三年秋,傳他“入見,帝手書‘精忠嶽飛’字,製旗以賜之。授鎮南軍承宣使、江南西路沿江製置使,又改神武後軍都統製,仍製置使,李山、 吳全、吳錫、李橫、牛皋皆隸焉。”封了嶽飛個省軍級幹部,而且題字,發獎旗 “精忠”。有趣的是嶽飛背有四個字是“盡忠報國”,“精忠,”與“盡忠”,怎麽如此相似呢。 這樣,趙構和嶽飛的蜜月階段就開始了。嶽飛是當時軍隊高級將領中最年青的,趙構愛惜人材,破格提拔。 宋史載:紹興四年,“兀術、劉豫合兵圍廬州,帝手劄命飛解圍,提兵趨廬,偽齊已驅甲 騎五千逼城。飛張“嶽”字旗與“精忠”旗,金兵一戰而潰……” 趙構已經把嶽飛看做自己的嫡係了,越過中央軍委,自己親自寫命令,可見對他的信任程度多高了。嶽飛也真給他掙麵子,把金兵打了個稀裏嘩啦。 紹興五年,“入覲,封母國夫人;授飛鎮寧、崇信軍節度使,湖北路、荊襄潭州製置使,進封武昌郡開國侯。”二十幾歲就是候爵了,老媽也封了國夫人。這還不夠,“飛以目疾乞辭軍事,不許,加檢校少保,進封公。”嶽飛說眼睛有毛病,不想帶兵了,趙構不但不許他辭職,而且加官進爵,幾個月之中就由候爵提拔到公爵,可以說是少有的殊榮。就在這一年,趙構的老爹徽宗死在了金國的監獄裏。 紹興六年,“飛入覲,麵陳:襄陽自收複後,未置監司,州縣無以按察。帝從之,以李若虛為京西南路提舉兼轉運、提刑,又令湖北、襄陽府路自知州、通判以下賢 否,許飛得自黜陟。”湖北的大小官員由嶽飛隨意安置。看來趙構是真信任嶽飛,不怕嶽飛乘機安插私人勢力,更沒有懷疑嶽飛會造反。“居母憂,降製起複,飛扶 櫬還廬山,連表乞終喪,不許,累詔趣起,乃就軍。”嗬嗬,這是嶽飛第二次想撂挑子不幹了,老媽死了,要陪伴死人。趙構當然不願意自己栽培的嫡係辭職,連著下詔書要他繼續幹革命。看來這趙構也是個急性子人,不是連下詔書,就是連下十二道金牌。 紹興七年,“入見,帝從容問曰:卿得良馬否?飛曰:臣有二馬,日啖芻豆數 鬥,飲泉一斛,然非精潔則不受。介而馳,初不甚疾,比行百裏始奮迅,自午至酉, 猶可二百裏。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無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 致遠之材也。不幸相繼以死。今所乘者,日不過數升,而秣不擇粟,飲不擇泉,攬 轡未安,踴踴疾驅,甫百裏力竭汗喘,拜太尉,繼除宣撫使兼營田大使。 從幸建康,以王德、酈瓊兵隸飛,詔諭德等曰:聽飛號令,如朕親行。”這一段更說明趙構和嶽飛的私人關係極其融洽,聲色犬馬,可以無所不談。“拜太尉”,封了個副總理級的官兒,和當年高俅的級別一樣了。“聽飛號令,如朕親行。”就是說讓下麵的官員像服從自己一樣服從嶽飛,信任已經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 嶽飛和另一個元帥張浚拌了嘴,“即日上章乞解兵柄,終喪服,以張憲攝軍事,步歸, 廬母墓側……帝累詔趣飛還職,飛力辭,詔幕屬造廬以死請,凡六日,飛趨朝待罪,帝尉遣之……帝大悅。”這是嶽飛第三次要撂挑子,而且撂的有點兒毫無道理,和同僚吵架是常事,皇上有沒有偏袒他,怎麽能把抗金救國的大業置之不顧,辭職不幹了呢?莫非嶽飛此時受到什麽重大打擊了不成? 二 八年,“命詣資善堂見皇太子。飛退而喜曰:社稷得人矣,中興基業,其在是乎?” 讓嶽飛和皇太子建立親密關係,看來趙構是準備以後讓嶽飛做托孤重臣了。不過這皇太子也不是趙構親生,而是個養子。趙構或許也有個什麽陽萎之類的不育症。有這類 症狀的人大多都有些心理不正常,嶽飛以後的日子怕也難過。 九年,“以複河南,大赦……授開府儀同三司,飛力辭,……三詔不受,帝溫言獎諭,乃受。”繼續加官進爵,兼任首都的市長。 十年,“金人攻拱、亳,告急,命飛馳援,飛遣張憲、姚政赴之。帝賜劄曰:設施之方,一以委卿,朕不遙度。”這就是說你愛怎麽幹就怎麽幹,我把大權都交給你了。可見此時趙構對嶽飛還是高度信任的。但是,這距離趙構殺嶽飛隻有一年的時間了。由高度信任到非殺他不可,肯定是什麽重大事情在這一年之間發生了。 其實趙構本是個多疑之人,就是在給嶽飛加官進爵的時候也不忘試探。當嶽飛屯田的時候,“帝手書曹操、諸葛亮、羊祜三事賜之。”想看看嶽飛的反應。嶽飛是個極聰明的人,“飛跋其後,獨指操為*賊而鄙之”,把曹操大罵了一頓,以證明自 己不會做曹操,通過了趙構的測試。 不過,嶽飛也不是非常會來事兒的人。想當年,秦始皇起傾國之兵派大將王剪攻打 楚國,王剪一會兒派人回去向秦始皇要棟房子,一會兒又派人回去要塊地。手下人很奇怪,就問他:“您當了這麽大的官兒了,還貪圖那些小便宜幹啥?”王剪笑著 說:“大王是個多疑的人,把全國的兵都交給我了,肯定不放心。我就是要他知道我胸無大誌,隻愛小便宜,他就放心了。” 棋經上說:棄小不就,必有圖大之心。偏偏嶽飛在小節上無可挑剔,不貪財,不好 色,家裏沒有小老婆。有個叫吳送美女給嶽飛,也被嶽飛退回去了。年輕時好酒, 皇上勸他一次,就滴酒不沾了。皇上要給他蓋房子,他也不要,說:“敵未滅,何以家為?”還說:“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可是你嶽飛是武將啊,不怕死是可貴的革命品質,可是怎麽能也不愛錢呢?不好色,不好酒,不置家 產,不怕死,再不貪財,那你圖得是什麽呢?沒有缺點的人是可怕的,所以趙構大概也是心裏怕怕。 嶽飛還有個大犯忌諱的地方,就是他的軍隊號稱“嶽家軍”。“先是,紹興五年,飛遣梁興等布德意,招結兩河豪傑……舉眾來歸。其所揭旗以“嶽”為號……金帥烏陵思謀素號桀黠,亦不能製其下,但諭之曰:“毋輕動,俟嶽家軍來即降。”黨和國家的軍隊,要叫也隻能叫趙家軍,怎麽能叫嶽家軍呢?自古皇帝們的心是相通的,趙構對此必然是極不高興。 不過,心裏不高興歸不高興,這點兒事也絕不足以讓趙構下決心殺嶽飛。那麽,從紹興十年到紹興十一年這一年多的時間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麽事兒了呢? 中國曆史朝代之中,宋朝的天下是來得最容易的。宋太祖趙匡胤本是個沒有賊心也沒有賊膽的武官,但是人緣極好,大概是個周恩來一類的人物。忽然,消息傳來,皇帝柴世榮死了,隻留下一對孤兒寡婦。當時廣大革命官兵們就琢磨了,自古一朝天子一朝臣,這孤兒寡婦掌了大權,肯定要安插自己的親信,把我們趕到牛棚裏去好給新官員們騰位子。幹脆,我們推舉趙大哥當皇帝算了。於是被灌得醉醺醺的趙匡胤一睜眼,發現自己怎麽穿上皇帝的衣服了? 黃袍加身啊,這賊船一上就沒法下來了,最後隻得一不做,二不休,就索性奪了老柴家的天下。趙大哥的皇帝來得這麽容易,越想越害怕,如果別人也學著玩這麽一手,我的江山不是就又沒有了?於是把能征慣戰的老哥們兒都請來喝酒。酒過三巡,老趙放聲大哭。哥們兒幾個奇怪呀,就過來問。老趙抹著眼淚說,如果你們哪天也想黃袍加身,那麽我殺你們也不是,不殺你們也不行,不如我多給你們點兒錢,你們回老家腐敗去,你們舒服了,我也放心了。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杯酒釋兵權”。老軍頭兒們都退休當大地主去了,不用擔心他們造反。可是外族一打進來就傻眼了,你那些能打仗的人都退休了麽。所以宋朝內憂不多,外患卻從來沒有停止過,從遼,西夏,到金,蒙古,反正是誰都能欺負老趙家一鼻子。 趙構的皇帝也來得容易,但是有點兒不名正言順。他本是宋徽宗第九子,老媽的地位不高,本人的資質也平平。本來無論是立嫡、立長、立賢,都輪不到他頭上。再加上老爹大概也不怎麽待見他,所以才派他出使金國,別的孩子都舍不得送去當人質,隻舍得他。誰知道事情有變,金兵打了過來,老爹老哥被金兵虜走了,趙構從金營裏逃出來跑到了江南,大臣們才擁立了他當了皇帝。畢竟他是大家能找得到的唯一皇子麽。 估計趙構心裏一直有個“得位不正”的情節,老爹徽宗是 個處處留情的花心大蘿卜,自己知道的兄弟已經是不少,秘密的私生子兄弟怕是更多,如果哪天哪個兄弟拿著老爹的遺詔來逼自己讓皇帝的位子,豈不就是折子大了?趙構發愁啊,四處收集老爹的秘聞,倒養成了一種獨特的愛好,很愛讀宋朝的革命家史。他爺爺和太爺爺的傳記《重修神宗實錄》和《重修哲宗實錄》,就是他在位的時候,由趙鼎分別在紹興五年和紹興八年完成的。 然而,老趙家的曆史和嶽飛有什麽關係?讓我們看看嶽飛之死前後幾年內都發生了些什麽事情: 紹興九年“正月,金宿州守臣趙榮來歸。二月,命修《徽宗實錄》”。想來那趙榮帶回來了些趙構老爸徽宗的遺物什麽的,使得趙構忽然想起來要給老爸修改傳記了。不過,徽宗乃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小資皇帝,除了書畫上的成就之外,泡妞也是一把高手,但是治理國家實在是乏善可陳。那麽著急給他寫傳記做什麽? 莫非是聽到了什麽蛛絲馬跡,要整理老爹的黑材料?於是趙構也不繼續讓趙鼎來寫黨史了,而是該派自己信得過、口頭子又嚴實的秦檜來編寫。 紹興十年,“夏四月韓世忠、張俊、嶽飛相繼入覲。壬辰,以世忠、俊並為樞密使,飛樞密副使,五月遣張俊、嶽飛於楚州巡視邊防。”朝見皇帝以後,這抗金三大元帥之中韓世忠、張俊進了中央政治局,而嶽飛隻混了個候補,看來趙構和嶽飛的關係開始冷卻了。 三 “秋七月戊戌,秦檜上《徽宗實錄》,進修撰以下各一官。丁未,加秦檜少保。命張俊複如鎮江措置軍務,留嶽飛行在。飛以累奉詔班師”。秦檜筆杆子確實厲害,一年多的時間就完成了修改黨史的艱巨任務。同時肯定還遞交了一本厚厚的、不能讓別人看到的內部文件,包括許多皇家機密。趙構不知道是高興還是害怕,反正給黨史寫作班子每人提升一級。幾天之後,就有了趙構連下12道金牌逼迫嶽飛回都的事。 嶽飛一回來,馬上就倒了黴:“八月甲戌,罷嶽飛……九月癸卯,鄂州前軍副統製王俊告副都統製張憲謀據襄陽為變……冬十月,戊寅,詔修玉牒。下嶽飛、張憲大理獄,命禦史中丞何鑄、大理卿周三畏鞫之。” 嶽飛七月回軍,八月就丟了官兒,九月有人報告說嶽飛的養子嶽雲和愛將張憲陰謀造反,十月趙構下令修改玉碟,就是皇家的家譜,緊接著就把嶽飛下到了監獄裏。 這一段時間表很有意思:為什麽趙構一見了秦檜修改的《徽宗實錄》就馬上下金牌召嶽飛回軍?把嶽飛下到了大獄裏,緊接著就要修改玉碟?莫非嶽飛和皇家有什麽牽連不成? 嶽飛被捕以後,趙構最初派何鑄審訊。“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既而閱實無左驗,鑄明其無辜。”嶽飛把衣服一撕,露出身上盡忠報國四個大字,何鑄馬上就明白嶽飛是冤枉的了。這一段也很奇怪,身上刺字在那年頭兒 是很流行的,當法官的,總不能認為身上刺個“忠”字就是忠臣吧?這裏的真實過程應該是嶽飛向何鑄說了什麽高度機密,或出示了什麽極有說服力的證據,才使得何鑄認為嶽飛無辜。但是趙構已經將這些關鍵從史書中刪去,讀到才令人覺得這裏費解。 趙構聽何鑄一說,又驚又怕,大秘密可不能傳出去,先恐嚇何鑄一番,罷了他的官,然後就命令秦檜馬上把嶽飛幹掉,殺人滅口。秦檜曾經建議讓嶽飛和張憲當堂對質,以顯示自己依法判案。但是趙構卻說:“勿妄追證,動搖人心。”意思就是說:咱倆都知道老嶽造反證據是假的,你還瞎追證什麽?萬一他把那大秘密一喊,一旦傳出去,就天下大亂了。什麽也別問了,趕快殺人滅口吧。 “十二月癸巳,賜嶽飛死於大理寺,斬其子雲及張憲於市,家屬徙廣南,官屬於鵬等論罪有差。”這導致嶽飛掉了腦袋的秘密究竟是什麽呢? 自古以來,要造反的人,一定得既有賊心,又有賊膽兒,更重要的是得有賊能耐。如果沒有哪份兒能耐,隻是瞎叫喚造反,壓根兒沒人正眼兒夾你。李逵倒是叫著要“殺上東京,奪了鳥位,”可是受了招安以後,朝廷隻想殺他的宋大哥,根本不惜得殺他。反而是宋大哥把李逵毒死了。這能力也有虛的,有實的。一如下圍棋的外勢和實地。三國年間曹操和劉備煮酒論英雄時說:“天下英雄,唯始君與操耳。”也就是說:這年頭兒上,真有能力造反的,也就是咱們哥倆了。劉備當時在曹操帳中寄人籬下,幾乎沒有兵,將也隻有關羽和張飛二人,實力弱得連個占山為王的土匪都不如。可是劉備有兩項特殊能力,把外勢張得極足:一是皇叔的身分,而且有皇帝頒發的親戚證書,如果皇帝被推翻了,他可以算八杆子之內的皇位繼承人呢;二是人氣旺盛,願意追隨他的人相當多。這兩項虛力一旦加上實力可就不得了了,所以赤壁之戰以後,曹操一聽劉備得了荊州,嚇得手裏的筆都握不住了。 趙構手下的三大元帥,韓世忠、張俊、嶽飛手下都有十來萬人馬,如果造反誰都能折騰一氣。可是在那個講究忠孝的年頭兒,無緣無故起兵反皇上,肯定得不到老百姓的擁護。不過如果某元帥拿到一份類似先皇遺詔什麽的東西來搶他的皇位,形勢就完全變了,因為趙構的皇帝是自己封的,沒有老爹的命令,底氣不足啊。特別是嶽飛,年紀最輕,人氣最旺,打起仗來也就勇悍,“嶽飛可千萬別牽扯進去,嶽飛可千萬別牽扯進去,”,趙構大概也是一邊調研黨史一邊禱告。當然嶽飛家的曆史也要調研一番。 嶽飛身邊有兩個重要的女人,一個是他的母親姚氏,一個是他的老婆李娃。李娃比嶽飛還大兩歲,湯陰縣誌上說她日夜協助嶽飛布置軍事,安撫家屬,“部下軍事有謀叛者,李夫人廉得之,不以言,一日會諸將於門,立命捕斬叛者,一軍肅然。這一段就有點兒奇怪了,聽說有人要叛變,把他抓起來,怎麽也應該交給你老公審一下麽,怎麽自做主張立刻就把他一刀砍了呢?莫非也有什麽事要殺人滅口不成? 嶽飛的母親姚氏也有奇怪的地方。“嶽”字在北方許多地方讀做“藥”的音。姓姚的嫁了姓藥的,也蠻巧的。再看看宋史上嶽飛出世一段:“字鵬舉,相州湯陰人。 未彌月……河決內黃,水暴至,母姚抱飛坐甕中,衝濤及岸得免,人異之。”說嶽飛才生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黃河發大水了,一家人都被淹死了,隻有嶽母姚氏抱著嶽飛坐到一個大缸裏,才逃到了岸上。看了這段,不但當時的人奇怪,我們現在人也一樣奇怪:月子裏的女人身體是最虛弱的,特別是姚氏,生嶽飛的時候已經30多了歲,高齡產婦,又是第一胎,怕是連掙紮的力氣都沒有剩多少了,怎麽會大水把別人都淹了,隻有她,還抱個孩子逃了出來?就算是在別人幫助下勉強跳進了水缸裏吧,我們知道水缸那個玩藝兒,底麵積小,重心高,有一點兒風浪就翻個兒了,怎麽能載著她母子倆從黃河的大水裏逃出來呢?這裏八成是嶽母姚氏在撒謊。可是她為什麽要說謊呢? 嶽飛背上有四個大字:盡忠報國,野史說是嶽母所刺,因為她太愛國了。當過媽的人一看就知道這野史是瞎編。去醫院打針的地方看看,盡是孩子還沒怎麽樣呢,老媽先是眼淚汪汪了。要當媽的拿大針往孩子身上紮出個政治口號?恐怕連後媽都下不去手。特別是在古時候,技術落後,沒有什麽消毒措施,用針刺出血來再往上麵抹墨汁兒,要是來個什麽感染,破傷風一類的,孩子的小命兒就斷送了。而且盡忠報國這四個字,除了忠字外,在那年頭兒都隻能刺繁體字,筆劃相當煩瑣,簡體字要800年以後才能施行呢,要當媽的刺一兩針或許還行,一咬牙一閉眼了。刺上幾百下寫四十多筆劃?怕隻有發了狂的老媽才行。 四 女人和男人不同,她們可以為愛情發狂,為孩子發狂,但是為政治發狂的卻極少,不過女人為了愛情,或者怕日後認不出孩子來,在孩子身上留個記號倒是可能,唐三藏的老媽不是就一狠心咬掉了他的腳指頭,為了以後好相認麽。但是,嶽飛離家已經是大人了,再變也變不到哪裏去了,而且老媽的相貌不會怎麽變麽,還怕什麽 以後失散了認不出來呢?為什麽還要給他身上刻字留記號呢?答案大概是:希望日後如果嶽飛見到他老爹時,能父子相認。 或許會有人說:不對呀,史書上說嶽飛他老爹嶽和被大水衝走了。嗬嗬,這是嶽母姚氏自己說的,沒有見到屍體是不是?為什麽在嶽飛背上留盡忠報國這幾個字呢?最合理的解釋是:嶽飛父母在定情的時候,男方留給女方的定情之物就是一塊玉佩,上麵刻了四個鏤空大字:盡忠報國。嶽母為了以後他父親能認出他來,把那玉 佩燒紅了,往他背上一按,“呲啦”一聲,四個字就烙上了。嶽飛疼得直哆嗦,二級燒傷啊。嶽母則心疼得大哭,說:兒啊,你盡忠報國吧。 那麽,嶽飛的老爹究竟是什麽人呢?宋史上隻有寥寥幾字:“父和,能節食以濟饑者。有耕侵其地,割而與之;貰其財者不責償。”隻說他老爹是個農民,忠厚老實的農民。我們知道嶽飛的字寫得很漂亮,詩詞也頗有功底,絕對不像那些附庸風雅的軍閥們。正史說嶽飛“少負氣節,沈厚寡言,家貧力學,尤好《左氏春秋》、孫吳兵法。”野史說嶽飛是地主家的佃戶,沒有讀過多少書。農民子弟,又沒有讀過什麽書,成為武將也不奇怪,可是詩詞書法的成就哪裏來的?隻能是老媽教的。能教出這等孩子來,姚氏肯定是詩書家族出身,在那講究門當戶對的年代,怎麽會嫁了個普通農民嶽和? 前麵說過了,法官何鑄一見到嶽飛背上的四個字大驚,就認為他是無辜的,沒有造反。如果那四個字是玉佩烙上的,而且何鑄見過那塊玉佩,認識嶽飛的老爹,事情就容易解釋多了。可是何鑄怎麽會認識一個普通農民嶽和呢?就是認識嶽和,也不能保證嶽和的兒子不可能造反是不是? 答案隻有一個,就是那嶽和根本不是農民,而是趙構的老爹宋徽宗。嶽飛則是趙構的同父異母哥哥。那塊盡忠報國的玉佩就是皇家之物。 正因為嶽飛是趙構的哥哥,和趙構有同等的皇位繼承權,而且才幹和人望都在趙構之上,趙構才非殺嶽飛不可。就算嶽飛無心暫時造反,如果牛皋張憲等人也給他玩一手黃袍加身,再用解放北中國受苦受難的老百姓來開導他,那嶽飛騎虎難下,就像老祖宗趙匡胤一樣,不反也得反了。 正因為嶽飛是趙構的哥哥,趙構才不願意公開審理,要保密。自古皇帝殺大臣沒有什麽了不起,可是殺兄弟就不一樣了。唐太宗李世民殺兄殺弟,清朝雍正殺兄囚弟, 一直落下罵名。 正因為嶽飛是趙構的哥哥,趙構殺了嶽飛和嶽雲後心裏有愧,盡管謀反本來應該全家抄斬,可是趙構才饒了嶽飛的老婆和其它四個兒子,僅僅是流放。 正因為嶽飛是趙構的哥哥,秦檜才覺得罪名難下,糊裏糊塗地說了個“莫須有”,怕萬一定了什麽罪名,下麵拍馬屁的順杆子爬,把嶽飛的祖宗都罵了,那可就罵得是皇帝的祖宗了。 正因為那塊盡忠報國的玉佩就是皇家之物,何鑄見了烙字才大驚,估計他以前見過這玉佩,或者在皇家內庫的帳本子上見過畫樣子。嶽飛既然是皇子,要造反就絕不會交出兵權。既然交了兵權就說明無意造反。 正因為嶽飛是趙構的哥哥,而且那塊盡忠報國的玉佩就是皇家之物,趙構聽了何鑄的報告才會大驚,罷了何鑄的官兒。看來徽宗可能有一批專門泡妞用的玉佩,刻的分別是什麽盡忠報國,精忠報國……一類的話。嶽飛老媽得到的是“盡忠報國”那塊,而趙構老媽拿的那塊寫得是“精忠報國”,後來又給了趙構。趙構文化底子不厚,把“精忠”這兩個字又提給嶽飛的大旗上去了。 正因為嶽飛是趙構的哥哥,嶽母姚氏才要千方百計隱瞞他的來曆。當嶽飛部下有人得知這個秘密以後,嶽飛的老婆才會不經審訊,馬上將該人殺掉滅口。 那麽,皇子嶽飛怎麽會流落到湯陰縣去呢? 故事大概是這樣的:宋徽宗的時候,皇宮裏有個姓姚的宮女,在三十多歲的時候,因為一個偶然的機緣,懷上了皇帝的孩子。那年頭兒,為了保證皇家血統的純潔,皇帝和那個女人睡過覺都會被太監登記在皇帝的起居錄上。懷孕的宮女也會被在皇家家譜“玉碟”上記載一筆。那宋徽宗是個風流人兒,一夜情之後給姚氏留下了一塊寫著“盡忠報國”的玉佩。 宋朝時期,朝廷濫殺大臣的事情很少發生,但是宮廷之內後妃爭寵卻是時時有之。有名的“狸貓換太子”就是宋朝的故事,說宋真宗無子,李劉二妃同時懷孕,真宗下詔:先生皇子者受封為後。劉妃本是假懷孕,於是收買了太監,在李妃產後以剝 了皮狸貓換下孩子,把孩子說是自己生的,然後誣告李妃生下妖物。宋真宗一怒將李妃打入冷宮,直到二十年後為包公發現,把她帶回京城,並設計使她母子相認。 姚氏懷了皇子以後,就有個沒有孩子的妃子來找她談判,說你生下孩子以後過繼給我吧,我保你以後過好日子。如果不同意,嘿嘿,你娘倆兒都吃不了兜著走。姚氏又怕又氣,搞不好那女人也會搶了我的兒子再把我幹掉。盡管嘴上不得不連連答應,她心裏卻在想別的主意 五 “崇寧元年十二月……出宮女七十六人”。正好那年年底皇上要放一批宮女出宮。姚氏聽說了要放宮女的消息,就用自己幾乎全部的積蓄,買通了太監,混在那些宮女裏麵,出了皇城。姚氏那時已經有七個月左右的身孕,好在是冬天,衣服穿得多,別人也不容易看出來。逃出開封府,姚氏怕那妃子派人來追,也不敢和娘家聯絡,偷偷住在個小店裏。崇寧二年二月十四日,生了嶽飛。嶽飛將近滿月的時候,姚氏發現有可疑的人在附近出沒,急忙帶了嶽飛向北麵逃跑。跑到黃河邊上的湯陰縣,正碰上發大水,過不去了。有好心人過來問,於是姚氏才編了個坐在水缸裏逃難的神話。問她的孩子姓什麽,她隨口就答:“姓姚”,又覺得不對勁兒,才又改說“姓嶽(藥)”。 姚氏把嶽飛帶大,給他取名叫“飛”。飛者非也,就是說他本來不姓嶽。到了宣和年間,嶽飛要去投軍,對姚氏說:娘,宣和皇帝要召兵了,我想去報名。報名要填家庭成員,我爹叫什麽名字?姚氏剛要說:宣和皇帝,才說了宣和兩個字,忽然覺得不對,才改口說:嶽和,你爹叫嶽和。 想到兒子投軍以後就有可能見到自己朝思暮想的皇帝丈夫了,姚氏熱血沸騰,要嶽飛解開衣服,自己把那塊玉佩燒紅了,往嶽飛背上一拍,印下“盡忠報國”四個字,還囑咐嶽飛,以後見了皇帝,一定要讓皇帝看看你的這四個字。嶽飛嘴上答應著,心裏也是一頭子霧水:我在皇帝麵脫前光膀子幹嘛? 後來宋徽宗被金人抓走了,姚氏心急如焚,每次見了嶽飛都提醒他一定要“迎回二聖”。那時宋朝經常派人去金國問候宋徽宗和宋欽宗。估計姚氏也給宋徽宗帶過信,告訴他那個逃出宮的宮女生了個兒子,現在是宋朝大將,一定要救他會來等等。那是紹興五年,宋徽宗接到信又驚又喜,一激動死了。消息傳來,姚氏悲痛欲絕,過了一年她也去世了。在臨死之前,姚氏把嶽飛的身世和他講了,嶽飛大驚,自己的父親竟然是皇帝,而且死在了金人手裏。自己居然是當今皇帝的哥哥,和他有同等的皇位繼承權! 嶽飛覺得心裏亂得很。趙構那麽懦弱,不求收複失地,北方的老百姓們在金兵統治下苦受得大了。如果自己當了皇帝,肯定能把金兵消滅,建立一個富強的中華大帝國。可是趙構對自己不錯,又是自己的親弟弟,怎麽下得了手呢?嶽飛越想越痛苦, 哎呀,幹脆,老子不幹了!於是才有嶽飛接連兩次撂挑子,什麽官也不想當了的故事。 趙構那時還蒙在鼓裏,死活不讓嶽飛辭職。而且金人大兵壓境,嶽飛不得已,才又帶兵和金人大戰起來。 可是,日子長了,秘密總有走露的時候。嶽飛有個部下聽到了點兒什麽風聲,馬上被嶽飛的老婆抓起來,殺了滅口。漸漸的,趙構也聽到點兒什麽風聲了。 紹興九年,“正月,金宿州守臣趙榮來歸。二月,命修《徽宗實錄》”估計趙榮應該 帶來了宋徽宗的遺物,裏麵可能也有姚氏給宋徽宗的信。趙構一見大驚,忙派自己的心腹秦檜以修徽宗實錄為名,好好檢查一下所有的宮廷文件。這已經是三十多年的舊文件了,而且在戰亂中又丟失了不少。不過秦檜也是個能人,終於把徽宗的起居錄找到了,其中有:崇寧元年x月x日,帝幸宮女姚氏之類的話。玉碟上應該也 有類似的,崇寧元年x月x日,宮女姚氏有孕,後不知所終什麽的。 趙構把日子一對,正是嶽飛的年齡! 秦檜又呈上嶽飛的一首詩: “寶刀歌.贈吳將軍南行 :我有一寶刀,深藏未出韜。今朝持贈南征使,紫萬丈幹青霄 ......使君一一試此刀, 能令四海烽塵消, 萬姓鼓舞歌唐堯。”趙構看了更是疑點重重:你嶽飛已經是元帥了,怎麽還有一把亮未出來的寶刀?莫非這寶刀就是指他自己的皇子身分?“萬姓鼓舞歌唐堯,”這堯雖然是好皇帝,可是他是把自己的皇位禪讓給舜了。你嶽飛寫這個是什麽意思,莫非想讓我把皇 帝禪讓給你不成?這還得了,趕快殺了他吧! 嶽飛有一首更有名的《滿江紅》:“怒發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誌饑餐胡虜肉, 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估計這句又把趙構嚇得夠嗆,你嶽飛收拾金國,那隻是從中國版圖的一半來收拾就夠了麽,你要從頭收拾,這是什麽意思?連我趙構一起收拾了? 下半闋的“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也很有意思。嚴格說來,此句對仗不工。靖康是年號,應該對個人名或地名才工整,臣子二字就對得有點兒牽強了。嶽飛在這裏是不是也別有所指,指的是國恨家仇的雙重仇恨,為臣之恨,君主被虜,為子之恨,生父被囚。當然此句的原稿也或許是:“君父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對仗雖然工整,但因痕跡太明顯,才該成了靖康恥。此滿江紅有人說是後人偽做,理由是賀蘭山在當時西夏國,離金國遠了去了。嶽飛和金兵大戰,怎麽會犯這等錯誤?應該說興安嶺才對。其實,如果真是後人假托嶽飛之名所做,肯定不會有令人一眼看去就起疑的地方。 嶽飛此處用了賀蘭山絕非筆誤,而是這正說明了他的誌向遠遠不止收複宋朝的失地,打敗金兵而已,而且要繼承漢唐的疆土,連西夏國也要滅掉。更有意思的是,嶽飛在此詞中還提到了匈奴。宋朝時,匈奴早已遷移到歐洲多瑙河一代去了,莫非嶽 大帥也有心建立一個橫垮亞歐兩洲的大帝國?既然一百多年以後的成吉斯汗能做得到,為什麽嶽大帥做不到呢?嶽飛的軍事能力不弱於成吉斯汗,而宋朝的人力,財力遠勝於蒙古。當然曆史是不允許假設的,但是如果嶽飛的大帝國能成功的話,就不會有持續一百多年的天下大亂。沒有亂世的可乘之機,可能也就不會有以後的成吉斯汗蒙古大帝國。 可惜嶽飛猶豫盡管猶豫,終究還是下不了決心把政權從趙構手裏奪過來。反而被趙構先下了手。嶽飛想來也是後悔得緊,臨死之前除了“天日召召”再也說不出什麽話來了。未曾造反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唉,這個嶽飛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