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英國看病的感受

(2010-09-13 11:03:58) 下一個


無論在哪一個國家,看病都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由於醫療體製的不同,各國居民的受益程度必然有所差距。英國與中國的醫療體製就有著本質的差別。

首先,英國人享受的是公費醫療。看病和治療都是免費的,隻是拿藥時要付處方費。無論藥品的貴賤,每張處方的費用是7.2英鎊。每月的醫療保險是直接從工資中扣除的。薪水越高,所付出的保險費也就越多,但各階層的人享受同樣的醫療待遇。一些富人喜歡自費到私人醫院就診,但在公費醫療製度中沒有人享有特權。

英國的醫院不直接接待病人。看病的第一步是到地段診所。這種診所一般有一到三個醫生,一兩個護士和前台接待人員。到此就診者都是注冊的當地居民。診所中不設有化驗、醫療器械及藥房。到診所看病要提前打電話預約,僥幸者當日即可就診,否則可等上一到兩個星期。地段醫生向就診者詢問病情後做一些簡單的體檢。根據需要給病人開處方、化驗單、或是介紹到大醫院就診。英國的藥房開在街到上。藥房中的藥物分為處方藥和非處方藥。藥房在沒有處方的條件下不可出售處方藥。醫生對藥物的控製很嚴,輕易不給開藥。諸如感冒、頭疼腦熱的病,醫生的建議一般都是‘回家多喝白水’。如果是嚴重的感染,可以開兩個星期的抗菌素。對於需終身服藥的高血脂類的病人,一張處方可以開兩個月的藥。拿到化驗單的病人要到大醫院去做檢查,一星期後化驗結果返回地段診所。

在英國看病,病人不可以挑選醫生。等到專科醫院看病的時間長短,取決於許多因素。危急生命的病,一般隻等兩個多星期。不要命的病,可等上數月、甚至數年。幾年前,我得了鼻淚管栓塞症,等了一年多才等到看眼科醫生,還是一位沒有經驗的年輕醫生。他說,我需要做手術才能疏通導管,我又等了一年才排上手術。等到手術的那天,上手術台的衣服都換好了,才見到主治醫助理。經這位醫生再次檢查,才發現我的病根本沒有必要做手術。他隻用了半個多小時就把我堵塞三年之餘的鼻淚管疏通了。據說這種事情在英國很常見,原因是病人多,醫生少。醫生看一個病人的時間是有限的,一般是十幾分鍾。有經驗的老醫生多被社交、科研以及私人行醫的繁雜之事所累,所以在醫院看到的大都是年輕和經驗不足的醫生。

去年我自感胸悶,經地段醫生看過以後,隻等兩個星期就轉到大醫院了。奇怪的是,給我看病的並不是醫生,而是護士。經她檢查後,懷疑是‘冠心病’,但要做心血管照影才能確診。心血管照影既是檢查、也是手術,慶幸的是隻用兩個星期就排上了。心血管照影的機器屬於大型的醫療設備,置於一輛流動醫療車上,不歸任何醫院所有。它穿梭流動於各個大醫院,但負責做檢查的醫生由當地醫院付出。還有許多大型醫療設備,如乳腺癌掃描儀,也是以流動車的形式出現的。這種設計給英國醫療部門省了許多的經費。檢查後算是‘術後病人’,要留院幾小時才可離去。留院期間受到了護士無微不至的關懷,護士對病人似對親人,甜甜的笑臉、溫暖的語言以及親密的接觸,讓人不願離去。在醫院期間,除了受到精心的照料之外,還享受免費的吃住。

上星期,我在一家小診所做了一次皮脂腺瘤切除術。手術室簡單、幹淨、整潔。沒有中國醫院特有的‘醫院的味道’。在醫院的感覺似乎是在家裏一樣。無論醫生還是護士都非常友好、熱情。做手術沒有任何痛苦的感覺。

雖然英國的醫療製度還有許多弊病,但醫護人員品行端正和對病人的良好態度是令人難忘的。

寫於2009年8月18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南山鬆 回複 悄悄話 公費醫療這個製度很好,雖然不是十全十美.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