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紅豆

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隻道是尋常。
個人資料
正文

蔣百裏生平

(2011-01-11 00:40:58) 下一個
前言:
上學時就讀過有關蔣百裏將軍的書籍,當時就佩服的五體投地。要說敬佩的人,他應該算是其中之一了。

蔣百裏生平鏈接地址:
http://www.hudong.com/wiki/%E8%92%8B%E7%99%BE%E9%87%8C


蔣百裏,名方震,晚號澹寧,筆名飛生、餘一。浙江海寧硤石人,光緒八年(1882年)農曆九月初二出生。祖父蔣光煦(號沐公)是著名的藏書家、刻書家,建“別下齋”藏書樓一座,貯書10萬冊,刻印《別下齋叢書》、《涉聞梓舊》等多種書籍流傳於世。父親蔣學烺(號壺隱),因生下來缺左臂,沐公不喜歡他,送他到寺廟出家做小沙彌。長大還俗學醫,懸壺濟世,娶浙江海鹽秀才、名醫楊笛舟的獨生女楊鎮和為妻。她是賢妻良母,又通文墨,成為蔣百裏的啟蒙老師。

蔣百裏13歲時父親亡故,與母親相依為命。出家人不能歸族,其父未得到遺產,家庭生活困苦。其時蔣百裏的叔父蔣世一延請老秀才倪勤叔給自己的孩子授業。喜歡讀書的蔣百裏經常溜到書房裏去聽講,倪勤叔見他聰慧,頓生愛才之心,知道他家境清寒,就對他的母親說:“這孩子是可造之才,我願教百裏讀書,不收‘束修’(按當時的習俗,未做詩文的學生每年6元至8元大洋,已開筆的8元至12元)。”從此窮學生就從倪勤叔讀書,學習詩文。蔣百裏過目不忘,除了能熟背四書五經,課餘還讀《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封神榜》等古典小說,爬上茶館茶桌,手舞足蹈,繪聲繪色地講上述故事給茶客聽,被譽為“神童”。

中日甲午之戰,深深地刺激了蔣百裏。15歲時他經常手捧《普天忠憤集》,挑燈夜讀,讀至熱血沸騰處,放聲痛哭,淚如雨下,立誓為國效命。1898年,戊戌變法,16歲的蔣百裏考中秀才。受維新思想的影響,渴望讀到新書。恰逢雙山學院購進了四大櫥經、史、子、集和時務、策論、算學、格致等書。聽到這個消息,蔣百裏真如窮人得著了寶藏,請求老師早一二小時放學,讓他到雙山書院中看書。蔣百裏如饑似渴地吸吮知識,以研讀文學一類為多。

1900年春,蔣百裏18歲時,應同邑橋鎮孫氏之請,聘為塾師。不久在方雨亭縣令的介紹下,蔣百裏到林迪臣創辦的求是書院(浙江大學前身)就讀深造,同學中有錢學森之父錢均夫等人。1901年,方縣令、林知府、陳監院(陳仲恕)3人共同出資,送蔣百裏東渡扶桑留學。

1902年,蔣百裏當選為中國留日學生大會幹事,並組織“浙江同鄉會”,又於1903年2月創辦大型綜合性、知識性雜誌《浙江潮》。該雜誌32開本,月刊,每期約8萬字,行銷國內,魯迅先生積極支持《浙江潮》,每期都寄回國內讓親友閱讀,他的第一批作品《斯巴達之魂》等,即發表於《浙江潮》。身係上海獄中的章太炎先生的詩文也在該刊登載,《獄中贈鄒容》一詩萬人爭誦。

蔣百裏為《浙江潮》所寫的發刊詞,情文並茂,傳誦一時。他又以飛生、餘一等筆名,發表《國魂篇》、《民族主義論》等長篇論文連載,鼓吹民主革命,提倡民族精神。立論獨到,條理清晰,文辭流暢,感情奔放,頗類梁啟超文筆;而他傾向革命,又不同於梁啟超的改良主義,頗受讀者注意。

1906年留學德國。武昌起義後,任浙江都督府總參議。 1912年任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校長,1913年,任袁世凱總統府一等參議。1917年,任黎元洪總統府顧問。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時,蔣百裏正與梁啟超等一起去歐洲考察。次年春回國,正值國內提倡新文化,一時如風起雲湧。梁啟超深感於歐洲的文藝複興,決心放棄政治生涯,全力從事新文化運動,蔣百裏積極參與,成了梁氏最得力的助手,號稱“智囊”。他不僅出主意,更著書立說,成為新文化運動的戰將。1923年同胡適組織新月社。 1925年任吳佩孚部總參謀長。1933年赴日考察,認為中日大戰不可避免,擬定多種國防計劃.呼籲國民政府備戰。1935年,任軍事委員會高等顧問。1936年赴歐美考察,回國後倡議發展空軍。 1937年9月,他以蔣介石特使身份出訪意、德等國,回國後發表《日本人》及《抗戰基本觀念》,斷定日本必敗,中國必勝。1938年8月代理陸軍大學校長。1938年11月4日,蔣百裏病逝於廣西宜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