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紅豆

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隻道是尋常。
個人資料
正文

難以忘記的歲月

(2010-11-03 12:02:50) 下一個
前言

無意中看到原來室主任的有關文章,原是不想貼的,但看到後就不僅勾起了國內難以忘記歲月的回憶。

他做11室主任時間大概有3、4年,人還不錯,有山東人豪爽的性格。

其實,最不應該忘懷的是那些為之付出一生的老同誌。呆過這種單位的人都知道個中的辛苦,一個型號從研製到定型至少需要十幾年的時間,期間更是需要不間斷的試驗進行考核。記得在國內時,試驗是天天有,試驗組的同事幾乎是全天呆在試車台的。

人是能力+機遇+幸運,記得他當主任時,真的是幸運之神來了,飛行試驗頻頻成功,定型+裝備全在他任內完成。。。。

我懷念過去走過的歲月,更想念曾經朝夕相處的同事。

有個老同事一直不能忘記,他幹了一輩子的燃燒,我們曾經有2年的時間相處,他是南通人,不善言語,愛好抽煙喝茶,由於是個3個人的小辦公室,所以冬天時在屋裏抽煙會打開窗戶,年輕人就感覺很難接受,對他意見很大。

等我到了這個辦公室後(同一部件的人會盡量安排在一個辦公室),每天我會幫他把水打來,抽煙雖然不好,但俺從來沒有表現出不悅來(不行,可以自己出去溜達),俺在心裏是非常尊重老同誌的習慣的。

慢慢的,我們相處的還不錯,如果他上班早了,也會想著給我們打水呢,話也聊的多了。

我當時曾感慨的對他說:老師,你真的是我們後輩學習的楷模呀,這麽多年來,隻看到您幹活,從沒看到您爭什麽。。。

但我們看到的是表麵,卻不知人內心深處的想法,其實人是很憂鬱的,隻是別人看不出來而已。

與他同齡的人,有的早就是研究員了,而他臨退休前才評上。。。。

這次回國,在商場見到他的老伴,問起他退休後的身體狀況,說現在還不錯。

我想,在工作中培養出最好的習慣就是細心,真的是無比的細心,是絞盡腦汁的細心。。。;記得有個同事設計了電氣係統的某個插頭沒有容錯功能,致使一發彈的電氣部分被毀,損失千多萬。。。。

工作的風格是延續了部隊的作風,有點半軍事化,比如逢年過節門上必貼封條,上班時再啟封。我們的筆記本、草稿本均是帶有編號的,用完後要上交銷毀。

還有就是管理嚴格,國內嚴格的最普遍的方式就是罰款了。我的一個同事,順手扔到垃圾筒2張廢的技術通知單,被清潔工撿到,交給保衛處,被罰200元;一個同事遲到,被罰500(此君屬於慢性子);還有一個更不幸的,將零件放到自己辦公桌上,人不在,被罰5000。。。。。;俺也有一次被罰600,到現在也不知道為啥,因為那時候俺已離開了,但錢是必扣的,問了同事,說是有個加工單位寫錯了。。。。。

俺的同事曾經解嘲的說:這一個月下來,沒準拿不到工資,還要倒貼呢。。。

寫下上麵這段話,也算是對過去青春歲月的一種紀念吧。



附錄:

同舉鯤鵬上九天——記航天彈用發動機專家、航天科工集團三院31所副所長劉振德
2010年04月03日 來源:科學中國人西部網 作者 / 編輯:李平

劉振德 現任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三院 3l 所副所長,所科技委主任,院科技委常委,碩士導師,曆任設計員、科技處副處長、渦噴研究室主任、渦扇研究室主任、所長助理。現擔任兩型巡航導彈用渦扇發動機技術和行政指揮,負責質量、信息化、發動機發展規劃等工作。他多次獲得表彰獎勵,被評為院級優秀黨員; 2000 年獲集團公司傑出人才獎; 2001 年獲國防科技工業“ 511 人才工程”學術技術帶頭人稱號; 2003 年被評為院級專家; 2001 年至今,獲國防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三次, 2009 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他是一位激情睿智的實幹家,在他已走過的 40 多年的歲月裏,有一半的時間都是與航天工業相伴相隨;他剛剛 40 出頭卻帶領團隊創下了我國航天工業彈用發動機的多項“第一”,為我國航天彈用發動機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他是我國彈用發動機領域忠實的先行者。他就是我國著名航天彈用發動機專家、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三院 31 所副所長、科技委主任劉振德。

俄羅斯著名的航空發動機法沃爾斯基曾說過這樣的話:“所有飛行器上的東西,他們都是提高阻力增加重量的,惟獨發動機是提高動力的。隻要發動機好,綁上一塊木板也能飛得起來。”正是這個讓木板也能飛得起來的發動機,導彈的心髒,在航天領域中,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

為了這顆明珠, 20 年來,劉振德帶著對飛航動力的癡情,在仿研的基礎上,帶領團隊斬關奪隘,使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三院 31 所彈用渦噴事業走出低穀,彈用渦扇事業長足發展,固體動力春意盎然。

與時俱進 實現長足發展

20 多年前,高中畢業的劉振德帶著稚嫩,帶著放飛青春的夢想來到了西北工業大學,“一不留神”地走進發動機領域。從那時起,他便深深地迷上了航天發動機——這顆“動力心髒”。 4 年苦讀後, 1989 年,劉振德帶著“放飛動力”的夢想,來到了航天三院 31 所。 1989 年在一室、 1992 年到三室、 1994 年調到院機關、 1996 年又到 31 所科研生產處、 1997 年到 11 室,他先後在 5 個部門任職。當過技術員、工程師、任過技術骨幹、分部門管理者,如今的他不但是碩士生導師,而且是全所技術創新的領軍人物。

二十餘年來,劉振德一直從事渦噴、渦扇發動機研製工作,長期的一線科研、工作經曆,他擁有了紮實的技術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經驗。

一代發動機決定一代導彈。建國以來,由於世界上擁有先進發動機技術的國家長期采取技術封鎖,注定了我國的航天吸氣式彈用動力事業道路的艱難。 1997 年,劉振德始擔任 31 所 11 室室主任。他帶著隊伍在研製的路上不斷摸索前行,不但帶領團隊解決了渦噴發動機試驗中的歸零問題,還為後續的定型和生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如今人們仍能夠清晰地記憶劉振德辦公室裏的燈光,設計室裏的燈光、資料室的燈光,從黎明到深夜,燈火通明。厚厚的筆記本上,記載著他渴望成功的曆程。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劉振德的刻苦鑽研與同事們的共同努力下,研製終於出了轉機。先是 XX — X 渦噴定型投入批產,回報了團隊付出的艱辛;接著劉振德又臨危受命,渦扇某型號在他的負責帶領下又取得了突破。頻頻的實驗失敗、頻頻的實驗成功,鑄就了今天 31 所渦噴渦扇多型號多係列的技術優勢,換來了 31 所更高的聲譽和驕傲。

踐行使命 走出閃光足跡

劉振德常說:任何事情不管是好是壞,都是一個過程,接受成功,也要接受失敗,這是一個心智問題。科學試驗同樣如此。研製過程中的失敗,孕育著科學的必然規律,關鍵在於要真正吃透失敗原因並由此找出前行的道路。現在很多人對失敗的承受力弱。其實,抗擊打能力強了對隊伍、行業發展是有好處的。

1997 年,在某試驗場,我國某型號彈用渦噴發動機在這裏“試飛”,發動機故障頻頻“上演”,尤其在某型導彈因發動機問題致使飛行試驗多次失利、導彈研製嚴重受阻的關鍵時刻,試驗隊伍麵對是引進還是研仿的爭論。而在地麵試驗斷軸的情況下,劉振德硬是頂著要求在 18 天限時完成歸零的壓力,十餘天裏,他試驗場、研究所、哈工,乘火車來回往返數次,不停地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無數次的艱辛努力,無數次的實驗認證。經係統分析,劉振德提出導彈飛行試驗中發動機起動過程動加速不到裝訂工況和空中熄火的故障模式。他們積極製定有效解決措施,終於撥得雲開見月明,解決了渦噴發動機起動加速問題、渦輪軸斷裂問題、壓氣機葉片斷裂問題,提高了發動機可靠性。這是我國第一型裝備部隊的彈用渦噴發動機,為國防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實現了飛航導彈跨越式發展。

2003 年,劉振德走上了領導崗位,成為該所副所長、科技委主任。從此,他肩上的擔子更重了:擔負 3 個型號動力裝置的技術和行政指揮。如何把渦噴、渦扇、固體更超前發展成為他思索的主要問題。他清楚地知道,要創造出自己的殺手鐧產品,必須在研製中吃透技術。由於技術儲備少、難度大、人員少、進度緊張等諸多原因,研製過程非常艱苦,麵對“失敗不起、沒有退路”的嚴峻形勢,在上級領導的直接關心幫助下,劉振德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生產和科技管理中,白天黑夜常常泡在辦公室、試驗室,研究技術工藝、整體設計,檢查每一項工藝的設計流程是否科學,一招一式、一點一滴也不放過。他帶領著技術人員攻克了一個個技術難關,對研製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和故障按照航天歸零五條標準進行了歸零,保證了發動機研製工作的順利進行。

在我國某型巡航導彈發動機研製受挫的關鍵時刻,劉振德再一次義無反顧投入到彈用渦扇發動機研製當中。在該型號外形動力彈飛行試驗失利後,他憑著嚴謹務實、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責任心,以航天總公司發布的 72 條和 28 條為依據,堅持雙歸零標準,認真排除各種技術故障。

作為技術帶頭人,劉振德帶領技術人員開展了艱苦卓絕的工作。他帶領全體技術人員圍繞飛行試驗發動機故障歸零和發動機性能優化調整開展一係列卓有成效的工作,攻克了一個個技術難關。通過采取有效技術措施,使渦扇發動機推力提高了 9 %,抗進氣畸變能力提高了 20% 。先後突破了渦扇發動機不達標、發動機工作喘振、斜流壓氣機葉片斷裂、渦輪葉片斷裂等結構問題,突破了製約渦扇發動機研製的多項關鍵技術問題,提高了發動機可靠性,使渦扇發動機這一製約型號研製的關鍵技術取得有效解決,徹底擺脫了型號研製中的被動局麵。

那是一個個創紀錄的閃光足跡一一中國第一台彈用渦扇發動機試製成功。飛行試驗的圓滿成功,為型號後續研製、定型飛行試驗以及批產裝備部隊打下了基礎,為我國解決遠程巡航導彈用渦扇發動機這一關鍵技術做出了突出貢獻。作為我國第一種完成設計定型的彈用渦扇發動機,其研製成功,填補了我國在小型渦扇發動機領域的空白,標誌著我國國防裝備水平上了一個新的台階,為我國國防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多項關鍵技術的解決也帶動了相關領域的發展,取得的多項技術成果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意義重大,影響深遠。該型導彈的成功裝備,提高了我國國防現代化建設水平。

然而在一個又一個成功之後,劉振德團隊未及停歇,他又帶領著他的型號團隊開始了某型空射導彈渦扇發動機的研製工作。他組織解決了渦扇發動機適應高空低溫製式起動、燃滑油密封和低溫潤滑、掛機力學環境和電磁兼容問題。在劉振德科學高效的領導下,該型號僅用一年多時間內就順利完成了靶場外鑒定試驗和定型飛行試驗考核,為我國另一型殺手鐧武器裝備做出了積極貢獻。

作為 3l 所的管理者代表,劉振德十分重視質量體係建設和維護質量體係的正常運行,他以質量體係向 2000 版 IS09000 標準轉換為契機,親自掛帥抓好質量體係的策劃工作,進一步理順了各部門的質量職責,在完善體係的過程中,結合所科研生產模式,將上級有關質量管理文件和規定與我所與質量有關的紅頭文件進行逐條分析和剪裁,編入了質量手冊和程序文件中,並把所內所有工作納入質量體係。為了防止質量管理文件和規定的層層衰減,劉振德還狠抓過程的質量檢查工作,要求大家自覺按職責辦事,按法規製度辦事,按程序辦事,按標準辦事。他經常深入現場,及時發現工作中存在的質量隱患,及時組織相應措施的製訂和落實,對於工作中出現的質量問題,要求從源頭抓起,做到以理服人,賞罰分明。在許多故障歸零過程中,他要求嚴格按照歸零標準進行歸零工作,並對故障機理進行了認真分析,提出了許多切實有效的解決措施。參與創造的《軍工企業啞鈴型生產協作體係的構建與管理》獲第十一屆國家級二等企業創新管理獎。作為所科技委主任,劉振德同誌參與和組織編製“十一五”長遠發展規劃,組織編製國防科技基礎研究和重大工程項目論證報告等。

善於歸納總結是優秀管理者不可忽缺的。他還主持了彈用發動機“數學建模”論證和實施工作,完成了彈用吸氣式發動機虛擬試驗平台研製重大技術基礎研究課題立項和十五期間第一階段研究工作,受到驗收組的高度評價。

運籌帷幄 展現獨特魅力

20 多年的科研歲月,既漫長又短暫。為中國導彈裝上一顆“中國心”是劉振德不變的夢想。除了要求自己學風嚴謹,勇於創新,具備良好團結協作精神和組織能力外,他還致力於對年輕技術人員的培養和崗位成才。作為碩士生導師的他,十分注重年輕人在技術水平、工作作風、工作程序等多方麵素質的培養,劉振德努力把學生推向第一線,給他們壓擔子、提要求、搭舞台,讓他們在實際工作中得到鍛煉和提高。而今,他的學生都成了各重點型號研製崗位技術骨幹。

劉振德不但是技術精英,還是技術、管理的複合型人才。針對軍品生產批量小、過程複雜、技術含量高等特點, 20 世紀 90 年代,航天係統探索出了一條獨特的“兩頭在內,中間在外,關鍵在手”的管理模式,即將部分生產能力外包(中間在外),以控製核心技術(關鍵在手)、質量檢測和市場(兩頭在內)管理為主。而劉振德正是這一運營策略的主要支持者、推廣者和實施者。這一管理創新還獲得了國家級管理創新成果二等獎和國防科工委科技創新管理成果一等獎。劉振德常把方法論引入型號管理中,引入行政管理中。他說:作風養成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技術人員不單單是技術人員,不善於溝通的人,工作也做不到最好。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劉振德反複強調,這些成績不屬於個人,成績的取得靠的是上級的正確指揮,靠的是組織的團結,靠的是同事們的艱苦奮鬥,共同努力。“在咱們這樣的科研生產單位,很多的事情不是靠單打獨鬥的,需要的是大家的共同努力,需要的是團隊步調一致的協同!”

劉振德一方麵對下屬要求嚴格,另一方麵又積極為他們創造學習鍛煉的機會,同時還經常親自給大家講課。生活上,他總是盡力為大家排憂解難,在不多的閑暇時候,他常常與同事們一塊參與文體活動,與同事們打成一片,溝通感情。他常說,要讓大家各盡其能,要讓每一個人都能在適合自己的位子上,讓每個人在各在的崗位上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並不斷提高。作為管理者,處理問題一定要符合邏輯,程序一定要處理好。要尊重大家,才會有所收獲,有所進步。每人每天感覺有點進步了,有凝聚力了,單位發展才順暢。人盡其才,是管理者必須的思考。十幾年裏,劉振德在加強研究室管理和改善職工精神麵貌方麵取得了顯著效果,他所在的研究室連年獲得所“雙文明單位”和“軍品創優杯”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1998 年榮獲集團公司、三院“青年文明號”稱號。

作為團隊的主心骨,劉振德深知團隊的力量是無窮的。他所追求的是技術隊伍的持續、共同進步,期冀的是整個技術團隊的勇往直前。回首來路,劉振德用 20 年的科研歲月披荊斬棘,點火拓荒,攻克了個個難題,為完成國防科研生產任務,實現飛航動力事業又好又快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一路耕耘一路收獲,多年來,他先後獲得多項國防科學技術一等獎;國家級企業管理創新成果二等獎;國防科技管理創新成果一等獎;集團傑出人才獎:“ 511 人才工程”學術技術帶頭人和院級專家等榮譽稱號。 2009 年他又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成績,代表的是過去的輝煌;拚搏,將撐起未來的希望。多年來的潛心工作,劉振德用他的才智、膽識和凝聚力創造並豐富著自己生動的角色,用不斷創新的思路開創著他人生境界的新天地。如今他早已把目光瞄準在新的目標上,又打起背包踏上新的征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