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紅豆

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隻道是尋常。
個人資料
正文

納蘭性德小傳(豌豆黃兒)

(2010-07-18 15:52:52) 下一個

姓名:納蘭性德 
原名:納蘭成德
字號:(字)容若 (號)楞伽山人 
民族:滿族 
生辰:1655年1月19日(陰曆1654年12月12日,即順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 
忌日:1685年7月1日(陰曆1685年5月30日,即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 
祖籍:滿洲葉赫 
出生地:北京 
朝代:清 
職業:一等侍衛
享譽:清朝著名詞人 


【斷腸聲裏憶平生 - 總論】

納蘭性德(1655 - 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清初著名大詞人。

納蘭性德為武英殿大學士明珠長子。年少聰穎過人,文武全才。康熙十五年(1676)於二十二歲時殿試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授三等侍衛,後循進一等,武官正三品。

娶妻兩廣總督尚書盧興祖之女盧氏,賜淑人,後誥贈一品夫人,成婚三年後妻子亡故,繼娶官氏,賜淑人。其妾顏氏,後納沈宛,江南才女,著有《選夢詞》。納蘭性德三十一歲便與世長辭,葬於京西皂莢屯。留有三子四女。

納蘭性德一生所交,多為漢族布衣文人,如朱彝尊、陳維崧、顧貞觀、薑宸英、嚴繩孫等,其居淥水亭經常為他與朋友們的雅聚之所,無形中為康熙盛世的清政府籠絡住一批漢族知識分子。

納蘭性德雖然生命短暫,但著作頗豐:《通誌堂集》二十卷(含賦一卷、詩詞各四卷、經解序三卷、文二卷、《淥水亭雜識》四卷),《詞林正略》;輯《大易集義粹言》八十卷,《陳氏禮記說補正》三十八卷;編選《近詞初集》、《名家絕句鈔》、《全唐詩選》等書。而且,這些多是其鞍馬扈從之餘完成,筆力驚人。

納蘭性德的主要成就在於詞。其詞現存349首,刊印為《側帽》、《飲水》集,後多稱《納蘭詞》,風格清新雋秀,哀感頑豔,有南唐後主遺風,王國維有評:"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西風吹夢成今古 - 家史】

納蘭性德的始祖本是蒙古人,姓土默特,後來,土默特氏滅了納蘭部,占其領地,遂以納蘭為姓,(“納蘭”為音譯,又譯為“納喇”、“那拉”)。後舉族遷至葉赫河岸,號“葉赫國”。納蘭性德祖籍,為現在吉林省梨樹縣葉赫鄉。今人多稱納蘭氏為葉赫那拉氏。

明初的滿族為女真族,分三大部落:建州、海西、野人,而葉赫部隸屬海西女真。納蘭性德的高祖平定葉赫諸部,稱貝勒,成為葉赫首領。

納蘭性德的曾祖父名金台什,繼承父位,其妹孟古,於明萬曆十六年嫁努爾哈赤為妃,生皇子皇太極。因而,納蘭氏族與皇室有姻戚關係。但是,這並不能阻止努爾哈赤為統一後金而進行的兼並戰爭:萬曆四十七年,清太祖努爾哈赤討伐葉赫,金台什戰敗自焚身死,其子降,授左領之職。

統一戰爭結束之後,敵對關係消失,轉而被姻戚關係所代替,納蘭氏的後裔又為後金及清屢立戰功,最終成為滿清八大貴族之一。

納蘭性德之父明珠,字端範,曆任兵部、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加太子太傅又晉太子太師,權傾朝野。其母覺羅氏,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誥封一品夫人。納蘭性德在世的三十一年,正是納蘭家族逐步發展至鼎盛的時期。

【天上人間情一諾--婚戀】

納蘭性德的愛情婚姻,是納蘭性德創作的一大源泉。 

1674年,納蘭性德二十歲時,娶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為妻,賜淑人。是年盧氏年方十八,“生而婉孌,性本端莊”。成婚後,二人夫妻恩愛,感情篤深。但是僅三年,盧氏因產後受寒而亡,給納蘭性德造成極大痛苦,從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 

納蘭性德之妾顏氏,生長子富格,在納蘭去世若幹年後,與盧氏並尊太夫人,以敬其養育之德。 

納蘭性德在盧氏亡故後,續娶官氏,賜淑人。 

納蘭性德三十歲時,在好友顧貞觀的幫助下,與江南才女沈宛結合。沈宛,字禦蟬,浙江烏程人,著有《選夢詞》。集中悼亡之作“豐神不減夫婿”,反映出二人相處時日雖短,但感情頗為深厚。 

另外,由於納蘭性德為一代風流才子,因而他的愛情生活被後人津津樂道,也有捕風捉影的各種野聞,最為盛傳的是表妹入宮一事。傳言雖不可考,但是可以肯定的說,納蘭性德的婚戀是豐富的,為其文學創作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通過他關於婚戀題材的作品,從中我們能夠看出納蘭性德對待愛情的態度是認真的,多情而不濫情

【其於道義也甚真--友情】 

納蘭性德所交之友,多為困鬱不得誌的漢族布衣文人。這與其貴胄公子、皇帝近臣的身份地位是極不相稱的,因而受到當時和後世人們的注目。 

與納蘭性德交往甚厚的有顧貞觀、朱彝尊、薑宸英、嚴繩孫、陳維崧、張純修、梁佩蘭、秦鬆齡等人,他們或窮困潦倒,或抑鬱失意,納蘭性德同情他們的遭遇,也愛惜他們的才學,所以他既為友人仗義疏財,又為他們創造施展才華的空間。這就使其得居淥水亭成為了當時京城文人雅客齊聚之所,間接的緩和了滿漢民族矛盾,也發展和繁榮了清代初期的文化。 

在納蘭性德的交遊中,值得一提的是他對顧貞觀的好友吳兆騫的營救。吳兆騫因受科場獄牽連遠戍寧古塔,顧貞觀為之作《金縷曲》二首,納蘭性德讀後感歎:“山陽《思舊》,都尉《河梁》,並此而三矣。”顧貞觀聽後便向他求助,納蘭積極投入到營救吳兆騫一事中,五年後贖吳入關成功,成為一時佳話。 

納蘭詞中最為膾炙人口的,當屬他寫給顧貞觀的《金縷曲·贈梁汾》,產生了“都下競相傳寫,於是教坊歌曲間,無不知有《側帽詞》者”的轟動效應。 

可以說,雖然屬於不同的階層,但是納蘭性德卻格外重視友誼,正象他逝世後朋友的悼辭所說的那樣:“其於道義也甚真,特以風雅為性命,朋友為肺腑。”

【黃雲紫塞三千裏 - 業績】 

納蘭性德雖隻有短短三十一年的生命曆程,卻業績頗豐。

作為既有文才又有武功的少年貴胄,納蘭性德受到了康熙的喜愛,所以在他中進士後,並沒有成為翰林院庶吉士,而是被皇帝留在了身邊,當了侍衛。他在擔任侍衛之職時,職夜金階、伴駕巡視,出塞北、下江南,不僅要完成守衛護駕之職,而且還要在皇帝詩興大發時完成應製之作,足見其工作的辛苦。

另外,由於納蘭性德伴駕走過很多地方,這就使他的詩詞內容得到很大豐富,借地詠史、借物抒懷。

在納蘭性德侍衛生涯中,覘梭龍為其重要一筆。康熙二十一年,納蘭性德隨督統郎坦等一百八十人以狩獵為名,沿黑龍江行圍,達雅克薩,探敵虛實、進行偵察,為雅克薩之戰沉重打擊沙俄勢力奠定了基礎。

在少年進學和鞍馬扈從之餘,納蘭性德筆耕不輟,創作和編輯了大量文集,其中有著名的《通誌堂集》二十卷。而他的《側帽》、《飲水》詞集更是奠定了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使他成為清代著名詞家,被譽為“國初第一詞手”。更有王國維稱讚他“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不僅僅是文學領域,納蘭性德善騎射、喜書畫,精賞評,通佛法,所涉及的方麵十分廣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