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15春節回家散記(二)

(2015-03-06 13:03:20) 下一個
2015春節回家散記(二)

終於到家了,見到我年邁的雙親,一顆忐忑、浮躁的心終於平靜下來。這一夜睡得格外香甜,好久沒這樣了!我知道雖然人們常說心安之處是故鄉,但故土的氣息,更可以讓塵世的浮囂沉澱下來。經曆無數紅塵煩擾之後,這故土是最好的歸宿。

清晨,一覺睡醒,正好是日出東方。透過窗戶,太陽正努力地穿過雲層,在遠方的山巔之上露出臉來。難得一個晴天開始了!


這就是我家,那片小竹林之後。這基本就是2000年後山裏建房的特征了。左邊是十餘年前舊房被祝融光顧後留下的殘垣。再左邊後麵是我出生的地方。老宅已不複存在,兒時眼中高大的後山,現在看起來不過一土丘罷了。


這是家裏的灶台和水缸。山裏這些年也有了一些發展,道路的硬化,集中供水工程可是大大的方便了山裏人家。接下來最急迫的事就是廚房和廁所的改造了。老實說剛到家的頭一天,那濃重的鄉土氣息幾乎讓人窒息,這可能是在城市長大的下一代來此的最大障礙。兩天之後,一切過去,不複所聞,可見人們的適應性有多強。




我們整個徽州,基本上都是自先秦以來各個時期,躲避戰亂自中原來此。先來的占據了好山好水,形成各個村落城鎮。而我們這山裏人家大多是鬧長毛時才逃難來此,村鎮已容不下先祖他們,隻能來此深山拓荒。早期的房子,也隻能以泥土為牆,草木為骨建造。我出生的老宅和這棟房子基本相同。山裏房子的窗戶都很細小,為過去這一帶土匪強盜盛行所迫。至今老人們感謝毛主席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清除了強盜土匪。但這種小窗戶的形製卻保留下來,算是徽式老宅的一個特點。


到了六七十年代,山裏的房子才開始有了徽派的特征。不用說大家也知道這棟房子的大致年代。這在當時肯定是個工分大戶,有好幾個強勞力在家。房子內部通常是二十四根杉木到頂,分樓上樓下。門框和窗框都是以條石構成,門眉和窗眉,或繪以水鳥蟲魚,或飾以徽派石雕磚雕,最簡單的也要飾上文字。像這棟房子一樣,不過這裏的三個願望卻沒有一個成真。



山裏的發展還在交替之中,大量的老宅被廢棄,田地荒蕪。年輕的一代大多進城打工,人們沒事時習慣於整天在路上悠蕩,聊天。這幾天我每天都是坐在門口,一邊和父母及探訪的鄉親聊著天,一邊看著路上遊蕩的人們。


山裏的田地很少,基本上靠精耕細作。茶葉是最重要的副業收入了,隨處可見的是茶園。這是一片比較大的茶園。茶園基本上都是當年我們戰天鬥地留下的傑作,如今這一份產業可是給後人留下了生存的根基。


這山裏大多以坑、塢、嶺命名。一地不過十到三十來戶人家聚居。這是我們鄰坑,叫做螺絲坑,要比我們坑人多多了,也整齊不少。過去上農中,我們就是走這樣的山道,每天步行五六裏路到鄉裏上學。現在農村行政體製改革,建立鄉中心小學,小學生也要天天趕到鄉裏上學,苦了大人,也苦了小孩。不由感謝當時的插隊知青,是他們幫山裏建起了比較完善的初級教育體係,那時坑裏人基本可以在家門口上小學,上學在當時是一件沒有絲毫壓力、快樂的事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