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發揚光大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個人資料
正文

央視:中國越來越富 百姓越來越窮

(2010-06-29 01:23:06) 下一個



央視:中國越來越富
 百姓越來越窮

 

央視《新聞1+1    2010-06-28 19:44:29

 

  2010628日央視《新聞1+1》播出《“國富”之後,如何“民強”?》,以下是節目實錄:

 

  主持人 董倩:

 

  歡迎收看《新聞1+1》。

 

  今年1月到5月,我國的財政收入是3.5萬億,預計到今年年底,全年的財政收入將達到8萬億,很快就將成為世界第二。從數字上看,我們的國家是越來越富,作為國民我們是否可以感同身受呢? 

 

  (播放短片)

 

  解說:

 

  8萬億,政府的財政收入有可能突破8萬億,今天很多媒體都把關注的目光放在了這個數字上。對於中國來說,如果這個數字可以實現,又將是一個具有曆史意義的時刻。

 

  央廣新聞:

 

  這個數字主要是根據今年上半年我國財政收入的增速預測出來的,中國今年前五個月的財政收入就已經達到了35470億,比去年同期增加的8362億,增長幅度高達30.8%。這一數字比去年前6個月的還要多兩千億,6月份地方財政也紛紛上報喜訊,很多的省市縣均提前一個月實現了財政收入過萬的任務。

 

  解說:

 

  今天我們也找到了最先報道這一數字的《經濟觀察報》,該報記者報道說,國家稅務總局一位官員表示,今年下半年保證10%的增速應該沒問題。保守估計,上半年財政收入或將超過4.3萬億,下半年則將達到近3.8萬億。

 

  周天勇(中央黨校教授)

 

  去年年初15月份,6月份,它是一個經濟低迷時期稅收低迷增長,所以它這個增長速度同比就比較高一些,整個稅製的設置它就是向財政集中的這麽一種機製。

 

  解說:

 

  8萬億,如果這個數字今年可以實現,那意味著中國將緊隨美國之後,成為全球第二大財政收入經濟體,特別是對比眼下全球發達國家,財政收入相繼出現1% 左右的低速增長,甚至是負增長的局麵。中國高達兩位數的財政收入增速,的確令人吃驚。而如何看待這樣的增速,今天各大媒體對於這一數字的解讀應該說也是有喜有憂。

 

  看看中國的財政收入,首先應該感到高興,從1950年到2010年,60年間增長接近一千倍。2002年我們還是1.9萬億,去年達到6萬多億,今年又有望超過8萬億,但是財政收入的增長也是一把“雙刃劍”。對於政府來說,收入的過快增長有時候也不是好事。

 

  今天很多輿論麵對8萬億,更多的是理性的思索。例如新華每日電訊的一評論說,“財政收入全球第二,更需淡定”。財政收入多不一定就說明合理,目前我國有的稅收存在著很大的不合理性,很多勞動者的收入增長並不快,一些地方財政收入隨著很快,但是用在教育醫療方麵的支出卻增長緩慢。

 

  《羊城晚報》的評論則指出,“在國民收入既定的前提下,財政收入過大,則必然意味著企業與民眾那頭的部分相對過少,對於擴大再生產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會帶來一定負麵的影響”。

 

  中國網的評論也提出了疑問,“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是稅收,財政收入增長速度大大超過GDP增速,是否意味著各種經濟體稅負過重。如果是的話,這種增速是不可持續而且對經濟十分有害”。

 

  《東方早報》的評論說,近年來在民生等領域,政府加大了投入的力度,但在行政管理費用以及一直不對外公開的“三公費用”方麵的支出依然非常龐大,再加上預算不公開和不透明,使得政府在社會保障和民生等領域的支出和發達國家比較依然有不小的差距。

 

  而《青年時報》則提出了大家的希望,當前“公民表達”最該做的是集中聲音推動政府盡快搭建公共財政製度體係、法製體係、支付體係和監督體係。

 

  主持人:

 

  首先,岩鬆你怎麽看財政部網站公布了15月份的財政收入,但是媒體對這5個月的收入這麽感興趣,因為也不是前半年,也不是全年。

 

  白岩鬆(評論員)

 

  我覺得媒體是代表著媒體公眾以及社會內心裏所潛藏的欲望,突然遇到了這樣的一個數字被激活出來的。一個什麽樣的欲望呢?我表麵上關心的是你掙了多少錢,其實很長時間我都在關心掙了錢怎麽花,這是第一個,表麵上關心掙錢,其實關心花錢。

 

  第二,在關心你如何花錢的同時,更關心的是,裏是不是把錢會花在老百姓的身上,花在諸如教育、健康、社會保障等等這方麵,也就是花到我們每一個個人的身上。

 

  第三,關注你這樣花錢的同時,更關注你能不能透明,能不能公平、公正,能不能催化下一輪包括體製改革這一方麵的東西。所以大家隻不過借這麽一個數來表達自己的聲音。

 

  主持人:

 

  財政收入這些年來一直是凱歌高奏,到今年年底8萬億,有一個問題就是國富了是不是順理成章民就強?

 

  白岩鬆:

 

  當然不是。

 

  我們一方麵開心,另一方麵也有一個困惑。開心在於國富是好事,過去十幾年來,我們整個財政收入一直以兩位數以上的數字快速增長。我也是前半程的見證人,因為前半程的時候,每年新年一過,我都要采訪稅務總局的局長,連續幾年,那幾年每年我都會猜新年新的數,結果出來的數隻有一年猜對了,剩下的數比我猜的還要多得多。我已經很使勁了。這說明了什麽?當我們十幾年來,我們財政收入的增長的速度都遠遠超過GDP的增長速度的時候,你就知道,一定有人勒緊褲腰帶了,那就是企業、個人,包括地方,多在勒緊褲腰帶,使我們的國家變得更富了。這是我們開心的另一麵,也就是說,會有很多人勒緊褲腰帶。

 

  這個時候你就要關心錢究竟該怎麽花了,究竟它全都是好事嗎?8萬億,世界第二,乍一看,挺好,其實它就是一個數。

 

  主持人:

 

  岩鬆,你剛才說了一個詞,叫勒緊褲腰帶了,中國經濟的活躍導致企業的活躍,然後企業是勒緊褲腰帶讓中國經濟更活躍,最後是政府稅收多了,政府盤子裏麵的錢多了,企業呢?個人呢?

 

  白岩鬆:

 

  很多的經濟學家都在表達,不管是從企業來說,從個人來說,我們的稅負都是偏重的,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因素,包括我們的分稅製改革,現在我們中央財政收入占了總體財政收入是半壁江山以上,52%53%這個概念。也就是說,國庫這一塊是為什麽大。當然這個時候你也說,這也是好消息,否則的話,金融危機來了,它一下子掏不出五萬億幹這個事去。另外一方麵,在金融危機的時候我們保持了相當多的活力。另外,像四萬億的投資,包括住房的一些稅收等等,都使我們這個稅繼續保持高速度的增長。

 

  另一方麵,當然你也看到了,稅負很重的這種情況,我們剛才關注8萬億,世界第二了,該怎麽花錢,花錢不僅僅隻是花出去,有增有減。我們首先要關心減的這一塊,會不會給企業一定的減稅,尤其是民營、中小企業。

 

  第二個,個人所得稅該不該提高征收的門檻了,向中低收入傾斜,讓中低收入更少被收稅,而它所有的收入都可以變成實實在在的收入。對高收入人群繼續實行很嚴厲的征稅的製度,因此首先要減。接下來我們再關心如何去花,像醫療、衛生、教育等等。

 

  主持人:

 

  政府手裏麵可支配的收入多了,這當然是好事,接下來人們自然關注怎麽樣才能既滿足財政支出的需要,又能同時降低財政收入的規模。我們的節目稍後繼續。

 

  解說:

 

  修一公裏路大概需要投入5千萬,而人全縣的孩子免費寄宿就讀,每年的財政開支也是5千萬左右。今年開始,從幼兒園到高中,巫啟賢全部實現免費教育,而且孩子全部實施寄宿製,除此之外,年齡45歲的人進行各類技能培訓,也都由政府埋單。

 

  從去年3月開始,每年投入1.5億,陝西神木開始實行全民免費醫療。對此,神木縣縣委書記認為,“民生是高回報的投資,即使算經濟賬政府也掙了一大筆錢”。對於神木醫改,衛生部部長陳竺感慨說,“神木模式全國大概五分之一的縣都可以做起來”。錢,政府的錢到底應該怎麽花,正在成為一個曆史性的問題。

 

  (2010628)

 

  主持人:

 

  從今年的71號起,流動就業人員基本醫療保障關係轉移接續暫行辦法就將開始實施,不過記者在江西等地調查發現,目前各地的具體實施政策還沒有出台,一些細節也沒有明確。

 

  胡大洋(江蘇省醫保中心主任)

 

  各個地區籌資水平跟基金的支付水平差距比較大,就我們江蘇省範圍裏,也存在這個問題,蘇北跟蘇南的籌資水平,跟基金的支付水平都是不一樣的。

 

  解說:

 

  錢,同樣是錢,江蘇省撫州市對媒體表示,如果有300萬,唱凱提就可以得到及時的加固,而此次垮堤造成的損失卻是10個億;錢,還是錢,山西平遙縣,每年僅公務接待就要幾萬人,費用高達幾千萬,而縣城自己卻沒有資金修繕城牆;錢,還是與錢有關,醫療改革、教育改革,社保製度推進,當然還有居民收入分配製度。今天麵對8萬億的政府財政收入,很多人也看到了改革的契機。

 

  (2010323)

 

  主持人:

 

  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22號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說,中國將不斷增強城鄉居民的消費能力,加快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的格局。

 

  解說:

 

  麵對眼下社會最關注的收入分配製度改革,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工資研究所所長蘇海南就表示,收入分配方案今年應該會出台,因為中央提出有關方針已經有幾年了,現實問題已經非常嚴重,如果再不解決,可能會導致一些嚴重的社會問題。而在69號,國家稅務總局也推出了加強高收入者個人所得稅征收管理的一係列措施,這被很多人認為是調整收入分配製度的推進。

 

  今天有媒體評論就說,個稅改革已經不容我們再說,且無多少閃躲的餘地。

 

  丁學東(財政部副部長)

 

  從2004年到2008年,我國財政性教育經費年均增長23.7%,占GDP的比重從2.79%提高到了3.48%

 

  解說:

 

  621號,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通過審議,在這份綱要中,有一個重要的數據就是4%,記得2002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要占到國內生產總值的4%。事實上,與財政收入或超8萬億同一版麵有人也在呼籲“教改下一步要動起來”。

 

  政府信息的公開透明,也成為今年的關鍵詞。預算公開、財政公開,盡管一直在呼籲,但615號,由上海財政大學公共研究中心課題組發布的一份調查顯示,2010年中國省級行政機關透明度排行榜以100分為滿分記,排名榜首的福建也僅僅隻得了16.57分。

 

  在今天,有人對不少省份財政透明改革仍在觀望,財政透明都缺乏實質進展。

 

  (2008318)

 

  溫家寶(國務院總理)

 

  71個國家的財政史是驚心動魄的,如果你讀它會從中看到不僅是經濟的發展,而且是社會的結構和公平正義。

 

  解說:

 

  2008年,兩會中外記者見麵會,而當時剛剛公布的2007年財政收入是5萬多億,當時溫家寶總理說要下決心推進財政體製改革,如今,麵對今年財政收入要超8萬億的可能性,醫改、教育、收入分配製度、個稅體製改革政府財政透明度的推進等等,所有的改革似乎也到了一個關鍵的時刻。

 

  主持人:

 

  俗話說,隻有沒錢的不是,沒有有錢的不是。但現在咱們有錢了,卻發現怎麽花卻是個問題。

 

  白岩鬆:

 

  有錢也有不是,不是那句話說得好嗎?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但是有錢也不是萬能的。怎麽說呢?比如,我記得咱們在節目中,我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改革前20多年我們的主要目標是掙錢,今後主要的挑戰是如何花錢,因為在花錢裏頭蘊藏著我們最期待的詞匯,像尊嚴、幸福、和諧、公平等等,你就突然發現,我們看似很富,但是有些領域很窮,看似有些領域很窮,但是大的國庫又很富。

 

  主持人:

 

  其實剛才岩鬆也說出了兩個嚴肅的現象,我們也發現了兩個矛盾的現象,接下來我們就連線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劉尚希。

 

  劉所長,首先您給我們解釋這樣的一個矛盾的現象,因為財政收入馬上就要成為世界第二了,這是不缺錢,但是我們看三百萬的資金缺口有能夠讓唱凱堤撫河決了堤,從這個情況看,我們到底是缺錢,還是不缺錢?

 

  劉尚希(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

 

  缺錢不缺錢都是相對的,相對於我們國家老百姓對公共服務強烈的需求來說,我們的錢應該說是相當緊張的。但是我們在現有的發展階段,把現有的錢怎麽花好,花得有效果,花得讓老百姓滿意,這是一個相當大的課題。

 

  主持人:

 

  劉所長我說的這是一個矛盾現象,還有一個矛盾現象,大家非常關心,我們也看到這個數字了,15月份財政增長的幅度是30%,但是這些年造成勞動者的報酬增長卻這麽緩慢,怎麽解釋這個現象?

 

  劉尚希:

 

  對,這個反差比較明顯,財政收入增長比較快,尤其在今年,與去年的情況比較,去年14月份財政收入是負增長,所以這兩年平均起來看,財政收入增長大概10%,就是2008年、2009年現在同期進行比較,所以今年的財政收入比上年的增長比較快,有一個特殊的因素。剛才那一方麵比起來,老百姓工資的增長是比較慢,存在反差。我想,這裏頭有抑製的問題,老百姓收入的增長,實際上是老百姓與企業的分配關係的問題,我們常說的,勞資關係,我們通過建立一種和諧的勞資關係,使企業的發展,拉百姓收入的增長能夠有效地結合起來。政府收入的增長,實際上它也是更多的要用於老百姓,所謂取之於民和用之於民。

 

  主持人:

 

  謝謝劉所長。

 

  岩鬆怎麽看劉所長剛才第二個問題的回答?

 

  白岩鬆:

 

  對。我覺得大家現在當然要關心個人收入的增長,當然個人收入增長有的時候我們容易劃一個簡單的等號,比如漲工資,漲工資隻是直接我們肉眼看得到和厚度能夠感受得到的,我們希望是這樣,包括農民,包括工人,他們的收入都應該有所增長,但是在一定的改革,政策支持的情況下,是可持續的增長,這是一個方麵。

 

  誰說國民的收入僅僅是用工資體現來,還包括工人的福利。比如我們看病的成本和壓力突然降下來了,房價沒有那麽高,我們的教育越來越進入到一種免費的階段,而大家不至於為教育提心吊膽,這種時候難道它不也是一種收入,難道也是一種公民在分享改革的成果嗎?

 

  每次路過長安街,看到中南海、新華門,在警衛的後麵,你都能到那五個鮮紅的大字“為人民服務”。這個時候你就明白了,國富是為了什麽?國富當然是為了終究老百姓要富起來,我覺得應該是國富民富,國富民強,大家組成這樣的一個詞匯。剛開始的我覺得還可以理解,剛開始家裏有錢了,它不一定急著給孩子,給長輩分錢,先咬咬牙,咱把房子蓋起來,別天天被雨淋著,接下來咱們想辦法把硬件,路都修上,咱們能生存下去,再往後,您不能說是,有了房子了,咱蓋二層,拆了蓋三層,拆了蓋四層,每一個住在裏頭的人敲著鍋碗瓢盆,窮得叮當響,這不行。所以這是階段問題。

 

  我覺得這次很有趣,這兩天為什麽媒體突然關注8萬億,就是借力發力,來表達人民的心聲。

 

  主持人:

 

  因為國富了,最終是為了什麽?是為了國民。

 

  白岩鬆:

 

  我想永遠記著那5個字“為人民服務”,如果我們把新華門大門比作是一個黨中央、國務院,國庫也跟它可能與此相關。怎麽樣在有了8萬億這樣一個標誌性的數字,成了世界第二之後,我們慢慢讓每一個老百姓它可以不看書,不看報,不看《新聞1+1》,但是能夠感受到國家已經富了,因為我這裏也富了,因為每個人的笑容證明你真的是世界第二……

(來源:  http://news.creaders.net/headline/newsViewer.php?nid=436559&id=992308&dcid=3)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真理最終會勝利 回複 悄悄話
不起房子,看不起病,上不了大學,物價還飛漲,不是越來越窮?
Deeper 回複 悄悄話 立意本不錯,標題難達意。中國老百姓越來越窮了嗎?
登錄後才可評論.